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
(湖北省当阳市草埠湖卫生院 湖北 当阳 444100)
【摘要】 目的:对两孔法拖出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与传统阑尾开腹术(CA)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2月的100例临床确诊的阑尾炎患者分为两组,两孔法拖出式腹腔镜切除术组(以下简称LA组)和开腹切除术组(以下简称CA组),每组各50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LA组的手术时间较CA组明显缩短,LA组在术后阵痛情况、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肠粘连和肠梗阻发病率、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越性。结论:两孔法拖出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优势明显,前景可观,有必要逐步取代传统的CA手术方式。
【关键词】 两孔法阑尾切除术;传统阑尾切除术;分析比较
【中图分类号】R65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5-0063-02
阑尾炎是普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高,通常表现为急性腹痛,先是脐周或上腹痛,后转移到右下腹,同时可能会伴有发烧、恶心和呕吐。据统计,在全部急性腹痛的患者中,阑尾炎占第一位。1902年OCHSNER首次发表阑尾炎诊治专著后,CA术一直沿袭至今[1]。C A虽然手术简单,也极少造成术后严重并发症,但在切口感染率、术后肠粘连等方面不尽人意,是外科医师长期以来深感头痛的问题。1982年Semm实施首例LA阑尾切除术后,阑尾手术开始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然而,由于多数外科医生观念陈旧,墨守成规,导致LA阑尾切除术一直难以突破传统的开腹切除术而屈居人后。近年来,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我国各级医院越来越多地尝试LA阑尾切除术,接受微创理念的已是日益增多[2]。本人分析研究了进修学习期间当阳市人民医院对阑尾实施两种切除方法的优缺点,在此愿与广大的医疗界同仁进行交流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LA组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12~75岁,平均43.5岁;急性单纯性阑尾炎9例,化脓性阑尾炎21例,坏疽性阑尾炎7例,慢性阑尾炎13例; CA组50例,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12~76岁,平均44岁;急性单纯性阑尾炎8例,化脓性阑尾炎22例,坏疽性阑尾炎6例,慢性阑尾炎14例。两组患者均为本人2013年5月-2014年2月年在当阳市人民医院进修学习时查阅的临床资料。且均为确诊后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报告证实诊断。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阑尾炎类型均无显著差异( P> 0.005) 。
1.2手术方法
LA组: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前30m in静脉滴注抗生素,免插胃管、尿管。在脐下缘作长约1.0cm皮肤切口,插入气腹针,成功制造气腹,插入Trocar,置入腹腔镜探查全腹,在腹腔镜直视下,在右下腹麦氏点将1.0cm Trocar 戳孔入腹腔,置入腹腔镜手术器械,寻找阑尾。将阑尾从麦氏点戳孔由Trocar提出腹壁外,消除气腹,用常规阑尾手术器械将阑尾切除,结扎阑尾系膜,对阑尾残端进行常规消毒,8字缝合残端,送回腹腔,重新建立气腹,检查术区创面无出血后退出腹腔镜,缝合两孔切口。遇腹腔内有出血和积脓,当即经Trocar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吸引,干净为止; CA组手均使用传统的开腹阑尾切除术。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肠功能恢复时间、切口感染情况、住院时间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u 检验、SPSS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
两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及术后情况见附表。
附表 LA组与CA组手术时间及术后情况比较
2. 结果
LA组与CA均顺利完成手术,患者恢复良好,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手术时间及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等两组间的比较详见附表,术后随访8个月,两组患者均顺利康复。
3. 讨论
根据对上述病例的临床观察和分析,LA组的手术切口一般为两个,脐部约1.0cm置1.0cmTrocar,麦氏点1.0cm置1.0cmTrocar,两个切口都只需切开皮肤,然后用戳孔方式进入腹腔,腹壁损伤较小。且两个切口分散,位置在脐部等隐蔽位置,术后切口疤痕隐蔽,有美容效果[3]。同时,手术操作中易于轻柔、准确,手术创伤对肠道和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较小,切口不易感染还能减轻患者术中和术后的疼痛,术后无需拆线,3天左右即可出院[4];CA切口通常约约在3~6cm,手术时皮下脂肪层一般需要用刀切两次以上才能完成,对于一些肥胖患者,脂肪组织容易挫碎或游离,血运不好,在手术拉钩的挤压下,术后容易出现切口脂肪层液化,影响伤口愈合,感染机会增多。手术切口较长,术后疤痕也较易显现,且出院时间一般为7天左右。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 P< 0.01 )。此外,LA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6min,CA组42min,两组对比虽无显著差异( P>0.05 ),但LA组阑尾切除术又很大的发展空间,会随着操作者的技术提高而不断提高,手术时间也会继续缩短。而CA组的阑尾切除术已成定势,没有发展空间,手术时间相对而言也会又太大变化。
LA组阑尾切除术术野清晰开阔,寻找阑尾方便准确,切除阑尾也简易快捷;CA术野窄小,寻找阑尾较为困难,肥胖患者或阑尾异位患者更是难以判断,误诊率较高。根据本人所接触到的文献报道,CA阑尾切除术的切口感染率约为7%,而LA阑尾切除术的切口感染率仅为0.5%左右[5]。据报道,WILDE将40例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CA两组(各20例),手术后3个月用腹腔镜观察肠间、肠系膜和腹壁间的“桥形”粘连,结果CA组粘连80%,LA组仅10%[6] 。
但不可否认的是,LA阑尾切除术目前的适应症还比较有局限性,通常还只能适应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慢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根部未坏疽、穿孔者。本人认为,若遇不适合病例的患者,则应及时改为CA阑尾切除术。
根据本人的上述分析比较及参阅相关文献资料,LA阑尾切除术相对于A阑尾切除术具有诸多优点,在未来的时间里,随着LA阑尾切除术的不断完善和广大医务人员(含患者)对LA阑尾切除术的逐步认识和接受,随着LA阑尾切除技术的日益提高,它必将逐步取代传统的C A阑尾切除术[7]。
【参考文献】
[1]PIER A. 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 Problem in General Surgery[M]. Philadelphia: Lippincat Co,1991:416.
[2]褚海波,潘龙文,王怡波,等。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传统术式临床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04,212):101~102。
[3]郭伟洪,腹腔镜阑尾切除与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的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12,08期
[4]张延涛,张启文等,二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切口感染的预防(附43例报告)[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1年04期
[5] PIER A,GOTZ F,BACHER C ,et al. 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J].World J Surg ,1993,1 7 (1) : 29~33.
[6]WILDE RL . Goodbye to late bowel obstruction after appendectomy[J].Lancet,1991,338 (8773 ): 1012. 10
[7] 甘雨,李立志等,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临床比较分析[J]:医学文选2003,22(4):445—448
论文作者:杨红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6
标签:阑尾论文; 切除术论文; 阑尾炎论文; 切口论文; 术后论文; 手术论文; 腹腔镜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2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