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公共文化供给方式创新研究-以南通为例论文

“互联网+”环境下公共文化供给方式创新研究
——以南通为例

沈小虎 邓洋阳 李 燕

公共文化是文化的一种特殊范畴,它以具有公共性的设施活动为基础,既具有表层文化所体现出来的物质形态,又具有中层和深层文化所折射出的精神内涵、人文意蕴。社会主义特色的公共文化供给要熔铸出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党的十九大以来,不断深化改革,全力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壮大文化产业规模,提升文化遗产保护水平,繁荣文化市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效率,就有必要开展精细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充分运用“互联网+”创新驱动的思维,依托公共文化资源,建成“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优化服务群众的文化生活,建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

一、南通公共文化供给现状及存在问题

南通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近代第一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有着独特的江海文化。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是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注重文化和各行业的发展,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投入,保障公共文化的供给。

(一)南通公共文化供给现状

南通正在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江苏省首批书香城市。预计2020 年,南通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覆盖率将达到100%,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不少于1500 平方米,全市95%以上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文化中心)达到国家东部地区标准,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图书馆与县级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资源共享覆盖率达到100%。南通的主要公共文化供给有以下四类。

一是图书馆。南通有国家一级图书馆8 家,分别是南通市图书馆、通州区图书馆、如皋市图书馆、如皋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如东县图书馆、海安市图书馆、海门市图书馆、启东市图书馆。市内8 所高等院校均建有图书馆,全市有农家书屋1632 家。

二是博物馆。南通有各类型各行业的博物馆60 多家,素有“中国博物馆摇篮”“文博之乡”“中国博物馆城”的美誉。

2.设施功能单一,难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三是文化品牌活动。南通为提高文化惠民水平,加强文化品牌的建设,开展了“濠滨夏夜”“公共文化服务月”“五月风文化展示月”等一系列群众参与的文化品牌活动。

5.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供给质量有待提升

(二)南通公共文化供给存在的问题

公共文化服务通过互联网搭建的平台能够迅速及时传递给公众,公众可以根据需要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公共文化服务,大大提升了服务的效率。可以建立各级的垂直文化供给平台,利用数字服务技术,搭建公共文化享用、反馈、评价机制,及时调整公共文化供给内容,缩短公共文化供给和公众间的时间和空间距离,提升了服务的效能。南通市可以借鉴河南省焦作市“百姓文化超市”的做法,为解决公众文化快速增长的需求,在整合已有文化服务资源的基础上,建立“百姓文化超市”,运用超市式供应、菜单化服务和订单式配送方式,有效满足公众的公共文化需求。把南通市的图书馆、博物馆、群众活动等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平台资源,运用大数据分析,适时调整内容,有效供给公共文化资源,具体动力机制如图1所示。

基层文化队伍的缺乏将直接影响各种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也不利于把公共文化服务引入基层。由于缺少文化人才,也会导致公共活动无法开展。因此,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近几年,虽然不断在这方面加大投入,但是对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投入与教育和体育事业的投入相比还是不足。投资不足直接加大了文化单位运营的难度,造成文化工作人员的工资过少,福利待遇较差,从而阻碍了优秀人才的引进,甚至对现有人员的维持也构成威胁,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的稳定性受到巨大挑战。造成文化队伍建设不足的原因有:不能合理安排不适应现有工作的人员,文化人才的科学培养计划不明确或尚未建立,现有薪酬体系未能与工作能力相适应,缺乏充分的资金支持。

公共文化供给是社会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一部分,理应有适当的公共财政支持,但所占财政比率较低。2016 年至2018 年《南通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显示,南通市近三年来文化服务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为1.1%~1.7%,且呈现下降趋势,如表1 所示。目前,南通市文化供给的日常运行配套经费根据各地区财政的实际情况安排,但落实到各个街道情况各异,投入不足,财政渠道来源缺乏保障。虽然近几年加大了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经费的投入力度,但由于多种原因仍显不足,仍不能满足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需求。特别是一些新建的综合文化服务站,有些公益活动项目建设资金缺口较大,设备设施也未到位,其功能也不能有效发挥。区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相对匮乏,市区资源共享不充分,社会化、多元化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机制尚未形成,结构有待优化平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难以全面覆盖。

表1 南通市公共财政支出和文化服务支出 (单位:万元)

混凝土外加剂是现今混凝土材料必需的组成部分。在混凝土拌制过程中,虽然外加剂的用量不多,但其对有效提高混凝土性能、降低建设成本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采用外加剂已成为提高混凝土质量、改善施工性能、节约原材料、缩短施工周期、降低工程成本、满足工程要求的重要途径。

互联网能够有效优化资源配置,“互联网+”突破了时空的局限性,通过技术应用,建立互联网平台,能有效丰富公共文化供给的内容。如公共文化产品、公共文化活动等,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推广、交互、宣传、点播等方式扩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3.公共文化需求缺乏交流平台

随着政府加大对公共文化的投入,公共文化服务基本能够满足公众的需求,得到公众的认可,尤其是对公共设施场馆和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的评价较高。南通市区作为中心城区,发展得最好,配套公共设施及文化场馆的布局较为密集合理,有博物馆、图书馆、文化体育中心、剧院、公共文化广场等,能够基本满足公众的文化活动需要。但是,文化活动缺乏发布平台,信息传递不到位,民众对一些文化活动的开展不知情,如场馆的开放时间、讲座安排、博物馆开展的主题活动、群众文化演出安排等具体信息缺乏平台传递。现有信息咨询发布平台相对较少,宣传不够广泛,公众对平台的了解不多。

4.文化队伍建设不足

作为Festo首款独家数字化产品,Smartenance是一款基于云端的APP,所有制造企业均可使用。该应用程序引导清晰明确,因此设置更快捷。生产经理用户界面可便利地用浏览器打开。Smartenance让终端用户能计划、监控和评估系统维护。数字化的维护计划让维护更简单、更快速、更可靠,为系统操作员与生产经理的复查提高了可靠性,省却了许多过程和协调工作。

(3)电耗方面有一定的消耗,相当于增加159.5kWh电量,按工业用电计价,每度电按0.6元计,相当于每小时用电费用增加95.7元。

1.公共文化服务资金投入不够

四是其他文化活动。开展“我们的节日”“文化江海行”“静海讲坛”等活动,以及全民阅读活动、公共文化服务展示月活动、市外文艺团体演出、文艺惠民等其他文化活动。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加上允许社会组织机构投资公共文化建设,公共文化供给的活动内容、场所和机构等每年都在增加,文化服务总量呈上升趋势,但仍然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公共文化设施资源配置不合理,地区分布不均衡;有的文化设施以应付检查为目的,不对公众开发;有的为避免产生维护费而不向公众开放。不以需求为出发点,造成供给出现结构性失调,导致供给总量不足。另外,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还存在种类单一、服务质量偏低、供需不匹配等问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应由政府作为唯一供给者,转变为以政府为主,企业、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化供给方式。政府要创新机制,走公共文化供给市场化的道路,寻求多方组织合作,吸引其他机构和部门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中去。

在中央银行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中央银行制度存在明显差异,同时期的不同国家之间也存在着差异,中央银行制度的差异反映着各个国家经济以及政治和文化的差异。中央银行制度是国家经济框架的重要组成,影响着国家的经济稳定和一国的发展。中央银行的类型包括单一制中央银行制度,复合中央银行制度,跨国中央银行制度和准中央银行制度,不同的中央银行制度作用也有很大差异,这里主要讲述不同国家中央银行制度之间的比较。

二、“互联网+”环境下南通公共文化供给方式

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政府要积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精神文化需求。在公共文化供给方式上,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法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践经验,结合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根据南通市的具体情况创新供给方式。

(一)推进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随着经济的发展,公共文化需求出现了大众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等特点,这就需要政府不断调整文化供给的内容,把传统文化与互联网相结合,运用网络思维来对待公共文化,对资源进行整合。我们可以借鉴纽约的公共文化服务实践,利用科技领先优势和互联网技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比如“美国记忆”项目就注重对文化资源的保存,利用数字化手段,把美国的文化资源和历史有机结合在一起,分三个主题、八个时间段,形成“美国记忆”资源库,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统一接口,供人们查阅,实现资源互补和共享。建立文化数据库可以整合文化资源,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公共文化供给需要从靠政府投资转变为以公共财政为支撑,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建立多元投资机制,拓宽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渠道,形成“以政府公共投资为主,社会多渠道投资为补充”的格局。

以互联网为载体,进行技术革命,观念革新,树立互联网思维,运用新的技术、手段、方法改造服务内容,创新工作机制,鼓励多元公共文化服务主体参与公共文化供给。政府行使管理职能,引导公共文化的发展,利用互联网的发展,通过举办互联网学习活动、网络教育课程、网络视频资料等方式培养公众网络参与能力。

(二)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互联网传播速度快,“互联网+”不仅改变了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机制,还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效率。互联网时代给生产者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形成了一个有效的反馈机制,可及时发现公众的真实需求,利用大数据运算对公共文化的供给进行分析。借鉴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传播学中的“媒介即信息”理论,根据公众在文化消费中的停留、收集、偏好等运算出文化需求的内容,及时调整文化的供给。把大数据运用到公共文化供给领域,可以根据公众的需求和消费习惯定期推送相应的内容,能够准确掌握公众的文化需求,提升文化供给的效率。

“十三五”以来,南通不断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虽然公共文化供给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需求和供给的偏差,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图1 南通市公共文化服务动力机制设计

(三)利用网络平台了解公众真实的文化需求

“从上而下”往往对新的社会需求反应迟钝,不可能充分了解各层次公众的多样化需求;而“从下而上”不同,公众的意愿经过多层筛选才能到达决策部门,但往往决策者所看到的已经不是最初的想法。有些通过决策后决定供给的项目,往往只反映了中位选民的偏好,造成部分人“免费搭车”的现象,较难满足多样化的需求。此外,还存在供给不足、民众反应度不够、资源浪费严重、供给不均衡、供给与需求脱节以及资源交叉供给等问题。

营养繁殖是利用植物的枝、根、叶、茎等营养器官来进行育苗的方法。虽然没有性细胞的参与,但是这些营养器官具有再生能力、分生能力、嫁接生长的亲和力,当条件适宜时,就可以生长成为独立个体。

公共文化供给是由政府主导的,公众的需求又是多样化的,供需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政府的文化供给错位或公众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形成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浪费。因此,利用互联网搭建平台能有效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双方的矛盾。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4G 技术的成熟,截至2018 年12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8.29 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8.17 亿。公共文化服务需要借助新的媒体和载体平台进行传播,通过微信公众号、APP、微博、网站等文化共享平台及时宣传推广,吸引更多公众参与。同时,文化共享平台可通过建立沟通反馈机制来实现文化供给方和公众的交流,提高公众的参与度。2017 年2 月,上海浦东新区创建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打造了文化服务平台,把文化的供给和需求有机结合在一起,采用类似“网店模式”运营,供给方提供服务内容、产品、价格等,需求方根据自身文化需求选择服务,同时形成评价反馈机制,及时进行信息交流,利用技术优势,汇总数据和分析需求,及时调整公共文化供给,丰富公共文化供给的内容,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

永乐十八年(1420),明廷遣中官亦失哈等往使奴儿干等处,令都指挥刘清领军松花江造船运粮。这是刘清第一次到船厂造船运粮,有人把具体时间推定为这一年的秋冬之际。

(四)推进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建设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公共文化供给服务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供给公共文化服务。近年来,各地都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利用“互联网+供给内容”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借助互联网平台将供给内容线上化,如“互联网+博物馆”“互联网+图书馆”“互联网+文化馆”“互联网+晚会”等线上线下融合模式。通过大数据、云服务、云存储等网络平台,有效地将公共文化资源链接在一起,利用互联网的连通性实现了公共文化供给的互通共享,有效延伸了公共文化供给的半径。公众通过电脑、移动终端、电视或手机等工具接入信息平台,享受相关的公共文化服务。

2.2 2组BI、FMA及MAS评分中与下肢功能相关项目得分比较 出院1个月时,2组BI、FMA及MAS评分中与下肢功能相关项目得分与出院时比较均有明显提高(均P<0.05),但2组间各项相关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公共文化服务要增加基础设施投入,以远程访问技术为基础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的平台,实现文化资源信息共享,提升公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便捷性。信息共享工程能有效解决公共文化供给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通过把文化设施内容、文化资源、文化活动、视频影像资料等上传到平台网络,实现随时随地便捷地供给公共文化,公众按需获取公共文化。可以借鉴法国巴黎的文化服务实践经验。巴黎建立了全法国最发达的公共图书馆网络,将博物馆网络化、文化遗产数字化,网络资源平台打破了传统的获取信息的方式,全方位供给公共文化,方便公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提升了公共文化活动的参与度。

(五)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

公共文化供给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融合,加快公共文化数字资源的整合,建立以“互联网+”为主的数字化服务平台。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等新技术整合文化资源,把公共文化资源数字化、网络化、视频化,建立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结合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变化,不断更新访问系统,实现多终端访问、全方位覆盖、跨平台多通道发布的“文化共享云”操作,公众通过一定的工具和操作软件就能查找到相应的文化供给。VR 技术的应用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通过对文化资源或文化活动的整合,形成专用的视频影像资料,借助VR 眼镜能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化活动的开展,逼真度极高。报道长征的“雄关漫道”采访节目就运用了网络直播、手绘地图、VR 全景和互动游戏等形式,全面展现了红色革命文化开展的经过。

处理及分析文中数据可运用SPSS20.0版本的医学软件,以P<0.05表示对比数据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结语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政府需要结合公共文化需求的新特点创新供给能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技术创新。本文结合南通的公共文化资源,提出了“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公共文化供给的途径。主要从五个方面创新:推进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利用网络平台了解公众真实的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建设,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

[项目简介]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互联网+’环境下公共文化供给方式创新研究——以南通为例”(项目编号:2016SJD63011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沈小虎,南通理工学院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旅游电子商务、旅游文化研究;邓洋阳,南通理工学院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旅游产业发展研究;李燕,南通理工学院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营销策划、区域旅游等研究。

[责任编辑:刘 霞]

标签:;  ;  ;  ;  ;  ;  ;  ;  ;  

“互联网+”环境下公共文化供给方式创新研究-以南通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