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煤矿机电事故的特点、诱发原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然后制定一套与之对应的解决措施,包括完善煤矿机电设备维护管理制度,健全安全监督规章制度,加快机电设备的更新速度和提高煤矿机电设备操作人员综合素质,以更好地推动我国煤矿机电设备的正常、高效运行,将机电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关键词:机电事故;问题;措施
引言
现代煤矿生产中,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是保证煤矿生产效率的关键,而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则是保证生产安全性的基础。目前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多集中在(井下生产工作面主要设备、主辅运设备)以及电网等方面,其中触电事故的发生较为常见。而随着煤矿生产水平以及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机电管理也逐渐成为煤矿生产管理的重点内容。机电事故不同于其他煤矿事故,其具有严重性、重复性及单独性特点,并且引发煤矿机电事故的因素很多,除了设备本身存在老化外,检修处理不及时也是导致机电事故的主要原因,此外人员机电操作过程中,安全意识也相对较差,操作过程中会存在不规范,并且也无法及时有效地发现设备、电网的异常,导致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下面便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简要探讨,并针对较为突出的机电煤矿事故引发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1煤矿机电事故原因
1.1设备陈旧老化,且品种数量繁多
煤矿生产具有特殊性,因此在机电设备的投入上,必须保证设备配套,因此必须投入成套的机电设备,投入资金数额庞大。但是从实际生产中发现,受到煤矿发展水平制约,机电设备投入存在差距,因此设备更新不及时,很多投入生产的设备已经开始老化,甚至有些设备自90年代初期投入使用后,至今没有更新。设备陈旧问题也是导致机电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陈旧老化的设备存在很多安全
隐患,并且老化带病的设备只靠修修补补无法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只能勉强运行。
1.2管理制度和管理组织有待完善
由于我国各大企业之间缺乏统一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组织,缺乏科学的考核指标和完善的安全生产考核制度,从而导致煤矿机电设备缺乏有效的管理,已有的奖惩制度不够健全,管理制度和管理组织有待完善。同时,井下机电设备管理工作一般要求管理者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但是大部分人员无法对相关方面的知识给予全方位的了解和掌握,加之管理人员检查深度与力度不够,缺乏一定的责任心,无法对煤矿机电设备进行系统性的管理,从而给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埋下隐患。
1.3直接接触带电体而造成对人身的伤害也占有较大比重
造成触电伤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起决定作用的是流经人体的电流大小。根据物理学原理知,电流的大小与电阻有关。人体电阻越小,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但对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来说,人体电阻是个变数,人体有伤口、流汗潮湿时其值会显著减小,并随触电时间的延长而减小,此时触电就更危险。煤矿井下的这种环境条件下,工人的高强度劳动,井下湿度大,使人体体表电阻下降大,对煤矿工人的危险性就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煤矿机电事故的预防措施
2.1健全安全监督规章制度
通过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管理组织可以有效地预防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构建安全生产大比武制度,对于表现优异的员工要给予适当的奖励,反之对于表现较差的员工也要给予适当的惩罚,从而有效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采取竞争上岗机制,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职业技能考核,尽可能保证特种操作人员的稳定性,减少人员的流动。此外,安全监督及管理人员要持证上岗,并对其进行定期技能培训,完善人才培养制度,从而保证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得到有效的控制。
2.2及时有效地检修和更新设备
把机电设备检修纳入到精益管理范畴,以满足安全生产的需求为目的。从设备的引进、使用、维护、维修及重点设备监测各方面,建立一套“快速、有效、规范”的管理模式;把设备维修人员的技术提升和知识积累,贯穿于设备维修基础知识和高技能知识培修教育的全过程;把及时处理简单设备故障与解决典型疑难故障问题,与不断实施精益改善和自主创新相结合,搭建起预防维修机制,并在实际工作中与设备基础管理有效结合,贯穿到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最终建立具有企业特色,满足安全生产技术要求,可量化、可实施、可考核的设备运行保障体系。煤矿生产单位要定期对陈旧老化设备进行更新换代,推动煤矿机电设备朝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保证煤矿各个环节生产操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制定科
学、合理的使用方式,优化设备的检修与维护技术,从而提升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率。此外,还需要加大对煤矿机电设备的资金投入力度,以保证机电设备得到有效的维护和更新,确保煤矿机电设备的运行效率。
2.3提高煤矿机电设备操作人员综合素质
煤矿机电设备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和综合素质低下是诱发机电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相关企业应该适当地加大煤矿机电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力度,可以聘请外界专业人士对操作人员进行相关技能的讲解和培训,从而在企业范围内形成好学、勤学的良好风气,激发煤矿机电设备操作人员的积极性。同时,需要做好煤矿机电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知识宣传与教育工作,借助事故当事者亲身说法、典型事故案例分析等方式来使煤矿机电设备操作人员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机电设备的相关技能和事故处理办法,从而更好地参与到煤矿安全生产体系建设之中。此外,企业还需要完善奖惩考核机制,并将最终的考核结果与绩效奖金挂钩,从而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有效提高煤矿机电设备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结语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虽然煤矿生产自动化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但相应的机电安全管理体系并没有得以完善。从而导致了诸多机电事故的发生,影响了煤矿安全生产的同时,也给广大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因此如何完善机电管理,如何降低、预防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上述几点内容可以较为有效的避免由于机电问题所引发的事故,但在实际的工作中还需要工作人员依照煤矿生产需要以及机电设备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刘利军.井下机电事故原因分析与预防[J].江西煤炭科技,2016
(1):140-141.
[2]成军军.煤矿井下机电事故及预防探究[J].技术与市场,2015(7):67-68.
[3]王国钊.煤矿机电事故原因及预防方法研究[J].低碳世界,2016,25(3):70-79.
论文作者:张鹏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0
标签:煤矿论文; 机电论文; 机电设备论文; 事故论文; 设备论文; 人员论文; 操作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