第七届世界蒙古学者大会简介_蒙古文化论文

第七届世界蒙古学者大会简介_蒙古文化论文

第七届世界蒙古学学者大会侧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蒙古论文,侧记论文,第七届论文,学者论文,大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应国际蒙古学协会秘书长舍·比拉教授的邀请,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包力高、诺尔金、乔吉和副研究员阿尔达扎布、 扎拉丰嘎一行5人参加了1997年8月11日至16 日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举办的第七届世界蒙古学学者大会。

一、大会概况

参加第七届世界蒙古学学者大会的,有27个国家和地区的320 多位学者,是历届大会中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出席这次会议的中国学者也是历届大会中最多的一次,共有来自北京、内蒙古、青海、甘肃、新疆、吉林、香港等许多教学、科研机构的40多人,其中内蒙古学者有20多人。大会开得很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通过学术交流,与会者获益匪浅,展示了新成果,结识了新朋友,获得了新信息,促进了新发展。尤其是中国学者的队伍阵容、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和学术水平,为与会者所注目,它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新面貌。

各国学者在讨论发言中,对我国尤其是对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专家学者们近年来在蒙古学研究领域中取得的成绩咸表赞扬,评价很高。认为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已经成为世界上研究蒙古学的主要中心之一。

这次大会与国际蒙古学协会(IAMS)成立十周年的纪念活动同时举行。根据大会日程的安排,8月12 日上午在乌兰巴托的成吉思汗饭店大厅举行全体代表参加的“庆祝国际蒙古学协会暨第七届世界蒙古学学者大会开幕式”。蒙古国新任总统N.巴嘎班弟、蒙古国政府委员、教育部部长拉克瓦扎布及上届大会主席、副主席在主席台上就坐,大会由国际蒙古学协会主席小泽重男教授主持,会上巴嘎班弟总统致了欢迎词,国际蒙古学协会秘书长舍·比拉教授作了题为“十年来国际蒙古学研究”的工作报告,宣读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大会发来的贺电,还为国际蒙古学协会荣誉会员颁发了奖状。开幕式结束后,全体与会人员参观了国际蒙古学协会会员们的研究成果展览。

12日晚上,拉克瓦扎布教育部长为全体与会者举办了欢迎晚宴,巴嘎班弟总统出席了宴会。大家欢聚一堂,气氛热烈,互相勉励,畅谈友谊,总统、部长和大会主席都讲了话,对与会者表示欢迎、祝贺。宴会后,观看了蒙古国精采的歌舞节目。

根据大会议程,从8月12日下午至15日上午, 与会者根据各自不同的学科在四个分会宣读论文,进行学术交流。大会设立了四个分会:

1.历史学分会:该会包括考古学、人类学和种族学。 分会主席是N.伊希扎木策教授和A.敖其尔博士。秘书长是宝力德巴特尔博士、策· 伊希道尔吉副博士。

2.语言文字学分会:分会主席是D.特木尔陶高教授,秘书长是J.巴图伊热堆。

3.文学分会(包括文化艺术):分会主席是Kh.三皮勒顿德布教授,秘书长O.苏赫巴特尔博士。

4.综合学科分会(包括经济学、哲学、法律学、政治学研究等学科):分会主席是B.恩和图布信教授,秘书长是Ts.斯德加布教授。

另外,每个分会都设有几位主持一天或半天会议的执行主席。如我国的清格尔泰教授、俄罗斯的V.M.索伦采夫教授、匈牙利的D.卡拉教授、韩国的Choi Kee-ho教授、蒙古国的S.嘎拉仓教授等作为分会执行主席轮流主持了语言文字学分会的学术讨论。

8月15日上午,各分会举行了最后一次会议,下午, 大会举行了闭幕典礼。闭幕式由国际蒙古学协会主席小泽重男教授主持。会上由四个分会各出一名代表作了各自简短的总结发言,以及个人自由发言。最后以举手的方式选举了国际蒙古学协会的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副秘书长、荣誉会员(顾问)和理事会。选举结果是:

主席:小泽重男教授(日本)

副主席:Ch.巴瓦丹教授(英国)

清格尔泰教授(中国)

W.海西希教授(德国)

Sh.那楚克道尔吉教授(蒙古国)

V.M.索伦采夫教授(俄罗斯)

R.沙尔玛教授(印度)

I.拉赫维利兹教授(澳大利亚)

秘书长:Sh.比拉教授(蒙古国)

副秘书长:J.包森教授(瑞典)、W.包特列尔教授(英国)、A.刊培教授(美国)、D.卡拉教授(匈牙利)、J.列格然德教授(法国)、Ts.巴图巴雅尔博士(蒙古国)、小贯雅男教授(日本)、 仁钦道尔吉教授(中国)、S.罗新教授(俄罗斯)、J.希玛博士(捷克)、K.瓦利柯博士(印度)

名誉会员:B.希伦迪布教授(蒙古国)、W.海西希教授(德国)、扎奇斯钦教授(美国)、村上正二教授(日本)、Ch.白丁教授(英国)、V.M.索伦采夫教授(俄罗斯)、蔡美彪教授(中国)、D.卡拉教授(匈牙利)、P.阿尔托教授(芬兰)、I.拉赫维利兹教授(澳大利亚)

大会还选出了由25人组成的新一届理事会,我国的呼格吉勒图教授(内蒙古大学)和贺喜格陶克陶教授(中央民族大学)被补选为新一届理事会理事。呼格吉勒图教授代表中国与会学者在闭幕式上作了发言。由此大会落下了帷幕。

8月15日晚, 我国驻蒙古国特命全权大使齐治家在使馆举行晚宴欢迎我国参加此次大会的全体专家学者,对我们在大会期间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热烈祝贺。

按照大会日程的安排,8月15日晚至17日上午, 大会全体人员参加了在乌兰巴托郊区成吉思汗旅游点举行的那达慕大会、歌舞演出会。与会者在蒙古包里住了两夜,体验了草原生活,白天观看了那达慕各项精彩的表演活动,16日晚,在参加了以国际蒙古学协会主席小泽重男教授名义举办的晚宴后,又参加了本次大会的最后一项节目——营火联欢晚会,观看了萨满教古老活动仪式的表演,使学者们大开了眼界。

二、论文评价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参加大会的同志在会上宣读了以语言、文学、历史三个传统学科为内容的6篇文章。其中语言方面的4篇,文学、历史方面的各1篇。这些文章的特点是选题新颖、资料丰富、论证有力、 引人注目,每篇文章都有新材料、新发现或新见解,反映了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蒙古学研究的新水平,得到了与会者很高的评价或赞同。

1.乔吉研究员宣读了题为《关于呼和浩特旗庙蒙文碑文研究》的论文,其主要内容是:《古丰识略》等有关呼和浩特历史方面的文献均记载呼和浩特宁祺寺(太平召)兴建后曾立过蒙汉文二碑。然而,有关反映呼和浩特历史的金石志等只记载汉文碑的内容及全文,而对蒙文碑的内容均无记载。1996年4月,在呼和浩特旧城兴建某一商场时, 从地下发现了一块高3.1m,宽80cm的全蒙文碑。该碑现收藏于呼和浩特博物馆。乔吉先生详加研读碑文(用拉丁文转写,加注释)后指出,新发现的这一蒙文石碑就是《古丰识略》等书所记二碑中的蒙文碑。通过研读和注释,进一步指出了呼和浩特地区喇嘛教的发展以及宗教人物的历史活动等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文章指出,蒙文碑文的发现对研究内蒙古地区的历史发展、宗教情况以及内蒙古地区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史具有重要意义。

蒙古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蒙古学协会副主席Sh.那楚克道尔吉教授对乔吉先生的论文作了高度评价,并对乔吉先生近年来的学术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还有一些与会学者对乔吉先生若干文献研究著作表示赞扬。

2.包力高研究员宣读了题为《东乡语与〈蒙古秘史〉的语音对应》的论文,其主要内容是:以丰富的语料为基础,运用历史比较法,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东乡语与《蒙古秘史》的语音特点。通过语音比较,阐明了东乡语与《蒙古秘史》二者语音的异同点,进一步论证了中世纪蒙古语语音的演变特征。如圆唇元音是如何分化的,小舌辅音q、k是如何分裂演变的等等(见贾拉森、巴达玛敖德斯尔编《论文与纪念文集》,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7年)。本文对蒙语语音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蒙古国的E.拉巴丹教授对该论文评价说:“这是一篇全新题目的好作品,对蒙古语语音史的深入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作者关于东乡语曾经有过长元音而以后消失的论点是成立的。”蒙古国的莫莫教授说:“这是一篇全新的文章,学术价值较高,对深入研究中世纪蒙古语语音特征具有重要意义。”蒙古国教授嘎拉桑先生、宝力德先生都给予高度评价说:“这样全新的文章只有内蒙古的学者才能写出来,因为你们那里有着得天独厚的蒙古语族语言活的语言新资料,在这方面的研究,内蒙古的学者已经领先了。”还有日本、韩国的一些学者也很赞同包力高先生的观点。

3.诺尔金研究员宣读了题为《蒙古语d 系构词附加成分的单元化问题》的论文,其主要内容是:如何准确地归纳分类蒙古书面语各类构词附加成分,以d系为例,提出了使其如何单元化的问题, 以“解剖麻雀”的方法,对d系附加成分的“形、音、义”及其功能作了全面的剖析,并论证了其各种变化规律。

蒙古国的嘎拉桑教授对诺尔金先生的论文评价说:“这是一篇很有份量的论文”。蒙古国的乌尼尔巴音教授说:“关于构词附加成分的单元化问题,以后就按诺尔金女士的观点处理为好。”

4.阿尔达扎布副研究员宣读了题为《在达斡尔语中使用着,而在现代蒙古语中已经消失的〈蒙古秘史〉的词汇》的论文,其主要内容是:从《蒙古秘史》中摘录出70多条词汇与达斡尔词汇进行比较研究,以证实:利用达斡尔语词汇可以比较准确地理解在现代蒙古语中已经消失的13世纪《蒙古秘史》中难解词的构造及其意义。

5.扎拉丰嘎副研究员宣读了题为《关于蒙古叙事民歌研究》的论文,其主要内容是:叙事民歌是蒙古族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对蒙古文学的新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从现有资料看,虽然难以确定叙事民歌的流行时间,但可以说,它是从清朝中期开始兴起的,它在内蒙古的哲里木盟、兴安盟、昭乌达盟有长足的发展,它反映了蒙古族社会生活的各种变化,鼓舞了民族的奋发进取精神。并对诗歌、戏曲的发展都有一定影响。

总之,我院代表通过自己的科研成果,在较大的国际学术场合,展示了我院蒙古学研究的新成果和新水平。向世界各国蒙古学界宣传了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实力,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兴趣或关注。还须指出的是,我院图书馆的蒙文部同我院的语言、文学、历史三个研究所一样为世界一些蒙古学学者所关心和瞩目。我院的蒙文图书部,因其有些蒙古文、满文、藏文图书及珍贵资料,对有关学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有的年轻学者希望来我院学习或参观。这些都使我们深受鼓舞,力争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为我国的“两个文明”建设多做贡献。

三、国际蒙古学协会和世界蒙古学学者大会

1.国际蒙古学协会:

蒙古学是研究蒙古族语言、文字、文学、历史、哲学、宗教、文化、艺术和独特民族风情等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现代蒙古学已发展为一门国际性学科,并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学会的专门学科。自18世纪以来,俄国、日本、德国、美国、韩国、蒙古国及我国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先后设立了蒙古学的专门研究机构。还有匈牙利、英国、法国、波兰、瑞典、芬兰、土耳其、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都设有相关的研究机构或有若干蒙古学学者从事蒙古学研究。“国际蒙古学协会”就是基于世界蒙古学研究的这种情况,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于1987年9月14日在第五次世界蒙古学学者大会上正式成立, 并通过了协会章程,从此它便成为世界各地蒙古学学者和一些蒙古学研究中心自愿进行学术交流与协作的非官方国际性的学术团体。该协会以鼓励、促进蒙古学研究,为世界蒙古学学者和蒙古学研究中心的学术研究活动提供方便,支持世界各地的蒙古学学者的学术交流与协作为宗旨。该协会现有会员300余名,其中还包括蒙古国的“蒙古国蒙古民族协会”、 “俄罗斯蒙古学学会”、“日本蒙古学学会”、“美国蒙古学学会”及“韩国蒙古学协会”等团体会员。“国际蒙古学协会”的主要机构有:学者大会、执行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副秘书长、监督委员会。“学者大会”规定的通用语言是:蒙古语、英语和俄语。协会每年出刊一期《蒙古学》杂志和两期《蒙古学通讯》。

2.世界蒙古学学者大会:

应世界各国学者的要求,为促进世界蒙古学研究,1959年蒙古国发起主办了“世界蒙古学学者大会”,至1997年召开了七次大会。我国学者参加了第一、第五、第六和第七次大会。历届学者大会概况如下。

第一次世界蒙古学学者大会于1959年9月1日-8 日在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举行,有15个国家和地区的40 多名学者参加, 宣读了40篇论文。我国蒙古学家清格尔泰、秋甫、翁独健等学者参加了这次大会。

第二次世界蒙古学学者大会于1970年9月2日-7 日在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举行,有24个国家、地区和两个学术团体的124 名学者参加,宣读了130篇论文。

第三次世界蒙古学学者大会于1976年8月30日-9月3 日在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举行,有19个国家、地区和4个学术团体的153名学者参加,宣读了150篇论文。

第四次世界蒙古学学者大会于1982年8月24日-28 日在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举行,有23个国家、地区和3个学术团体的200多名学者参加,宣读了206篇论文。

第五次世界蒙古学学者大会于1987年9月14日-20 日在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举行,有32个国家、地区的230名学者参加, 宣读了284篇论文。我国知名学者清格尔泰、蔡美彪、 图布信教授等参加了这次大会。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在这次大会上正式成立了“国际蒙古学协会”,我国清格尔泰先生被选为国际蒙古学协会副主席。

第六次世界蒙古学学者大会于1992年8月11日-15日在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举行,有2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位学者出席, 宣读了188篇论文。我国有些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我院研究员留金锁、 诺尔金同志应邀出席了这次大会,并宣读了论文,此外,内蒙古师大的格·孟和教授也参加了这次会议。

第七次世界蒙古学学者大会于1997年8月11日-17 日在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举行,有27个国家和地区320 名学者出席了这次会议,宣读了248篇论文。其中,我国有40多位学者应邀出席了这次会议, 如上所述,盛况空前。

标签:;  ;  ;  

第七届世界蒙古学者大会简介_蒙古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