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2年审计署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几点体会_国家审计论文

2008-2012年审计署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几点体会_国家审计论文

学习《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几点体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审计署论文,年审论文,几点论文,发展规划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审计署颁布的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了今后五年审计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明确了未来五年审计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深入学习和领会五年规划,对于我们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审计的本质是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在人体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很多医学家把免疫系统形容为“身体和灵魂的元件”、“生命的守护者和卫士”等。借用医学概念,把现代国家审计的本质形象地比作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把国家审计工作的总体目标定位于充分发挥保障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是对新时期国家审计本质和功能进行的新概括,是对今后审计工作满足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需求、努力实现自身价值提出的新要求。

国家审计要充分发挥“免疫系统”的作用,首先必须将自身作为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融入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全局中去,站在维护国家经济社会安全的角度考虑问题,必须把保护国家经济社会安全有效运行作为首要职责,充分关注影响国家财政、金融、国有资产、民生、资源与环境生态、信息安全和持续运行的风险。其次必须采用预防、揭示和抵御等多种方式和渠道,除自身及早准确地识别和揭示风险、采取处理处罚等有效措施抵御风险外,还应注意将审计过程中积累的认识运用于审计之外,从健全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议,预防风险的再度发生。再次必须像免疫系统诸多组成器官分别承担一定的任务,组织在一起协调配合共同维护人体健康一样,加强审计管理,有序高效地完成“免疫”任务。最后必须加强审计能力的建设,保持战斗力和“免疫”能力。保持合理的人员结构,增强审计人员的沟通和分析的技能,建立明确的工作程序和规则,树立共同的价值理念,培育有利于提高战斗力的审计文化等,都是审计机关增强审计能力的重要措施。

审计工作要增强主动性、宏观性、建设性、开放性和科学性

五年规划中提出,审计工作要不断增强主动性、宏观性、建设性、开放性和科学性,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增强审计工作的主动性,就是审计机关不仅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新形势、新趋势和新要求,而且还要按照这些新要求主动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主动关注影响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主要问题,主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和方法,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

增强审计工作的宏观性,就是审计机关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和分析影响国家经济社会运行全局的问题,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发挥作用,不仅要注重查处和分析具体的微观问题,还要善于在总结归纳众多的微观问题的基础上,形成宏观性的观点和建议。

增强审计工作的建设性,就是审计机关不仅要注重查处和纠正国家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问题,还要注重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特别是解决普遍性问题、防范风险和健全体制机制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为有关决策方提供有用的信息和参考。

增强审计工作的开放性,就是审计机关要在坚持独立性、保持客观性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相关资源,做好审计工作,同时与其他组织和部门协作配合,在保障国家经济社会运行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的作用。

增强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就是要按照审计本质规律要求开展审计工作,就是按照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需求,依照法律授权,遵循严谨的工作程序和规则,生产和创新审计“产品”,为促进国家经济社会的健康、安全、有序运行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增强审计工作的科学性是增强审计工作主动性、宏观性、建设性和开放性的基础。

审计机关要注重加强审计理论和审计文化建设

五年规划提出审计机关要着力加强五项基础建设,其中除“人法技”外,又突出强调了审计理论和审计文化建设。当前我国国家审计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审计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审计理论指导,需要我们在借鉴国际经验、总结历史规律的基础上,对于中国特色的国家审计是什么、为什么需要国家审计、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国家审计、我们应该怎样建设国家审计、中国特色的国家审计之路到底应该怎样走、怎么发展等问题,给出明确的回答。

审计文化决定了审计机关的未来发展和战斗力,好的审计文化可以为审计事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审计文化的核心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和信念。大力推进审计文化建设,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对审计价值观和审计精神的归纳提炼,从审计人的信念是什么、审计人崇尚什么、审计人共同接受和遵循的行为方式和原则是什么等问题的回答中,总结归纳抽象出符合我国实际、能够促进审计事业健康发展的审计文化。用优秀的审计文化引领和推动审计事业又好又快向前发展。

坚持以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为基础,全面推进绩效审计

五年规划改变了过去效益审计的提法,而使用绩效审计一词,这不仅可以更好地与国际相接轨,还可以更好地概括近年来我国各级审计机关开展的效益审计实践和探索。同时提出坚持以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为基础,全面推进绩效审计。这一目标和任务的确立,不仅符合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对审计工作提出的需求,更重要的是,确立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特色绩效审计的模式,即以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为基础开展绩效审计。为实现这一目标,审计机关应在现有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中,加入绩效审计的目标要求,即按照综合目标绩效审计的要求开展日常的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资金审计以及金融审计、企业审计,努力加大绩效审计的分量。

强化涉外审计,维护涉外经济安全

五年规划将涉外审计作为审计机关开展的六大类型审计之一,明确提出要强化涉外审计,拓宽涉外审计领域,维护涉外经济安全,符合全球一体化趋势和扩大对外开放的环境,是国家审计作为国家经济社会运行“免疫系统”的内在要求,有利于整合涉外审计资源,有利于改变目前审计机关开展国外援贷款项目审计、对外援助项目审计、国家驻外机构审计以及国有及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的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境外投资和分支机构审计,由不同的审计部门、机构分别安排、缺乏统筹考虑的状况,有利于集中审计力量和拓宽涉外审计的范围,有利于审计机关在维护涉外经济安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加强审计法治化建设,严格依法审计

五年规划明确把推进民主法治作为今后几年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同时突出强调了审计自身的法治化建设,体现了审计机关把推进民主法治作为己任的思想和态度。五年规划在审计工作目标的阐述中,将沿用多年的“法制化”改为“法治化”。审计的法制化主要强调将审计工作制度化、法律化,包括法律制度与法律秩序两个方面。审计的法治化主要是指严格依照法律进行审计管理的主张、制度体系和运作过程。后者比前者包含的范围更广泛。

审计法治化不仅包括制定完善的能够反映社会意愿的科学的审计法律、规章和审计工作规则,还包括法律、规章和规则的权威高于任何个人的意志,人人崇尚和严格遵循这些法律、规章和规则,在法律、规章和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的含义和要求。加强审计法治化建设,是审计机关全面履行职责的基础,是审计工作能够充分发挥保障国家经济社会运行“免疫系统”功能的保证,是审计机关通过审计工作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重要前提。

标签:;  ;  ;  ;  ;  

2008-2012年审计署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几点体会_国家审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