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背景下的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论文

产业集群背景下的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

王 敏

(山西工商学院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摘 要: 目前,部分地方本科高校正在朝应用型方向发展,这是基于区域及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基于社会对于人才需求变化的需要。文章结合社会对于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工作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分析行业背景对于专业办学定位和特色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内容体系、形式体系、保障体系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以促进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以及产业集群发展。

关键词: 产业集群;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体系

一、产业集群与应用型高校

(一)产业集群的内涵及发展驱动力

产业集群是指行业内性质以及发展方向趋近的企业以及相关机构聚集在某一区域内的现象[1]。产业集群的厘定首先包含了竞争性。行业性质及发展方向趋近表明了其中企业的核心产品在价格以及品质上有较高的相似性,由此在自由市场中容易形成竞争性。竞争性一方面可能使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落后产品以及企业被淘汰,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促进产品不断精进、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这也正是产业集群的优势所在。其次,产业集群内涵的划分还包括了产业链的完整性。单是竞争性的经营单位相聚不能称之为产业集群,产业集群中除了包含产出核心产品的企业与机构,还包含上下游相关机构,如输送人才的院校研究机构、实现资金调度的金融机构、相关原料的供应机构等,以此形成自给自足的闭环生态系统。最后,产业集群厘定的必要条件还包含了客观现实条件的限定,即在地理区域内的聚集。地域范围跨度大不利于内部相关机构之间的资源运输以及调动,无法形成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的产生与发展有其内驱力和外驱力[2]。首先,产业集群的发展内驱力在于企业产品发展的内在需求。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信息传播的效率提升,信息不对称性逐渐减少,借助网络等资源获取行业信息难度降低,可见市场条件下企业之间难以形成壁垒,难以以绝对垄断的优势发展。因此,企业自身需要不断的自我发展以保障自身的竞争力。而把发展的眼光扩大至宏观视野内,团结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相似企业,实现资源与技术的交流互换是更为高效的发展思路,产业集群由此应运而生。

其次,产业集群发展的外驱力在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群众的需求也随之发生了一定变化。首先,在心理上,群众已摆脱了战争、饥荒等大政治环境变化所可能带来的缺衣少食、随时面临生命危险的不安全感,逐渐减少了大量囤货、只求低价量多的心理行为。由此,在客观需求上,社会对物质产品的需求也已不再停留在简单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存在和数量上的要求,而逐渐转变为对品质的需求。而家庭小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已逐渐难以匹配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品质的需求,究其原因,一人或几人的简单分工难以完成在产品制造过程中所需要的完整流程管控、品质保障、创新改良与技术革新,由此,这也从外在需求上驱动了产业集群的发展。

(二)产业集群与高等教育结合的必要性与必然性

有产业集群的内涵可见,产业集群中包含产业相关的院校,以实现产业人才的输送与产业研发创新的功能。可见高等院校是产业集群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即产业集群与高等教育结合有其必要性与必然性。

(1)故障概况:2016年5月1日株洲机务段司机值乘HXD1C-6109机车,在株北三场开车时发现,列车过完分相,机车主断路器自动闭合后主断路器又自动断开,查询机车故障记录,显示为:“主断路器卡分”、“主断路器状态不明”等故障;造成机班向长东站请求更换机车。

本课程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以过程考核为主,即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考核并评定单项任务成绩,课程成绩是各单项成绩之和。从而使得考核方法更为客观、公正。

首先,教育对培养人才的先驱性使产业集群与高等教育结合具备必要性[3]。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具有前瞻性,教育目标乃至具体教育内容的设置都以社会客观需求为导向。同理,产业集群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创新能力、管理能力上都有新的需求。为了达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需要通过相关机构进行有目的、有方向地培养和引导。而高校作为承接基础教育与社会实践应用的教育阶段,有优质的师资和相关政策的扶持,根据产业集群发展需求输送相应人才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及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有必要通过高等教育为产业集群发展输送人才。

据此,厘清产业集群对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办学定位与特色的影响是进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第一步[5]。首先,产业集群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的办学定位应以市场为导向。应用型高校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应该能直接在产业集群背景下的企业管理中发挥作用,这决定了其在院校学习阶段接受的内容应具备实用性及与市场实际情况的接轨性。而在实际市场环境中,面临的工商管理问题通常不是以单项科目的形式存在的,也并不像理论解题一样有严格的无关条件控制。市场环境中的企业管理问题往往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和变化性,前者体现在产业集群下的工商管理问题可能糅合了市场营销、财务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等多方面的问题,后者则反映在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工商管理也要不断做出调整。因此,结合产业集群背景下的市场实际环境,工商管理专业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

二、产业集群对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办学定位与特色的影响

首先,可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形式。线下实践教学是对工商管理内容的实际操作,而线上教学则可突破时间地点的限制,实现全面的把控与调节。同时,线上教学中可以引入更为丰富的互联网师资资源和信息资源,便于实现学习灵感的平等共享交流,实现实践教学信息与案例的更新。在具体操作上,可通过线上沟通形式分享工商管理实践案例视频,通过线上网络进行团队分工、决策投票等,再通过线下形式集中讨论,共同演练。

其次,应用型高校的发展定位使之与产业集群相结合具有必然性。应用型高校是指高校的发展定位以能产出具有实用性的实际成果或产生经济效益为导向。应用型高校的定位与研究型高校相对,不以纯理论研究与思辨探索为重点,而注重能把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的人才培养。应用型高校是高等教育改革中,地方高校的发展趋势所在。究其原因,一方面地方高校获得的科研经费主要来源于地方财政,相比于部属高校和中央高校,较少其他财政经费来源,而理论研究的投入具有回报应用周期长、不确定性风险高等特点,地方高校的经费若大量投入至纯理论研究中并非是其最高效的发展方式[4]。另一方面,地方高校生源水平及师资力量有限,更多学生并不志在于高深的理论研究,而在于获得实际技能以自身发展推动地方发展。由此,地方高校立足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应用成果的产出更为实际,也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进而带动社会发展有更立竿见影的效果。同时,产业集群的出发点也是通过产业联合发挥地方优势产业的最大效用,其根本也在于实现经济的发展,与应用型高校的立足点是一致的。因此,应用型高校与产业集群殊途同归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两者的结合具有必然性。

其次,产业集群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突出地方产业特色[6]。产业集群主要有创新产业集群与资源产业集群两大类。一方面,创新产业集群更侧重知识概念、技术、模式上的不断突破。如北京“中关村”、杭州高新技术园区等就是以互联网与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创新产业集群代表。对于创新产业集群地域中的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设置,应该结合创新型人才创造力强但稳定性较低以及创新产业更新迅速等特点,培养行业触觉敏感、沟通能力强的工商管理人才。另一方面,资源产业集群以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主。此类产业集群在地域上主要集中在资源丰富的西北地区与东北地区,以重工业等产业为主,条件较为艰苦。对于为资源产业集群输送人才为主的高校,在工商管理的人才培养上应该注重培养资源分析、人才挖掘与育留等方面的能力。由此,根据地方产业集群取向的不同,应用型高校在工商管理专业定位设置上也应因地制宜。

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应略领先于产业集群发展,才能更高效地为其输送适宜人才。

三、基于产业集群发展需求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基于产业集群发展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应包括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形式体系以及保障体系三个维度(见下图1)。

图1 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多维度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

近年来,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坚持科技引领,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开展产品与服务模式创新,研发推广中银E贷、中银慧投、移动柜台等金融科技产品和终端,使传统银行服务网络化、智能化,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和人性化的服务。同时,创新应用区块链、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为客户打造更加安全、快捷、方便的使用体验。

图2 产业集群发展阶段与工商管理人才结构关系图

最后,在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还可采用课堂教学与比赛相结合的形式。传统的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在实践教学层面上的体现更多通过案例讲解的形式实现[9]。为了全面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实践型人才,可将传统课堂教学形式与比赛相结合。一方面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比赛概念,以赛促学,使之与产业集群的竞争性内涵相接轨。如分组讨论相同的工商管理案例,再以投票的形式评选出解决效果较优的方案,以不同小组之间的切磋交流促进实践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可把真实案例作为素材,通过专题比赛的形式,结合产业集群类型进行工商管理实践能力相关的比赛,突破班级和年级的限制,促进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整体提升。

其次,实践教学内容应有具备包容性和针对性。一方面,如上文所述,产业集群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应培养能适应市场工商管理实际问题解决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同时,综合性课程和融合性课程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旨在突破传统学科的局限,使课程设置更符合当代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应注重学科融合与发展,提升教学内容的包容性。首先,可融合已有的学科,如融合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实用法务等学科内容至现有工商管理课程内容中,培养综合性人才。其次,对于尚未划分出具体学科的新兴研究方向,可根据人才培养需求以选修课等形式实行灵活的培养内容,如通过企业调研获取数据,并在教学中通过电脑实操进行信息化工商数据管理的实践教学。另一方面,根据各地不同产业集群类型的差异,实践教学内容设置还应具备针对性。如针对创新产业集群为主的地区,在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中应注重信息化、网络化工具的使用,在教学内容设置中侧重探究性问题的提出,给学生更多灵活发挥的空间以培养创新思维。同时,针对资源产业集群为主的地区,地方应用型高校应认识到此类产业集群的特点在于其模式传统、发展时间长、对自然环境依赖程度高,因此在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上需要更侧重流程化管理、标准化制度建设等内容实践教学,以培养专业度高的工商管理人才、提高资源产业集群的规范性。

(二)合作性的实践教学形式体系构建

产业集群的内涵之一是通过相似性产业的聚集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促进产业发展,即发挥产业集群优势的本质在于以合作突破个体力量的限制。因此,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在形式上应从多方位发挥合作与团队的效用。

工商管理专业是立足于产业发展、商务管理的专业,旨在培养以系统统筹的眼光构建企业、行业、产业乃至区域经济发展蓝图的人才。工商管理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在各高等院校中是热门专业之一,不少院校甚至以工商管理专业为核心专业发展出相应的专业群并形成工商管理学院,可见无论在招生规模还是在培养投入上,工商管理专业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专业。同时,如上文所述,与产业集群结合的过程中,应用型高校以培养实践型应用人才为出发点与立足点。因此,以工商管理专业作为高校与产业集群结合研究的切入点具有较高的代表性。

其次,模拟与实操相结合也是能体现合作性的工商管理实践教学形式[8]。通过模拟工商管理情景,一方面能使实践教学生动性更高,另一方面也缩略了实际工商管理环节中多地多环节管理的无关情景,直击管理问题,为实践教学赋予了更高的灵活性与针对性,从心理上和行为导向上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发展务实了基础。在具体操作上,可通过沙盘模拟、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此外,模拟实践教学虽然具备较高的生动性与灵活性,但仍然无法完全拟合实际工商管理中的复杂性,因此,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实践基础能力后,仍需结合实际操作的形式进行人才培养。具体形式可通过校企合作挖掘实习岗位,政府合作提供实践项目等形式进行。

随着自贸区的设立,海南的社会经济的定会飞速发展,国际间文化艺术交流合作也会日益频繁。在今年3月18日至5月18日期间举行的“从丝绸之路再出发——一带一路艺术交流全球巡展”,为期六十天,就是初衷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通过沿线国家人民在艺术上的认识,相互提高和交流,从而求大同,存小异,相互尊重,广泛合作,和谐发展,友谊长存!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来对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s)与百分比(%)来表示相关数据,用t与x2来进行检验,P<0.05则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首先,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应领先于产业集群人才需求变动。产业集群的发展通常经历萌芽、成长、成熟、衰退等阶段[7]。不同阶段对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具体需求也有所偏重,这也决定了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侧重不同(见下图2)。第一,对于处于萌芽阶段的产业集群,通常由行业中具有领先地位的龙头企业引领发展,管理意见与发展蓝图规划集中在相对较少的领先意见中,因此对工商管理顶尖高端人才的需求相对较弱,对架构呈现与管理思想方案形成的中层工商管理人才需求相对略多,同时,产业集群萌芽阶段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空白,因而对具体理解执行的基层工商管理人才需求量最大,即萌芽阶段的产业集群对高端、中层、基层工商管理人才需求数量逐渐增加,结构呈现金字塔型。此时,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课程设置应围绕具体事务实操内容的设置为主,保障专业人才在方法操作上的纯熟,而对于高端及中层人才的培养,可通过小组、班级领导选拔的形式进行集中培养。第二,对于处于成长阶段的产业集群,需要更多高端工商管理人才为其发展贡献决策,其人才需求结构呈倒梯形结构。在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上,应注重项目实践内容的设置,以具体项目的实践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全局视野与决策能力。第三,对于成熟阶段的产业集群,制度框架相对稳定,需要更精准的呈现与完善,因而对中层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更迫切,整体人才结构呈现纺锤型。由此,在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上,应注重对架构呈现与完善能力的培养。第四,衰退阶段的产业集群工商管理人才需求与萌芽期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三)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构建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产业集群需求相适应,由于产业集群中面临的工商管理问题具有较高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因此还需要设置相应的调整性保障体系[10]

首先,应为实践教学提供时间保障。实践教学的意义在于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解决产业集群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而实际问题不同于专业理论学习,可通过时间规划进行解题。因此,需要提供相对连续的时间保障实践教学的连贯性。如在教学计划中划分出“实践月”、“实践周”,为实践提供连贯的时间,保障实践教学的系统性。此外,除了在教学计划中通过统一规划的形式保障实践教学的时间,也应充分鼓励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自主寻求实践学习的机会。可通过项目申报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指导,并给予学分奖励、将实践成果纳入考评成绩等保障措施。

其次,应为实践教学提供经费保障。由于模拟与实操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为了情景的真实性与教学有效性,必然会产生实际物资的消耗。因此,有必要通过教学经费倾斜、产业合作、政府扶持等形式为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提供经费保障。同时,可通过工商管理的应用实践产出创新模式、创新成果等作为相关机构经费投资的反馈,促进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经费流动的正循环。

最后,应为实践教学提供考核保障。考核除了可以检验实践教学成果,同时由于工商管理实践教学具有先行性和尝试性,有效的考核手段也是实践教学寻求反馈的有效途径。因此,需要设置灵活性的考核体系。一方面,可把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中可量化的具体产出作为考核指标,另一方面,还可把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管理视野提升、创新工商管理意识等能力获取纳入考核衡量体系。

国际标准则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理事会审查,ISO理事会接纳国际标准并由中央秘书处颁布。国际标准一经接受并采用,或各方商定同意纳入经济合同中,就成为各方必须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具有法律上的约束性。我们可以在食品包装上看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体现。

综上所述,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在产业集群背景下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可通过构建内容体系、形式体系、保障体系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其人才培养效用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刘奇中. 以产业集群撬动区域经济的发展[J]. 调研世界, 2004,(1):17-18.

[2]张敏. 产业集群生成与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J]. 商业经济研究, 2011,(1):99-101.

[3]刘旭, 郭婷. 高等教育学的专业属性及其对人才培养的规定性[J]. 高等教育研究, 2009,(8):95-98.

[4]宋玲. 地方高等院校学术资本主义趋势初探——以教育经费投入差异为考察视角[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3):6-9.

[5]张正堂. 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定位与课程群改革[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4,(3):110-112.

[6]唐国胜. 基于功能性分工的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研究[D]. 中国海洋大学, 2009:56.

[7]孙峰. 专业群与产业集群协同视角下的高职院校专业群设置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 2014,(7):46-50.

[8]吴言忠, 刘华海. 工商管理专业模拟实训教学模式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3):38-39.

[9]何志毅, 孙梦. 中国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现状研究[J]. 南开管理评论, 2005, 8(1):91-95.

[10]朱柏青.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1):163-165.

The Design of Evaluation System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 Qi

(Zhaoqing University, Zhaoqing, Guangdong 526061, China)

Abstract : Construct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the requirement of cultivat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alents. To construct the evaluation system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we should satisfy certain principles, and the composition of its index system should include the play of education organization func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facilities,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the ability of teachers, teaching courses and practical activities, and finally the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is used to carry out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Keyword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teaching courses; creative thinking

中图分类号: G642. 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4513(2019)-04-048-06

收稿日期: 2018年11月26日

作者简介: 王敏(1985-), 女,汉,山西太原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企业网络组织。

基金项目: 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工商管理学科集群与地方产业集群联合发展策略研究(ZX-18102)。

(责任编辑:马晓颖)

标签:;  ;  ;  ;  

产业集群背景下的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