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03年高考考试说明——2003年高考命题范围缩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命题论文,考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语文、数学、英语
语文删减5个知识点
2003年高考语文科目删减了5个知识点,具体包括: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2.理解古代诗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3.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4.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5.识记文学体裁常识,这5个知识点今年将不单独设题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
另外,2002年考查的20个文言虚词删去“然”、“矣”两个,只考查“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8个文言虚词。
数学、英语保持稳定,变化最小
从现行课程考试说明来看,数学、外语科目的考点要求与2002年基本相同,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是所有科目中变化最小的。
理科综合
物理增少减多
对比2003年旧课程考试说明和2002年考试说明可以发现,今年高考物理科删减、变化较大。实验的考查内容进一步明确了对“长度的测量”的要求。
今年高考物理学科考试说明删减的内容有:1.力矩;2.静电场中的导体、静电感应现象、静电平衡、导体内部的电场等于零、导体是一个等势体;3.静电的防止和应用;4.同种电池的串联;5.自感系数;6.振荡电路、电磁振荡、LC电路产生的电磁振荡周期和频率;7.透镜,凹、凸镜成像的焦点和焦距,透镜成像,透镜成像公式,放大率和作图法;8.光电管与应用;9.玻尔模型;10.验证玻意尔-马略特定律;11.研究电磁感应现象;12.测定凸透镜的焦距;13.用卡尺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同时练习使用卡尺)。
今年个别知识点降低了要求,如“理想气体与其状态方程,等温等压和等容过程,P-V、P-T、V-T”改为“气体的体积、压强、温度间的关系”。
此外与去年相比,今年对个别知识点的描述做了调整。例如,去年考试说明中的“动量定理及其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碰撞”,今年改为“动量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知识和机械能知识的应用(包括碰撞、反冲)”。
化学有增有减
2003年高考化学科考试说明增加内容:1.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2.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3.了解钠的几种重要化合物,2003年在2002年考查NaOH和Na[,2]CO[,3]的基础上,新增加对Na[,2]O[,2]、NaHCO[,3]性质和用途了解的要求;4.在2002年以AL(OH)[,3]为例的基础上,增加以Al[,2]O[,3]为例,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
今年高考化学科考试说明删减的部分有:1.电离度的概念;2.电镀的基本原理及应用;3.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与元素性质递变关系;4.掌握二烯烃中各种碳碳键、碳氢键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减少的内容均为新教材中没有的内容,有利于新旧教材的接轨,有利于在高考时间提前的情况下复习备考。
此外,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部分,“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改为“化学反应与能量”。
生物变动幅度小
生物学科考试内容变化较小,最主要的变化有:生物考试内容在继续考查“细胞”、“生物体的功能”、“遗传和进化”、“生物和环境”四部分的基础上,新课程卷将把生物技术作为考试范围的一部分。
其他增减变化内容包括:“生物体的功能”中“营养”部分去掉了“内环境”(仅限旧课程理综卷);“细胞代谢”部分将"ATP"改为“ATP与酶”;“生物与环境”中“生态因素”部分去掉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题型客观题增加,主观题缩减
2003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答卷方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理化生三科内容比例(与中学阶段课程计划规定的三个学科的总课时数比例大致相当)、试题难易比例、组卷与2002年高考相同,体现了考试说明“稳中求改”中“稳”的原则。
然而,今年理综调整了试卷结构。主要表现在题型分数比例的变化上:选择题由2002年的约40%增加到2003年的约45%,与此相对应,非选择题由2002年的约60%减少到2003年的约55%。
文科综合
政治有一定调整
删除的内容有:经济常识中删除了“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企业的分类”、“世界市场价格”;政治常识删除了导论(含“政治和经济的关系”、“政治与阶级的关系”、“政治和国家政权的关系”)、“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我国的宗教概况”等。
新增的内容有:经济常识部分的“商品经济的基本含义”、“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政治常识部分的“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的障碍”,“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等。
哲学常识部分根据《课程标准》进一步细化了知识要点。详见本版《文科综合政治科目哲学常识部分》。
历史删减较多
2003年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继续坚持对考生主干知识整体把握能力的考查,凡是教学大纲中未列入考试范围的内容,考试说明中也未列入。2003年考试说明在题型、分数比例上略有变化,对考查的知识结构和内容增删较多。
从2003年的考试说明可以看出,历史部分删减的知识点较多,同时也增加了一些内容。《中国古代史》删除的考点有:整个原始社会部分(“远古居民”);商朝的“甲骨文和历法”、商文化的世界地位;秦汉的“楚汉战争”、“西汉的经济发展”、“王莽改制”以及东汉部分、“秦汉文化的世界影响”;三国、两晋和南北朝部分的“三国、两晋”、“宋齐梁陈的更替”以及“北朝的更替”。隋唐部分的“流求”、“隋末农民大起义”、“唐朝的衰落”;五代宋元部分的“五代十国和契丹”、“女真兴起及辽和北宋的灭亡”、“元末农民起义和元朝灭亡”、“元朝的社会经济和对外交往”;明清部分的“明末农民战争”。
《中国近代现代史》删除的内容有:“辛酉政变和‘借师助剿’”、“中法战争”、“革命派和保皇派的论战”、“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北洋军阀时期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和护法运动”、“近代前期的思想、科技和教育”、“近代前期的文学、艺术和史学”、“国民政府前期统治”、“国统区危机四伏和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时期的科技和史学”等。
《世界近代现代史》部分内容删去的考点有:“资本主义萌芽”、“宗教改革”、“尼德兰革命的原因和结果”、“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维也纳体系和1848年欧洲革命”、“近代时期的文学”、“战后欧洲的革命运动”、“印度、土耳其的民族解放运动”、“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不结盟运动与第三世界的兴起”。
《世界近代现代史》部分的“现代文学和艺术”改为“现代科学技术”。
增加的考点有:《中国近代现代史》的“民族团结和外交战线的成就”部分增加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世界近代现代史》部分增加了“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在分数比例上,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将平分秋色,各占50%,在命题角度和题型上略有变化。
地理有所删节
2003年高考地理学科考试说明与去年相比,在《世界的居民和国家》一章中只要求掌握世界主要人种的分布,删除了民族、语言和宗教及分布。《中国的气候》一章中,删除了对“干湿地区”和“温度带”的要求。新课程考试范围也根据新《教学大纲》作了调整。
有关专家指出,今年高考命题的内容、形式,以及对考生的能力要求与去年相比,都保持相对稳定,考试内容不超过《教学大纲》。今年的综合试题仍以学科内综合为主和学科间知识综合渗透为辅的形式出现,以检验考生是否形成科学、完整的能力结构,基本的科学素养,以及一定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试题仍将引导考生关注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和现实问题。
另外,由于今年有10个省(市)的高中毕业生采用的是高中课程改革后的新教材,这些省(市)的教师和学生了解高考内容的变化,应该参考教育部考试中心特别编写的《考试说明》。
标签:高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