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供应室消毒及其灭菌质量管理效果探讨论文_胡艳琼

医院供应室消毒及其灭菌质量管理效果探讨论文_胡艳琼

胡艳琼

广西桂林兴安界首中西医结合医院 541306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医院供应室消毒及其灭菌质量管理效果的效果。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消毒供应室开展消毒、灭菌质量管理措施,加强对供应室工作的管理,比较该时期与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未实施质量管理时期的消毒、灭菌工作质量。结果 观察组消毒剂配置不合格、消毒剂使用不合格、消毒时间不足、灭菌效果不合格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供应室消毒及其灭菌质量管理效果的效果较好,可为医疗感染控制提供有力保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供应室;质量管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927.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5018(2016)02-061-01

医院消毒供应室是医疗服务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对消毒供应室的管理有助于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1]。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消毒供应室开展消毒、灭菌质量管理措施,本文主要探讨医院供应室消毒及其灭菌质量管理的效果,其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消毒供应室实施质量管理措施,人员配置与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未实施质量管理时期相同,且工作人员数量充足。

1.2方法

我院消毒科室实行质量管理工作,其内容主要有: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制定消毒灭菌工作目标,制定消毒灭菌质量管理制度,严格落实质量管理规范,加强对消毒灭菌工作的监督等。质量管理小组成员由医院管理人员、院感科人员以及消毒供应室人员等组成,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消毒灭菌工作目标的制定,其目标为:正确认识消毒与灭菌的基础概念,掌握相关化学消毒剂的成分、稳定性和效果,熟悉消毒灭菌工作的操作流程,掌握不同物品消毒灭菌的方式,并加强对消毒灭菌工作的监测。质量管理小组根据本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消毒灭菌管理工作,规范相关工作流程,加强对相关工作的系统化管理,保证消毒灭菌工作质量,其内容为:根据医院消毒供应室区域的划分制定对应的规范,包括污染区、清洁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如污染区:污染医用物品在送入消毒供应室前应进行严?的初步处理,之后送入消毒供应室进行清洁、消毒、灭菌处理。所有工作人员应佩戴防护用品进行消毒、清洁工作,如佩戴口罩、防护帽、手套以及穿防护衣等,规定工作人员工作前、工作结束时认真洗手等,并定期对本区域进行清洁、消毒。质量管理小组对医院消毒供应室消毒灭菌物品进行检查,抽查消毒剂的使用浓度以及紫外线灯管的使用情况,包括其使用时间、照射强度等。质量管理小组制定合理消毒灭菌工作评价机制,定期监测消毒灭菌工作质量。

1.3观察指标

调查消毒剂配置、消毒剂使用、消毒时间以及灭菌质量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消毒供应室调查数据为:消毒剂配置95组、消毒剂使用97组、消毒时间326组、灭菌效果320组,其中,无消毒剂配置不合格、消毒剂使用不合格、消毒时间不足情况,3人次灭菌效果不合格,不合格率为0.94%。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消毒供应室调查数据为:消毒剂配置103组、消毒剂使用107组、消毒时间336组、灭菌效果328组,其中,5人次消毒剂配置不合格,不合格率为4.85%,6人次消毒剂使用不合格,不合格率为5.61%,5人次消毒时间不足,不合格率为1.49%,12人次灭菌效果不合格,不合格率为3.66%。观察组消毒剂配置不合格、消毒剂使用不合格、消毒时间不足、灭菌效果不合格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较大,P<0.05,X2=4.73、5.60、4.89、5.30,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感染监控的重点科室,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是医院重要的组成部分。消毒供应室对全院的医疗物品进行回收、清洗、消毒和灭菌,是保证医疗安全的关键环节[2]。消毒、灭菌工作是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方法,消毒供应室应保证日常消毒、灭菌工作质量,从而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保障[3]。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消毒剂配置不合格、消毒剂使用不合格、消毒时间不足、灭菌效果不合格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质量管理有助于提高消毒供应室消毒、灭菌质量。消毒灭菌质量管理规范的制定可有效规范消毒供应室的各项工作,有助于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化、系统化、规范化,从而提高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消毒供应室包括污染区、清洁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等,不同区域的工作流程并不相同,而根据各个区域的工作特点制定对应的工作规范,可有效改善该区域的工作的质量和效率[4]。清洁区:科学规范清洗操作流程,根据医疗器械清洗的复杂程度进行分类清洗,制定清洗工作人员自我防护制度等。无菌物品存放区:规范无菌物品存放流程,明确不同物品的存放方法,定期对无菌物品存放区进行清洁消毒。在各个区域规范中均规定了对应的管理制度,如定期对工区域进行消毒、清洁,工作前做好防护工作,并减少不必要的流动等,这些制度的制定可有效促使各区域工作条理化,从而减少感染情况的发生。质量管理小组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室消毒灭菌物品进行检查,选择代表性较强的物品,并对该物品消毒的情况进行记录,并利用合理的消毒灭菌工作评价机制,来评价灭菌工作质量,及时督促工作人员不断地改善工作方式、方法,纠正违规操作,促使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相关操作均达到标准,从而保证消毒供应室消毒、灭菌工作符合要求。总之,医院供应室消毒及其灭菌质量管理效果的效果较好,可为医疗感染控制提供有力保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卢斌,辛映华,程一霓.医院供应室消毒及其灭菌质量管理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5,13(01):69-71.

[2]薛凤霞.医院供应室消毒及其灭菌质量管理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7(66):179.

[3]殷玮玮,戴霞,施仲芬,等.消毒供应室质量控制及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与医院感染控制的相关性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20(36):7157-7159+7123.

[4]王平.消毒灭菌质量监测与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实施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2(31):28-29.

论文作者:胡艳琼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3

标签:;  ;  ;  ;  ;  ;  ;  ;  

医院供应室消毒及其灭菌质量管理效果探讨论文_胡艳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