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顺县人民医院 湖南永顺 416700)
摘要:目的 研究CT检测及MRI检查(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经手术病理学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且接受CT检查及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差异。结果 本组60例患者接受MRI检查的阳性率(93.3%)与接受CT检查的阳性率(91.7%),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接受CT检查的结果中其对钙化(40.0%)、积气(58.3%)的征象结果检出率与MRI检查结果相比明显升高,而其对椎间盘变性、硬膜囊受压、脊髓变性的征象结果检出率与MRI检查结果(91.7%、65.0%、8.3%)相比则明显降低,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患者接受CT检查与MRI检查,在神经根受压征象的检出率上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检查及MRI检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诊断均有积极作用,同时其在征象结果上也各有差异,但同时两种方法均存在漏诊及误诊的可能性,医护人员应结合患者实际病情症状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关键词:CT检查;MRI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征象
前言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当前我国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类型,对患者身体健康、生存质量等均造成严重损害【1】。及早诊断并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情发展,对制定患者治疗方案、评估患者治疗效果、提升患者预后效果等均有重要作用【2-3】。而CT检查及MRI检查(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均是当前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本次研究对比二者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中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入院时间均为2015年5月~2017年5月,本组患者中男性、女性比例为36:24,年龄由低至高35岁~70岁,平均(56.2±4.5)岁。本次研究中患者均接受临床影像综合检查(CT检查、MRI检查、X线检查),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经手术病理学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本次研究中排除合并有血液系统疾病、肝肾功能障碍、心脑血管疾病、急性炎症病变患者,排除合并有腰椎类型手术禁忌症患者。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分别接受CT检查及MRI检查。
其中CT检查使用GE8排螺旋CT扫描仪,医护人员指导患者持卧位,首先对患者病变位置进行定位并获取检查图像,而后于定位后的图像上设定扫描线,对患者腰椎1/2、2/3、3/4、4/5、以及腰5/骶1椎间盘等位置进行全方位扫描,要求各个椎间盘均扫描5层。具体扫描过程中设置球管电压为120KV、电流为250mA、层厚为1mm。医护人员应记录患者各个腰椎间盘的具体形态、位置、密度等指标,测定患者侧隐窝及椎管经线的实际距离,观察患者病变范围内椎体、椎弓以及椎小关节的实际病变情况。
而MRI检查则使用西门子 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使用CLT线圈。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持仰卧位并要求其头部先进入扫描仪中,设置扫描序列包括SAGT1WI、T2WI、FST2WI、TRAT2WI。其中T1WI设置TR为500ms、TE为16ms。而T2WI则设置TR为5 100ms、TE为90ms。医护人员先由矢状位观察记录患者椎间盘的信号变化情况,记录患者椎体形态及具体信号特点,而后由矢状位、横断位分别观察患者椎间盘的膨出症状、突出症状,观察患者硬膜囊情况,记录患者脊髓是否存在受压、椎管径线是否存在狭窄等症状。
1.3观察指标
以患者手术病理学结果为患者检查结果的对照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差异。同时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突出征象检查结果上的差异,例如钙化、积气、椎间盘变性、硬膜囊受压、脊髓变性、神经根受压等。
1.4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18.0表格中,分别以( )、(%)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并予以t 检验、 检验,如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诊断结果
本组60例患者接受MRI检查的阳性率(93.3%)与接受CT检查的阳性率(91.7%),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同时患者MRI检查结果中误诊为腰椎间盘突膨出症状者有3例、漏诊患者1例;患者CT检查结果中误诊为腰椎间盘突膨出症状者有3例、漏诊患者2例。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由于患者腰椎间盘结构(髓核、纤维环、软骨板)均出现退行性改变,同时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导致患者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甚至脱出到患者椎管结构中,最终导致患者脊椎神经根出现明显压迫性疼痛症状的疾病类型【4】。腰椎间盘突出症本身可以分为膨隆、突出型、脱垂游离型、Schmorl结节型等多种类型,而不同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案的设定上也有所不同【5】。因此选择恰当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判定患者病情类型及疾病发展,对患者治疗方案的设定有重要意义。
CT检查与MRI检查均是当前临床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常用检查方法。其中CT检查技术具有检查速度快、扫描范围广、分辨率较高等优点【6】。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诊断中能有效帮助医护人员确定患者椎间盘的具体位置、形态、密度,对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等症状均有良好作用。尤其临床研究显示【7】,多层螺旋CT能有效判定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钙化、积气等症状。这一点与本次研究结果中患者的CT检查结果也是一致的。但CT扫描同时也存在着无法显示患者脊髓变性结构的缺点,原因可能在于人体椎间盘突出的重叠现象。而MRI扫描则是利用核磁共振这种物理现象来完成检查扫描的技术,其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无骨骼伪影影响、扫描方位及参数极多等优点【8】。MRI扫描能清晰的现实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椎体、附件、间盘等多项结构,对观察患者椎间盘突出位置的形态有良好效果,尤其对确定患者椎间盘突出结构与周围相邻组织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同时MRI能全面的观察患者硬膜囊、神经根、脊髓、髓核以及椎管内固有组织的实际情况,对判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情发展亦有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CT检查及MRI检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诊断均有积极作用,同时其在征象结果上也各有差异,但同时两种方法均存在漏诊及误诊的可能性,医护人员应结合患者实际病情症状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洪润秀,高运英,曾伟锋.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CT与MRI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对比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7):939-940.
[2]王敬朋,胡含明,邹南安,等. x线、CT和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价值对比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16,23(30):125-127.
[3]高娜,赵汝莲. CT与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3):99-101.
[4]王凤. 应用X线平片检查、CT检查及MRI检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35):54-56.
[5]蒋伟,靳冬梅. 比较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3):8395-8395.
[6]刘文景. CT与MRI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对比[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321-321.
[7]毛松伟. 磁共振成像和CT应用于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比较[J]. 实用医技杂志,2017,24(1):17-19.
[8]王忠明,杨宏涛. CT与MRI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诊断价值分析[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20):2055-2057.
论文作者:胡子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2
标签:患者论文; 腰椎间盘突出论文; 征象论文; 方法论文; 椎间盘论文; 统计学论文; 椎管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