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本课堂中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论文_孙占月

在生本课堂中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论文_孙占月

孙占月 吉林省通榆县第一小学校 137200

中图分类号:G6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088-01

“写作文难,教作文更难”,这句话一点不假,自从我教学以来,让我最头疼的就是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一直就是老师讲解一些习作方法,然后给学生范文,最后让学自己去写,怎么写具体,生动,形象学生不知道,更做不到。学生写的作文也就千篇一律,大同小异,没有自己的发挥,学生总是走不出老师定的框框,学生被老师牵得紧紧的,总也逃不出老师的手心。因此,空洞,不真实,缺乏新意的作文在学生中常常出现,同样学生也怕作文,一到作文课就头疼。也有些同学因害怕作文,只好东抄西凑,写的文章不是文不对题,就是语句不通。老实说,我曾经也是这样的老师,也曾经因为怕学生不会写而牵着学生走,从定题目到如何开头,再到文章重点内容的表述,最后到如何结尾。在这样的作文指导下,学生是会写作文了,但写出来的作文没有新意,优生除了篇幅长一点,语句通顺一些外,几乎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学生的个性没有反映出来,很少看到孩子们那五彩纷呈的世界。

静下心来思考,为何会出现这样令人尴尬的局面? “老师”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怎么能放开手脚畅所欲言呢?审视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会发现,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从作文要求的制定,题材范围的限定,写作方法的选择以及最后的作文评改,教师都扮演了极为权威的角色,作文不再是学生情感表达的需要,而成为了一项令人烦恼的任务。强硬的“师本”理念压抑了学生鲜活的创造力,压制了学生张扬的个性,学生在强硬的“师本”理念面前处于失语状态。所以,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是呼唤学生的兴趣回归,弘扬学生的主体意识,变“师本”为“生本”。

在作文教学中体现“生本”理念,就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郭思乐教授《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的理念,在作文教学中发现确立“以学生自我为中心”的体系,坚持作文教学“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新理念,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整个写作过程的创造者,教师只是一个启发者、引导者。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对写作素材积累,使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使作文教学焕发活力。为了使生本理念在作文教学中真正得以实施,使学生的习作兴趣得以培养,我在作文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习作激情。

学生大多害怕作文,没有写作热情,这与其从小养成的作文思维习惯有关。如何使学生提高作文成绩?是我们语文老师们近年来呕心沥血、冥思苦想的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不会写作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的写作思维进入了一个“定势”,即关于“怎么开头”、“如何结尾”的模糊标准里去。自身知识积累的匮乏和对写作技法似是而非的认识使学生在写作时不仅无“料”可写,而且不能放开手脚。为此,想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必须从学生自身的需求出发,打破学生长久形成的思维定势,学会自主作文。由于社会阅历浅,观察不细致和思考不到位,小学生在作文时常常会觉得无内容可写,生编硬造,写出来的文章假话、空话连篇。,因此我决定从学生的贪玩好奇和爱凑热闹的特点入手,改变自已的作文教学方法,让学生寻找作文的源泉和乐趣。心理学和事实告诉我们,小学生特别爱猎奇和凑热闹。如马路边耍猴的,讨钱要饭的,市场边打桌球的、吵架的……他们都爱凑过去看热闹;

二、拓宽阅读渠道让学生在博览中积累语言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诗形象生动地揭示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一般写作较好的人他的阅读量一定不会少,而且所涉猎的文章范畴也会比一般读书人要广泛。读是写的积累,厚积必然薄发。因为学生尚未厚积,所以也就无法薄发了。其实,阅读也理应从“生本”出发,重视学生的阅读观,在尊重学生的阅读需求后,再对症下药。我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大力倡导课外阅读,提倡只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读物就要大量阅读。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在此基础上予以指导,使学生在做到保证阅读兴趣的前提下学会择取性阅读,慢慢扭转学生的阅读观,进行大量积累,让学生从广泛阅读中汲取写作的养料,为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注重个性化评价。

许多语文教师大多为批改作文犯难,虽然是“精批精改”,但效果却不明显,忽视了习作背后的人——学生,以往作文的评改常以老师的一家之言作为衡量学生作文的唯一标尺。老师们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写了大量的评语,但学生们可能并不领情,甚至懒得去阅读老师的评语。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提到“教育需要评价。评价至少有两个功能:一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二是督促和鞭策学生学习,评价应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所以,我在作文评价中注重个性化评价。教师必须走进学生的经验世界,体会学生的心理,学会用学生的眼光来观察、体验生活。每次评奖习作时,我细细品读孩子们的作文,虽然有些还很粗糙,有些甚至只是几句话,但一改往日千篇一律的特点,大部分孩子的作文有了自已的语言,作文内容也是各有特色。“你说得真好,如果写得也很好,那就更棒了!”这种个性化的评价与鼓励,点燃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促使学生扬长避短,不断进取。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如此。作为教师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以满腔的热情,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投入到自己的学习当中去!因此,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大胆的创新和改革;在作文教学中渗透“生本”理念才能真正让学生享受作文的快乐,才能点燃小学生习作的兴趣之火。

论文作者:孙占月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月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在生本课堂中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论文_孙占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