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也说:“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由此可见,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作为中学生,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不仅影响着中学生的未来发展,同时也有益于学生自身修养的养成。
【关键词】:养成教育、班级管理、行为习惯
一、养成教育的意义
(1)时代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前进,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不再是具有统一的思想模式,行为模式的标准化“产品”,而是需要凸显个性,具有创新能力、具有开放性思维的新时代人才。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培育不是一触而就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引导。初中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时代,才能更好地绽放个性风采。
(2)从培养目标来看,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重点和关键。因为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特殊时期,生理和心理变化都非常大,教育的可塑性强。他们虽有一定的自控能力,但这种能力又较弱,如果不及时引导教育,则可能被其自身放纵的缺点所征服而成为坏习惯的奴隶。比如学生就会经常发生不做作业、顶撞老师、课堂起哄、脑恶作剧,违反纪律等现象,有的还打架斗殴,拉帮结派,甚至有的离家出走等叛逆行为。这些坏习惯一旦形成,不仅影响个人身心健康发展,还会影响班级的学习生活风气,给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阻碍。班集体是学习生活的基本单位,良好的班风能带给学生多方面的正面教育,防止各种不利因素的滋生,对于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养成教育的方式
初中生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处于承上启下,使之内化的关键时期,教育方法是否有效是养成教育成败的关键。
(一)在以身作则中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
中学生对班主任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情感,班主任的自身素质,道德修养,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形之中都会成为全班学生模仿的榜样。如果老师随手扔出粉笔头,学生就会学着随手丢粉笔头,扔小东西。因此,为了规范学生行为,老师要言行谨慎,在养成教育工作中要时刻注意自身形象,事事从自己做起,以良好的形象率先垂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无论是在教室里,走廊上,还是操场上,看到地上有纸屑垃圾,我都会自己俯身捡起并丢到垃圾桶里。此刻无声胜有声的动作都已成为学生最有印象的教材。班级每次搞大扫除活动,我不是扮演“指挥员”、“遥控器”的角色,而是和我的学生一起挥汗如雨,这样的身影在学生群众已自然地成为他们效仿的榜样。所有这些,不仅让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更美,更把养成教育贯穿到了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在学科教学中促进良好行为的养成
教学既是学科教师传授学科文化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各种道德意识,学习行为的养成过程。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科教学作为养成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作为化学老师,我会根据化学科特点,努力寻求和挖掘化学科养成教育的素材,适时选择联系点和结合点进行养成教育的渗透。
(1)巴金说过:“还在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初中化学这门学科学生刚接触,作为化学教师,应该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化学学科的特点,首先我会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在第一节化学课上提出认真听讲,并且勤记笔记的要求。当前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很多工作目标仅靠一个人的努力很难实现,这就需要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的培养。例如在教学《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中,对于相对复杂的实验,让学生分组完成,组内学生相互合作,各小组进行实验竞赛,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培养团队合作的习惯。
(2)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包含许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例如作为大气污染物中的头两号“杀手”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在初中课本做过初步和系统的学习。我在讲授该节课内容时,会先给学生讲清楚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的产生、特性及对人类的危害,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讲解如何避免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的产生及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中毒后如何处理等。并由二氧化硫的特性讲解“酸雨”这种污染物的形成及危害。另外,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职责。对每次实验结束后的实验废液、废物应放入指定点,这样既可减少污染物污染,也教育学生环保要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所以,利用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也是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
(三)在主题活动中促进良好行为的养成
行为习惯的养成还要采取寓教于乐的方法,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的活动,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使他们在温馨的欢乐气氛中提高认识、端正态度、转变思想、净化心灵, 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我会结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设计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到教育的乐趣。例如在《习惯与人生》的主题班会上,我让学生们自导自演小品《倒霉的一天》,让他们自己体验有太多不良的习惯在身上如果不及时纠正,很可能由倒霉的一天演变成的一生。这种引导学生自我养成教育的有效活动可以避开其它教育方式说教的缺点,是一种变简单的灌输为寓教于乐的活动化教育方式。
(四)在家校合作中促进良好行为的养成
班级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班主任想要把班级管理好,单靠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利用各方面的有利因素形成教育合力。
在全力做好学校教育的同时,一方面通过家访等方式,使家长了解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和对学生行为习惯等的要求,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使学生在学校、家庭中都能有一个统一的养成要求,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学雷锋志愿活动,从而积极发挥各种教育的优势,凝聚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全方位的帮助。
教育专家关鸿羽说:“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是教给少年儿童终身受益的东西,它与素质教育紧密相关”。在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还会对是后期阶段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黄尤田,伍美蓉,中学班级管理中如何进行养成教育【J】.散文百家;下,2016(5);122
2、郭颖.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J].学周刊,2012(22).
论文作者:徐泽龙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学生论文; 习惯论文; 行为习惯论文; 氧化碳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班级管理论文; 化学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