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区域各国发展 战略比较及前景展望
张司晨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东北亚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摘 要]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世界范围内经济复苏缓慢,美国与欧洲经济增长乏力,而亚洲特别是东北亚却以快速的发展势头成为世界最具活力的区域,域内各国相继提出各自的国家发展规划和区域战略。各国出于自身经济状况、地缘政治和外交的不同需求提出的区域战略,虽然在资源和影响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竞争关系,但更多的是优势互补和互相支撑,合作空间远大于竞争。2018年以来,东北亚区域相继出现中日关系回暖、朝鲜半岛局势缓和、中日韩三国合作加速等向好发展势头。域内各国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速推进以中日韩自贸区,以RCEP为代表的自贸区谈判以及各自区域战略的发展,各国的联动发展有利于加深区域经济的融合,对更好地推进亚太区域一体化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 东北亚;区域战略;前景展望
长期以来,东北亚地区一直呈现地缘态势紧张而区域经济充满活力的复杂局面。一方面,朝鲜问题、岛屿争端、大国博弈等问题此消彼长;另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发展重心东移,东北亚区域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域内各国相继提出各自的国家发展规划和区域战略。种种战略、规划和倡议使该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呈现出多框架、多机制的纷繁复杂的格局。
一、东北亚各国发展战略的异同点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世界范围内经济复苏缓慢,美国与欧洲经济增长乏力,面临诸多的不利因素,而亚洲特别是东北亚区域却以快速的发展势头成为世界最具活力的区域。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全球经贸格局深刻调整,美国奥巴马政府借TPP协定重返亚太的大背景,以及各国国内经济需求和经济转型的新要求,东北亚区域各国纷纷提出各自的发展规划和区域战略。2012年日本安倍政府提出的“安倍经济学”和“俯瞰地球仪外交”,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2013年韩国朴槿惠政府提出的“欧亚倡议”,2014年蒙古国的“草原之路”计划,2015年正式启动的由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2016年俄罗斯总统普京提出的建立大欧亚伙伴关系的倡议,2017年美国退出后日本主导的TPP复活改称CPTPP,以及2017年韩国总统文在寅的“新北方”政策,都体现了各国在战略上对东北亚区域的重视以及更好地参与乃至主导东北亚区域双边、多边合作进程的决心。而各国出于自身经济状况、地缘政治和外交的不同需求,所提出的区域战略的特点有同有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从覆盖区域及参与者来看,“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合作平台,贯穿亚欧非大陆,连接活跃的东亚经济圈和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覆盖超过全球64%的人口,范围最广。不仅沿线国家,所有有意愿的国家都可以参与。美国退出后由日本主导的TPP(CPTPP)现在共包括分布于东北亚、东南亚、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11个国家,横跨太平洋,符合日本安倍政府“地球仪外交”的外交理念。俄罗斯提出的大欧亚伙伴关系则扩充了欧亚经济联盟的地理范围,即从原来集中在亚欧中心地带的6个苏联国家到向所有亚欧地区国家和区域经济组织开放的一体化倡议。韩国“欧亚倡议”重点关注朝鲜半岛、俄罗斯和中国,文在寅上任后提出的“新北方”政策旨在打造一个扩展到东北亚乃至整个欧亚大陆的经济共同体。蒙古国则希望通过“草原之路”更好地发挥其连接东北亚各国与中亚、西亚和欧洲国家的欧亚大陆桥的作用。
浅谈500kV变电站二次系统智能化设计关键问题………………………………………………… 魏志军,李倩(4-97)
福斯历经7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独立润滑油生产商。福斯中国目前是中国汽车制造业最重要的润滑油供应商,在国内OEM用油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市场占有率始终保持在20%以上,先后为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和上海通用等著名汽车公司提供汽车发动机初装油、售后服务用油及齿轮油等产品。同时,也为这些公司提供生产加工用油及设备用油。
3.从目标来看,不管是美国还是日本主导的TPP,从国内经济来看,都有寻求更大外需市场并促进本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考虑;而作为亚太区域经济合作重要平台,更主要的目的则在于构建和引领新的全球贸易投资规则,主导亚太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以及应对中国在东亚地区日益增长的区域影响力。“一带一路”则用“五通”把中国的发展和沿线国家的发展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加快同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新型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为建设命运共同体打下基础。俄罗斯提出的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将欧亚经济联盟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到一个更大范围的欧亚一体化的框架内,是俄罗斯“向东看”战略的升级版,也是俄罗斯发展和振兴远东区域的长远战略。文在寅总统提出的“新北方”政策是在朝鲜核试验威胁不断升级的背景下,旨在缓解东北亚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为长期和平与区域合作创造有利条件,最终实现区域共同繁荣。
2.从性质和内容来看,TPP是具有排他性质的“高标准”区域贸易协定,既包括货物贸易、投资等传统FTA条款,也包括劳工、环境保护、原产地、知识产权和政府采购等诸多亚太区域其他FTA较少涉及的高标准条款。与TPP的规则型导向对应的是“一带一路”的发展型导向:以互联互通为基础,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理念的“一带一路”有利于整合区域内国家的资源,实现共同发展繁荣,是由中国提供、参与国共同打造的全球公共产品。俄罗斯的欧亚经济联盟属于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制度性一体化地区合作组织,包含地缘政治意义;而大欧亚伙伴关系则是推动亚欧大陆一体化进程的经济发展倡议。韩国和蒙古国在东北亚区域的发展都与区域大国博弈关系密切,其区域战略的制定和实施都密切关注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俄罗斯的大欧亚伙伴关系并积极寻求战略对接。
对于大多数求到难以快速解决的含e或lnx的函数最值问题,可利用ex≥x+1及其变式快速高效解题。而当题中原式较复杂时,灵活地运用“套路”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此时的“套路”之中就应该蕴含一些必要的变通。对于含ex或lnx的函数最值问题,可利用ex≥x+1的变式快速高效解题。
4.从影响力来看,“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年来,逐渐从愿景转化为现实,成果丰硕,共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示积极响应支持。截至2019年3月底,中国已同125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签署173份合作文件(1) 中国一带一路网:《一图读懂2019“一带一路”建设成果报告》,https://www.yidaiyilu.gov.cn/zchj/tjzc/86722.htm. 2019-04-22/2019-06-26。 。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900亿美元,在沿线国家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超过4000亿美元,为沿线国家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命运共同体的构想顺应了国家发展经济的诉求,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2016年2月,在TPP12国正式签署协定时,TPP占全球经济的比重一度达到40%,号称全球最大的区域自贸协定。TPP的高准入门槛对亚太区域现有的一体化安排无疑具有很大冲击性。美国退出后,虽然TPP影响力已不可同日而语,甚至有人预言TPP已死,但在日本的坚持下,即使未来美国不会重返TPP,CPTPP对未来亚太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影响仍然不可小视。在东亚区域,日本同时参与的已经进入谈判冲刺阶段的RCEP和重回快车道的中日韩FTA谈判,加上已于2018年12月30日正式生效的CPTPP,再加上已于2019年2月1日生效的涵盖6亿人口、GDP占世界经济总量高达28%的日本—欧盟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日本将进一步增强其在国际范围内的经贸影响力,并且极有可能将TPP的“高水平规则”带到RCEP及其他日本参与的谈判中,对此其他东亚国家应及早制定对策。与“一带一路”和CPTPP相比,其他国家的区域战略似乎在关注度和成效方面都略逊一筹。其中,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成立四年多以来,因为俄罗斯国内经济能力不足以及西方国家的制裁等,发展情况不尽如人意,成员国纷纷寻求欧美的资助,向心力弱。为巩固欧亚经济联盟和更好地发展经济,俄罗斯提出覆盖范围更广、实施路径更灵活的大欧亚伙伴关系。韩国将“欧亚倡议”升级为“新北方战略”,蒙古国将“草原之路”改称“发展之路”,都有为更好地适应国内国际形势的新变化的考虑。
二、 新形势下东北亚区域各国发展战略前景展望
1.各国发展战略对接成为趋势。 东北亚各国区域战略虽然在资源和影响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但更多是优势互补和互相支撑,合作的空间远大于竞争。中国于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以互利共赢为理念、以互联互通为基础、以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是为东北亚区域提供的一种新型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不同于以往规则导向型区域合作机制,“一带一路”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合作平台,与各国的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可以互相补充,共同推进。在东北亚区域,为更好地发挥各自优势,寻求利益契合点,加强战略交流和政策沟通,已经实现对接的国家战略包括:中国的“一带一路”与俄罗斯的“欧亚经济联盟”;“一带一路”与蒙古国的“草原(发展)之路”;“一带一路” 与韩国的“欧亚倡议”“新北方政策”,以及正在推进中的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此外,自从2017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一改警惕和观望的态度,首次在正式场合表明在合适时机进行合作的意愿(2) 日本国首相官邸:《安倍内阁总理大臣在第23届国际交流会议“亚洲的未来”晚餐会上的演讲》,http://www.kantei.go.jp/cn/97_abe/statement/201706/1222916_11524.html.2017-06-05/2017-12-15。 以后,日本参与“一带一路”的热情逐渐增高。特别是2018年10月日本首相时隔七年再次访华后,两国就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合作达成共识,中日两国加快合作的步伐。各国的联动发展有利于加深区域经济的融合,对更好地推进亚太区域一体化起到积极作用,为打造命运共同体奠定基础。
2.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战略”影响不容小觑。 美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东北亚国家,但在该地区的存在历来不容小觑。2017年年初,在对外贸易方面奉行贸易保护主义的特朗普总统上任伊始就宣布退出TPP,履行其竞选时“美国优先”“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承诺。2017年11月,特朗普在首次亚洲之行中抛出其亚太战略调整的重要标志——“自由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战略,将印度作为重要的战略支点,以美日澳印四国为主要战略架构,并得到日本的积极响应。美国引入“印太”的概念来取代“亚太”,亚太战略的重心向印度洋拓展,利用在经济和地缘政治中重要性逐渐上升的印度重新整合亚太区域地缘战略布局。从“亚太再平衡”到“印太战略”,名称不同,遏制中国的目的并没有改变,后者可以说是前者的延续和升级。现阶段,虽然“印太战略”尚不能被看作成熟的区域战略,但其可能对东北亚区域一体化进程产生的冲击不可忽视。2017年12月,特朗普在他上任后发布的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将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定性了中美关系的本质是竞争关系。可以说,未来东北亚地区秩序变革的主要驱动力将来自中国地区影响力的不断壮大和美国的战略选择(3) 赵可金:《东北亚的未来与中国的角色》,《当代世界》2017年第3期。 。美国特朗普政府一意孤行地奉行贸易保护主义,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为东北亚区域各国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提供了助推力。
3. 东北亚国家推动一体化合作迎来新机遇。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反全球化力量呈上升趋势的背景下,不同于全球其他区域,东北亚区域的经济却仍然保持活力和增长。进入2018年以来,东北亚区域相继出现以中日关系回暖、中韩关系改善、朝鲜半岛局势缓和、中日韩三国时隔两年半举行第七次领导人会议、中日韩三方加速推进自贸区谈判等向好发展势头。东北亚区域经贸合作虽然仍将面对一直以来的美日韩同盟、中日韩缺乏战略互信、岛屿之争等不利因素,但世界形势和地区形势整体向好。日本主导的CPTPP和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战略”虽然会为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进程增加不确定因素,但长远来看,TPP所主张的高水准贸易条款也对亚太区域其他一体化安排起到一定推动作用。展望未来,随着合作共赢理念的深入人心,东北亚区域国家将继续寻求利益契合点,推动发展战略不断对接升级,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做出积极贡献。
[参 考 文 献]
[1]张蕴岭. 转变中的亚太区域关系与机制[J].外交评论,2018(3).
[2]盛斌,果婷.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博弈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10).
[3]杨源源,于津平.中日韩FTA战略差异比较与区域经济合作前景[J].亚太经济,2018(1).
[4]唐国强,王震宇.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演变、路径及展望[J].国际问题研究,2014(1).
[5]凌胜利.双重困境与动态平衡——中美亚太主导权竞争与美国亚太盟国的战略选择[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8(3).
[中图分类号] D8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0292( 2019) 05-0001-03
[收稿日期] 2019-07-10
[作者简介] 张司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东北亚区域问题。
[责任编辑 常延廷]
标签:东北亚论文; 区域战略论文; 前景展望论文;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