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儿营养状况的改善作用论文_韩翠玲

新疆乌苏市疾控中心 新疆乌苏 833000

摘要:目的:探讨饮食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儿营养状况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50例艾滋病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所有入选者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另接受饮食护理干预。对比干预前后营养状况相关指标变化、干预后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研究组与常规组体质量和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干预前对应显著升高,且干预后研究组水平远高于常规组,本组内干预前后比较和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儿生理、心理及整体健康状况评分均远高于常规组,组间评分对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艾滋病患儿实施饮食护理干预对营养状况的改善作用显著,且还可以有效改善其各维度生活质量。

关键词:饮食护理干预;艾滋病;营养状况

艾滋病是全球范围内危害较大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发,多存在营养不良的表现。饮食护理干预是通过对艾滋病患儿的饮食展开指导和干预为其机体生长发育提供营养物质的一种护理手段[1]。为了观察该护理模式对艾滋病患儿营养状况的改善作用,本研究特选取50例患儿展开分组对照试验,详情叙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自医院2014年3月-2016年9月收治的艾滋病患儿中筛选出50例展开调查研究,均符合《艾滋病诊疗指南》相关标准,预期住院时间均≥1个月,均有家属陪同且签署同意书;排除合并其它感染者,先天性免疫功能障碍者,发育畸形或者脏器功能障碍者,合并消化道疾病者。利用随机数字表将所有入选者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研究组25例中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3-12岁,平均(8.4±1.7)岁,临床表现:腹泻12例、发热16例、咳嗽12例、口腔溃疡11例;常规组25例中男性17例、女性8例,年龄3-12岁,平均(8.5±1.5)岁,临床表现:腹泻10例、发热15例、咳嗽11例、口腔溃疡9例。2组临床资料数据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接受常规护理,即指导家属配合医务人员陪伴患儿完成相关检查,遵医嘱实施治疗,保持病房温度和适度适宜等。

研究组在上述操作的基础上另实施饮食护理干预,首先由责任护士对患儿的综合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包括体质量、血红蛋白、身高等内容,了解其营养需求,然后根据不同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营养状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护理干预策略,具体如下:①腹泻者:嘱家属多给患儿饮用温开水,以免长时间腹泻导致脱水,注意避免饮用牛奶,可使用米粥、黑米汤等半流质食物,另应当多食用营养价值高、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类、土豆等,禁食肥甘厚腻;②发热者:禁食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可吃橘子、香蕉、鸡蛋等,避免使用坚硬的食物,减轻胃肠负担;③咳嗽者:避免使用辛辣的食物,多实用理气止咳的辅食,如橘子、橙子、柠檬等,饮食应当注意细嚼慢咽,少食多餐;④口腔溃疡者:给予温凉、软质食物,避免使用热烫、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加重疼痛,多食用胡萝卜、苹果等补充维生素。

1.3 观察指标

对比干预前后营养状况相关指标变化、干预后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其中营养状况相关指标包括体质量和血红蛋白水平,体质量采用体重秤测得,血红蛋白水平利用血常规检验测得;生活质量评分维度包括生理、心理及整体健康状况,均采用百分制量化,且评分越高说明对应维度生活质量状态越理想。

1.4 统计学分析

将SPSS18.0软件作为统计学分析,利用其中的t和检验计量()和计数资料(%),P<0.05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营养状况相关指标变化

干预后研究组与常规组体质量和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干预前对应显著升高(P<0.05),且干预后研究组水平远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2.2 干预后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

研究组干预后生理、心理及整体健康状况生活质量维度评分分别为(52.4±5.6)分、(53.1±5.4)分、(55.8±5.1)分,常规组分别为(41.0±4.9)分、(41.7±4.8)分、(45.2±4.4)分。2组间对应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t=10.217,P=0.000;t=10.302,P=0.000;t=9.801,P=0.000)。

3 讨论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母婴传播、性传播和血液传播,艾滋病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大多通过母婴传播途径感染病毒。调查发现[2],由于艾滋病对人类造成的危害较为严重,所以多数人往往选择拒绝与艾滋病儿童接触,甚至表现出轻视、歧视的态度,再加上疾病对患儿身体的折磨,因此大多数艾滋病患儿均存在严重的营养不良和不健康心理的情况,而其身体和心理健康状态均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常规护理操作对艾滋病患儿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并不理想,因此需要积极探讨全新的策略。

饮食护理干预在艾滋病患儿中应用能够根据其营养状态和饮食偏好制定营养指导策略,针对存在有不同临床症状的患儿鼓励使用具有不同作用的食物,同时提出在患儿饮食护理干预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事项,既可减轻遭受的痛苦,还可提高膳食依从性,改善患儿的舒适度和饮食健康状况[3]。本研究发现,研究组干预后体质量、血红蛋白水平以及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远高于常规组,可知饮食护理干预在艾滋病患儿中应用不仅能够改善其营养状态,还可提升生活质量水平,推测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与患儿营养状况的改善存在紧密的关系,同时也证实了饮食护理干预具有理想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建议在艾滋病患儿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饮食护理干预,以期能够显著改善其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丽君,许日波,陈细瑜,等. 循证饮食护理改善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人低血钾的效果观察[J]. 护理研究,2015,29(21):2611-2612.

[2]杨金娜,刘海燕,牛璐,等. 护士对 HIV 感染者/AIDS 病人歧视与其护理行为的相关性研究[J]. 护理研究,2015,29(20):2448-2452.

[3]陈春红,方跃平,许日波,等. 饮食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儿营养状况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16,30(8):971-972.

论文作者:韩翠玲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1

标签:;  ;  ;  ;  ;  ;  ;  ;  

饮食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儿营养状况的改善作用论文_韩翠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