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文化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应积极推动其传承与发展,但在传承的过程中,应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创新曲艺新作,满足大众日益变化的审美需求。
一、地方曲艺文化现状1.地方曲艺文化与戏剧的区别
曲艺文化又称为说唱文化,主要是以说和唱为手段的,通过说唱表达景物事件、刻画人物形象及倾诉个人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很多人分不清戏剧与曲艺,不清楚两者的区别。实际上曲艺与戏剧大不相同,曲艺演员在进行表演的时候往往是一人多角,而戏剧演员通常是扮演固定的角色进行演出,且曲艺演员是通过说、唱将各型各色的人物形象及各式各样的故事表演出来。
2.地方曲艺文化发展受到冲击
地方曲艺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我国的文化中占据这着重要的地位,但曾经东北大鼓、好来宝在东北地区家喻户晓。随着时代的进步,文化的发展,现在很难再见到这些表演。
二、南方民间艺术的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一)曲艺艺术发展现状1.曲艺艺术不被人所知,许多曲种消亡,作品流失,部分曲种只是象征性地存在着,了解、喜爱的人寥寥无几。
2.老一代曲艺艺人所剩无几,年轻艺人很少,曲艺艺人青黄不接,传承乏力。现今常年活跃在舞台上的艺人仅剩寥寥,且大多数年老体弱,年轻人几乎无人愿意学习曲艺艺术。
3.关注、喜欢曲艺艺术的人越来越少。绝大部分的城市居民基本没有欣赏曲艺的习惯。即使在农村,大家也喜欢在休闲时间观看电视节目,但是观看曲艺节目较少。
(二)曲艺发展现状产生的原因电影、电视、互联网等对曲艺艺术的冲击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影的大量生产和上映,为民众的精神生活带来了精神食粮,同时因电影拷贝可以大量复制成本低廉,欣赏方便,加上随着电视的普及,传统的民间曲艺更是受到冲击。况且电视观看自由,足不出户就能够欣赏,故抢占了曲艺市场。
20世纪末迅速发展的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新的传播媒介和娱乐资源,更是让传统的曲艺艺术雪上加霜。除了电影、电视和互联网对曲艺艺术冲击外,民间曲艺艺术还受到迪斯科、交谊舞、卡拉OK、网络游戏等冲击,充满泥土气息的民间曲艺对年轻人而言,少有吸引力。再加上曲艺艺术没有进行专业的包装,于是越发无人问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实现地方曲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对策
1.制定相关政策
政府及其文化主管部门,制定政策规划,通过配合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来保护和抢救各地的民族民间曲艺。出台一系列曲艺保护和振兴计划政策,突出曲艺在当地文化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2.立足本地,做好基础
各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曲艺形式,可多渠道在本地增加受众。重视本地市场,在表演中加入当地人民感兴趣的内容,做到与时俱进。地方曲艺要持续发展需要从业者自立自强,丰富表演内容,提高表演能力,创新作品在本地站稳脚跟并产生影响,保障自身的生存空间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3.扶持地方曲艺艺人及团体
注重扶助地方曲艺艺人和团体,促进曲艺传统整理和继承。对于传统地方曲艺的保护和发展而言,艺人是最主要的财富,传承是最基本的弘扬。要通过对优秀老艺人的关心和扶助,给他们配备徒弟,为他们提供条件,让他们传授技艺。资助地方曲艺表演团体,巩固其在繁荣和发展地方曲艺艺术方面的核心功能与龙头地位。
4.兴办曲艺学校
兴办各级各类曲艺学校,尤其是要创办高等级的曲艺院校,建立中国曲艺繁荣发展的人才“孵化器”。因全国仅有的两所中等专业性曲艺学校――1962年创办于苏州的“苏州评弹学校”和1986年创办于天津的“中国北方曲艺学校”,远远不能满足具有数百个品种的曲艺形式的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需要。近年高校相继在成人教育分部开办“曲艺大专班”的举措,说明社会对于高等级的曲艺人才是有需求的。事实上曲艺人才的匮乏,不只体现在创作和表演人才方面,举凡研究人才以及伴奏人才、舞台美术人才等等,均需通过专业的教育和培训,才有可能产生出来。
5.借鉴经验,努力提升
虽然我国地方曲艺文化遭到发展瓶颈,但也有成功的案例,如德云社、青曲社、嘻哈包袱铺等,各地的曲艺表演者可进行借鉴学习,进而提高自己的能了与水平。为了实现发展,相声演员们柯与电视媒体合作,举办全国性的相声大赛从而获得后备人才,并借助网络工具促进曲艺事业发展。
6.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树立科学观念,营造正确舆论,开展对于普及曲艺知识和重视与保护曲艺遗产的日常宣传活动,让地方曲艺进入义务教育视野,并且使之日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加大宣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意见》精神的力度,提高全社会保护祖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将地方曲艺这一非物质文化进纳入课堂,将地方曲艺编入中小学语文、音乐课本,将其列为中小学生选修科目,进行曲艺人才培养,艺术传承。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而言,传承及其传承人的培养,是其中最为核心和关键的内容。当今,曲艺正处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形势之中。因此,作为曲艺工作者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为曲艺营造更好的生态环境,为它培土、育苗、浇灌,让曲艺这棵艺术之树茁壮成长,开出满树繁花。
参考文献:
[1]陆斐.论现代背景下壮族曲艺文化的结构转型.广西社会科学,2014.6.
[2]周丽妃.民间文化传承及保护传承机制的创新研究.才智,2013.8.
[3]孔灵.湖北小曲在音乐教育中的文化传承意义及构想.南京:南京师范大学曲艺系,2014.2.
论文作者:赵梓琳
论文发表刊物:《成功》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5
标签:曲艺论文; 地方论文; 文化论文; 艺术论文; 艺人论文; 人才论文; 互联网论文; 《成功》2018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