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柳光
广东梅县东山中学
摘要:在高考的历史备考中,教师必须研究高考,把握高考方向,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把握高考命题依据,找准备考方向。研究历史高考真题,找寻应考规律。制定科学复习策略,找到成功路径。
关键词:高中历史 命题趋势复习策略
一、把握高考命题依据,找准备考方向。
1.《考试大纲》指考向。
《考试大纲》是联系《课程标准》、教材和高考的纽带。它明确指出了考什么:"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怎么考:"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高三复习过程中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注重学科能力培养仍是今后历史教学的根本导向。
2.《考试说明》明考法。
《考试说明》细化了考试的知识内容要求和能力要求,明确了试题的题型比例、难度比例,并附有参考试卷,是体现命题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的纲领性文件,具有规范考试命题和指导考试备考的双重作用。认真研究样题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对我们的应考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3.《课程标准》导考点。
徐蓝、朱汉国主编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中写道:"合理选择和整合教学内容,必须建立在三大基石至上:一是渗透学科素养的涵养,围绕教学目标有效达成;二是深谙课程内容的真谛,围绕中心主旨有机筛选;三是领悟历史现象,围绕内在逻辑进行有序整合。"本人实践中的做法就是复习过程中把《考试大纲》 85个考点对应的课程标准进行整合,这样更容易让学生明白要掌握什么,掌握到什么程度。
例:
高中历史2019年考试大纲和新课程标准
古代中国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研究历史高考真题,找寻应考规律。
从近几年看,全国Ⅰ卷有如下趋势: ①不刻意追求覆盖率,注重考查主干知识,重要知识年年考,从不同层面反复考。②整体在降低难度,42题和选做题倾向于走容易路线。③重视"新材料""新情境",无材料不成题,但不再使用或减少使用晦涩难懂的文言文材料,而且减少了材料的长度。④突出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从这些趋势中体现出鲜明的论从史出的考查方向,我们要树立材料优先的意识,构建模型把握规律,应该注重从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和结合相关时代背景进行解答。
三、制定科学复习策略,找到成功路径。
在二轮复习时,我们应该注重:
1. 完善复习模式,拓展时空观念。第二轮复习模式按照通史顺序,制定复习专题,以《考试大纲》中的考点知识为载体,构建知识框架,强调对相关考点知识的理解,构建纵向(中外关联)和横向(时序观)的知识体系,拓展学生时空观念。
2.把握阶段特征,强化历史解释。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把历史事件放在相应的时代背景之下,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历史解释)。
举例:
中国古代史
重要提示:
1、中国古代史通常按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五大部分来梳理,且之间互为因果。以唐代经济繁荣的原因为例,其原因有:(1)国家统一,政局稳定;(2)统治者推行重视经济发展的政策;(此处可替换,如,答民族交流频繁的原因,即可将此处"经济"换成开明的民族政策)(3)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4)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5)文化科技发达;(6)人民的辛勤劳动;(7)前代良好的经济基矗(这是中古史归纳原因的一般公式,请牢记)
2、使用时注意结合课本,"阶段特征和基本线索"只起梳理和宏观归纳的作用,答题时应注意将相关课本的知识充实进来。
第一阶段 先秦(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
【阶段特征】先秦包括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的形成(夏)、发展(商)和鼎盛(西周)和瓦解(春秋);封建社会的确立(战国)。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演变的根本原因。
特别要关注社会转型时期,这是高考命题、尤其是主观试题考查的重点,比如中国明清时期的选才观念变化、资本主义萌芽、古典科技到近代科技的转型,世界史在16-18世纪的启蒙思想、民主政治实践、科技革命等反复出现。如复习中国史时,建议要着重抓住如下转型时期:古代:春秋战国,秦汉,唐宋,明清;近代:鸦片战争后,甲午战后,民国建立后,五四运动后;现代:1956年,1978年,1992年。
3.注重史料教学,凸显史料实证。
新高考命题"脱教材"特点及"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的呈现方式都要求我们要重视史料教学与训练,提高学生对史料的阅读、理解和阐释的能力,历史观点的鉴别和比较能力。复习过程中注意史料的选取,少使用大篇幅的文言文,要降低阅读的难度和阅读量,增加概括性和思辩性。我们在二轮复习的课堂应少讲、精讲,"讲半节、练半节",引入史料(主要高考题中的材料),打磨材料能力。
在第三轮复习时,因为时间是非常紧张的、也是非常有限的,我们一定要把时间用在刀刃上,主要应抓住如下几个方面:
1、强化史学理论,提升史学素养。史观(突出唯物史观,也要兼讲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等其它史观);史料研读;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关注热点专题,渗透家国情怀。新课程高考以问题立意,从来不回避社会热点问题,充满时代气息。
3.试题的强化训练。复习训练试题以最新的各地模拟试题汇编(精选)、成套的文综高考试题( 近五年的全国Ⅰ卷,其它高考题精编)为主。培养题感(命题角度、历史思维、专业语言等),深化对某些主干知识或者试题的认识。特别注重强化限时训练、规范答题。
4.注重知识的查漏补缺。做好三个"回归":回归课本、回归课标、回归错题。
5.强调增分小技巧。①一些语言要注意:选择题中的"度"、"全"、"因果律值"等。大题中要注意"民族认同"、"国家统一"、"文化认同"、"儒家伦理"、"政府主导"等规律性的"家国情怀"要点。也要注意历史专业术语的运用,如历史事实的叙述中,一定不要忘记概念。②时间增分技巧:要点要点到为止,不做过多展开论述。要点不要重复,可以合并的一定要合并。从时空阶段特征、材料要点、结构法思路等中快速找到思路和答案要点,利于节约时间。③投其所好原则:大题在表达的时候,要向阅卷人员投其所好,为其提供答案寻找方便、美观视觉,印象分也是很有必要的。④不涂改原则:答错不扣分,说不定要涂改的东西包含一些可以采分的要点呢。何况涂改不能提供更多答题空间,也不能增添卷面美观呢。⑤根据题目考试要求,不跑题原则:一定要就考试要求中的题型、问项、规定方向和知识范围等认真阅读,不可跑题。
【参考文献】
[1]杨宁一.《新课标下高中历史学科考试测量命题改革》[J].《历史教学》,2005(04).
[2]徐蓝,朱汉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解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06).
论文作者:罗柳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3
标签:命题论文; 历史论文; 知识论文; 史料论文; 中国论文; 学科论文; 注重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