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市场配置资源”三种教学设计的分析与思考_教学设计论文

高中政治课“市场配置资源”三种教学设计的分析与思考_教学设计论文

高中政治课“市场配置资源”三类教学设计的分析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课论文,教学设计论文,三类论文,高中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阐释市场奥秘的“市场配置资源”是高中政治课《经济生活》模块中极其重要的一课。它讲述了经济学中“看不见的手”的巨大作用,也阐释了“看不见的手”的弊端——市场失灵,分析了市场经济对公平公正、统一开放的市场秩序的内在诉求,论证了市场经济相对于计划经济的历史进步性。应该说,这是经济学中最为关键、理论分量极重的部分,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的理论基础。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化三改”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再到21世纪10余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巨大历史变迁,使得中学政治教师对这一部分内容怀有别样的历史情感。所以,该课一直是教师公开课的选择热点。本文试就教师们对该课的三类教学设计作一番梳理、分析和思考。

一、“市场配置资源”的理论探究型教学设计及其分析

此类教学设计的思路是运用西方经济学的建模方法,通过构建经济模型分析在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模式下供应、需求、价格的变动机制和资源配置状况,进而基于历史上的计划经济的实践来进一步论证市场配置资源的相对合理。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的一位政治教师在2010年所做的“市场配置资源”公开课是该类型的代表。

该教师从个人时间管理的小案例谈起,引出资源配置这个经济学的基本问题,然后基于供求法则,借助经济建模,通过层层推理的方式,演绎了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两种截然不同的资源配置模式下企业的决策方法,分析了相应的供求、价格的动态变化和结果。在做了理论分析之后,教师又引领学生将目光投注到实践中,用著名的“沈阳冶炼厂和沈阳电缆厂的奇特生产现象”的视频展示中国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就这样,教师在学理分析的基础上,用事实说话,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市场经济的优越性。

诚如本文开头所述,市场如何配置资源,其利弊如何,应如何评价和应对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的、重大的理论问题,深远地影响着一国的经济发展道路。自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起,经济学家们的相关理论分析可谓车载斗量。通过构建经济模型的方式,以纯正的西方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来剖析市场机制,能够很好地呈现经济学缜密的思辨特征和数学建模的思维方式,也能够原汁原味地呈现出西方主流经济学对于该问题的理论共识,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西方经济学的韵味。

但是,这样的教学设计也对授课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没有深厚的经济学,尤其是西方经济学的功底,课堂中的思辨推进和知识生成会非常困难。与此同时,由于这样的教学特别强调逻辑推理,而且是基于数学模型的推导,对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如果对学情了解不够,极容易落入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式的困境。由于高一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阶段,经济学的知识储备也不甚深厚,所以,高于生活实践的理论探索设计实际上容易遭遇脱离生活逻辑的困境,尽管它能够清晰、深刻地展示学科逻辑。因此,这一凸显西方经济学味道的教学方式比较适合的授课对象是智力水平和经济知识储备均为上乘的高中生。

二、“市场配置资源”的史论结合型教学设计及其分析

有不少教师采用的是用事实说话的史论结合的方法。教师往往会通过今昔对比的方式,或采用“冬储大白菜”、“煤炭的变迁”、“小小的粮票变迁”等具体资源在中国特定历史情境下的配置故事,或采用某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变迁、在生产经营中为牟取利润的不诚信行为以及遭遇假冒伪劣的故事来呈现市场主体在不同经济体制下的经营活动和结果,阐释市场、计划配置资源的特点,进而凸显市场配置资源的相对合理性。

史论结合的教学设计很好地结合了中国的历史元素,给一个艰涩深奥的经济学的理论问题赋予了生动活泼的人文因素和价值审视的现实意义。譬如,引用“小小的粮票变迁”,能够将生涩艰苦的历史淋漓地呈现出来,也就将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极其巧妙地反证出来。此时,教师无需多言,真实就是力量,事实胜于雄辩,其前后的理论分析都有了实践基础,非常具有说服力。譬如,当教师生动讲解某企业遭遇“山寨产品”、大白菜丰年不丰收时,就能够让学生轻松地理解市场的局限性和市场秩序的重要性,于深入浅出之中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讲解得清楚、明白,易于学生掌握。选择这种思路的教师长于历史观察和梳理,很好地借鉴了历史学科史论结合的方法,师生易于产生共鸣,理论的共识易于达成。

相较于理论探究型,该类教学设计对教师和学生的知识能力要求较低,易于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因而也是教师普遍乐于接受的教学设计。但是,市场失灵、市场机制的相关理论分析绝不是仅仅呈现历史中的真实故事就可以简单完成的。笔者发现,浓厚的经济学思辨味道往往会因过分关注史实而大打折扣。不过,高中《经济生活》模块旨在让学生了解经济学常识,初步形成现代社会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的经济能力,所以上述问题似乎就可以忽视了。

三、“市场配置资源”的故事演绎型教学设计及其分析

除了理论探究型、史论结合型之外,还有不少教师通过精心设计一系列的外部事件,构造一个具有丰富元素和探究点的情境来推进“市场配置资源”的课堂教学,推动并支持学生的内部学习。譬如江苏省高邮市送桥高级中学朱雪萍老师设计的“市场配置资源”课就是该类型的代表。

朱老师为她的学生虚拟了某品牌经济型连锁酒店,请同学扮演该酒店决策机构的成员并进行一系列决策。如正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旅游热潮,你需要了解哪些信息来帮助自己决策?根据这些信息(教师提供相关市场信息),你将如何决策?面对同行业酒店的不正当竞争的“妙招”,你如何分析和决策?教师在授课中以学生的微观决策为起点,进行宏观上的拓展和分析,讲述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过程、利弊、市场秩序。最后,教师又请同学们为准备在本校旁开设的某商店做基本的经济决策,要求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再进行知识巩固和能力训练。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采用故事演绎的方式来构建“市场配置资源”这节课,可以说是非常巧妙地将学生带入到教师精心设计、高度凝练的故事情境中,把生活主题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新课改的理念淋漓尽致地彰显出来。当然,故事是否真正地吸引学生就要考究教师对学生生活的观察了。要把该类教学设计精彩地运用到课堂实践中,除了需要教师一流的情境构造能力,更需要教师到位的学生分析,唯有基于学生生活的情境才能成为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有效教育环境。譬如,前文所述的朱老师创设的故事情境中诸元素:三月的扬州、旅游、酒店、经营决策、不正当竞争、学校旁的小商店等都是扬州学生可知可感可亲的,而且文化厚重的古都扬州能让学生有一种情感上的地域自豪感,而决策者模拟的元素则能调动起年轻学生的竞争激情。这样的故事创设和讲述较好地把握了学生主体的需求和心理,能够构建起有效的学习课堂,也才能真正完成该节课的教学目标。

四、对“市场配置资源”一课三类教学设计实践操作的思考

以上三类教学设计可谓各有千秋,笔者以为不存在谁略胜一筹的问题,实践操作层面的精彩有效要看具体的教学设计、教师风格以及学生特点的匹配程度。只要教学设计能够调动起丰富有效的空间、时间、知识、文化、情感、环境等课程资源,将教师、学生高度地纳入其中,则该教学设计就能较好地在实践中实现。就本课而言,笔者认为也存在一些共性的实践操作要点。

第一,必须有高的立意,包括理论立意和价值立意。理论立意上,应该呈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是有效的,但又不是完美的;价值立意上,则各有所选,或着力于市场诚信建设,或侧重于有道德的经济人,或重在呼唤遵循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决策。笔者以为,立意是灵魂,因为它彰显了教师在这个重要的经济理论问题上的深刻、开放的思考,是高度。与此同时,不能缺位的是立意,无论是理论的还是价值的,都应该始终引领着课堂中的问题出现、知识生成和情感彰显,这样才会让整个课堂始终“神不散”。

第二,基于学生生活的整体设计和细节把握。整个教学设计的历史事实选取、情境案例创设、问题预设和启发都应该源于特定的授课对象的可亲可感可知的生活。唯有当问题遭遇学生生活,问题才成为真正的问题,相应的问题解决才能带来学生真实的心理体验,进而促动学生构建或重建自己的知识和情感体系。

第三,恰当地调适教材内容。本课的知识容量和思维难度很大,在有限的40分钟的课堂中,学生实际上无法全面、精确地理解相关知识并形成相应的能力。所以,教师必须对教科书的内容进行整合,在接受教材主流趋势和解释的同时,创造性地调适教材内容,根据自身课堂构建的立意做内容的增删工作。譬如,市场失灵是一个可以高度拓展的经济学问题,有原因、表现、后果等一系列的相关问题可以探究,教师必须根据课堂教学的重难点给予恰当的处理;再譬如市场秩序问题,它应该和市场调节资源如何衔接、怎样呈现等等,宏观调控是否在本课渗透,渗透到何种程度都需要教师做灵活的创造性的处理。

当然,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节“市场配置资源”在一千个老师的手中就会有一千种课堂构建方法。教育的科学和艺术魅力就在这里。能否兼容并蓄,将三种类型的诸般优点集于一身呢?笔者以为,那些庖丁式的方家应该是可以的。

标签:;  ;  ;  ;  ;  ;  ;  ;  

高中政治课“市场配置资源”三种教学设计的分析与思考_教学设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