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要点论文_任梅军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要点论文_任梅军

山东省临沂市 273300

摘要:在社会经济影响下我国建筑工程建设范围在不断扩大,在房屋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地质条件以及施工技术对施工质量影响较大。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是项目建设的开始,也能为后续地下建筑稳定性奠定基础,对工程建设项目安全性以及整体质量影响较大。由于社会经济的影响,当前大多数房屋建筑楼层数在不断增高,其地基稳定性的重要性更加明显。在完整的房屋建筑建设过程中,地基基础工程承受的是建筑项目全部荷载,奠定了建筑的稳定性。本文主要针对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要点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要点

1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重要意义

在房屋建筑的施工中,其主要的承重土体与岩体便是地基,并且地基承载着整体建筑物的所有重量。尽管地基本身并不算建筑物的一部分,但是地基会影响到建筑物的耐久度和承重等方面。所以,地基应具有一定的抗变形能力和相应的轻度以及稳定性,从而保障房屋建筑的平稳,避免发生房屋倾斜和下沉等现象。在进行地基的设计时,应对土层如土层的冻胀、收缩膨胀、以及湿陷等情况进行充分考虑,并且对地基的承载力、基础底面所承受的单位压力等予以重视,还要考虑到地基的滑动危险系数以及建筑物的沉降值。地基既是房屋建筑的基础也是房屋建筑的核心,并且在房屋建筑中地基占有重要地位。

不同于房屋建筑中裸露在地表之上的部分,地基基础工程位于地下属于隐蔽工程,并关系到建筑的质量与安全。特别是易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地质情况较不稳定的区域,房屋建筑的地基质量较差,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其后果可想而知。尤其应注重对我国山区、高原地区、沿海地区的房屋地基的稳定性进行监测,将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在探测阶段即排除掉,并将地基的质量标准提高。典型案例便是意大利著名建筑也是地标性的建筑的比萨斜塔,该塔之所以倾斜便是修建的初期地基不均匀,致使建筑物发生沉降从而形成了倾斜的景象,后期做了地基的加固工作以及纠正偏差,才有了这一独特的建筑。

2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探讨

2.1注浆法的应用

注浆法在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最为常用,注浆法适用于软土地基的处理,通过混凝土浆体的注入来提高其承载能力。注浆法施工技术的流程为:地基基础的钻孔,在钻孔之前要进行整体路基的勘查,选择合适的钻孔点数量和钻孔位置,钻孔的密度越密其地基处理的效果越好;混合浆液的制备,混合浆液为水泥、砂石、特殊材料的混合,在制备过程中,要控制好原料的配比、混合温度、搅拌速度等,制备高质量的浆液;浆液的注入,注浆过程要详细的记录注浆数据和施工细节,提高施工的科学性,同时控制好注浆的压力,避免压力过低影响注浆效果,也避免注浆压力过高造成局部地基结构的崩裂,从而影响了地基的整体性,再者要监控漏浆的发生,一旦发生及时停工处理;注浆结束后的拔管处理,注浆施工完成之后,要及时拔管,避免时间过长造成注浆管凝固在混凝土中的现象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强夯法在地基基础工程中应用

强夯法是借助重力挤压的方式来提高地基的密实度,从而提高其整体的结构稳定性,避免后期出现地基不均匀沉降的现象。地基土层中具有一定量的游离水和结合水,在强夯法施工之间,应当排除土层中的游离水,并使用吸水性良好的砂石进行地基的填充,提高地基的强度,常用的填充砂石粒径均匀,铺设厚度控制在0.5——2m厚,然后再进行整个地基场地的找平,根据工程规定的基础强度来设定相应的机械设备强夯参数,进行强夯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要标记好关键埋件和设备的位置,避免对设备的强夯造成设备的损坏,同时要保证整个强夯场地的夯击均匀,按照从四周向周围进展的夯击顺序,确保地基均匀受力,提高整体的施工效果。

2.3分段施工法在地基工程中应用

分段施工法的原则是从边缘到中央进行强夯处理,同时按照一边到另一边的施工顺序,分段施工法是通过强夯法进行加固,要按照先深后浅的填充顺序来加固地基,即一次加固深层土、中层土、表层土。夯击时要合理的选择夯锤的类型和夯击参数,保证强夯效果。如果基础内存有较多的积水,要及时进行积水清除,在夯击中不断进行土质和砂石的添加,提高分段施工的工程效果。

3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要点的分析

3.1勘察技术要点分析

基于各地区的地形、地质情况不同,因此在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必须针对整个工程地区进行勘察,同时按照当地的地质情况设计方案,不仅要全面了解当地的地质情况,同时还要掌握当地的水文情况,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与此同时,针对当地地质水文情况进行勘察时,还要基于施工地区地基缺陷进行预防,这样才能从最大程度上避免不必要事故的发生。

3.2地基基础施工方案编制技术要点分析。地基勘察结束后,就需要根据数据编制施工方案,那么进行方案编制时,就需要相关人员对勘查的报告进行研究,全面掌握数据情况,以报告为参考,精确计算参数建议值,尤其是地基承载力方面的数据,一定要全面精准,基础实际土压力的计算需要与工程勘察报告进行对比,如果存在偏差,就需要再次进行真实性试验,进一步做好荷载试验加以实际数据的验证。进行整体施工推进时,就需要相关的施工人员全面负责,施工前需要对地基类型进行对照,对地基承载力设计科学性做好全面的复核,如果发现施工中存在严重的地基沉降现象,则需要马上停工分析,向相关单位汇报发现的情况,拿出科学的解决对策,避免后期地基不稳定对建筑物上部造成严重破坏,同时,也能防止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保证施工整体安全与效率。

3.3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以夯实法为例进行分析。首先应进行测量定位,由施工单位依据试夯确立夯点布置图并进行逐一测放。同时在强夯开始之前应用推土机进行两次预压,以确保场地平整。接着应对场地的工程进行细化测量,确定夯点的布位是否符合测量放线的确定点。倘若地基地下水位偏高,則应在地基表面铺设半米至两米厚的中度或较粗的砂石垫层,也可采用令地下水位有效降低的方式,严防地基开挖设备的下降,并有效抑制强夯过程产生孔隙导致的水压上升。在进行分段施工环节,应按照由边缘到中央的夯实方向,由一边发展向另一边。每次夯实完成一遍后,应再次用推土机对场地进行整平处理,在放线定位后可继续进行下一次的夯击施工。该施工技术的加固顺序应遵循先深后浅、先对深层土进行加固,而后依次进行中层图及表层土的加固夯实,当整体完成一遍后再次履行一遍低能量的满夯施工,如有条件还可用小锤进行二次锤击施工。在夯击过程中应按照事先实验确定的相关强夯标准参数科学进行,保持落锤的平稳以及夯位的准确性,对坑内出现的积水应及时予以排除。当夯击地段中含有水量较大时,则应先进行砂石的铺设后再进行夯击。在每夯击完成一次后,应用新土或就地取材的用周围土将夯击处填平后再进行后续的夯击施工。在注浆施工环节,首先应对施工现场的钻孔情况进行深入实地的勘察记录,同时在硅化加固涂层之上应预留厚度为一米的不加固层,有效防止浆液的上冒现象,且在必要时还应进行夯填素土或采用打灰土层的施工方式。在浇灌浆液的环节应将其压力控制在0.2至0.4兆帕及0.8与1兆帕范围内。同时,在涂层加固环节中一般应采用自上而下的流程,倘若土层渗透系数随着深度的增加不断增大,则应采取自下而上的施工方式进行。而当相邻土层拥有不同的土质时,应对具有较大渗透系数的土层先进行加固,并应定期抽查浆液中的配比及其主要性能指标是否合理、注浆施工的顺序是否科学、注浆孔径、孔位、孔深及施工过程中的压力值是否满足相关要求标准。另外应在孔位平面图中编好相关号码的已完成注浆孔位进行细化标记,注明其钻孔施工的确切日期,从而有效避免出现漏孔浇注的现象。

4结束语

综合上述,房屋建筑中地基基础工程建设是项目建设的核心,其施工质量对房屋建筑质量影响较大。所以当前相关管理部门以及施工技术人员需要提高施工重视度,拟订完善的施工方案,设定明确的施工要求,全面提升房屋建筑地基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罗杰.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要点[J].黑龙江科学,2017,8(8):144-145.

[2]井大坤.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门窗,2016(11):116-116.

[3]张春雷,孙光程.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华夏地理,2018(5):208-208.

论文作者:任梅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  ;  ;  ;  ;  ;  ;  ;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要点论文_任梅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