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当前高校教育人文精神缺失的措施研究论文_陈雪玮

基于当前高校教育人文精神缺失的措施研究论文_陈雪玮

陈雪玮 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 325035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文精神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影响人文精神缺失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教育体制的落后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等。本文从高校教育人文精神缺失的现状入手,找出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并对出现的问题作出相应对策。

关键字 高校教育 人文精神 培养措施

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促进了我国高校教育的全面发展。但机遇与挑战并存,教育产业化带来的很多严重问题,其中之一便是高校教育人文精神的缺失。人文精神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软肋,极大程度上制约着教育和人才的进步。

一、人文精神缺失的表现

高校教育人文精神主要是指高校学生在处理个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中所保持的正确价值观,以及建立在这种价值观上的行为规范。通过对高校学生的调查,缺乏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知识的缺失

当今社会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学校和老师越来越多,书籍和资料越来越多,学生的知识和阅读却越来越少。据调查,约30%的高校学生回答不出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70%的学生没有读全我国的四大名著,多半学生对中华民族的科技发展和文化传统漠视,造成知识在精神传承上面的断裂。

(二) 价值的缺失

改革开放抛弃了部分偏离的价值观,但是并未使正确价值观归位。文革时期,由于受政治压制,人文精神受到摧残。而在当代,学生的人文精神反倒被物质精神取代。

(三) 道德的缺失

近年来,高校学生犯罪事件屡见不鲜,例如复旦大学寝室投毒案、网上盛传的虐猫案以及学生烧毁学校等,这些案例都是道德缺失的表现,杀害生命、破坏自然、虐待动物,这些法定意义上的成年人做出的事情全无理智和道义感。

二、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

(一)高校理念的偏差和教育体制的落后

近年来,受教育产业化的影响,我国高校教育中对人文社会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在人文教育的界定上存在偏差。高校开设的人文教育课程只提供给学生一些书面概念,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也仅限于死记硬背等方式应付考试,缺乏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必然会使得高校人文教育偏离。

其次,受实用主义的影响,高校在安排课程时,着重于实用性更强、能创造经济价值的理工科目。高校教育对于人文教育的盲点会导致学生精神上的空洞,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背离。阻碍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教育体制的滞后,当前高校文理比例严重失调,呈现重理轻文现象。

(二) 社会意识形态的制约

我国现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意识形态上存在着明显不足,例如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的泛滥,不断侵蚀着高校学生的精神家园。高校存在的价值是由社会需要来衡量的,这些负面的东西对人文教育的发展形成了严重阻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人文教育作为一种“软教育”,关注的是高校学生的精神世界,其教育的成果很难在短期内呈现和统计,难以获得社会的认可和重视。就作为教育接受者的高校学生来讲,由于面对家庭、社会的期望和严峻的就业压力,为使自身不断拔高,他们更多地是选择参加各种资格技能的考试,而无法顾及自身的人文素养。南怀瑾有这样一句话:“一个国家可以亡国,亡国还可以复国,但是如果一个国家的文化亡了,那么这个国家就会永远灭亡。”

三、人文精神的培养措施

(一) 转变教育观念是前提

人文教育观念的确立是培养高校学生人文精神的前提,对人文教育实践起导向作用。人文精神应促进高校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和精神价值的全面发展,教育目标从单一的智育型转变为全面发展型。不仅如此,高校教育还应该创新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将人文与科学相融合。

(二) 强化人文教育是关键

高校转变教育观念不能一劳永逸,还需要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作用。在高校内,教师作为学生的领导者,其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表率作用,这就要求每位教师谨言慎行,以身作则,以自身魅力影响学生。其次,还要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在人文教育中的作用。专业课教师应把人文精神渗透在专业课的教学上,将人文精神与专业内容相融合,使得高校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间接地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

(三) 营造良好校园氛围是条件

实践证明,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建设浓厚的人文校园文化是培养高校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使高校学生的情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得到升华,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其次,建设主题校园文化活动,例如学风建设、人际关系等,这对高校学生人文精神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另外,还需要对校内的基础设施加大经费的投入,更新实验设备、补充图书馆书资料、着力建设校园人文景观。在校园里营造一种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使得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逐步提高其科学文化素质。

(四) 探索新的管理模式是保证

提升高校学生的人文精神不仅要从创新教育观念上着眼,还要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模式。改变落后的灌输式教育,以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新型教育管理方法出发,加强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保持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我约束管理、增强抗压能力,从而形成具有人文精神的健康人格,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创新型人才。

四、结语

高校教育人文精神的培养并不是个体在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依靠国家、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在今后的教育中不断摸索创新,这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懈的过程。在这种努力下,高校人文教育一定会大放光彩,培养出一批批拥有崇高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强烈历史使命感的学生,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服务于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炳吉,高瑞果.谈当前高校教育人文精神的缺失[J].华章 ,2013(25)

[2]赵立丽,沈冰.关于高校人文教育的思考[J].高教探索,2007(1)

[3]郑英伟.人文精神视野下的高校教育研究[J].经济师,2012(8)

论文作者:陈雪玮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3年第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4

标签:;  ;  ;  ;  ;  ;  ;  ;  

基于当前高校教育人文精神缺失的措施研究论文_陈雪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