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全球化论文,正确认识论文,本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就不容忽视当今世界现实中最显著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的结束,世贸组织的建立,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经济加快了由集团化、区域化朝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使资本运动的国际化上了新台阶。资本力求冲破任何对它的限制,建立世界市场和各民族的相互依存关系。资本运动的全球化使民族国家的经济界限已被冲破,民族国家的调整职能已被削弱。新世纪来临之际,世界经济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大垄断资本建立全球市场、国际化的生产,出现了主权从民族国家到国际机构的转移。在2000年9月6日-8日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经济全球化”问题成为会议的焦点。“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活动中最突出的趋势,引起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本文拟就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特征、本质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征
何为经济全球化?笔者认为,经济全球化有一些具体的特征,这些特征又来自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的一些经济规律。经济全球化有以下五大重要特征:
(一)生产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首要特征是生产全球化。由于生产全球化是由跨国公司的发展产生的,因此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是跨国公司。
1.跨国公司的优势
从6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得到迅速发展。1969年全球共有7000家跨国公司,1994年发展到2.4万家,1995年增加到3.7万家,1997年达到4.4万家,2000年达到4.9万余家。可见跨国公司增长是很快的。跨国公司增长很快的原因是因为它有很多优势。
第一,高效率的情报搜集系统。跨国公司通过它在全球的机构、代表处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到新发生的情况、问题和商机。大的跨国公司都有很强的信息和情报收集能力,有些大公司的情报系统比政府的更有效率。通过公司信息收集系统,公司及时发现并开发商业机会。这种商机可能是该国政府及当地公司所不注意的,或是没有能力开发的。
第二,跨国公司具有资本和技术的雄厚实力,以及很高的管理技巧。如果决定在某外国开一家新的子公司,公司根据政治和经济环境,能够从自己体系内满足项目的资金来源,直接从母公司获得,或从其他海外分枝收益中解决,或是从东道国借款。
第三,跨国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要比当地公司强。由于跨国公司有很大的规模、财务能力强,以及它可能在世界其他地方碰到过这种风险,因而它有抵御风险的实力和经验。很多大跨国公司内部都有完善的风险监管体系和办法,抵御风险的能力比较强。
第四,跨国公司具有强大的实力开发创新技术,并在其体系内全面应用新技术。一般来说,母公司往往向新建立的子公司输入新技术。特别是在技术转移中,无论是新机器之类的硬件,还是软件,跨国公司会尽最大可能把新技术应用到子公司和出口产品中,以牟取最大利润。
第五,跨国公司成为世界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承担者。跨国公司是原材料、部件、制成品的主要国际转移者,这些商品或部件在公司的许多分枝中生产出来,跨国公司可以把合适的国家都变成它的产品生产线,并以最低的单位成本,赚取最大利润。诸如发展中国家的廉价资源,包括人力和自然资源,都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所看中和需要的。跨国公司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国际性运营得到最大收益。跨国公司会到原材料、劳动力、资本和运输成本最低的国家去投资生产,并用“价格转移”把它的利润转移到税收最低的国家。跨国公司追求的是自身和股东的利益,而不是所在国家的利益。在追求最大利润的同时,跨国公司在优化配置资源上也具有明显的优势。
第六,跨国公司的品牌意识强,纷纷追求国际品牌霸权。跨国公司的经济实力大,客观上造就了一些价值连城的世界著名品牌,例如在1998年“可口可乐”的品牌价值高达838.45亿美元,"IBM"为437.8亿美元,“微软”达566.54亿美元。据统计,全球前20名最有价值的品牌全部为西方发达国家所拥有。跨国公司在全球拥有品牌霸权,与此相比,一般的品牌知名度有限,很难与之竞争。跨国公司往往以自身的品牌扼杀、打击发展中国家品牌的有生力量。
2.跨国公司带来的生产全球化改变了世界经济结构
过去“世界经济”的结构,是以贸易为纽带,通过世界市场把各国经济联系在一起。跨国公司的发展所形成的生产全球化改变了世界经济的这种结构。
跨国公司以外国直接投资作为主要形式,以母公司为司令部,把全公司的生产撒向世界各地,分散在各国的子公司所进行的生产、零部件调配、部件总成和最终产品的组装,都由母公司在世界范围内统一调动。因而,在生产领域出现了全球化的现象。目前世界上500家公司控制着33%的全球国民生产总值。十多家大公司不久将控制全球整个食品生产行业。世界上有7500万人就职于外资公司,例如美国境外至少有2500万人在为美国公司工作,仅发展中国家就有1200万人在为美国公司工作。
如今各国经济不再仅仅是世界市场的贸易联结,而是直接通过生产而联在一起了。生产全球化是跨国公司发展带来的最大也是最根本的变化。生产全球化已经改变了世界经济的结构,在各国国际贸易的基础上,又出现了由跨国公司世界性的生产过程把各国经济联系在一起的新结构。世界经济结构的这种变化不可避免地给世界带来多方面影响。
(二)贸易自由化
跨国公司不仅发展了全球生产,而且改变了国际贸易。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国家是国际贸易的主角,进行“常规贸易”。所谓“常规贸易”,主要是指交易已经做好的商品和服务,而且贸易是在没有太大关系的国家或公司之间进行。跨国公司改变了国际贸易的性质。
1.跨国公司成为国际贸易的主体
跨国公司的生产全球化给予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的支配地位,跨国公司在国际技术转移、商品流通和资本流动中发挥着主要的作用。跨国公司的投资、利润、零部件和服务在许多国家中它们的工厂和办公室之间大量流动。跨国公司外国机构的产值已经超过了传统的常规贸易的外贸值。国际贸易中大量是跨国公司的原料和零部件的运输,很少有制成品运来运去。而且,交易是发生在同一跨国公司的不同分枝或是在同盟公司之间。所谓“同盟公司”,如通用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大众汽车公司之间有协议,它们在欧洲的子公司相互交换零部件和部件总成等。目前在跨国公司内和跨国公司间的有关系贸易已经超过了纯粹的出口总值。跨国公司已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角。
据有关专家估计,现在所有国际贸易的一半以上是跨国公司内部完成的,包括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零部件、部件装配等运输,比已完成的商品运输和服务要多。90年代中期,60%-70%的国际贸易都与跨国公司的外国直接投资有关。由于许多交易是在一家跨国公司内部完成的,所以官方统计不能完全得到这些数据。
目前国际贸易是三分天下:即1/3是在跨国公司内部进行,1/3是在跨国公司之间进行,1/3是在国家与国家之间进行。也就是说,与跨国公司有关的贸易已占世界贸易的2/3之多。由此,国际贸易的主角由国家变为跨国公司,常规贸易只占国际贸易的一小部分。目前世界上500家公司控制着75%的全球贸易。
2.贸易自由化
跨国公司全球化的生产,原料、零部件在各国之间流动,要求贸易自由化,要求减少关税壁垒。
战后通过关贸总协定的机制,跨国公司和发达国家在全球推动贸易自由化。许多国家不断降低关税,减少非关税壁垒,通过贸易发展带动经济增长。
贸易自由化在为跨国公司的发展铺平道路的同时,也给国际贸易和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过去20年里,国际贸易增长近20倍。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贸易自由化步伐的加快。“电子货币”的发展对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而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全球货币市场上如今每天的交易额超过1万亿美元。在新的全球电子经济中,基金管理人、银行、公司以及成千上万的个人投资商,只需点击鼠标,就可以把大笔大笔的资金从世界的一端传到另一端。如今银行、航空公司、信贷公司等各行各业都热衷于全球化的电子商务,形成贸易推动经济发展的大格局。
与此同时,在贸易自由化过程中,国际贸易的增长和世界市场的开放,刺激了一些小国的经济急剧增长,最典型的是日本和东南亚国家。战后先进的工业技术要求一定的经济规模,这些国家的国内市场太小,不足以支持在国内所建立的生产线,它们依靠出口贸易带动经济增长,并在60-80年代获得了最高的经济增长率。
国际贸易增长刺激了国家竞争力的调整,大国和大公司也和小国家一样面临强大压力。如美国制造业在80年代初竞争力下降,迫使美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并在90年代恢复了它的国际竞争力。欧洲有一些国家不采取新技术,只试图保护纺织、制衣等老工业行业,结果是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下降,国家竞争力下降,整个欧洲的失业率增加并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
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贸易自由化还将进一步被推动,以WTO为代表,要求一切加入该组织的成员国家遵守同样的规则,向跨国公司开放市场。
(三)服务业全球化和“空间最小化”
由于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势必要求先进的服务业。先进的服务业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征。服务业涉及银行、电讯、数据信息、保险、交通运输和大量的专业、商业、科学服务。服务业的绝大部分以知识为基础,服务业的发展主要是靠不同的人力资本推动。
服务业发展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使“空间最小化”,追求“无空间”(Spaceless)世界。交通运输、电讯、银行、数据信息的发展都体现了这一追求。喷气式飞机的全球航行、卫星电缆电话通讯,特别是因特网的使用,都使人类和信息的交往、物资和资金的流通大大加快,整个地球对人类来说,相对变小了,个人开始能够超越一切国界,把整个地球作为活动舞台。
服务业的发展使商业、商务活动和消费变得快捷、方便,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国际因特网的发展使每个使用者以个人的身份与全球的信息和世界各国使用因特网的人联系起来,实现了个人全球化的联系,并把数据、声音、影像等一体化,许多知识密集性服务现在已进入网络,网络商业和网络金融服务也已出现,正在进一步推广,发展前景是,消费者可以在网上购买任何国家的商品,办理跨国的银行业务等。因特网实现了空间最小化,极大地提高了服务业和经济活动的效率,如医学专家可在网上开处方,研究人员可以不要走到遥远的地方就提出他的咨询意见等。随着因特网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还影响了各国的地方工业、就业和居住质量。信息化增加了对生产和消费的计划性,无库存管理在美国的工厂和商店得到普遍应用,资本主义生产的无计划性在弱化,美国经济周期波动减小。服务业的发展在改变世界,服务业发展的水平又成为重新评价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四)民族国家力量削弱、国际组织力量加强
跨国公司的存在影响到国家政府经政治经济作用的下降。跨国公司大量的对外直接投资已经以多种形式影响各个国家的经济主权。联合国人权事务的高级专家们担心,当前权力正从政治家手中转向大公司的董事会会议室。大的跨国公司都有自己的政策与政治活动。以微软公司为例,拥有400多亿美元资产的微软公司认为,它是一家位于美国的全球性公司,它创造的软件在全球处于垄断地位,它的软件为所有超过国界的个人的交流服务。微软公司作为电脑网络的垄断者明显藐视美国政府的权威。白宫曾经埋怨,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会见有些国家首脑的次数比比尔·克林顿还要多。这反映了微软公司的全球商业利益已超过了美国的外交政策利益,这些大跨国公司不需要美国外交部帮助就可以与东道国的政治家直接对话。有些跨国公司通过威胁要消减成千上万个就业机会或者把生产基地转移到国外,来保证自己获得国家订单、减税以及国家补贴。例如美国就有跨国公司威胁政府,如果税收和工资成本负担不降下来,他们就把企业迁往墨西哥或者巴西。在巴西的跨国公司扬言要把企业迁往新加坡来威胁当地政府,以达到公司自身的要求。西门子公司在与新加坡政府的讨价还价中就声称,如果新加坡的工会要求增加工资,它就迁往越南。由于其他地方有着更廉价、更有效益的“人力资源”,这已成为跨国公司向各国政府讨价还价的押宝。
全球化使各国政府不同的政策受到挑战。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在加强,资本是完全流动的,专业和有技术的劳动力是部分流动的。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贸易和移民在各国之间转移资金和劳动力,要求各国政府经济政策向趋向化方向发展。
全球化正在削弱国家政府管理国际贸易的作用。长期以来,政府的作用是鼓励出口,不鼓励进口,现在由于国际贸易的大部分控制在跨国公司手里,各国政府真正能够管住的是国内非流动资产。
由于全球化主要是由跨国公司等私营部门推动的,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重要性的增加,使管理世界经济的决策主体出现转移,一是从国家政府向私营部门的跨国公司转移;二是从单个国家向跨国的国际性机构转移。
跨国公司全球化生产和经营,要求贸易和投资的开放体制;要求全球度量衡的统一;要求全球交通通讯网络如对航空、电讯、海路的管理,以避免过分拥挤或造成灾难;要求对资源、环境如南极、大气、海洋的管理,以及对跨国污染如酸雨、对海洋排污比重进行控制等;要求各国开放金融市场,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等。所有跨国公司的这些要求,既不是世界市场,也不是一个国家单独行动所能提供服务或满足的。因此,超国家的管理机构应运而生,并得到发展。
在这些机构中,有些是自律的,如债券市场有国际债券市场联合会,工业标准有国际标准组织等;有些则是国家和私营部门共同参加的,如国际电讯联合会;有些是政府组成的如WTO;有些则是条约限制,如南极条约等。所以伴随经济全球化,一个复杂和更丰富的管理体系在发展起来,并管理全球化带来的各方面的管理问题。全球化正在强迫各国政府放弃一部分政府责任,强化超国家机构如联合国、世界银行、WTO、国际货币组织等。这些超国家的国际组织建立一些国际性的标准,而且往往是以美国为首的、按发达国家利益为转移的国际性标准规范跨国之间的交易和其他经济活动,并努力去减少贸易壁垒,鼓励市场化、私营化,要求各国政府实行西方式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开放资本市场和建立健全的金融体系等。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当世界经济越来越一体化的情况下,超国家机构对世界经济管理的职能越来越重要。
但是,目前这些国际性组织的管理能力仍然是很有限的。当代世界经济与国际金融风险的隐患很大,因为管理跟不上发展,其间有很多空白点,如没有一个国家政府或国际组织能够有效地控制和管理跨国公司;再如,到目前为止,国际金融投机家运用金融衍生工具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或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上炒作仍然无法管理,往往造成被冲击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动荡、经济衰退。因此,经济全球化和一些管理空白点的存在,使世界经济中的不确定因素和不稳定性增加,亚洲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五)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并进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同时,经济区域化的现象也十分明显。经济区域化从战后逐步发展起来,首先是西欧通过战后的欧洲煤钢共同体逐步发展为欧洲经济共同体,参加的成员国家逐步增加,在区域内逐步开放市场,欧洲成为一个市场后,劳动力、商品、资金、服务可以自由流动。1998年建立了统一的欧洲中央银行体系,1999年统一的欧元启动。欧洲委员会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欧洲作为3.4亿人口的大市场,将刺激全欧洲的经济增长和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区域经济一体化一般都产生了积极的结果,为区域经济增长作出了贡献,而且参加的成员国家在增加,与它们独自相比已明显创造出更多的贸易和更快的经济增长。欧共体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刺激经济增长,成为拉美、东盟、非洲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样板模式。以北美自由贸易区为例,1965年美国、加拿大签署北美汽车协议,实行北美汽车产业一体化,计划10年内取消所有汽车及零配件的关税;1989年两国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实行全方位、多产业的一体化,计划10年内区域内国家的关税减少99%,15年内区域国家的农产品全部取消关税。在自由贸易协定签署的第一年两国贸易增长10%以上。1993年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年美国向墨西哥的出口增长3倍。克林顿上台后,对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执行加速完成,所有条款在1998年全面得到贯彻,每年减少价值90亿美元的关税。拉丁美洲许多小国也建立了中美洲共同市场,东南亚国家建立了东盟,环太平洋地区和非洲也建立了经济区域的合作关系。
根据西方学者的预测,21世纪世界发展的趋势是,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将得到促进,另一方面经济区域化进一步加强。笔者认为,经济区域化与经济全球化并驾齐驱是21世纪的必然趋势,并且在经济区域化的基础上,进一步走向经济全球化。
总之,经济全球化正是由这五大重要特征所构成的,概括起来说,经济全球化是由跨国公司所推动的,跨国公司以海外投资为主要形式形成了生产全球化,在生产全球化带动下出现了投资、融资国际化,贸易自由化,信息网络和交通通讯快捷化和实现“最小空间化”,消费和服务全球化,民族国家政府的力量在经济全球化中被削弱,私营的跨国公司和超国家的国际组织管理世界经济的力量加强。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并驾齐驱,全球化又是区域化的高级形式与发展趋势。
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一)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国际化
由于经济全球化主要是由跨国公司推动的,跨国公司的发展恰恰代表了私人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资本经过了自由竞争资本、私人垄断资本、国家垄断资本几个阶段,目前经济全球化反映的正是国际垄断资本阶段。全球化正是以资本自由为目的的全球化,无论在何处、何时,为什么,以什么方式,为谁、与谁投资,其目的都是获取最大的利润。跨国公司是私营资本有史以来发展的最大规模和最高级的形式。经济全球化的内在实质是资本国际化,反言之,正是资本国际化才推动并造就了经济全球化。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欲在全世界掠取更多财富,为了最大限度地配置资本,国界成了西方大垄断资本穷奢极欲的阻碍,为此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科技、传媒、政治、文化以及在国际机构中的优势,竭力操纵以资本和贸易自由化为主的经济全球化进程。经济全球化反映了西方掠夺性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其实质是西方大垄断资本企图凭借其经济实力逐步控制全球经济。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西方大垄断资本总是利用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干涉发展中国家内政以获取各种利益,诸如,以金融为武器,摧毁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经济的调控系统,再附加条件去给予援助,逼迫发展中国家无条件取消经济管制,全面开放市场,由此侵入发展中国家,控制这些国家的经济命脉,把自己的政治经济制度和价值观念强加于发展中国家,使其变为西方的附庸。布热津斯基在论及全球化问题时就明确地写到:“人们还必须把全球性的专门组织网,特别是‘国际’金融机构,看作是美国体系的一部分。国际货币组织和世界银行,可以说代表‘全球’利益,而且它们的构成成份可以解释为世界性。但实际上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受美国的左右,而且它们本来就是在美国的倡议下产生的,特别是美国倡议的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37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西方一些“新左派”的学者,也曾明确指出当今的经济全球化就是帝国主义化,目前的因特网就是一种信息帝国主义,世贸组织是市场帝国主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金融帝国主义。当今的经济全球化是以资本、市场和信息冲击国家主权,目的是夺取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因此,广大发展中国家对此必须加以警惕。
资本国际化是资本与生俱来的内在性质所要求的。马克思早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就指出:“资本……要力求摧毁交往即交换的一切地方限制,夺取整个地球作为它的市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46卷,下册,33页)。资本的本性要求摧毁一切地方限制、建立全球市场。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资本不是一种个人的力量,而是一种社会的力量。资本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的产物,只有通过不停顿地运动,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扩大剥削范围,才能生存下去。因此,资本的本质及其积累的规律,决定了资本积累和资本活动范围具有向全球扩张的必然趋势。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由于需要不断扩大产品的销路,资产阶级就不得不奔走全球各地。它不得不到处钻营,到处落户,到处建立联系。”
资本向全球扩张的这种趋势必将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成为世界性的。“资产阶级既然榨取全世界的市场,这就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成为世界性的了。不管反动派怎样伤心,资产阶级还是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旧的民族工业部门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着。它们被新的工业部门排挤掉了,因为建立新的工业部门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部门拿来加工制造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从地球上极其遥远的地区运来的原料;它们所出产的产品,已经不仅仅供本国内部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了。旧的需要为新的需要所代替,旧的需要是用国货就能满足的,而新的需要却要靠非常遥远的国家和气候悬殊的地带的产品才能满足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闭关自守和自给自足状态已经消逝,现在代之而起的已经是各个民族各方面互相往来和各方面互相依赖了。物资的生产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个民族的精神活动的成果已经成为共同享受的东西。民族的片面性和狭隘性已日益不可能存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4卷,469~470、481页)。马克思和恩格斯说,“随着资产阶级的发展,随着贸易自由和世界市场的确立,随着工业生产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条件的一致化,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孤立性和对立性日益消逝下去。”(同上书,487~488页)民族孤立性和对立性日益消逝后,个人直接进行世界性交往变成现实。显然,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已通过研究资本的本性,预见到全球化生产和经济全球化必将出现。资本的扩张超越一切国界,把整个地球作为它的活动舞台。
私营资本发展到国际垄断阶段,资本对社会的统治力量非但没有被削弱,反而被进一步加强,它统治和剥削的范围囊括了全世界。实际操纵和控制资本即大跨国公司的权力越来越向更少的人手里集中。英国《卫报》指出,“微软公司与美国联邦司法部电脑网络官司的焦点是21世纪实权将掌握在谁手中——是掌握在电脑网络的垄断者手中,还是掌握在使用网络的40%的美国老百姓手中。”大跨国公司的所有者不仅掌握着数不清的财富,而且控制和影响与该公司产品有关的全球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资本向更少数人集中,还表现在跨国公司为了扩大对世界市场的占领,兼并之风愈演愈烈。在过去两年中世界上出现的大企业兼并达1.5万起,其中75%是跨国公司之间的合并。当代跨国公司的活动正反映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预见的资本积累的规律,他说:“一个资本家打倒许多资本家。随着这种集中或少数资本家对多数资本家的剥夺,……各国人民日益被卷入世界市场网,从而资本主义制度日益具有国际的性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3卷,831页)少数跨国公司的垄断巨头在调动、控制和操纵全球化的生产、贸易和消费。
(二)服务业“最小空间化”的本质是使剩余价值在最短流通时间中得到增殖
马克思说:“资本一方面要力求摧毁交往即交换的一切地方限制,夺取整个地球作为它的市场,另一方面,它又力求用时间去消灭空间,就是说,把商品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所花费的时间缩短到最低限度。资本越发展,从而资本借以流通的市场,构成资本空间流通道路的市场越扩大,资本同时也就越是力求在空间上更加扩大市场,力求用时间去更多地消灭空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46卷,下册,33页)。马克思关于资本用“时间去消灭空间”所指的是:资本力求尽可能缩短商品、资金的流通时间,使剩余价值在最短的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时间中得到增殖。缩短时间主要通过交通、通讯的现代化和信息网络实现,交通通讯以及服务业各方面的现代化使人员流通、物资流通、资金流通和信息流通大大加快,从而在相对意义上来说,使地球变小了,实现了“空间最小化”(Spaceless)。服务业发展和“空间最小化”实现的核心是使资本的扩张和剩余价值的增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资本通过加快流动速度,缩短流通时间;通过缩短流动时间使地理距离的空间缩小,从而实现了用“时间去消灭空间”,并向整个地球扩张。这种最小化空间和缩短时间,是由资本追求最大利润的冲动推动的,也是由资本的本质所决定的。战后的发展证实了马克思在140年前的预言,喷气式飞机的全球航行、卫星电缆电话通讯,特别是因特网的使用,都使人类之间的交往,信息、物资和资金的流通大大加快,整个地球对人类来说,相对变小了,因而人们称之为“地球村”。资本用了200多年的时间,基本解决了“空间最小化”的问题,资本增殖得更快,所需的时间更短,这说明当代资本增殖的能力更强了。
(三)不确定因素增加反映了世界市场异己力量对人类的统治
经济全球化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的资本积累规律,正因为资本的本性要求摧毁一切地方限制、建立全球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成为世界性的,使各国人民的民族孤立性和对立性日益消逝。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最能反映个人直接进行世界性交往的是因特网。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单独的个人随着他们的活动扩大为世界历史性的活动,愈来愈受到异己力量的支配,…受到日益扩大的、归根到底表现为世界市场的力量的支配”,“这些力量本来是由人们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但是对他们说来却一直是一种异己的、统治着他们的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3卷,41、42页)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跨国公司全球化生产,国际金融市场,特别是衍生市场的发展,使发展与管理之间存在空白点,世界经济中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这些不确定因素增加正反映了世界市场作为异己力量对人类的统治。当代世界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控制世界经济面临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和动荡。马克思主义认为,需要通过共产主义革命,人类才能控制和自觉地驾驭这种异己的力量,“各个个人的全面的依存关系、他们的这种自发形成的世界历史性的共同活动的形式,由于共产主义革命而转化为对那些异己力量的控制和自觉的驾驭”。(同上书,42页)
三、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由于经济全球化是由资本国际化带动的,因此经济全球化首先要为资本牟取最大利润服务,与此同时也带来了经济发展和物质更大的丰富。在现行国际经济秩序下,经济全球化并不能使各国共同分享世界经济发展的成果,至少不能平等地分享利益。全球化过程中已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将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第一,以当前各国不同的发展水平,面对同样的经济全球化环境,接受通行的规则,甚至承担同等的国际责任和义务,这对经济基础薄弱、经济结构不完善、本国市场发育不充分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其受到的压力明显大于发达国家。
第二,跨国公司的经济活动超越国界,国家政府很难约束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超国家的国际机构的权力也在扩大,国家主权受到冲击,国家的产业政策,对民族经济的保护能力削弱,国家的经济安全也面临新的挑战。
第三,当代国际金融市场,资本流量大、流动速度快,投机性强,特别是大量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和发展,与实际经济严重脱节,按一下鼠标就可调动亿万资金,金融市场风险增加。发达国家国内对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都有一套系统的风险监管体系和办法,但国际金融市场对各种投资基金,在国际金融衍生市场、新型工业国家、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的炒作却无人监管。因此金融衍生工具的迅速发展给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带来的风险要远远大于发达国家。因此,发展中国家必须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第四,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达国家在要求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的同时,却以种种理由规定配额制,采取反倾销措施以保护本国同类产品市场,抵制发展中国家因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制造的价格低廉的产品。特别是经济区域一体化的发达国家,对进入其区域的外部企业附加原产地规则或产品当地成份的要求,对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入其市场设置种种障碍。
第五,穷国更穷。竞争、利润和占领市场是跨国公司追逐的主要目标。近年来境外直接投资的流向表明,发达国家是最大的受益者,新兴工业化国家也获得了一定规模的资金,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受益极微。一方面是私人投资日益增长,另一方面官方发展援助逐年下降,在发展中国家外资来源中,官方发展援助已下降到0.3%。发达国家、国际组织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往往附加若干苛刻的条件,结果是门户开放了,资源、利润却流走了。一些最不发达国家经济贸易条件仍然在继续恶化。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指出,不能把全球化看成是一种具有神奇魔力的灵丹妙药。造成世界贫富悬殊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世界不合理的经济秩序。从消费角度看,如今世界上有20%的人口消费全球货物和服务的86%,能源的58%,纸张的84%,肉和鱼的45%,拥有全球电话的74%和汽车的87%,另有占世界人口20%的穷人仅消费全球货物和服务的1.3%,肉和鱼的5%。世界各地收入差距明显扩大,如世界最富有的3个家族的财富总合比最不发达国家6亿人口的年收入还要多。如今358个亿万富翁的财富相当于占全球人口一半的26亿人的财富。在过去十年中,世界最贫穷的5个国家的收入占全球收入的比例从2.3%,降至1.4%。1995年北美对非洲人均收入差距高达19:1。据世界银行发表的1998/99世界发展报告提供的数字,低收入国家人口占世界人口的35%,这些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GNP)仅占世界总产值的2.4%,而高收入国家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15.9%,这些国家的GNP却占世界总产值的79.5%。全球贫富差距拉大已是确凿的事实。江泽民在千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并没有使世界各国都普遍受益,世界发展中的不平衡更趋严重。全世界有十三亿人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日平均生活费用不足一美元。发达国家拥有全球生产总值的86%和出口市场份额的82%,而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仅分别拥有14%和18%。这种状况如果不根本改变,就难以避免国际社会的动荡,难以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和实现世界的普遍繁荣。”当今的世界现实是,一些国家越来越贫穷,有100个国家今天的状况比15年前更糟糕,47个被联合国划为最不发达国家的贸易收缩到历史最低点。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6年发表的《人文发展》报告指出:1965年至1980年间,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口约为2亿,而1980年至1993年这个数字上升为10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差距也在扩大。1965年,最富的7个国家的人均收入是最穷的7个国家的20倍,1995年已达到40
倍。穷国与富国之间的悬殊差距仍然是对稳定的世界经济增长的一个严重威胁。目前,发达国家的年人均收入是25510美元,而在第三世界最贫困国家,只有520美元。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这一概念被反复论及,所谓数字鸿沟,又称信息鸿沟,它是指当代世界在信息技术领域存在的差距现象,它既存在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的差距,也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以及由网络技术产生的差距。据美国商务部1999年发布的《定义数字鸿沟》报告指出,虽然收入、教育和种族都是造成数字鸿沟的因素,但还没有办法指出哪一个是能缩小数字差距的关键。有可能造成改变的是持续降低的个人计算机价格和上网费用,这项变量将可能使收入不再是造成数字鸿沟的主要原因。然而客观的事实正如江泽民在千年首脑会议上讲话中指出的:“日益拉大的‘数字鸿沟’表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科技水平上存在极大差距,这必然致使南北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第六,发达国家利用全球化趋势输出价值观。西方国家力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不仅仅是要打开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同时也是为了传播西方的价值观。美国凭借其在全球化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向全世界输出好莱坞的电影电视文化及美国的价值观。全球化在文化上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使许多国家的传统文化受到了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全球化趋势中的这股逆流必然会影响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稳定,阻碍其经济社会发展。
第七,增加了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的复杂因素。对于如何对待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特别是南北方的立场、观点和所采取的措施差异很大。在南南合作中,因经济利益驱使和发达国家政治上的压力,一些发展中国家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在制定本国对外政策、处理外交关系和发展经贸合作时,有时不得不做出违心的或利益至上的决定,个别的甚至完全附和西方的立场。这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在联合自强的道路上面临的重大障碍。要克服这方面的障碍,就应像江泽民在千年首脑会议的讲话中所说的那样:“必须充分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应在平等的基础上推进南北对话,同时应广泛开展南南合作。第三世界国家只有通过加强南南合作,才能减少经济全球化可能带来的风险,实现自己的繁荣进步。”
综上所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将验证马克思的预言:为克服资本主义危机作出的每一次努力都是为更具破坏性危机的到来铺平道路,并且缩小了为阻止未来危机作出选择的余地。资本主义危机目前正以新的更加恶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因为它摆脱危机的老办法越来越难奏效,资本主义的全球化使它在全球日益普遍化,正是因为日趋普遍,使其每况愈下。资本主义已普遍存在,以旧形式的帝国主义即武力扩张来摆脱危机已难以奏效,而新形式的帝国主义即金融控制、操纵市场、债务等更深地植根于资本主义的经济扩张,并受其制度矛盾的支配。从世界范围来看,生产的相对过剩使物质财富的生产运动放慢,但大垄断资本对利润的贪欲仍未减弱,与此相适应出现了经济金融化,使金融投机和虚拟经济与现实经济相分离。当今利润的最大化较多地是依赖再分配与国际和国内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较少地依赖财富的绝对增长。同一全球市场中的众多资本主义竞争者,使得它们不是创造实实在在的使用价值,而是彼此间进行虚假财富的投机。因此,资本的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全球的扩张,也是世界范围的经济战争,即“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同时也是在全球制造分裂、对立和贫困,以及世界范围内的贫富两极分化和异化。然而,从发展的眼光来看,经济全球化将成为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诞生的助产婆。
标签:经济全球化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垄断优势理论论文;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专业论文; 经济资本论文; 市场垄断论文; 发展中国家论文; 西方世界论文; 贸易自由化论文; 经济学论文; 美国公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