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积极介入中东事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东论文,德国论文,事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综述
7月21日,在德国的调解下, 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民兵首次交换战俘和阵亡战士遗骸,这是中东地区十余年来最大的一次战俘和阵亡者交换行动。此间舆论认为,这件事对中东和平具有积极影响。
在这次战俘交换中,真主党交还两名10年前扣押的以军士兵的遗骸和十多名被俘的亲以色列的南黎巴嫩军士兵,以色列则归还100 多具黎巴嫩人和巴勒斯坦人遗骸及数十名被俘真主党民兵。德国总理府国务部长、主要调解人施密德鲍尔参加了交换仪式。
据报道,3个月来, 德国一直在与以色列及黎巴嫩真主党的支持者伊朗和叙利亚秘密谈判。以色列前总理佩雷斯在位时,以方就请求德国总理科尔派人从中调解,科尔接受了这一请求,并多次派负责情报事务的施密德鲍尔前往中东穿梭斡旋。
德国与以色列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同时又与主要当事国伊朗保持联系渠道。科尔的对伊政策是进行“批评性对话”,认为这有利于促进伊朗的变化,同时也有利于德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发挥作用。这次交换成功便是施密德鲍尔多次与伊朗领导人秘密谈判的结果。此间一些舆论认为,德国的“批评性对话”政策发挥了效用,德国介入中东事务的方式开始从纯经济援助转变为经济援助与外交调解并举,更富进取性。这也表明,科尔去年访问中东时表示的德国不充当“调解人”的政策实际上已经改变。
美国由于对德与伊朗等反以色列国家保持关系一直持批评态度,自己堵塞了联系通道,使得德国这次代替美国调解成功,并在外交上得分。对于美国的指责,5月份科尔访美时, 愤然回答:与伊朗接触是否正确,要看这项政策对谁有用。
双方达成交换协议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曾专门打电话给科尔表示感谢,并决定邀请科尔访以。德国调解人施密德鲍尔认为,这是中东和解的重要一步,并表示德国将继续进行调解。内塔尼亚胡则表示,以色列希望停止在南黎巴嫩的战事。他认为,现在说中东和平到了转折关头还为时过早。
(本报波恩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