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揭示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法的科学发展观_科学发展观论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揭示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法的科学发展观_科学发展观论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规律的科学揭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要思想论文,科学发展观论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文,规律论文,代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B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1747(2007)10-0032-0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性环节和重要发展阶段,其成败如何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败。因此,自邓小平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并且我国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总体小康的目标后,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又系统地揭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与目标。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依据科学发展观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新理念,极大丰富和发展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特别是以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科学地揭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些规律性认识,从而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基本规律的认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针。

一、探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律的途径和方法

胡锦涛同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深刻总结了我们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经验,科学地揭示了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根本途径和方法,为我们正确探讨和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规律指明了方向。

首先,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科学分析和判断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全面把握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努力从推动我国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① 要科学地揭示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规律,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借鉴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同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特别要科学分析和判断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努力从推动我国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其次,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② 这就是说,要科学地揭示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规律,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如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那样:“科学发展观总结了20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③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才能科学地认识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规律。同时,胡锦涛同志也指明了必须从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再次,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动员和组织全国各族人民投身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创造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④ 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小康社会建设的主体,只有在动员和组织全国各族人民投身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创造中,才能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胡锦涛同志上述论述,对于探索和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规律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依据胡锦涛同志的论述的途径和方法,我们可以概括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规律主要有: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规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相互促进的规律,社会和谐稳定的规律。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遵循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规律

社会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规律,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这是唯物史观所揭示的社会有机体的基本规律的具体体现。在唯物史观看来,社会的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实现的。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状况与水平,生产关系必须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状况相适应,否则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必须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否则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经济发展是基础,政治发展、文化发展和社会发展又反过来给经济发展以巨大影响。因此,必须注意社会各要素、各领域之间协调和均衡发展即全面发展。如果离开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单纯追求经济发展,不仅会导致社会片面和畸形发展,而且经济最终也无法搞上去。

邓小平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高度关注社会全面发展,为探索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规律奠定了基础。其主要思想是:生产力发展是实现全面发展的基础,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来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社会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规律,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实现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民主必须制度化、法律化,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是实现全面发展的制度保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精神文明建设是实现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改革开放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社会全面发展的直接动力;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在邓小平看来,实现小康社会的过程,就是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过程,只有在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建成小康社会。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上述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思想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对小康社会必须全面协调发展规律的认识。江泽民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⑤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建设全面协调发展的全面的、高水平的小康。

科学发展观对发展的内涵有了更全面的概括,提出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科学发展观最基本的内涵就是注重社会全面发展,明确地把全面发展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准则和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四位一体”的理念,就是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基本规律的集中反映,即要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均衡全面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实现社会各领域的协调发展。社会各领域的协调发展是社会全面发展规律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正如胡锦涛同志所强调的:“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⑦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必须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和基本内容。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遵循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相互促进的规律

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相互促进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遵循的另一个基本规律。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是“自由人联合体”。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社会的发展成果最终要体现在人的全面发展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上述思想。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以及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同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互为前提、互为基础,相互促进、共同协调发展。这样,江泽民同志就揭示了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相互促进的规律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理念,对“靠谁发展”和“为谁发展”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进一步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和根本宗旨。它强调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强调尊重人的主体价值、发挥人的主体作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是逐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这就决定了必须把实现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价值目标,就是促进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和促进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要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创造人人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这就深刻表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科学地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辩证统一关系。只有社会全面进步,经济、政治和文化全面得到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才有真正的可能。同样,只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个人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推动经济、政治、文化向前发展。

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不可分割,还因为:一方面,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人的自身发展。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共同向前推进的历史进程。所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乃是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相互结合的双重目标,只有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是全面的小康社会。

江泽民同志曾经深刻指出:“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⑧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遵循社会和谐稳定的规律

社会和谐稳定规律的主要内容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必须协调平衡社会各阶层利益关系,妥善解决人民利益矛盾,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邓小平高度重视社会稳定,他强调说:“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⑨ 中国要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国际上的和平环境,另一个是国内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使我们能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⑩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把“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概括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十三年来我们党所积累的基本经验之一。他在论述这条基本经验时指出:“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11) 他还指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关键是要始终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也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只要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我们就一定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和矛盾,即使出点这样那样的问题也好办。而要赢得群众的拥护,最根本的是要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来调节各种利益的相互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没有稳定的社会秩序,什么事也干不成。因此,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要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党的十六大还进一步提出了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要求,强调: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还强调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胡锦涛同志进一步阐述了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的辩证关系,他指出:“保持社会稳定,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前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12)“我们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正确应对这些矛盾和问题,花更大气力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大力促进社会和谐。这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前提。”(13)

这就告诉我们,稳定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是社会和谐的根本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保持社会的稳定有序。没有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只有保持稳定,才能达到社会和谐。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本质特征,很重要的就是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安定有序的社会。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实现社会的安定有序。安定有序、社会稳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之一。

维护社会稳定,也是实现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正处于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确保稳定,才能抓住和用好这个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确保稳定,才能化解矛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揭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规律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所取得的理论成果,这些规律性的认识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理论。同时,还应看到,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规律的认识还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深化。

注释:

①②④胡锦涛:《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会上的讲话》。

③⑦胡锦涛:《在中央人口环境资源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⑤⑥⑧(11)《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276页、第574页、第295页、第663—664页。

⑨⑩《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84页、第210页。

(12)胡锦涛:《在观摩全国公安民警大练兵汇报演练时的讲话》。

(13)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标签:;  ;  ;  ;  ;  ;  ;  ;  ;  ;  ;  ;  ;  ;  ;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揭示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法的科学发展观_科学发展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