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麻醉效果研究论文_陆春利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麻醉效果研究论文_陆春利

宾县人民医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400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00 例行LC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 例。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均肌内注射阿托品与苯巴比妥钠,丙泊酚、阿曲库铵、芬太尼诱导插管。对照组给予瑞芬太尼、丙泊酚吸入麻醉。实验组静注相同剂量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时间及术后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效果、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术后麻醉清醒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注比传统麻醉方法具有起效快,效果好,术后清醒时间短等优点,适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效果研究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080-01

瑞芬太尼为一种新型的阿片类受体激动剂,也是一种超短效麻醉性镇痛药,其在体内经非特异性的酯酶分解代谢。临床应用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持续用药无阿片蓄积效应,可控性强,术后恢复快,无迟发性呼吸抑制等优点,非常适合时间较短的手术。本研究旨在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 200 例患者中男108例,女92例;年龄25-66 岁,平均( 55±3.5)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 100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2麻醉方法

术前两组患者均行肌注阿托品0.6 mg,苯巴比妥钠0.15 mg。将丙泊酚1.5 mg/kg,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4μg/kg 进行诱导插管。插管后接麻醉机机械通气,潮气量9 -11 ml / kg。诱导结束后,对照组给予芬太尼1-2μg/( kg•h),丙泊酚4 -8 mg /( kg•h) 和异氟烷进行吸入麻醉。实验组则在术前 30 min,静注丙泊酚4 mg/( kg•h)与瑞芬太尼 0.3μg/( kg•min),以维持麻醉深度。

1.3 麻醉效果评价

优: 术中无痛、机体反应平稳,术后无腹痛及全身不良反应。良: 术中略感不适,但仍能够完成手术,术后明显腹痛及略微不良反应。差: 术中明显痛苦表情,全身不良反应重,难以保持安静与合作,术后有较剧烈腹痛。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统计采用2个样本均数两两比较(两样本比较法),组间差异运用 t 检验。结果对比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时间及效果对比:实验组麻醉时间(37.6±6.9) min,对照组( 38.5 ±5.3) 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麻醉效果优97 例,良3 例; 对照组麻醉效果优95 例,良 5 例。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两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及疼痛反应比较:实验组术后清醒时间( 2.59±0.65) min,对照组(11.36±1.21)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均安静,疼痛反应明显弱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3 讨论

腹腔镜手术需要建立人工气腹,而人工气腹的建立会对人体循环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产生一定影响,导致其神经系统兴奋度升高,因此,针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其麻醉深度要较其他常规手术进一步加深。本研究可以看出,两组患者诱导后血压、心率均有明显下降但都在正常范围内;对照组插管后即刻的心血管反应较实验组显著,提示瑞芬太尼和芬太尼一样,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其镇痛效能是芬太尼的 1.5~3 倍,可更好地降低气管插管时及围术期机体应激反应程度。瑞芬太尼是迄今为止作用时间最短的新型阿片麻醉药,其超短效超强镇痛作用已被临床广泛使用,而丙泊酚属于超短效静脉麻醉药。在麻醉苏醒过程中,实验组患者均在停用瑞芬太尼 5~15 min 清醒并拔除气管导管,实验组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可能与以下两点有关:(1)瑞芬太尼超强的镇痛作用使得其复合丙泊酚时减少了其他麻醉药的用量。(2)瑞芬太尼不论输注多长时间,停止输注后其时量半衰期(t1/2cs)始终在 3~5 min 内,不受输注时间长短的影响,主要经血液和组织中非特异性酯酶代谢分解,不受肝肾功能的影响,重复或长期使用无蓄积作用,不影响术后复苏,因而在停药后 10 min 左右自主呼吸就可完全恢复。而芬太尼的代谢主要在肝脏进行,其时量半衰期随输注时间延长和剂量增大而明显延长,因此术后苏醒速度明显慢于瑞芬太尼组。瑞芬太尼对呼吸抑制程度与芬太尼相似,但不同的是停药后迅速恢复,无延迟性呼吸抑制。实验组有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很快出现躁动或诉疼痛,可能与瑞芬太尼半衰期短、停药后血药浓度很快下降有关;而芬太尼的血药浓度术毕还在镇痛范围之内。瑞芬太尼作为芬太尼类阿片受体激动剂,能被血液和组织中的非特异性酯酶代谢降解,作用时间短,可控性好,经血浆和组织内胆碱酯酶分解,起效快,麻醉后清醒也快,非常适用于短时间的手术。但长时间使用会对循环系统造成一定影响(血药下降,脉搏减慢) 。丙泊酚属于短效静脉全麻药,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效果平稳、作用时间短,同样适于短时间的麻醉,缺点是大剂量使用会对心血管和呼吸产生抑制的作用。我们选择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是因为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均是短效麻醉药,镇静、镇痛相互补充和完善。因此,在临床使用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时应在停药前及时给予药物镇痛,也可使用静脉镇痛泵术后镇痛,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两组麻醉效果、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术后麻醉清醒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较芬太尼更适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但术毕应及时采取镇痛措施以缓解病人的疼痛。并且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既可以提高麻醉质量,又可以进一步加深麻醉深度,更符合腹腔镜手术麻醉要求,所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晓山,叶卫东,易云飞.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疗效[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43-44.

[2]刘志松,尹洪峰,刘晓飞,等.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07-108.

[3]杨家驹,邓新波,陶建平,等.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31:79-82.

论文作者:陆春利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8

标签:;  ;  ;  ;  ;  ;  ;  ;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麻醉效果研究论文_陆春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