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弱电系统集成与智能系统建立的关系论文_洪文

浅谈弱电系统集成与智能系统建立的关系论文_洪文

在电力系统中,安全电压通常都是指 36v 以下的电压,低压则是电压在 1kv 以下,高压则是电压在 1kv 以上,所谓配电线路其实就是直接供电给用户的线路,而交流电电压达到 24v 以上则是强电。而直流电路或音频、视频线路、网络线路、电话线路所产生的直流电压在 24v 以下则是弱电。弱电系统集成系统工程不仅较大,而且还具备一定的综合性,需要专业性较强的技术专家评估和把握弱电产品,而在这种情况下,技术管理和施工管理应该更加完善和健全,使其在作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弱电系统信息集成的主要特征是:建立的网络一定要具有完整性和统一性,在此基础上,使监控管理平台建立起来,针对弱电各分系统的所有实时数据进行采集和取用,并且发布在集成网络系统上,在这种情况下,系统信息、资源和管理服务的共享就能够得以实现,使众多用户的作用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1.BAS 产品和外部设备的选择弱电系统集成经常选择以楼宇自控系统 (BAS)为中心的做法 ,采用 BAS 专门的通讯控制器和它方生产的产品以串行通讯的方式连接起来 , 使系统间传递数据。

1.1 产品支持某种标准的数据交换协议 , 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例如具有 DDE 功能 , 或者有其它某种软件数据交换工具对象API 函数接口 , 但不公开有关软件技术的详细规格、说明 , 用户开发数据通讯功能需要另外购买支持这种功能的软件 , 有的产品可能还要增配相应的硬件。

1.2 没有软件数据交换功能 , 但在控制机上具有串行通讯接口 , 如买方有外部通讯要求 , 供应商可以提供串行通讯协议 , 但一般要求买方另外支付一定的费用 , 并在知识产权方面承担一定的责任。

1.3 没有软件数据交换功能 , 也不提供开放的通讯协议。对于有信息集成要求的项目来说 , 应优先考虑采用符合上述第 1 种情况的 BAS 产品 , 当然符合上述第 1 至第 3 种情况的 BAS 产品都是可选的。然而选用那一种产品 , 使用什么方式和集成系统交换数据 , 在软件工作量方面是出入很大的 , 这些因素将会进入系统集成的工作量和成本之中。这里仅举楼宇自控系统产品为例 , 其它弱电产品和上述情况类似。

2. 以 BAS 为中心的弱电系统集成有一定的局限性

现代建筑物的弱电系统一般包含有十多个分系统,如何统筹考虑和优化设计这些系统,是多年以来建筑业主、设计院,工程承包商一直在探索的重要课题。弱电系统集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好办法。

传统上,弱电系统集成经常选择以楼宇自控系统 (BAS) 为中心的的做法,采用 BAS 专门的通讯控制器和它方生产的产品以串行通讯的方式连接起来,使系统间传递数据。这是将它方产品纳入楼宇自控系统的一种集成方式。

然而从信息集成的需要来看,以 BAS 为中心的弱电系统集成有一定的局限性。作为一种介于上层网络和各弱电分系统之间的集成系统,我们需要考察它向上的开放性能和向下的包容能力。

2.1 所有各种 BAS 系统软件都设计为自成系统。虽然 BAS 系统本身也是以通讯网络构成,却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缺少向外的开放能力。有的 BAS 系统提供了一定的数据交换接口,例如提供 DDE 功能或 API 接口函数。但是这些数据接口并不支持网络操作系统,而且对于一般用户来说使用这种数据交换能力,因为需要专门的软件编程,也是非常地不方便。大部分 BAS 系统在网络环境下和其它应用程序交换数据的能力十分有限,当弱电系统通过 BAS 中心和上级集成系统交换数据时,会产生瓶径效应而不能获得预期的结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一般的 BAS 系统可连接的它方弱电产品是受限制的,在它的可连接产品表上罗列的机电产品种类不过数十种,仅占全部可选机电产品种类的一小部分,这样就极大程度上约束了对其它子系统产品的选择,在系统产品的选择和优化方面选择范围很小,缺少灵活性和自由度,即其向下的包容性很差。

2.3 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目前一般 BAS 的中央监控系统并不具有网络环境下的信息集成管理功能,不能面向网络提供透明的数据源,没有提供开放的数据库接口,也不能向客户提供分布式多用户的网络工作环境。由于不是设计在网络操作系统下运行,这种相对独立的监控软件包,如想直接利用其它系统资源十分困难,而远程操作管理也是很难实现。

而且,目前的 BAS 系统向用户提供的工作站运行的就是系统软件本身,由于体系结构的原因,它不可能向更众多的用户提供个人工作界面,这就大大限制了它的适用范围。

2.4BAS 厂商提供的监控软件产品的特性,无论是个人操作界面,还是图形表达方式,都比较固定呆板,用户自己能“定制”的内容很少或者根本没有。它不允许你有“额外”的需求。对用户来说,厂家给你什么,你就必需接受,厂家没有给你的,你就别想拥有。总体来说这样的监控软件对信息的处理和集成管理能力很差,已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要。

2.5 当网络操作系统下的新一代集成软件诞生以后,就使这一切有了根本的改进。

3. 新型弱电系统集成方案简介新一代先进的弱电集成系统是一套专为智能建筑的弱电系统集成设计、向用户提供统一的实时监控 , 数据采集和管理的网络软件 :PSCA-DA 系统。这套分布式面向对象的网络软件 , 基于Windows 操作系统 , 采用以太网结构 ,TCP/IP 协议 ; 运用构件对象模型 (COM)、软件构件重用和智能代理 (Agent) 技术 , 是一个典型的分布式客户机 / 服务器网络平台。

系统中使用通讯网关实现和各子系统的通讯连接 , 采集各类机电设备的实时参数 , 然后通过实时对象服务程序把它们转变为一致的数据格式向网络上发布 , 通讯网关可以适应不同类型的接口和数据格式 , 也不会发生数据传送瓶颈 ; 在用户工作站一端 ,运行个人服务代理程序 , 向各类对象服务程序发出服务请求 , 实现和完成各种各样的个人工作流程 , 例如对选定对象的监测、控制和管理。个人服务代理由许多不同功能的系统服务代理按需要组态、设置构成。系统提供许多称为“单元 (Cells)”的可重用软件构件 , 用于组织用户的个人图形操作界面和作为各种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材料。服务代理、单元 (Cells) 和对象服务这三个软件要素 , 提供了系统面向用户的个人操作界面的自定义功能。

这套软件还创建了一种称为 pCOM 的过程构件对象模型 , 大大加强了对实时数据的处理能力。正是这些最先进而又十分成熟的软件技术保证了弱电系统信息集成的高需求。

结束语:当前,伴随着建筑弱电系统越来越快的发展速度,智能化项目的管理体系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空间,逐渐得以完善和健全,在这种条件下,其系统所包含的内容就不再是从前那么简单,而是可以与集成要求相符合,关联性和综合性较强的智能化系统。一个项目目标如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那么在选择项目管理体系的时候,就会以界面统一、责任明确的原则来确定。当下,弱电项目总承包制这种项目管理体系不管是在界面上,还是在责任分工上,都能够全面地满足其相应的需求。因此,这种管理用体系是项目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 曹鹏 . 试论弱电系统集成与智能系统建立的关系 [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25):170.

[2] 许文静 . 浅谈弱电系统集成与智能系统建立的关系 [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23):51.

论文作者:洪文

论文发表刊物:《红地产》2017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

标签:;  ;  ;  ;  ;  ;  ;  ;  

浅谈弱电系统集成与智能系统建立的关系论文_洪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