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乳杆菌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论文_张娇,齐新,刘艳迪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 300131)

【摘要】临床观察嗜酸性乳杆菌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价值。选取患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因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为美沙拉嗪(艾迪莎)+嗜酸乳杆菌治疗,对照组为美沙拉嗪(艾迪莎)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观察。分别于治疗前、后3个月行结肠镜检查,根据结肠镜下表现进行评分,并根据临床症状、血小板、C-反应蛋白变化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结肠镜、C-反应蛋白、血小板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无显著差异(P>0.05)。所以将益生菌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中可取得良好疗效。

【关键词】益生菌;嗜酸乳杆菌;溃疡性结肠炎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9-0130-02

为研究益生菌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我们选取患有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住院患者84例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患有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根据临床表现、肠镜下表现及病理结果确诊为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2)就诊时处于活动期并接受持续治疗。(3)近期未使用过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4)治疗及随诊依从性好,病例完整。排除标准:(1)伴有其他结直肠疾病。(2)伴恶性肿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3)正在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影响溃疡修复。因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男20例,女22例,年龄20~70(50.6±4.6)岁,平均病程为(3.7±1.2)年,对照组男19例,女23例,年龄23~70(48.5±3.6)岁,平均病程为(3.4±1.6);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程度等无较大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观察组为美沙拉嗪(艾迪莎)1g /次 3次/日+嗜酸乳杆菌2片/次 3次/日治疗,对照组为美沙拉嗪(艾迪莎)1g/次 3次/日治疗。两组持续治疗3月,治疗后3月比较结肠镜、临床症状、血小板、C-反应蛋白情况。

1.3 观察指标

(1)结肠镜:肠粘膜正常为0分,粘膜充血、血管模糊为1分,粘膜有接触性出血为2分,粘膜有自发性出血为3分,粘膜可见溃疡为4分。(2)临床症状:大便次数:≥6次/d为3分,4~5次/日为2分,3次/d为1分,1~2次/d为0分;大便性状:稀水样便为3分,糊样便为2分,软便为1分,成形便为0分;血便:大便以血为主为3分,血较多为2分,血较少为1分,无血为0分;腹胀腹痛:重度为3分,中度为2分,轻度为1分,无腹胀腹痛为0分。(3)血相关炎性指标:血小板、C-反应蛋白。

1.4 疗效判定

治疗后,腹胀腹痛、血便消失,便常规阴性,血小板、C-反应蛋白正常,结肠镜检查示肠粘膜正常,溃疡愈合视为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血小板、C-反应蛋白较前减低,结肠镜示溃疡部分愈合,肠粘膜轻度炎症,视为有效,临床表现、血小板、C-反应蛋白及结肠镜较前无改变,视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有效)/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炎症性肠病的一种,西方等一些发达国家及地区发病率高,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1]该病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有研究者认为可能与免疫、遗传、肠道菌群失调有关[2]。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发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中细菌微生态平衡失调与肠道粘膜炎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3,4]。益生菌改善宿主的微生态平衡,是一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它能在整个肠道粘膜表面形成生物屏障,抑制有害菌产生内毒素,阻止致病菌对人体的侵袭,从而维持肠道正常的生理功能[5]。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药物,如艾迪莎,药物作用可有效达到炎症最明显的固有层,通过对抗炎症介质调节机体免疫力的作用。然而单独使用,临床疗效一般。本次研究中,对照组为单用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为在美沙拉嗪基础上加用益生菌(嗜酸乳杆菌)。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肠粘膜愈合程度、临床症状、相关炎性治疗(血小板、C-反应蛋白)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0.05,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嗜酸乳杆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近年来,从调整微生态角度采用益生菌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6]。

【参考文献】

[1] Shanahan F.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mmunodiagnostics,immunotherapeutics,and ecotherapeutics[J]. Gastroenterology.2001;120(3):622-635.

[2] Hendrickson BA,Gokhale R,Cho JH.Clinical aspects and pathophysiology of inflammation bowel disease[J].Clin Microbiol Rev,2002,15(1):79-94.

[3]何建伟,夏小丽,王昌泉,等.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4,7(5A):45-46.

[4]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6(11):1141-1143.

[5] Sartor RB.Therapeutic manipulation of the enteric microflorain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antibiotics, probiotics,and prebiotics [J].Gastroenterology.2004;126(6):1620-1633.

[6] Dotan I,Rachmilewitz D.Probiotic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possible mechanisms of action[J].Curr Opin in Gastroenterol.2005;21(4):426-430.

论文作者:张娇,齐新,刘艳迪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4

标签:;  ;  ;  ;  ;  ;  ;  ;  

嗜酸乳杆菌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论文_张娇,齐新,刘艳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