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_公有制论文

坚持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_公有制论文

坚持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公有制论文,生产资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论终结”,在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当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核心问题和理论终结,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都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所以,一切马克思主义政党都把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作为自己的纲领,或者说最终目标和道路;作为衡量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标志。

中国是实践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主要国家之一。1956年曾宣布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又有了很大发展。这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是前进了,还是后退了?应该如何看待1956年建立的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如果说它是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什么确立不起来?如果说它还不是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或者说它还不完全是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那么,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又应该如何去建立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这些问题到了必须弄清的时候了。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大家知道,长期存在的“左”的错误和“文化大革命”,完全背离了马克思主义,但名义上又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进行的。这就使得一些不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把长期存在的“左”的错误宣传,也当成了马克思主义,于是就造成了对马克思主义两种不同的看法和态度。一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真理,必须坚持;另一种则认为马克思主义是非科学,是错误,应该否定。具体反映在对待实现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问题上,也是如此。一种认为,作为党的纲领、最终目标和道路是有科学根据的,必须坚持;另一种则认为,实现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只是幻想,是乌托邦,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为了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及它的科学根据,下面着重介绍一下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论述。

第一,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化大生产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里说过:“到目前为止,我们都是以生产工具为出发点……所有制是生产工具的必然结果。”(《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1页)同样还是这个观点, 马克思在《哲学贫困》里进一步又说:“随着新的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着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保证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就改变着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工磨产生的是以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第119页)因此,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里带总结性的又说:“各个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资本论》第1卷第224页)

由此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个问题的观点就是:有什么样的生产工具,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就有什么样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那么,构成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生产工具或生产力又是什么呢?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这就是高度发展的社会化大工业,而代表这种高度发展的标志,即自动化机器体系。所以马克思说:“当工作机已不再需要人的帮助,就能完成加工原料所必需的一切运动时,我们就有了自动的机器体系”。(《资本论》第1卷第418页)到那时,“人们的劳动就不再像过去那样,被包括在生产过程当中,人们不再是劳动的主要当事者,而是站在生产过程旁边,同生产过程发生关系,成为生产过程的监督者和调节者”。(《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第526 页)因此,人们就摆脱了物质生产劳动,“到达物质劳动的彼岸”。(《资本论》第3卷第522页)实现“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资本论》第3卷第523页)

不言而喻,人们不再是劳动的主要当事者,这就是说,自动的机器体系创造出这样一种条件,奴隶主不再会有奴隶,封建主不再会有农奴,资本家不再会有雇佣工人,一切剥削者和压迫者都将失去了剥削和压迫的对象,从而也就否定了自己,也就否定了一切奴役关系、依附关系和雇佣关系,于是人们都成了独立的、自主的、自由的人,都成了社会的主人。因此,社会就变成了一个在自动的机器体系基础上形成的自由人的联合体,对全部生产资料实行共同使用,共同占有。这就是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形成。

第二,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的结果。

在资本主义出现以前,在自然经济条件下,普遍存在着以劳动者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小生产,即小农和手工业者。由于这种生产方式以分散占有生产资料为前提,所以“既排斥生产资料的积聚,也排斥协作,排斥同一生产过程的分工,排斥社会对自然的统治和支配,排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论》第1卷第830页)但是当它发展到一定程度,就造成了消灭它自身的物质手段,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于是“个人分散的生产资料就转化为社会的积聚的生产资料,从而多数人的小财产转化为少数人的大财产。广大人民群众被剥夺土地、生活资料和劳动工具。……靠自己劳动搞得的私有制,即以各个独立劳动者与其劳动条件相结合为基础的私有制,被资本主义私有制,即以剥削他人的但形式上是自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所排挤。”(《资本论》第1 卷节830、811页)这就是劳动者小私有制的消灭与资产阶级私有制的产生。

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后,经过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使劳动不断社会化,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进一步转化为社会使用的,即公共的生产资料。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对私有制的剥夺,就采取了新的形式,现在剥夺的已经不是独立的个体劳动者,而是剥夺有许多工人的资本家了。

这种剥夺是通过资本主义本身内在规律的作用,即通过资本的集中进行的。一个资本家打倒许多资本家,少数资本家剥夺多数资本家。随着这种资本的集中,资本家的数量不断减少,工人阶级队伍不断扩大。同时,社会生产力日益发展,劳动过程的规模进一步扩大,科学技术日益被自觉地应用,一切生产资料作为结合的社会劳动的生产资料日益被使用,即劳动资料日益转化为只能共许多人共同使用,正是在这种基础上,马克思科学地预见到自动的机器体系的诞生。本世纪中叶发展起来的新技术革命,特别是微电脑的发明和应用,机器人和“无人化工厂”的相继诞生,完全证明了马克思的科学预见。也正因为如此,马克思就进一步预见到“随着那些掠夺和垄断这一转化过程全部利益的资本巨头不断减少和剥削程度的不断加深,而日益发展壮大的,由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的机构所训练,联合和组织起来的工人阶级的反抗不断增长。……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资本论》第1卷第831页)即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的时间就到来了。所以,马克思又概括地说:

“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的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资本论》第1卷第832页)对马克思的这句话,恩格斯在《反杜林论》里还曾解释说:“靠剥夺剥夺者而建立起来的状态,被称为以土地和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个人所有制”,这就是“公有制包括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包括产品,即消费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170页)这就更清楚地说明,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即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是他们的共同看法。

第三,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即国家以社会的名义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实行共同使用,共同占有。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国家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一种统治与剥削的工具。工人阶级取得国家政权,在以社会即全体社会成员的名义占有生产资料,即消灭在经济上的统治和剥削关系的同时,也就消灭了作为统治和剥削工具的国家。

那么,国家又是怎样消灭的呢?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里说:“国家真正做为社会的代表所采取的第一个行动,即以社会的名义占有生产资料,同时也是作为国家所采取的最后一个独立行动,那时国家政权对社会关系的干预,将先后在各个领域里成为多余的事情停止下来,那时对人的统治,将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20页)。

那么,什么是以社会的名义占有生产资料呢?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又说:“一切生产部门将由整个社会来管理,也就是说为了公共的利益,按照总的计划和在全体社会成员参加下来经营,这样竞争将被这种新的社会制度所消灭,而为联合所代替。因为个人管理工业的必然结果就是私有制,因为竞争不过是个别私有者管理工业的一种方式,所以私有制是同工业的个体经营和竞争密切联系,因此私有制必须废除,代替它的是共同使用全部生产工具和按协议来分配产品,即所谓财产公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17页)

显然,从恩格斯的这两段话,就可以说明,实现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即在对待全部生产资料的关系上,让全体社会成员都有平等的管理权、使用权和对产品的分配权。同时,这也就要求在对待为社会服务的公共机构上,也都具有平等的管理权,即对一切公职人员的选举权、监督权与罢免权。这样一来,也就从根本上否定了个别人或少数人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权,和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和剥削别人的权利。也从根本上否定了从上而下的个人专制等级制度与少数人的民主制度。因此,也就从根本上消灭了作为国家的国家。所以说,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与消灭国家、消灭阶级、消灭剥削、消灭压迫,消灭一切不平等现象,都是一个意思。

二、如何看待我国1956年建立的生产资料公有制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前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即现代工业只占10%左右,而这10%的现代工业还处于行政权力的直接支配下,带有严重的自然经济性质。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则占90%左右,而这90%左右的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只有很小一部分手工业达到商品经济发展阶段,其中绝大部分个体农业仍处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停滞在前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即(1)推翻国民党官僚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 消灭自上而下的个人专制等级制度;(2 )消除官办企业行政权力直接支配经济的管理体制,并把它完全推向市场;(3 )消灭封建主义的土地制度,解放个体农民,并把他们从自然经济引向商品经济的发展轨道。

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国民党官僚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但并没有消除自上而下的个人专制等级制度,接管了官僚资产阶级的官办企业转归新中国所有,但仍保存了官办企业行政权力支配经济的管理体制,消灭了封建主义的土地制度,把个体农民从封建地主的压迫、剥削下解放出来,但并没有把他们从自然经济条件下引向商品经济的轨道。同时,由于对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有一种误解,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即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也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因此,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反封建主义的任务还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就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

按照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客观规律,要在自然经济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首先必须把分散、孤立、封闭的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的大生产,这就必须把自然经济转移到商品经济发展的轨道上,由于商品经济实行社会分工,专业生产,可以合理地使用劳力、资金和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也就是说,可以促使社会化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同时,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经常出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为了适应大市场的需要,就必须不断地把小生产转变为大生产,用机器取代手工工具,把分散落后的、小的、只供个人使用的生产资料转变为积聚的、现代化的、大的、能够供许多人使用的生产资料,这样就为实现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准备了物质前提。但由于我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理解不全面、不深刻,违背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原则,忽略了处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的个体农民与处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个体农民的本质区别,把处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的个体农民一律看成处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每时每刻都在产生资本主义的个体农民。于是就在我国商品经济还没有得到发展的条件下,就以消灭商品经济,根除资本主义为口号,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造。因此,就堵塞了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发展的道路。同时,由于处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农民,分散、孤立、封闭是他们的本质特点,他们不能自己联合、组织起来。要把他们组织起来,就必须依靠一种处于他们之上的外在力量,即行政权力,这就决定了在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只能是依靠行政力量,把分散、孤立、封闭的一家一户的农民集中起来,组织起来,而不能使他们自主的联合起来。所以,这种做法只能把这种生产方式集中化、扩大化,而不能使它社会化,从而改变它的自然经济性质。所以改造的结果,它仍像马克思所说的依靠行政力量集中装进口袋里的马铃薯,一旦失去行政管理,它就会四散开来。这就决定了当时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的高级农业合作社,以及后来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民公社的性质。如果单就每个公社来看,全体社员共同占有土地和农具,带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性质,而就全国,就整体来看,它仍同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小农一样,各个分散、孤立的各自占有生产资料,仍带有私有制的性质。同时,正由于它仍带有分散、孤立、封闭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它不能摆脱自上而下行政权力的管理,这也决定了它不能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对生产资料实行共同使用、共同占有的联合体。所以说,建立起来的这种生产资料公有制,还不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那种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正因为这种社会主义改造违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自然就会造成一些严重后果。

首先,由于这种公社是集中起来的一家一户的个体农民,因而这种农民并没有改变它本质特点。用马克思的话说,他们仍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边的权威。这就决定了依靠行政力量的参与建立起来的经济管理体制,极容易形成“个人说了算”的独断、专行的思想意识和作风。同时,与这种管理体制相适应,组织生产要依靠行政组织,自上而下的布置、发动,激发群众的政治热情,以便组织、指挥群众进行集体性劳动,上工一条龙,下工一窝蜂,造成生产上的瞎指挥,大呼隆,加上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大锅饭等弊病,严重挫伤了群众生产的积极性,成为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

同时,由于这种生产资料公有制,并没有改变原来的自然经济性质,因此又加深和巩固了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体制;加深和巩固了行政权力支配经济的作用,也进一步影响了政企不分、条块分割、部门地区封锁,在企业内部轻视专业分工,追求大而全、小而全,捧着铁饭碗,吃国家和企业的大锅饭,从而巩固了国有企业的自然经济性质,为其走向市场造成了更大的困难。

另外,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所以在社会主义改造,即生产资料公有制完成以后,商品经济的自发趋势,仍不断冲击着行政权力支配经济的管理体制,以及与此相适应的领导制度,于是就成为“左”的思想开展反资本主义复辟斗争的根据。由于这种“左”的指导思想把要求发展商品经济和与这种发展商品经济相适应民主主义思想,包括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意识一律都看成是复辟资本主义的势力,因此,就把要求消灭商品经济,和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在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掩盖下,保存下来的自然经济,和与这种自然经济相适应的行政权力支配经济,支配社会的管理制度的思想意识,实际上是一种封建主义的残余势力,也当成了社会主义力量。为了给这种对立的现象给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解释,就把它说成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仍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仍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仍需要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由于这种解释同马克思主义都是直接对立的,不能自圆其说的,于是又说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于是又在这种“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就把维护自然经济、依靠行政权力支配经济的封建主义的残余势力,都当成了维护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而把要求发展商品经济的社会主义力量,其中当然也包括一些小资产阶级的自发资本主义趋势,一律都看成是复辟资本主义的反动力量,当作打击对象。这样斗争愈扩大,“革命”愈深入,社会主义力量愈削弱,封建主义残余势力愈膨胀,终于酿成了“文化大革命”,为林彪、江青等封建法西斯集团纂夺党和国家的领导权,创造了有利形势与合法条件,使中国人民遭受了一次罕见的大灾难。

三、如何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

第一,坚持实现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作为党的纲领不动摇。

因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使人们清楚地看到人类社会来自何处,也使人们清楚地看到人类社会去向何方,也就使人们清楚地看到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道路,这就为一切马克思主义政党,把实现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作为自己的纲领提供了科学依据。所以说,一切马克思主义政党把实现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当作带领人民群众追求的目标和道路,绝不是马克思、恩格斯或其他任何领导人任意想像出来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体现。因此,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出现偏差,将导致错误的方向,葬送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

第二,废除行政权力支配经济的管理制度,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未完成的历史任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散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废除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行政管理体制,实际上也就是首先在农村的一定范围内废除了行政权力支配经济的管理体制,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但是,在城市为了把国有企业推向市场,实行政企分开,有时放权,有时又收回来,因此,总是藕断丝连,分不开来,以致长期严重影响国有企业的发展。什么原因呢?前一个时期,《上海企业》第15期刊载一篇文章称:“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阻力,主要在政府,而不在企业,因为这次改革最终要软化政府对企业的管理,甚至要剥夺政府对企业的管理权,使政府退出微观领域,实行政企分开,甚至要带来政府机构的重组,以及权力格局的大调整,相当一部分政府部门将失去存在的权利,甚至丧失存在的必要。”这篇文章,清楚地说明:所谓政企分开,目的是要废除支配经济的行政权力,因为它实际上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一项未完成的任务。所以,只讲政企分开,不讲废除,不当作一项革命任务,那就很难办到。但是,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它就会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着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以,邓小平同志说:“现在我们正在做的改革这件事是够大胆的。但是,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前进就困难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须做的事,尽管是有风险的事。”(《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3页)

第三,正确对待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

列宁在指出:“在最近几年,必须善于考虑那些便于由宗法制度,由小生产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我们直到现在还常常这样议论‘资本主义是祸害,社会主义是幸福’。但这种议论是不正确的。因为它忘记了现存的各种社会经济结构的总和,而只从中抽出了两种成分来看,和社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是祸害,和小生产、和小生产散漫性联系着的官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则是幸福,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做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选集》第4卷第525页)

显然,我国今天也遇到同样的情况。同样,面临着促使自然经济转变为商品经济,把分散落后的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的现代大生产,创造实现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物质基础的历史任务,所以绝不应害怕资本主义,而应大胆利用资本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和马克思在《资本论》里都讲得很清楚。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也就是消灭私有制的过程,它最早消灭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这个任务我们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才完成。接下来是消灭广大的个体劳动者私有制,这个任务,资本主义采用的是一种残酷的剥夺手段,通过掠夺土地、生活资料和劳动工具等,使广大劳动人民破产进行的。1956年我国曾试图通过农业合作化的方式完成这项任务,但并不成功。目前,我国正在通过发展商品经济,采用股份合作制的方式来实现,以便引导他们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现在来看,这种方式还比较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规律。最后是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这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是通过资本集中,即一个资本家打倒许多资本家的规律开始的,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国家走完这个过程。目前我国在准备采用股份制的形式,先使其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使其所有者都变成货币资本家,使股份资本变为带社会性质的财产,以便为最后国家以社会的名义占有生产资料,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实现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做好准备。所以说,我们利用资本主义,绝不是要在我国先建设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然后再来一次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要在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里就说过:“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56页)为什么资本主义能够有这样高速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它对实现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有什么作用?马克思在《资本论》时又说:“他(把资本主义)狂想地追求价值的增殖,肆无忌惮地迫使人类去为生产而生产,从而去发展社会生产力,去创造生产的物质条件。而只有这样的条件,才能为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一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即共产主义社会)创造物质基础。”(《资本论》第1卷第148页)这也就清楚地说明我们为什么必须利用资本主义,重视它的历史作用的原因。

无可置疑,既然我们要利用资本主义,当然就必须允许它合法的存在,受到法律的保护,但这是不是说,对资产阶级私有制应该作为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所有制形式加以保护呢?我们知道,所谓神圣,就是指它有一种“无始无终”、“无处不在”,只能“顶礼膜拜”,不能亵渎侵害的特点。因此,这就是说是把“时间”和“空间”,“天上”和“人间”全部让资产阶级私有制占有。显然这种提法只符合大资产阶级的利益,让它可以肆无忌惮地去消灭个体劳动者私有制,和小资产阶级私有制,特别进一步还要消灭生产资料公有制。这不是从根本上否定了“四个坚持”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存在吗?而且这会造成什么后果呢?为了给这种主张寻找理论根据,最近有些人说:“用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区别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区别不清的。如果要区别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有什么不同的话,关键就是能不能把社会公平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甚至有的还认为,不能够说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3页)而应该说是“社会公正+市场经济”。于是把邓小平同志的理论也从根本上给否定了。

那么,什么叫社会公正或公平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多次说过,所谓平等与公平就是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除此以外,还有什么平等和公平呢?我们再以市场经济中人们常说的公平竞争为例,过去有个经济学家说过,所谓公平竞争,就像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比拳,你打我一拳,我也打你一拳,这就叫公平。但比试的结果是:瘦子打胖子一拳,胖子没伤一根毫毛,而胖子打瘦子一拳,瘦子立刻跌倒在地,奄奄一息。难道说这就是社会公平或公正吗?前面我们已经说过,资产阶级私有制与劳动者私有制的较量结果是,劳动者的土地、生活资料和劳动工具被剥夺;大资本家小与资本家的较量结果是,许多小资本家破产,这种现象正好说明资产阶级私有制诞生和存在的规律。当然,这对一些不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来说,天经地义这就是社会公平。但这对马克思主义来说,这正是由于生产资料占有的不公平造成的你死我活的斗争,它同社会主义认为的公平或公正是根本对立的。总之,这确实是个要把我国建设成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建设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大问题,所以,必须认真地把它弄清楚。

标签:;  ;  ;  ;  ;  ;  ;  ;  ;  ;  ;  ;  ;  

坚持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_公有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