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_教育论文

高师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_教育论文

高师院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课程论文,院校论文,理论论文,高师论文,艺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本文认为,高师院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有着特殊的价值和现实意义,高师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艺术教育、审美教育在高师教育中的必然性,基础教育变革的需求决定了它的重要性,而高校新生艺术素质滞后和中学艺术师资紧缺带来了公共艺术教育的迫切性和现实性,而实施公共艺术教育必须以课程化建设为突破口,其理论目标应该是课程设计的科学化,教学训练的规模化和教育特色师范化。

关键词: 高师院校 公共艺术教育 课程化 建设

高师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是在全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背景下展开的。改革开放以后,美育在高校教育中逐步得到了重视,1988年国家教委颁发了《在普通高等学校中普及艺术教育的意见》,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对“美育(艺术教育)”作了专门论述;“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要提高认识,开展形式多样的美育活动”。中央和国家教委的领导多次强调学校艺术教育和美育的重要意义,李岚清同志在1995年全国各省市教委主任美育学习班上强调:“为了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全面落实教育方针,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全面发展的优秀建设人才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学校美育与艺术教育,将艺术教育作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途径之一。”朱开轩同志指出:“美育是整个教育事业不可缺乏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艺术教育应成为办好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指导思想。”这一切指导和推动着学校艺术教育的实施和发展。

高师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有着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共同的理论基础和发展方向,是学校大美育系统中的重要一环。然而,高师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又有着特殊的价值和现实意义,这一切源于高师教育的本质、培养目标和我国教育的国情。

一、高师公共艺术教育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高师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艺术教育、审美教育在高师教育中的必然性。

高师教育目的在于培养人才,然而,高师教育培养的人是作为灵魂工程师存在的。现代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再仅仅作为智力培育的“知识传声筒”,而是完整个性的塑造者和心灵的培育者。学生的个性塑造主要通过对教师审美观照,对教师师表人格的耳濡目染而实现。俄国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断言: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对学生个性——世界观、个性心理(智力、能力、气质、性格)的塑造和心灵的培育,教师必须有健全的人格,全面的素质。因此,作为教师素质的全部,知识和认知的素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审美素质是它的重要内容。完整的师范人格是智力因素中的知识、认知与作为情感意志的非智力因素的和谐统一。所以,高师教育中,打破传统的片面发展“经师”“教书匠”的师范教育模式,实现真正的“人师”培养,审美教育自然成为高师教育目标之一。在普通高等教育中,如果说,审美素质在其它高等教育中还只是一个文化素质的话,那么,在高等师范教育中则是它主要的职业素质。其价值内在地隐含在其教育本身的特性和培养目标之中。

2.基础教育变革的需求决定了高师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进入九十年代,我国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培养适应并促进基础教育转轨需要的高水平的师资是高师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过去,单一的学科专业教学,缺乏综合素质培养的师范教育已不能适应基础教育的需要。十多年来,高等师范中的师范专科毕业生由于知识单一、能力不强,反不如学历低,而能力比较全面的中师生受欢迎。究其原因,在于师专层次的教育素质培养不全面,学生适应能力低。1995年国家教委颁布《高等师范专科教育三年制教学方案》,方案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根据高等师范专科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对学生实施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的教师职业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加强身心素质和艺术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主动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在“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质、艺术素质和身心素质”诸项中,目前缺少或薄弱的是艺术素质的教育教学。因此,落实国家教委的培养方案,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师院校亟待加强的是艺术教育教学,以此将师范生的整体素质的营养配平。

艺术教育的加强既是素质教育内容的补缺,同时也能优化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水平。审美教育的核心在于以审美化的态度对待生活,以美引善,能提高对美丑的辨别力,增强爱国主义感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养;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在于独特性,以美启真,能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创新开拓能力;艺术的功能在于带给人美感,以美怡情,能增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使他们在音乐、雕塑、绘画、文学里重新找回遗失了情感,促进完整师范人格的培养,提高师范生的全面的素质,增强适应性。

另外,在高师教育中,师范专科生生源素质与职业素质要求反差较大,构成师范专科教育的特殊性,为加强学生角色转换,促进师范人格的培养,必须发挥艺术教育的特殊功能。

师范专科生源素质包括录取的学生专业考分和择业时的敬业精神两个方面。近年来,由于商品经济的冲击,教师收入不高,特别是一些地方拖欠教师工资,在人们心目中,教师职业崇高,但不令人羡慕,很多考生不愿学师范专业,填报积极性不高。以我校为例,国家任务招生数中第一志愿填报师范的,92年占46%,93年占35%。近些年,虽然政府部门在招生中采取了一些积极、优惠措施,如提前录取、不收学费等,但真正以第一志愿报考师范专业的高考分的考生不是大多数。很多考生基于两个原因报考师范专业:一是求稳。因考分不是很高,录取师范专业比较稳当,一些农村考生以解决饭碗为目的报考师范,稍有竞争力的考生第一第二志愿选择其它专业,往往在第三志愿填报师范就反映了这种心理。二是求惠。大部分农村考生对学师范专业学费不高,负担较轻而填报师范专业。还有不少考生是复读以后才达到师专录取线的,我校历届招录新生中复读生在62%以上。因此,这种勉强或者是无可奈何的填报,以及筛选后的别无选择的录取结果,使得其生源素质,特别是其中的敬业素质必然不高。学师范不是全体新生心向往之的理想,再加上学生多数来自农村,师专学生主要分配在乡镇中学,学生不愿回目前条件还比较艰苦的农村中学教书,对职业缺乏热情。与本科比,毕业分配多数在县城中学,工作条件比较理想,学习动力强,从教的心理比较稳。与中师比,中师生在中考中择优录取,生源年龄小,就业思想单纯,毕业后回农村乡镇从教,有如愿以偿的满足心理。特别是部分地方师资缺乏,拔高使用中师生,更增添了激励因素。他们工作安心、努力,加上中等范教育中全面素质的培养所具有的能力使中师生比较适应小学甚或初中的教学,赢得了普遍的欢迎。

师专生生源的敬业素质和从教后环境的差异所构成的心理震颤,使得大部分师专生在校学习动力不足,毕业后工作不安心,加上知识单一能力不全面,在基层中学适应性不强,或者心理、角色的转换时间较长,这一切构成了师专生不受欢迎的先天缺陷和后天不足。

审美教育从审美化的角度对待生活,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态度,摆脱纯功利性的生活目的,实现人的全面高层次的审美追求。既面对现实,又胸怀理想,既改造客观,又重塑主观。这对师专层次加速学生师范人格的营造具有深层和稳定的效果。艺术教育提高了师专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合格率,缩短了角色转换的时间,这是高等师范教育,特别是师专教育,适应农村基础教育需要的重要措施,具有其它教育内容和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是培养合格师资的重要手段,有它特殊的价值。

3.高师学生艺术素质滞后带来高师公共艺术教育的迫切性。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发展人,让受教育者成为高尚道德情操和审美趣味,有良好的身心素质、文化知识和职业本领的全面发展的人。然而,由于基础教育中艺术教育师资的紧缺和条件的限制,加上中学阶段的升学教育的追求,进入高校的生源艺术素质严重滞后,表现在艺术基础知识和艺术创造能力上普遍“贫血”,在艺术的接受行为中所表现出的审美鉴赏力普遍较低,这种整体艺术和审美素质的低下直接影响了高等教育阶段的培养质量。

以学生在中学所参与的艺术实践、接受的艺术教育和所具有的艺术基础知识、技能为题,1995年9月我们曾对非艺术专业的新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新生主要来自湘北岳阳市辖七个县市,共收到有效答卷554份,情况如下:

在中学阶段无间断开设音美课的占23%;没有开设的占24%。原中学开展文艺演出活动一年一次的占37%,一学期一次的占55%,基本没有开展的占8%。自己经常参加文艺活动的占17%;偶尔参加的占65%;从不参加的占18%,有85%的学生没有听过《黄河大合唱》,90%的学生没有听过《命运交响曲》,只有23%的学生曾接触过笛子、口琴、风琴、二胡等乐器。

在艺术基础知识技能方面,对中外优秀音乐作品的了解,知道《二泉映月》的占31%,《义勇军进行曲》占19%,《梁山伯与祝英台》占8%,有30%的是一无所知,其余的回答的内容五花八门;外国部分知道《命运交响曲》的有20%,知道《蓝色的多瑙河》的有16%,有近40%的学生一无所知。在“对自己印象最深的音乐作品”栏中,大部分没有填写,填了的又比较集中为流行歌曲,约占22%。自认为能用笛子、口琴、风琴、二胡等乐器进行伴奏的占5%,能独奏的极少。

美术方面,在“欣赏过哪些中外优秀绘画作品”栏中,填写徐悲鸿《马》的占15%,填《清明上河图》的占12%,填齐白石《虾》的占6%,填《蒙娜丽纱》的占31%,填《最后的晚餐》的占26%,有10%的学生一无所知。值得注意的是,这类鉴赏知识大多是通过语文和历史课本所得,可能除名称外,其余所知并不多。对绘画基本知识回答基本正确的占2%,一点也不知道的占37%,对书法基本知识回答正确的8%,一点也不知道的占20%。

由此可见,本应在中学阶段让学生了解的艺术基本知识和应掌握的基本技巧,成为大学阶段的“补课”任务。从根本上解决这种滞后现象的关键在师资,高师公共艺术教育是逐步消除这种滞后、提高高等院校生源艺术素质的工作母机。实施高师院校公共艺术教育具有不可推延的迫切性。

4.中学艺术教育师资紧缺显示了高师开展公共艺术教育以逐步增强中学艺术教育整体力量的现实性。

根据我们的调查,目前中学音美师资缺额较大,本、专科艺术专业培养的音美师资数量供不应求,加上跳槽改行,在县级中学以下的基层中学基本上没有或极少科班出身的专职教师。以岳阳市为例,1995年,现有中学315所(含初中265所),共有学生154703人,(其中初中生131228人),教师11705人(其中初中教师9093人),按规定应配音乐教师330人,美术教师321人,实际配备音乐教师218人(其中专职35人,兼职183人),美术教师205人(其中专职36人,兼职189人)。在这些为数不多的音美教师中,本科学历的一个也没有,专科学历的分别为音乐35人,占16%,美术43人,占20%,中专学历的分别为音乐41人,占19%,美术18人,占9%。

中学音美师资的紧缺是中学通过艺术教育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瓶颈”,目前,靠专业艺术教育培养师资数年内还无法缓解这种矛盾,而师范院校如果不对这些由中学考进的因艺术教育的缺乏而形成的艺术素质较低的学生采取补救措施,如办辅修班、艺术提高班,培养音美兼职教师,以及全面提高高师学生的艺术素质,让这些回到中学岗位的教师掌握一些艺术教育的本领,在中学实施多方面的艺术教育,以增强中学艺术教育的整体力量,那么,势必仍然恶性循环,这一代“贫血”者得不到补养,下一代“贫血”者照样“贫血”。因此,高师院校服务基础教育,加强公共艺术教育有着鲜明的现实性。

二、高师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化建设的实施

目前高师院校对艺术教育审美教育的认识已逐渐明确,但关键是尚未找到一条行之有效而且被赋予某种教育形态的途径。不少院校已经开展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并且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就全国范围来看,喜忧参半,大多还停留在一般提倡和学生业余文娱活动方面,其中存在的问题是缺乏对艺术教育、审美教育的具体的教育途径和方法的探讨,尤其是课程化的探讨。

我们认为,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化建设,其理论目标应该是课程设计的科学化,教学训练的规范化,教育目的特色的师范化。

1.必须抓住“两个层次”的课程教学,力图实现公共艺术教学体系科学化。

公共艺术教育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艺术知识、技能和审美教育两个层次。前者旨在让学生掌握艺术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的技艺,以增强对艺术的感性体验,提高其“功能性素质”,为鉴赏美和创造美打下基础,后者则主要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在学生主体与现实生活之间建立一种审美化的关系,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美的标准和规律来观察世界和塑造自身的意识,培养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全面发展,优化“人格性素质”。在这两个层次的课程教学中,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升华。没有艺术的实践,特别是没有对艺术的感性体验,无法深刻领会艺术的精神,前者是后者实施教育的主要方法和途径。后者是公共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没有后者审美教育,只能是一种技艺教学,或者说是一种停留在初级阶段的艺术教育。只有两个层次同时落实才能赋予公共艺术教育体系科学的内涵。

我们在实施公共艺术教育的过程中,从艺术知识、技艺教学开始,逐步实现了体系的科学化。一年级普开艺术基础课程:“音乐基础”、“美术基础”,作为必修课,要求学生掌握音美基本知识、熟悉基本技能、了解中外音美名家名作,具备对名作名曲的欣赏知识。正课开设18课时,同时开设活动课程36课时,选修“音乐”、“美术”、“舞蹈”,掌握其基本的表现技法。高年级开设“审美学”“教育文艺”选修课,长期举办美学讲座,内容涉及音乐、美术、建筑、影视、文学、伦理、心理等十几个领域。

科学的课程体系,克服了单纯技艺教学的“偏”的毛病,全方位的公共艺术教育使学生既学到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同时又得到了美的熏陶,提高了学生审美化的素质,巩固了专业思想;增强了学生对真善美价值的追求,提高了文明程度、审美趣味,艺术教育优化了校园环境。学校连续三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学生课余学马列活动蔚然成风,数学系第110寝室的八名女生作为全国大学生学马列的先进受到中宣部、国家教委和团中央的表彰。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开展扫盲的“光明工程”今年获首届“中华扫盲奖”。学生回农村从事教育的心态比较稳定,革命老区平江县教委人事股长说,“近三年来,师专毕业生分得下来,留得住,服从分配,安心工作,没有一个改行,没有一个闹调动,”近三年1826名毕业生从教稳定率在97%以上。良好的师范人格,使学生适应能力大大增强,汨罗市新市镇教育办主任说:“五年前,我们不愿意要师专生,这几年师专生能力增强了,素质全面、知识扎实,我们今年抢着要师专生”。这与前几年师专生工作不安心,适应能力差,不受欢迎形成鲜明对比。

2.注意抓好“两个课堂”的结合,逐步实施公共艺术教学训练规范化。

公共艺术教学课程实施是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教学过程。构建规范化的教学体系,必须抓好第一课堂的教学,同时必须与第二课堂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收到实效。

首先,必须抓好第一课堂的教学。规范的课堂教学必须做到“四有”:(1)、有得力的教学组织和师资。公共艺术教育涉及到课内课外,教学训练的方法牵涉到多个方面,场地环境涉及到多个部门,需要全校整体的配合,因此,要有校级强有力的领导和教学训练管理上的得力组织。同时,公共艺术教学关键在有一支有一定艺术教学能力和较强工作责任感的师资队伍,由于教学量大,涉及面广,除一定数量的专职教师外,还须聘请一些兼职教师,组成专兼职结合的教学队伍。我们学校成立了由校长挂帅、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处长、公共课教学部主任、学生处长、美术系主任、音乐系主任等人组成的学校艺术教育指导小组。配备了五位专职艺术基础和审美教育教师,组建公共艺术教育教研室,并采取依托本校美术系、音乐系,利用校外教学力量等措施,从本校教师中聘请,从退休教师中返聘,从市文化馆、巴陵画社等艺术单位兼聘,建立起一支校内外结合、专兼职结合的教学队伍,有力地保证了教学需要。

(2)、有系统实用的教材。高师院校的公共艺术教学由于课时、程度的限制,需要有一套适合公共课教学的教材。否则,学生无据可依,其理论的学习,技巧的掌握,欣赏练习都会受到影响,教学质量无法提高。我们曾尝试组织教师自编教材,并请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的专家担任主审,已出版了《艺术基础教程》(音乐分册、美术分册)、《审美教程》以及《教育文艺》等,适应了教学的需要。

(3)、有完备的教学设备。公共艺术教育需要有一定的教学设备支持,学生的长期大量的训练需要相应的场地和器材。我们学校近几年投入相当数量的经费并优先解决艺术教育所需的场地,现有专门的公共艺术教学中心,学生艺术训练馆、展览厅、演出厅以及广播台、无线台等。

(4)、有严格的教学管理。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既要课堂教学,又要较多的课外训练,忽视或放松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收效甚微。再加上整个课堂教学涉及面广,教学管理比一般公修课难度大。五年来,我们注意抓了三个方面的教学管理:一是抓教学文件的落实,制订了《教学大纲》、完善了《教学计划》,并按国家教委《高等师范专科教育三年制教学方案》调整课程结构,形成了比较齐全的教学管理规范。二是抓课时落实。公共艺术普及课程教学课时不多,学生普遍不够重视;二年级提高班教学因为集中选修牵涉到多个系,时间上容易造成冲突,因此,保证足量的教学时数是关键。我们采取上课表,进课堂,抓考勤,力避随意性。三是抓考核过关。我们列出“大学生艺术基础知识应知应会”的范围,规定理论知识、技能考核达标的标准,引导学生自觉练习,不合格者不发毕业证。

另外,公共艺术教育是一种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学训练体系,除第一课堂教学主体外,还必须有丰富、活泼的第二课堂活动的配合。因为艺术水平的提高、技艺的获得必须有实践的环节,有足够的训练。同时,审美教育又是一种养成教育,需要有一定的氛围进行熏陶。艺术教育的第二课堂活动由于广泛多样、分散灵活,容易流于形式或者随意性大,要做到规范的训练和有实在的效果,必须注意与第一课堂的紧密配合,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制度。我们在近几年的实践中逐步使其规范,形成了“四化”:

(1)、大型活动制度化。大型的艺术活动学生参与面广,质量要求高,对锻炼培养学生效果显著。建立一定的制度坚持举办富有成效的大型艺术活动,能有效地推动艺术教育的开展。五年来,我们每年上学期办合唱节,下学期办艺术节,学生自己组织,教师从旁指导,调动了学生艺术创造的积极性。1994年艺术节,全校1300人次上台演出,各类比赛、展评、寝室艺术走廊等活动,直接参与者达80%以上。1995年艺术节10台晚会,观众场场爆满。

(2)、综合训练多样化。丰富的内容、自由多样的形式是引导学生参加第二课堂艺术教育训练的重要条件。五年来,我们采取的方式有:①、教师辅导与学生互教互练相结合。在普及班和提高班教学中,我们按1:1和1:3的比例规定了训练时间,设立了活动课程,教师临场指导练习。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我们经常举办各类培训班,如乐器、舞蹈、国画、摄影、书法艺术等,仅舞蹈培训,1994年就举办了交谊舞、国标、印度舞、新疆舞、西藏舞等5个培训班,学校办、系里办、学生社团也办。学生自请艺术专业或有专长的同学辅导,互教互练,扩大了训练面。②、比赛与训练相结合。开展各种类型的竞赛是促进水平提高的有效措施,它一方面比出水平,增强优胜者的信心和自豪感。另一方面因比而练,促进了练习的自觉,加大了练习的效益。五年来,我们组织的音乐艺术方面的比赛,有卡拉OK赛、集体舞比赛、三星(歌星、舞星、乐星)比赛、师表风采赛、合唱比赛等,书法美术方面的有现场书法赛、摄影、书画作品展评、编织工艺展、艺术走廊、寝室美化比赛等;语言艺术方面的比赛有演讲赛、论辩赛、朗诵赛、还有各类征文、武术赛、校歌校徽征集等等。

(3)、社团活动群体化。学生艺术社团是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特长、发展学生个性的有效组织,同时,也是组织学生开展艺术训练的得力助手。五年来,我们鼓励学生按自己的特长兴趣参与社团活动,并在场地、器材、经费上给予支持。学校有专门的艺术训练馆、演出厅、展厅、广播台、无线台供学生开展活动。学校大型的艺术活动也主要依靠社团去组织、完成,这样,激发了学生艺术训练的自觉性、积极性。学校现有10多个学生社团,三分之一的学生参与社团的活动,十分活跃。

(4)、环境熏陶艺术化。营造优美、具艺术氛围的校园环境同样也是进行潜移默化的艺术教育的一项内容。1991年起,我们提出校园“绿化、美化、优化、师范化”的口号,以配合全校的艺术教育。利用自然景观,增加艺术雕塑,竖立格言牌。每年的植树节,“文明活动月”,全校师生行动植树种花美化校园,文明整洁优化环境,都成为了艺术教育的内涵、审美教育的手段,成为艺术教育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规范扎实的艺术教育教学,克服了过去艺术活动只抓比赛的“飘”的缺陷,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增强了学生实在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了合格率。三年师专的学习培养,使入校时只有5%左右了解音美基础知识、3%左右有艺术实践的技能的学生,系统地掌握了艺术基础知识,具备了初步的审美能力。对90届和95届毕业生的调查情况表明,对艺术知识应知应会的掌握和了解,分别是23%和85%。艺术教育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创造美的能力明显增强,近年来,学生在公开报刊上发表作品400多篇(幅),180多人次获校级以上各类文艺竞赛奖。199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在何长工的故乡华容县拍摄电视连续剧《何长工》,有六位主要配角违约未能前来,剧组在我校物色到所需要的全部演员,导演阿黄感叹:“想不到一个小小师专有这么多学生具有表演才能。”不少学生在校获得的艺术技能在基层中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有的学生担任市中运会大型团体操的编导,受到好评。基层教委负责同志说,“分到一名师专特长生,搞活一所农村中学”。

艺术教育培育的创造才能用于教育教学,班主任工作能力、教学技艺、科研创新能力增强,更使毕业生们大受欢迎。平江县安定镇近年分配了10名毕业生,有1名担任教导主任,8人担任班主任,4人被评为校镇优秀班主任,有4人兼教音乐,3个兼教美术,在县级各类教学竞赛中有7人次获奖。华容县一中以开展课外科技活动闻名全国,近五年每年有两项发明在全国获奖,我校有5名毕业生是该校科技活动指导教师中的骨干,为该校创名牌重点中学作出了贡献。汨罗市素质教育成为全国的典型,我校近几年毕业生扎实的知识功底、全面的能力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了生力军的作用,受到乡镇中学一致好评。

3.必须突出“两个方面”的人才培养,体现艺术教育特色的师范化。

高师的公共艺术教育把审美教育艺术教育置于突出位置,以实现合理的师表人格和扎实的技能素质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应紧密结合师范技能培养,体现教育方法的特色。我们在实践中要求教学内容向师范专业靠拢,在学科专业技能上向艺术升华,比如,配合“三字一话”的教学开展书法艺术讲座和观摩、演讲艺术竞赛,并有针对性地开设学科美学讲座和教师风采比赛。同时,注意发挥教育实习的实践功能,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第二专业的教学实习,1995年上期的教育实习,80%的学生除教本专业外,还兼教其它课程,音美提高班的学生有85%的学生达到优秀水平,实习效果明显增强。

另一方面,师范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还必须针对当前农村基础教育艺术师资严重缺乏的现状,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以缓解音美师资的紧张,体现人才培养的特色。我们在二年级开设了音乐、美术、舞蹈提高班,对有一定特长的学生开设选修课,通过一年系统的理论教学、技艺训练和教育实习,要求学生达到胜任初中音美舞教学水平。五年来,已开办四届音乐、三届美术提高班,210名学生通过培训拿到单科结业证。

这样,近几年的公共艺术教育使100%的学生参加了艺术课程的学习,92%的学生参加了艺术实践,15%的学生取得了音乐或美术教育单科结业证书。目前,一专多能人才在农村中学大显身手,96届毕业生具备音美课第二教学能力的达50%,音美提高班的学生90%在中学兼任了音美课的教学。这种紧密结合专业特点进行的公共艺术教育,一改过去活动轰轰烈烈,收效虚无飘渺的状况,既有深层次的素质变化,又有技能本领方面的让人摸得着,看得见的效果,使我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充分体现出师范院校艺术教育的特色,充分发挥了艺术教育的功能,教育效益大大增强。

标签:;  ;  ;  ;  ;  

高师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