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的路径论文

社会治理

北京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的路径

◎李晓婷 夏园园

摘要: 推动社区教育融入、优化社区治理,是近几年国家政策倡导的方向,也是当前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难题。社区治理是社区教育社区性、教育性和发展性有机联结在一起的重要粘合剂。本文通过对社区教育情况调研发现,社区教育在融入社区治理的实践中,借用多种元素和主体,已初步形成了党建融入、学社融合、社会组织融入、文教融合以及公共议题融合五种路径。

关键词: 社区教育;社区治理;融入路径

社区教育的概念首次出现于20世纪初,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在其社区教育研究中提出,学校为社区的基本雏形、为社区生活的缩影[1]。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现代社区教育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至今,在概念上仍存在着“为社区的教育”“在社区的教育”和“由社区的教育”的区别。“为社区的教育”强调社区教育的目的,即促进社区发展,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在社区的教育”强调教育的地域空间,在社区内开展的教育和学习活动;“由社区的教育”强调教育的主体,由社区或街道组织教育和学习活动。随着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关系的日益紧密,“为社区教育”和“在社区教育”逐渐成为社区教育发展的关键要素,即社区教育是“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以及实现社区发展的一种社区性的教育活动过程”[2]。这种界定明确了我国社区教育的三个属性,一是社区性,社区教育以社区为活动空间。二是教育性,通过教育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三是发展性,社区教育最终为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服务。在实践中,将社区教育三个属性有机连接在一起的就是社区治理。课题组于2018年10月-2019年1月调研发现,融入社区治理已成为社区教育增力的源泉,并呈现出新的发展路径。

路径

1.党建融入

党建活动是当前社区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包括党建知识讲堂、党建活动参观、巡展和党员双报到等,还有一些社区组建党群活动中心和大党委,以党建引领和推动社区治理。以北京市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回社区“双报到”行动为例,一些社区通过“聚”“亮”“用”的方式,较好地展现了社区党建融入社区公共事务治理的过程。一是让报到党员“聚”起来。社区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双报到”党员群,并通过调研掌握报到党员的职业特长,设立认领服务岗位以及社区建设需求信息台账。做到社区对报到党员知人数、知职业、知特长;报到党员对社区知社情、知民情、知需求,保证报到党员发挥作用有平台、有途径。二是使报到党员“亮”出来。号召报到党员主动亮明身份,围绕社区发展、组织建设等提出意见建议;结合自身实际,帮助社区统筹资源,参与社区建设治理。三是把报道党员“用”起来。如亚运村安慧里社区开展了“两微一服务”系列活动,即“微课堂、微议事、服务社区”。开设微课堂,邀请有专长的报到党员参与政策解读、法律服务、健康宣讲以及社区环境保护等系列活动。借此增强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丰富社区教育内涵,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

2.学社融合

借鉴日本“学社融合”的理论和实践,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在承担各自职责的前提下,通过开放设施、交流资讯、资源互换等方式实现不同类型教育的互补、协作[3]。当前我国一些地区正逐步建立社区学院的办学模式,将原先承担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各个办学机构进行整合,实现终身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整合与下沉,将学校教育资源转移到社区教育中,从体制机制上实现了社区学院与社区教育的融合,这是当前学社融合的最直接的方式。同时发挥高等学校在社区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专职员工培训及兼职师资来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高等学校成为社区教育重要的人力资源“蓄水池”。利用驻社区学校教育资源服务社区,如驻社区的学校、幼儿园的文体设施、活动场所,缓解社区群众文化、健身等团队日常活动场地不足的矛盾。加大学校图书馆、科技馆和体育馆等各类设施的开放力度,加强社区和学校的资源共享。三是鼓励民间教育机构参与社区教育服务和社区治理。学社融合为社区教育提供了更充足的资源、更宽广的视野、更和谐的环境、以及更多元的社区服务主体。

a.填充层的焊接操作,先将前一层的焊渣、飞溅物等清理干净,并将接头处凸起的地方磨平,施焊时焊条不摆动,随时要注意防止将打底层焊道烧穿。

3.社会组织融入

社会组织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功能,是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融合的最佳载体。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要求。这意味着社会组织将在我国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调研发现,社区教育开展较好的社区,都充分发挥了社区社会组织的作用。如有的社区由党员、居民志愿者、辖区单位成员构成“居民议事会”,每年开展党政群共商共治活动,决定社区重大事项的实施及工作任务,并开展清理楼道堆物堆料、清理小广告等活动,形成家家户户都参与,人人都是志愿者的社会动员机制。

4.文教融合

社区文化包括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和行为文化,其中,环境文化是最显性的层面。通过社区环境文化建设,能够改善社区环境,增长社区居民的博物知识,还能在此基础上形成社区居民的文化共生关系和社区认同,最终达到社区教育的目的,实现社区治理。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街道成立的以社区居民为主体的史家胡同风貌保护协会,通过保护老北京胡同历史风貌和文化,实现社会治理创新,培育公民公共精神。并形成了《史家胡同居民公约》,大力倡导居民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秉承邻里守望、遵守社会公德,共同规范不文明行为,提升胡同整体人文素质。

5.公共议题融合

当前我国社区教育内容主要以趣味学习类、文体娱乐类、教育培训类和游学实践类为主,表现是教育公共项目单一同质,缺乏与社区公共事务的衔接,没能真正做到与公共意义上的社区生活、社区事务、社区发展及社区治理接轨。因此,在社区教育内容和形式选择上,要注重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化学习需求,丰富社区教育治理内容体系,将塑造社区生活环境、促进社区发展、关心社区公共事务及改善社区居民生活品质作为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发社区类教育课程,实现社区教育与社区发展、社区治理的融合及人与社区的共同发展。

建议

1.树立社区教育治理理念

试验设在庆阳市西峰区彭原镇周寨村白咀组,N 35°39′885″、E107°40′832″,海拔 1346m,年平均气温10℃左右,无霜期160~180 d,年降水量400~600mm。试验地块地势平坦,不具备灌溉条件,土壤肥力中等偏高,前茬作物为玉米。土壤类型为黑垆土,有机质含量为23.1g/kg、有效磷含量为24.1mg/kg、速效钾含量为168mg/kg、缓效钾含量为1213mg/kg、全氮含量为0.85g/kg、碱解氮含量为63.3mg/kg。

鸟寒惊月 李艳明/摄

2.丰富社区教育治理的内容体系

公共议题是公共政策的前身。其涉及和社会成员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并受到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社区公共议题是公共议题在社区范围内的集中体现,具有公共性和普遍性[4]。调研发现,“议题导向”是一种社区教育实施策略,其根据社区居民共同关注的公共问题来确定社区教育内容,通过组织化的社区教育活动,帮助居民建立社区共识,形成社区合力,解决社区问题。从实践来看,公共议题融合主要解决的是议事规则问题。

社区教育不仅是社区治理的内容,也是社区治理的手段之一。当前实践中,社区教育主要体现其“教育属性”,即通过社区教育,提升居民的公民素养和综合素质;而“社区属性”和“发展属性”则可通过提升居民组织化程度和社区参与能力,促进居民之间的信任和对社区的认同感,进而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因此,要树立社区教育治理理念。鼓励教育机构、社区社会组织、驻区单位与社区居民在互利、互信和相互依存的基础上,共同协商开展社区教育事务,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推进社区教育健康发展,最终实现社区教育公共利益最大化,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及社区发展和社区治理能力的提升。

3.培育和发展民生类慈善类社区社会组织

适当放宽社区社会组织登记条件,简化工作程序,尤其可以分阶段优先推动民生类、慈善类社会组织的发展和建设,最大限度地调动社区居民志愿参与的热情。

3.1.1 增施有机肥。有机肥料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作物所需要的多种营养元素,是一种完全肥料。对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和无公害生产具有独特作用。

4.探索社区教育支持的多方路径

社区教育课程的设置原则是政府主导和公众需求的双向聚合,使社区营造、社区治理和公众需求相辅相成。建议在设计社区教育课程的过程中,积极调整思路,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将政府的推动作用向引导作用转变,探索通过政府授权、政府购买、项目外包及委托管理等形式,吸引和支持各类办学主体参与社区教育,允许他们设计不同类别的课程,在不违反教育原则的前提下,探索社区教育开展的全新模式。

参考文献:

[1]陈蕾. 我国社区教育现状及发展思考.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9-10.

[2]历以贤. 社区教育的理念. 教育研究,1999,(3):20-24.

[3]庞庆举. 社区治理视野中的社区教育力及其提升研究. 教育发展研究,2016,(7):23-29.

[4]高明鸣. 议题导向:一种融入社区治理的社区教育发展策略. 成人教育,2018,(1):40-43.

中图分类号: D648

文献标识码: A

基金项目: 2018年北京市社会工委社会建设决策咨询研究项目《北京市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的实现路径研究》 (编号:4001410220180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李晓婷,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夏园园,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DOI: 10.13561/j.cnki.zggqgl.2019.08.008

编辑: 齐美娟

标签:;  ;  ;  ;  ;  

北京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的路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