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第二小学 焦红霞 054300
【摘要】: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必须了解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掌握这些新理念,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编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学习兴趣、鼓励、检验教学、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通过教师正确有效的引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才能高质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是高效课堂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广大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因此我们应该探索有效性教学课堂。如何使课堂成为有效性的教学课堂,本人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学数学。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他远远超过责任感。”学习数学也是如此,只有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才能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去攀登数学的最高峰。教育心理学也指出,兴趣对于人的学习、工作等一切活动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它可以成为学习与工作的巨大动力,又可激发一个人的创造性才能。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的培养则更显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把爱渗透在课堂上,关爱每一个给学生,就是增强他们学习兴趣、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中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让学生喜欢数学这门学科,如果学生喜欢了数学,那么学生就对数学有了兴趣,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愉快地参与学习过程,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这样的课堂才毫无疑问是有效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如教学“长方体的特征”这一内容,可以设计以下几个环节:
1. 首先教师出示若干个物体的包装盒,让学生先对他们进行分类,并叙述自己的分类理由。
2. 教师拿起一个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盒子让学生观察、触摸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3.让学生用橡皮泥做顶点、长短不同的细木棒做棱,四人一个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长方体,并观察、讨论、交流、归纳、总结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4.通过学生的总结、教师的引到总结出长方体、正方体的所有特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这样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将操作、观察、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且还启迪了思维发展,达到了数学教学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技能的目的
二、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也指出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给充分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每一位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去说。做到尊重每位学生的权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中充满浓浓的人文气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是仅仅体现在部分学生身上,而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选择,不强加给学生某一种解题策略,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彻底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同时,又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个性差异毕竟存在,所以在课堂上必须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各种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都有话可说,有题可做。
三、鼓励学生探索与交流,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
有效的课堂需要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在探索与交流中,应充分关注学生思维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做到方法灵活多样、富有乐趣,如此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自己能看懂的、读懂的,就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交流、去探索、去完成。实践证明:学生知识的形成,就是在学生的思考、交流、探索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四、对所学知识练习巩固,检验教学效果。
课堂练习是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的基本方法,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有经验的教师都很重视课堂作业的设计,并在练习的设计编排上下工夫。习题要紧紧围绕课堂的知识点进行精心设计编排,同时还要自编一些能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习题,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通过习题练习,一是对__所学内容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要检查学习效果,查漏补缺,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解决。因此,课堂中教师一定要有针对性地精心设计练习题,重视知识点的练习巩固,这是高效课堂的关键一环。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问题情景和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只有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才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课堂,才是一个有效性的课堂。
论文作者:焦红霞
论文发表刊物:《未来教育家》2017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长方体论文; 这是论文; 高效论文; 《未来教育家》2017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