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福柯的空间论出发,探讨场所与空间的关联,通过分析建筑空间理论与场所、西方古典建筑的空间与场所的关联、现代主义建筑等方面,反思中国的地域性建筑表达应结合场地,提炼传统,融合工艺。建立地域与全球,乡土与现代的微妙平衡。
关键词:场所空间;建筑;地域性
1 建筑空间理论与场所
从希德布兰德提出空间拥有连续性,到席马绍的空间存在于感知,建筑空间从实体转为虚空。而到现代主义时期,吉迪翁则明确指出建筑空间发展变化分为三阶段:埃及希腊时期体块错落形成空间;罗马中叶的穹顶构造与内部空间;二十世纪初发散空间。至赛维的空间论,建筑空间被清楚地割裂为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我们多数谈论的建筑空间往往指向几何形体围合而成的内部空间,继而忽略了外部空间,即城市空间。完整的建筑设计应当着眼于整体,将场所纳入建筑整体构建的范围当中。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对周围环境和物体的感知获得的空间体验,我们称之为场所感,是建立在独特的空间体验上的,建筑的存在是为了强调建筑环境的场所特性[1]。
2 西方古典建筑的空间与场所的关联
2.1古希腊建筑
希腊的地景是凸现的,建筑是开放的建筑,甚至可以消解内部空间来扩展外部体验。
在雅典卫城的布局与建造中,人与建筑的体验大多发生在在庙宇之外。希腊人依据祭奠仪式序列以及行进过程中视角与感受的变化,充分利用高低错落的地形,使得建筑群体主次分明,因山就势。祭奠从西北方向的山脚出发,向南前进。建筑群体被安置在西、北、南边沿以确立最佳观赏角度,建筑与雕塑交替出现,在这一过程中,起伏的山势被巧妙的运用到建筑布局中,每一座建筑都牢固的定位于他所确立的空间并向外延伸,建立起与场地相关联的外在张力[2]。
2.2古罗马建筑
古罗马最初处于异族包围的半岛中央,征战与统治使得边界意识在罗马人心中根深蒂固。另一方面,对场所守护神的信仰与边界的强烈占有欲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罗马人的场所精神,内向的封闭性与明确的界定感。随着疆域领土的扩大,如何确立边界强调中心则成了罗马建筑首要面临的问题。为了确立边界,罗马建筑多以单一规则的几何形体来规范化统一内外界限,强调内部空间的神圣不可侵犯。同时利用对角线交点和圆心来突出内部中心。
万神庙作为罗马人场所精神下的代表建筑,集中反映了罗马人对空间体验的微妙把控。圆形与矩形的结合,既有封闭的领域性又有明确的秩序感。穹顶结构对内部空间的解放,使得场所感与精神性发挥到极致。大而通透的顶部设计使得天地隐身其中。
3 现代主义建筑
20世纪初,现代主义运动鼓吹功能至上,形式简约而兴起,因契合工业化发展模式而迅速推广。但与此同时对传统文化与地域特性的忽视,使得建筑愈发趋同。然而另一种说法是现代主义运动从一开始就把建筑设计的焦点对准场地。而后在理性批判现代主义运动的影响下,芬兰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创造性的提出了人情化建筑理念与地域性建筑表达。尊重场所精神,专注场地构建则成为他孜孜以求的方向。
3.1赖特的草原式住宅与有机建筑理论
草原式住宅时期,通过感知周围环境与场所特性,赖特提出了水平延伸的建筑手法。建筑多处在宽广的郊区,比起纵向空间的精神塑造,横向的水平延展则更具有现实意义与场所特性。这种动态与张力的空间效果进一步激发了赖特的有机建筑理论。
与古典时期相比,现代主义建筑或许在场所精神表现方面有所弱化,但随之提高的是建造技艺水平与建构材料表达。通过对外部空间退而求其次的方法,将室外尽可能的引入室内。既有古罗马时期专注内部空间的影子,又有古希腊时期尊重场所精神的原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阿尔托的人情化建筑理念与地域性表达
生于芬兰,长于北国,使得阿尔瓦·阿尔托对原始的树木与变换的光影有着浓郁的情感。即使在工业化后期,森林包围的温暖仍挥之不去成为其精神创作的源泉。加之早期游历意大利与古希腊的古典建筑,沉浸于其中巧妙的室内外空间变换与地中海古老的民俗古典。南与北的对立差异成为阿尔托后期一直沿用的设计手法。
阿尔托强调,不论何种体制何种建筑,都不应该忽视人性关怀的力量。借用人文主义精神融合的建筑色彩是最脚踏实地契合场所特性的。而这不得不回到了谈论古典建筑时提出的场所精神。场地原始的自然风貌给予当地原始的空间体验,基于场所特性基础上表达的建筑是对空间原貌的重塑以及进一步强化。阿尔瓦·阿尔托终身致力于提炼古典建筑中的核心本质,以进一步激发民族建筑的新生。
1951年建成的珊纳特赛罗市政厅,位于芬兰中南部,由三个岛屿组成。当市政厅建立时,总人口不超过3000人。阿尔托在投标时提出:“包围的内院具有社区的意味。”对庭院的执着来源于早期对古典建筑的探索。内外空间的灵活使得阿尔托意识到庭院蕴含的潜在能量。刘易斯·芒福德曾指出社区在地域主义中的核心作用,并强调社区应具备“多元化并存”的特征。所以,市政厅的平面采用“方套方”的形式,依次划分总平面,内院与会议室。并以包围的内院为中心,打破了市政厅高高在上的疏离感。
在小人物关怀的另一边,阿尔托的对立元素解决方式也暗含其中。市政厅西南角的绿草阶梯调动感官营造自然亲切;东南角主入口阶梯则严肃端正。而这种二元解决方式的和谐只能依靠艺术,物理与心理的交互。通过制造室内外空间的流通与穿插达到杰出的时空次序与自然体验。从外部的森林到入口绿草台阶再到内部庭院,空间在行进中是流动发散的。在某种程度上,建筑的存在使得静止的空间更加人性化与丰富,建筑成为场所特性的放大镜与传声器。
与赖特类似,阿尔托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中也带有某种地域色彩。裸露的红砖暴露粗糙的表面与周围的树林形成对比;古色的木材源于芬兰人对树木的原始依赖;紫红的铜柱与红砖吻合继而点缀展示丰富的细部。阿尔托将乡土与古典融合,但又强调建筑的真实性与可触性。
抛开功能性的比较后,情绪、氛围的渲染,地域、民族的把握,阿尔托站在人情化的角度下以小人物的情感贴切的展露芬兰的民族精神与地域特性。吉迪翁评价,阿尔托走到哪里,就把芬兰带到哪里。
4 结语
从古典时期的建筑设计开始,空间就已经摆脱了均质客观的概念转而向地区性与真实性发展。而到了现代主义时期,建造工艺与技术水平的突破使得建筑材料与建造结构在地域性的文化基础上进一步创新融合。
建筑的效仿,不能单纯的追寻形式。而是在理解建筑现象本质及其内在关系后,进行的地域性内化设计。以阿尔托的人情化建筑为例,在提取古典建筑的人文关怀与场所转换的精髓后,通过结合芬兰的环境与地理特征,融合地域性的元素再创,才成功演绎芬兰的风土人情。
而对于中国古典建筑的再度创作而言,如何结合现代语言与乡土元素仍成为我们孜孜以求的方向。在建筑地域化的设计过程中应以人情化的角度去切实体会中国传统文化背后的精神意义与元素象征,用再诠释的眼光看待乡土文化。用一种批判的眼光来合理看待不同民族之间的传承,正确把控地域与全球的联系,把场所氛围塑造与材料感官调动结合起来,应在案例学习中体会到,设计中的触觉作用与视觉感受旗鼓相当。
参考文献:
[1] 刘江.空间·建筑——当代西方建筑空间理论发展及相关领域比较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8.
[2] 傅立宪,习丽.浅析西方古典建筑的空间与场所——基于内在“差异性”的比较[D]
论文作者:方靖,罗燕青2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0
标签:建筑论文; 空间论文; 场所论文; 阿尔论文; 芬兰论文; 地域性论文; 古典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