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_市场经济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_市场经济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研究论文,我国经济论文,改革开放以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理论研究异常活跃,成果累累,有力地促进了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科学的繁荣。伴随着全国工作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经济理论研究工作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一批又一批有才华的年轻人加入到研究队伍中来,经济理论报刊迅速增加。经济理论研究真正进入全新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时期。

一、近二十年经济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近二十年来,我国经济理论界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经济理论指引下,从中国国情出发,充分吸收现代经济学的成果,在经济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并且在这过程中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经济学家。这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确立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论和市场经济论,在计划与市场关系这个世界性和世纪性难题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

统治了中外半个多世纪的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认定,社会主义是同商品货币关系相排斥的,同市场经济不相容的。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专有物。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就是按照这样的理论框架建立和运行的。但是,长期的实践告诉我们,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经济,使社会主义经济活动缺乏生机和活力,不能充分和合理地利用现有的经济资源,不能很好地持续地提高效率,从而逐步拉大了同经济发达国家在经济上和科技上的差距。这就很自然地引起经济学家们思考,是不是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经济运动规律性的认识有不够全面之处?

一切经济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充分而合理地配置现有的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过去人们常以为,用计划这只看得见的手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可以克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无政府状态和周期性危机。但是,且不说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其生产力发展水平远未达到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实行计划生产的程度,更为现实的是,进入20世纪以后,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科技革命浪潮一个接着一个,生产技术日新月异,产品种类呈几何级数增长,人们的生产和消费需求日益复杂与多变,使得运用计划手段无法做到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消费)的有效联接,从而必然造成资源配置失当和严重浪费。迄今为止的经济实践和经济资料都表明,市场依然是资源配置的最有效手段。在范围广泛的竞争性部门,市场机制自动引导着资源从效益低的部门流向效益高的部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就是那些自然垄断部门和提供重要公共产品的部门,一旦在适用范围内引入市场机制,其效率也能明显提高。市场经济的生命力正在于此。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和根源正在于此。

中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特点和优点,是在保留和实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下转向市场经济,即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和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下转向市场经济,实行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所谓以公有制为主体,要点有三。一是公有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重要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三是有的地区、有的行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制为主体,能有效防止私有制市场经济必然带来的两极分化,走劳动者共同富裕的道路。需要指出,为了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要对传统的国有制的实现形式进行改革。这种改革的成败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否真正确立。正因为如此,中国目前正在推进的国有企业改革,引起世界上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的关注。我们相信,中国的领导人、经济官员和经济学家,将成功地走出一条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很好结合的路子。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论和市场经济论的提出和确立,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与发展,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1978年以来,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中国一直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在社会经济活动的广泛领域引入市场机制,逐步增强了活力与生机,经济增长加速,物资丰富多采,市场一片繁荣,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到1996年增长了4.45倍,平均年增长9.8%, 处于世界前列。1996年,我国人均GDP,按当年汇率计算,已达到680美元。在生产发展基础上,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迅速提高。1978年,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为211亿元人民币,1996年末,则达3.8万亿元以上,增幅惊人。再过三年,到本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将普遍达到小康水平。可见,正确的理论,可以变为多么大的物质力量!

说到对经济理论的发展和贡献,不能不提到邓小平同志。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就明确提出,“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邓小平同志高度评价当时的决定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更加明确地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从而为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定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模式,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中国的经济改革,能够一直坚持以市场为取向,没有出现大的曲折;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论和市场经济论,能够成为经济论坛的主流,并且迅速深入人心,同邓小平同志带头冲破传统理论的束缚,积极倡导、支持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论与市场经济论,有着紧密的联系。

第二,通过冷静地分析中国国情,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使人们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从长期在幻想中漫游回到现实中来。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告诉我们,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能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1 〕怎样在中国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这一直是建国以来我们经常碰到需要很好解决的根本问题。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由于没有明确提出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好,搞了许多超越阶段的过急做法,走了不少弯路。这当中,无论是实行“一大二公”,搞所有制升级,还是割资本主义尾巴,都是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一次又一次超越阶段急躁冒进行动带来的严重损失,使大家重新冷静思考中国社会主义究竟处在什么发展阶段的问题。70年代末80年代初,理论界就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的论点,并且产生重大社会影响。1981年,在邓小平同志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明确提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党的十三大还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这就使我们找到了一条在中国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现实可行的路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内涵是,中国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下个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仍然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其间要经历一百年时间。中国原来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的商品化、市场化程度很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后列。根据世界银行经济考察团1980对中国的考察报告,1952年中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合50美元,比印度还低,只相当于苏联1928年人均240美元的五分之一多一点。〔2〕即使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这种生产力不够发达的状况还没有发生根本变化。90年代初,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然只有400美元左右, 仍处于全世界的后列。至今十二亿人口,仍然有九亿人在农村。农业仍然以手工劳动为主,没有改变靠天吃饭局面,劳动生产率低。一部分现代化工业,同大量落后于现代化水平几十年的工业,同时存在。一部分市场关系比较发达的城市,同落后的农村在相当大程度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同时存在。少量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同普遍的科技水平不高,文盲半文盲还占人口近四分之一的状况,同时存在。这些都说明我国明显处于二元经济结构状态。1996年,农村还有五千八百万人口尚未解决温饱问题,城市也有近两千万人口处于贫困状态。尽管近二十年我国经济发展很快,但一般预计,中国要基本实现一些发达国家用二三百年时间完成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还需要21世纪上半叶的努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初级阶段的基本任务,就是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通过经济的社会化、商品化和市场化,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步走向现代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最大贡献,在于使我们对中国的最基本的国情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从而为我们找到一条正确的有效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既然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就应当长期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以公有制为主体,不能走私有化道路,这是坚定不移的。我国又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生产力的发展远未达到可以实现全面公有化的程度,而必须实行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3 〕的非公有经济都可以利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因此,应当允许非公有制包括个体、私营、外商独资经济在国家产业政策引导下发展,以便动员更多的资金和安排更多的劳动力就业,生产更多的产品满足社会多方面需要,推进现代化进程。改革开放十八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接近两位数,其中一半以上是由非国有经济包括非公有经济快速发展贡献的。其中,非国有经济对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1990年至1995年分别为62.2%、56.3%、67.5%、68.7%、85.6%、76.9%〔4〕。 这充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所有制结构方面所作的政策调整是十分正确的,今后仍应长期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

既然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就要着力发展商品货币关系,提高市场化程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世界各国经验表明,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经历社会经济关系的商品化、市场化,才能走向现代化。企图越过商品化、市场化,实现现代化,没有一个能成功。发展商品市场经济的最大好处是在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下,各个经济活动主体竞相采用先进技术,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努力改善经营管理,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从而使经济活跃起来,走向繁荣昌盛。当然,市场机制并不是万能的。由于存在“市场失灵”,政府的某些干预,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市场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我们要力争再经过5—10年的努力,使我国企业包括国有企业成为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使社会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从目前的50%左右提高到60%以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以便更好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速现代化进程。

既然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就要十分重视产业结构的升级, 实现从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过渡。 我国目前人均GDP已达600美元以上,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从600美元到3000美元的国家和地区,正是处于经济结构剧烈变动的阶段。我们要认识这一客观经济规律,自觉地促进经济结构的升级,中心是实现工业化,改变长期处于二元经济结构的状态。当前世界正处于技术革命的浪潮中,技术进步突飞猛进,国际经济竞争突出地表现为科学技术竞争。我国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时,应清醒地看到这一点,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来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和产业结构的升级,逐步使自己跻身于现代化的行列。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一起,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理论研究最重要、最突出的成果,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两大支柱。现阶段中国一切经济问题的研究,各项经济政策的制订,都要以这两大理论为依据、为指导。这两大理论的发现和论证,是近二十年中国经济学界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和发展。

第三,研究方法有重大改进,表现在更加紧密的联系实际,重视数量分析,加强实证研究,注意吸收当代经济研究成果。

近二十年来中国经济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经济理论研究普遍的走出科学的殿堂,广泛参与和紧密联系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一方面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开展,迫切需要经济理论研究的支持和提供咨询意见,许多经济学家直接参与改革方案的设计与论证,参加重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文件的起草工作。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又为经济理论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宝贵材料。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过渡经济学或转型经济学,是全世界经济学家都很有兴趣的新的重大课题。中国经济学家责无旁贷,正在从多方面进行探索,对大量的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努力寻找这一领域的客观规律性。

经济理论研究紧密联系实际的另一突出表现,是各种应用经济学得到空前的繁荣与发展。这也是实践的需要和市场的巨大需求。应用经济学的主要学科,包括国民经济管理学,产业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学等,都有很大的发展,论著甚丰,学者日众。还有,各种经济管理学科,包括工商管理(内含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内含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等,也成为研究和学习的热门,吸引着越来越多有志于经济学研究和学习者。

经济理论研究离不开统计资料和数量分析。从概念到概念,没有数据的文章,很难成为经济科学论文。过去,我国经济理论研究比较注重对生产关系及其变革的研究,在以阶级斗争为纲影响下意识形态味道过浓,对数量分析不够重视。虽然也有经济学家如孙冶方同志,呼吁加强数量分析,经济院校学生要学高等数学和善于处理数据等,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收效甚微。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学界不仅重视生产关系问题的研究,而且重视生产力问题和具体经济问题(包括政策问题)的研究,这就要求有充分的数据支持自己的结论或政策建议。在这种情况下,经济计量学迅速发展,对经济运行进行数量分析的文章和运用数学模型分析经济学问题的文章越来越多。应当说,这是一个好现象,有助于打破人们对经济学是不是一门比较精密的科学的怀疑。

实证研究的流行也是近二十年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特点。经济理论研究既要进行规范分析,也要进行实证分析。过去,我国经济学论著不少属于概念之争和政策注释,因而偏重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较少。这显然影响我们对未知的客观经济规律的探索和认识,影响经济研究的创造思维。实证分析主要对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进行客观的如实的描绘,而不对其作价值判断,也不必提出必须如何、要求怎样等说教。实证分析特别是其中的案例分析,类似于毛主席倡导的“解剖麻雀”,有助于经济研究从具体的典型入手,掌握信息,寻找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并通过多个案例的比较,发现一些重复出现的共同的东西,使理论研究不致于脱离实际,违背认识的规律。这些年来,许多经济学博士论文,都进行实证分析,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案例研究也不仅见之于实证分析的论著中,而且出版了专门的案例研究论著,在理论界产生了好的影响。

充分吸收当代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使近二十年来中国经济理论研究呈现新的活力。科学是人类文明的成果。马克思主义“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固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5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是不断吸收各方面的文明成果而丰富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要吸收当代经济学研究的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应当看到,西方经济学在研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方面,有许多成果是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的。这些年来,我们引进了当代经济学的一些概念作为分析工具,实践证明是有益的。许多概念我们已经常用,包括:宏观经济、微观经济、机会成本、比较成本、全要素生产率、影子价格、生产函数、消费者主权、交易成本、有效竞争、规模经济、经济外在性、市场失效、政府失效、帕累托最优、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金融深化、期权、互换、第一二三产业,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内部人控制、市场风险、金融风险、寻租、公司治理结构……等等。有些经济理论学说,也被借用来分析中国的经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它们中有:产业组织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二元经济结构理论、非均衡发展理论、成本效益分析理论、制度(体制)效率理论、现代公司理论、厂商理论、短缺经济论、分权模式理论、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等等。虽然在引进当代经济学概念和原理中,存在一些生搬硬套的问题,但总的来说,成效是主要的,大部分能为我所用。任务就在于努力使这种吸收用来丰富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我国经济科学,增强她的科学性、适用性,更好地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需要强调指出,近二十年来我国经济理论研究进展,远远不止上面列举的这些。还有许多重要内容,因限于篇幅,这里只好从略了。

二、中国经济理论研究的前景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十二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目前正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力争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跻身于世界强国的行列。这一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为中国经济理论研究,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前景。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包含两大方面的转变。一个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另一个是从二元经济结构低收入国家转变为现代化的中高等收入国家。在这两个转变过程中,将会碰到一系列过去经济学家从未碰到过、从未研究过的重大问题,需要我们进行创造性的研究,用新的原理、概念来补充、丰富和发展现有的经济学说。

头一个问题,当推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问题。市场经济并不只限于在私有制条件下才能运行和发展。市场经济也可以同公有制包括社会主义国有制相结合。中国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逐步走向市场成为市场竞争主体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与此同时,也要看到,要使公有制同市场经济相结合,需要改革公有制和国有制的实现形式,寻找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和国有制的实现形式。这中间,最突出的是如何使国有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根据多年的探索,我们已确定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根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要进行公司制改组。除极少数生产特殊产品或提供特殊服务的企业可以由国家独资外,一般都要求投资主体多元化,以利于政企分开和转换经营机制,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在这里,出资人和作为法人实体的企业的权责关系是明确的。国家等出资人享有所有者的权益,即资本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并只以投入企业的资本额对企业的债务负有限责任。企业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和经营,以赢利为目的,照章纳税,对出资者承担资本保值增值责任,政府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这样就能改变国有资本无人负责的状况,企业不再吃国家的大锅饭,也不搞“内部人控制”,损害所有者权益;同时能真正实现政企分开,国家不再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对于大量的国有小企业,则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租赁、承包、兼并、合资和转为股份合作制或出售等,放开放活。从各地实践看,转为以劳动者的劳动、资本联合为主带有一定公有性的股份合作制,对大量国有小企业是可行的。我们相信,到本世纪末,我国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能够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从而可以使国有制同市场经济的结合取得实质性进展。

我国从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变,要求在科技进步基础上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解放大量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工业和第三产业等部门。可见,核心问题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消除。世界上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只占10%甚至更少,与此相对应,农业产值份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也低。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中等收入国家为15%,发达国家为5%以下,而低收入国家则占38%左右。 我国农业产值份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1979年为34%。〔6〕1995 年,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仍达20.6%,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52.9%。今后,至少还有一亿以上农业劳动力要转移到非农产业,才谈得上结构转换的实现。这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特别重大和特别突出的问题,有待我们认真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力图主要用离土不离乡的形式吸收和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近二十年来,我国乡镇企业已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达1.3亿个。1995年,全国乡镇企业增加值为14595亿元,占当年GDP 的25.1%,乡镇工业企业增加值为10804亿元,占全国工业增加值24354亿元的44.4%。乡镇企业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军和新的增长点。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结构转换,这是别的现代化国家没有先例的。中国正在探索的是一条新的路子,在理论上实践上都有开创意义。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如何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使经济在稳定中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也是我们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碰到的新问题。大家知道,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需要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才能很好实现的。邓小平同志估计,中国要建立比较定型的新体制,大约要到2020年。即使2020年后,由于技术进步加快,经济生活节奏加快,各国经济联系和融合的趋势加强,新体制仍需不断调整和改革。因此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我们都面临协调好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的关系问题。从中国已有的经验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要求以改革和发展促稳定,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使三者很好结合,有机统一。中国市场取向改革的最成功之处就在于,在推进改革和发展经济中,实现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统一。我国在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既没有出现某些经济转轨国家那样的经济和生产大幅度下降,成百上千那样高的通货膨胀率,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的局面;也没有出现另一些经济起飞国家的高通货膨胀和高外债的痛苦过程。相反,我国在市场化改革取得一步又一步实质性进展的同时,经济发展很快,经济增长率居世界前列,创造了中国的奇迹,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虽然受到过中位以上通货膨胀的袭击,但时间不长,通胀率也不是很高,总的说来没有破坏经济的稳定。改革开放十八年来,社会零售商品价格指数年均上涨率为7.66%,属于社会可承受的范围内。

要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根据过去的经验,最根本的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速度与物价上涨的关系。中国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根据中国的国情,经济发展速度大体控制在年均8%到9%不超过10%为宜,着重注意不要连续几年经济发展速度超过10%。因为我国在一段时间(至少十年)经济增长方式主要还是外延型粗放型的,高产出主要靠高投入,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靠投资的迅速增长来支撑。经验数据表明,经济增长率超过10%,特别是连年超过10%,必然伴随着投资过热和货币供应的过量增长,从而引发中位以上通货膨胀和带来10%以上的物价上涨率,而两位数以上的物价上涨率是公众不能接受的,是会影响经济与社会稳定的,也不利于改革与发展的顺利进行。当然,我们在转轨时期,也不能要求物价上涨率为零或很低(如2%到3%),因为这不利于价格结构的合理调整,也可能影响经济的快速发展。总之,寻找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的较佳结合点(当前似乎以8%至10 %的经济增长率和5%—7%的物价上涨率为较佳结合点),是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关系的重要方面,是在经济起飞阶段摆在中国经济学家面前的重大研究课题。

中国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以上所列三个问题,只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些领域。还有许多重要问题,这里不能一一论述。

三、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家的贡献和面临任务

中国社科院经济学科片有六个研究所,即经济研究所、工业经济研究所、农村发展研究所、财贸经济研究所、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人口研究所,有研究人员几百人。二十年来,在院所领导下,在老一辈经济学家孙冶方、许涤新、骆耕漠、严中平、刘明夫等言传身教下,勤勤恳恳,艰苦探索,许多学科都颇有建树。囿于见闻,以下仅就基本经济理论方面,简述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家的贡献和面临的任务。

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家自1978年以来对基本经济理论的贡献,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1.70年代末80年代初,孙冶方继续就改革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提出了一系列主张,包括:计划体制必须进行根本改革;要为市场需要生产,不能为仓库生产;必须纠正国有企业折旧基金上交财政的“复制古董、冻结技术进步”的管理制度;认为依靠科技进步,“基数大,速度低”不是规律,二十年翻两番的发展战略目标肯定能实现(实际上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张),等等。这些意见,受到中央重视与采纳。

2.一些经济学家(如马洪、于光远、刘国光、孙尚清、刘明夫)在改革初期,在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前,就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条件下不仅要保留和发展商品货币关系,而且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价值规律起调节作用,竞争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在机制,企业应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蒋一苇还提出著名的“企业本位论”),等等。有的经济学家,较早从理论上肯定农村包产到户的做法。这些理论观点,对于解除传统经济理论的束缚,为中国改革开放提供理论支持方面,起着先导作用。

3.中国社科院经济学科片课题组,多次接受中央任务,就改革与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提出自己的系统见解。1987年公开提出中国改革和发展要“稳中求进”的思路,着力抓改革促稳定与发展,改革方面要企业改革和价格改革双线推进,坚决反对用通货膨胀刺激经济的高速增长,成为中国经济学界“稳健改革派”的大本营。

4.既一贯坚持市场取向改革,又反对“一步到位”,主张积极稳妥的渐进式改革,致力于使经济体制转轨,进入良性循环。既要充分吸收当代经济学的有用成果和外国成功经验,又反对照搬外国模式,而是要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对转轨中的许多重大问题,如企业改革、市场体系建设、价格改革、宏观经济管理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收入分配、对外开放、政府经济职能转换等问题,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力图作出理论概括。90年代初,中国社科院专家正式建议海南省率先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出版了一批经济史、经济思想史方面的精品,如严中平、汪敬虞等撰写的《中国近代经济史》,许涤新、吴承明等撰写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这方面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6.中国社科院一批年轻经济学家, 主要是经济学博士研究生, 在80年代初期,就明确提出市场化的改革方向,连续发表文章多方面阐述如何推进中国市场化改革。这种敢闯的理论勇气是值得称道的,对推动经济学界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起着重要的作用。

7.中国社科院一批经济学家从1990年11月起,每年两次(春季与秋季)同国家统计局等专家一起,对中国经济形势进行分析与预测,并从1991年起,每年出版一本经济蓝皮书,对上年经济运行总体态势进行分析,对新一年经济发展前景进行预测,以及提出若干对策与政策建议。这项研究工作,由于有较高质量,受到各方面重视,社会影响大,国内外许多机构和经济学家都把该书作为了解中国经济信息的权威著作。

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家的一批学术成果,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等。

当前,中国经济实际上已进入起飞阶段,也是经济结构急剧变动的阶段。在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的重要时刻,我们面临着要在下个世纪中叶完成工业化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伟大历史任务,在这当中,前十五年最为重要。我们既面临世界科技进步加速、国际经济竞争日趋剧烈的强大压力与挑战,又存在经济在改革开放推动下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机遇。抓住机遇,发展自己,把经济搞上去,已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在这样难得的机遇面前,我们经济学界,要更好地跟上时代的步伐,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经济理论为指导,研究现实经济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寻找经济运动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以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科学的繁荣,作出自己的贡献。

*

本文系作者在庆祝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二十周年系列学术报告会上的报告稿。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3页。

〔2 〕参见世界银行考察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1982年3月),中国财经出版社1983年中文版第26页。

〔3〕“三个有利于”指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见《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2页)

〔4〕根据《中国统计年鉴》计算。

〔5〕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列宁选集》第3卷,中文版第441页。

〔6 〕参见世界银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主报告)》第88页。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