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疗效观察论文_侯光惠

(成都温江圣母妇产医院;611130)

【摘要】目的 探究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收治于我院86例宫外孕患者视为研究主体对象,纳入时间为2016年7月-2017年7月,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参照划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从治疗有效率指标来看,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5.35%及69.77%二者相比差异明显,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腹痛消失时间、盆腔包块消失时间及血β-HCG转阴时间,对照组与观察组各项指标变化幅度相比差异显著,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外孕患者实行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腹痛消失时间、盆腔包块消失及血β-HCG转阴时间。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使用。

【关键词】米非司酮;甲氨蝶呤;宫外孕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1-0492-01

宫外孕(又称异位妊娠)指受精卵于子宫腔外着床发育的异常妊娠过程,以输卵管妊娠较为常见[1]。有统计资料显示,宫外孕好发于孕龄期女性,其诱发因素较为复杂,例如:辅助性生育技术、受精卵游走、输卵管先天性发育不良、输卵管手术及输卵管炎症等。鉴于此,本文重点探究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将收治于我院86例宫外孕患者视为研究主体对象,纳入时间为2016年7月-2017年7月,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参照划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43例。其中,对照组43例患者均为女性,最大年龄35岁、最小年龄23岁、平均年龄(32.5±1.8)岁,平均停经时间(35.6±1.8)日,平均包块直径(3.6±1.8)厘米;观察组43例患者均为女性,最大年龄35岁、最小年龄22岁、平均年龄(32.1±1.5)岁,平均停经时间(35.1±1.6),平均包块直径(3.7±1.3)厘米。根据上述资料可知,2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表明具有纳入对比研究价值,并且2组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悉此次实验内容自愿签署实验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联合治疗,即:首次空腹口服150毫克米司非酮,第2日及第3日每隔12小时口服75毫克米司非酮,控制3日用药剂量不得超过450毫克;首次肌肉注射50毫克甲氨蝶呤,待3日后复查血β-HCG指标观察其是否下降超过60%,再次肌肉注射55毫克甲氨蝶呤,实行护胃保肝及抗炎利尿治疗,每隔4日检验1次血β-HCG直至恢复正常范围,每隔7日复查1次尿妊娠试验进行B超检查盆腔内积液情况及包块尺寸大小,治疗期间叮嘱患者保持排便通畅禁止过性生活。

1.3判定标准

以临床症状恢复程度为参照评估2组患者治疗效果,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经检查盆腔包块完全消失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且经检查盆腔包块有所缩小为有效,临床症状及盆腔包块均无任何变化为无效[2]。同时,统计2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盆腔包块消失时间及血β-HCG转阴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相关数据,计量资料选择()为表示形式,2组数据对比选择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选择百分率(%)为表示形式,2组数据对比选择χ2进行检验,一旦P值低于0.05则表明2组数据间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价值。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经统计,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12例及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9.77%;观察组显效22例、有效19例及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35%。从治疗有效率指标来看,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5.35%及69.77%二者相比差异明显,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盆腔包块消失时间及血β-HCG对比

从腹痛消失时间、盆腔包块消失时间及血β-HCG,对照组与观察组各项指标变化幅度相比差异显著,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盆腔包块消失时间及血β-HCG对比( )

作为临床常见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约超过0.5%妊娠期女性存在出现宫外孕的可能性,一旦出现宫外孕则极易造成受精卵游走补偿或受精卵破裂死亡,甚至改变妊娠结局,例如:流产或短时间内子宫大出血等,导致患者陷入昏迷休克等危险状态威胁其生命安全[3]。相较于手术治疗,保守药物治疗适用于早期宫外孕患者,能消除手术治疗风险预防生殖器官受损,一定程度上保证预后质量。甲氨蝶呤属于嘧啶类抗叶酸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内核酸合成阻碍细胞增殖生长促使胚胎死亡,但是单一使用甲氨蝶呤副作用较大。米司非酮属于高选择性孕酮拮抗剂,能有效抑制孕酮活性调节凋亡基因,促使腺上皮细胞及蜕膜间质凋亡促使胚胎死亡。

综上所述:宫外孕患者实行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腹痛消失时间、盆腔包块消失及血β-HCG转阴时间。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使用

参考文献:

[1]张泽丽.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J].北方药学,2016,13(09):195-196.

[2]托鲁尼阿依·吐尔逊,夏日瓦娜·阿巴斯.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与单纯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的疗效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08):31-32.

[3]雷伟娜.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0):168-169.

论文作者:侯光惠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6

标签:;  ;  ;  ;  ;  ;  ;  ;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疗效观察论文_侯光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