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护理干预对全麻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论文_孙雪姣

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湘潭 411100

【摘 要】目的 探讨围术期护理干预对全麻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2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与对照组60例,观察组予以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措施。结果 肺部感染率:观察组患者术后未见肺部感染,肺部感染率为0.00%;对照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7例,肺部感染率11.67%。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面的优质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术后肺部感染预防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围术期;肺部感染

引言:全麻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是患者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一般老年人、抵抗力低下人群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均是肺部感染发生率的高危人群。因此手术室护理中加强手术患者术前、中、后的护理干预,使患者能尽量避免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高危因素,这一举措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临床整体的护理质量。笔者现将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125例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情况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以2013年1月-2014年12月上腹部全身麻醉手术12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术后未发生LRTI118例,男80 例,女38例,年龄15岁-89岁,平均(52±18)岁,其中≥60岁52例。胆道疾病50例,胃十二指肠疾病31例,肝脏疾病23例,脾疾病13例,胰腺疾病1例,其中为肿瘤疾病7例。存在合并症35例,其中慢性呼吸道疾病0例,糖尿病11例,高血压或心脏病19 例等。留置胃管78 例,术后入ICU4例,急诊手术29例。术后发生LRTI7例,男5例,女2例,年龄33岁-84岁,平均(67±16)岁,其中≥60岁5例。原有慢支、肺气肿、哮喘等列为慢性呼吸道疾病。发生LRTI所有病例均符合2001年卫生部发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3)中的医院内获得性LRTI诊断标准。原有肺部疾病患者除外。

2.临床观察指标

全部病例均作术前、术后心肺功能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胸部X线、监测心率、体温、呼吸频率、肺部体征,必要时作血气分析以了解肺通气功能。

3.肺部并发症的判定标准

①发热(体温≥38℃,持续超过24 h)或血WBC≥11×109/L;②有下列症状之一:呼吸急促(呼吸频率≥25次/min,持续超过24 h),咳嗽伴痰量增多,颜色改变,排除心原性因素;③有肺部特异性指标之一:新出现的肺部体征(罗音,呼吸音减弱或管状呼吸音),低氧血症(血氧饱和度≤92%持续超过24 h),排除心源性因素;④有实验室或X线证据之一:胸片新出现的浸润、实变、肺不张影像或痰培养发现致病菌。当①、②、③同时出现或①、②、③至少有一个出现合并④时既诊断为术后肺部并发症。这一诊断标准包括了具有临床意义的肺不张及其并发症的感染性肺部并发症。

4.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一般手术护理服务。根据手术要求实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监控。

观察组:观察组予以优质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4.1术前护理

①呼吸道管理:注意加强患者术前的口腔卫生,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的发生,可每日使用适当的漱口溶液进行漱口。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呼吸道感染,应控制感染后,再行择期手术[2]。②练习咳嗽方法:正确的指导患者做深吸气动作,然后使用胸腹部力量用力咳嗽,咳嗽的声音使胸部能够发出震动每组咳嗽20次,每天做三组咳嗽运动。告知患者及家属有效咳嗽的作用,能够预防肺不张并且减少肺部感染的机率。

4.2术中护理

手术中全面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整洁的手术环境,主要从护理细节开始实施。具体实施方法如下:将手术室内的温度调至适宜范围内;手术室的相对湿度调到正常范围。对年老体弱、体温不升、休克的患者可以适当的使用加温毯进行保暖措施;进行腹腔冲洗时注意将生理盐水加温,与体液温度接近;对于输注的液体温度较低时也要适当的加温;手术时注意禁止将手术巾单和手术床弄湿;患者在术毕转运过程中也注意适当的进行保暖,防止途中受凉。

4.3术后护理

1)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 术后6 h内,因患者尚未完全清醒,要密切观察患者自主呼吸的恢复情况,包括呼吸频率、节率、幅度、肺部罗音;一般全麻上腹部大手术后,在24 h内持续心电监护,监测血氧饱和度,必要时测定动脉血气分析。

2)促进呼吸功能恢复 给予有效氧气吸入,根据氧饱和度监测,随时调整给氧流量。患者清醒后取低半卧位,使横隔下降,以利于肺膨胀,术后6 h内翻身1次/2 h。当患者有所恢复后,嘱做深呼吸3~5次/d,以后逐步增加,改善肺部通气功能。

3)保持呼吸道通畅 全麻术后因患者咳嗽排痰无力,必须采用辅助方法:①辅助咳嗽法,即在患者吸气时或在咳嗽时,用双手保护切口,以加强咳嗽效果;②雾化吸入,用糜蛋白酶5 mg,配合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 mg雾化吸入,15 min/次,2次/d,以稀释痰液,易于咳出。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处理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结果

肺部感染率:观察组患者术后未见肺部感染,肺部感染率为0.00%;对照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7例,肺部感染率11.67%。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6.讨论

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9%。手术后肺部并发症包括感染、肺不张、胸腔积液、肺血栓栓塞症、呼吸衰竭等,除LRTI外,其他并发症如处理不恰当或迁延不愈,均可发展为LRTI[3]。凡能降低患者对呼吸道感染的防御能力、影响气道分泌物的清除、增加病原体侵入下呼吸道的机会均可导致术后LRTI的发生。全身麻醉时应用麻醉及镇静药物能抑制患者呼吸中枢、咳嗽反射中枢、呼吸道纤毛运动使排痰能力下降,挥发性麻醉药可刺激呼吸道使气道分泌物增加,易引起LRTI。随年龄增加,机体免疫球蛋白水平和细胞免疫反应降低,各脏器功能逐渐减退,肺泡弹性回缩力下降、肺活量下降、气道分泌物的清除能力下降,可增加老年患者术后LRTI发生的机率。并且老年患者往往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一旦发生感染容易迅速发展为呼吸循环衰竭,甚至死亡。肿瘤患者、血清白蛋白下降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和抵抗力均下降,易发生LRTI。有慢支、肺气肿、哮喘等慢性气道疾病患者存在小气道功能障碍,气道阻力增加,不利于气道分泌物的清除;糖尿病使机体免疫力下降;高血压病、心脏病易引起围手术期心力衰竭的发生。因此存在合并症如糖尿病、高血压病、心脏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等,均有可能导致术后LRTI的发生。手术时间过长也易诱发感染。切口疼痛使患者体位受限、不敢咳嗽,而排痰受抑制。留置胃管以胃肠减压、全身麻醉手术时气管插管的放置、入ICU后较长时间留置胃管以肠内营养、人工气道放置吸痰等有创性治疗均易诱发感染。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全麻术后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影响极为重大。临床中肺部感染的高危易感人群为手术患者,通过提高手术前、中、后的整体护理质量,降低和避免手术中可能导致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力所能及地帮助患者提高术后治疗效果,减少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降低院内感染,提高手术患者满意度,同时提高了临床整体护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屈安民.老年肺部感染50例临床诊治分析[J].当代医学.2012(12)

[2]庄彩蓝.人文原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33)

[3]朱文君.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J].护士进修杂志.2010(14)

论文作者:孙雪姣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1

标签:;  ;  ;  ;  ;  ;  ;  ;  

围术期护理干预对全麻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论文_孙雪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