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玉米期货交易促进玉米产业发展_期货论文

恢复玉米期货交易 促进玉米产业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玉米论文,产业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我国的粮食总量已呈现出供求基本平衡、供过于求的特征,粮食销售不畅,库存逐年增加。玉米作为三大主要粮食品种之一,积压问题突出,出口压力沉重,“新东北现象”困扰着昔日以玉米、大豆为独特产业优势的吉林、辽宁、黑龙江以及内蒙等省区。同时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玉米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玉米的生产和经营风险日益扩大。在这种新形势下,尽快恢复玉米期货,将有助于完善玉米市场体系,沟通产销关系,科学引导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帮助企业有效回避价格风险,促进玉米的生产与流通,增强我国玉米产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一、恢复玉米期货交易的必要性

恢复玉米期货交易有利于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培育和完善粮食市场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是市场化和产业化,产业化要以市场化为前提,而市场化赖以运行的基本条件是市场体系的完善,期货市场作为一种高级的市场组织形式,不可缺少。随着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玉米的生产流通日趋市场化,在新的形势下,增强我国玉米产品竞争力,转变内销和出口的被动局面,解决玉米积压问题,重塑玉米生产优势,要求利用期货市场来解决这一问题。

1、我国绝大部分流通中玉米已退出保护价范围,价格波动频繁,产销问题突出,迫切需要期货市场来调节供求,缓解供需矛盾。

1995年以来,我国粮食形势严峻,国家连续大幅度提价造成库存严重,市场流通秩序长期得不到治理,国家宏观调控未能到位,针对这种情况,1998年,国家实行了以“三项政策、一项改革”,即坚决贯彻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粮食企业实行顺价销售、农发行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等三项政策,加快国有粮食企业自身改革为目标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1999,国务院对粮改政策实施一年来的具体情况进行系统总结,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粮改政策的新措施,重点是调整保护价收购范围,完善粮食收购政策,减轻财政负担和企业压力,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这一政策具体到玉米这个品种,表现为:保护价收购范围缩小,对于一些不适合市场需要的玉米品种,不再实行保护价收购。1999年起,新疆大部分地区不再实行按保护价收购玉米的政策,河南省宣布玉米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一些非主产区也实行了类似政策。从地区分布看,到2000年,除东北三省外,全国其他玉米产区的玉米已全部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价格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此外,玉米价格政策调整,定购价格与保护价并轨,而且保护价确定之后,允许在一定范围内的浮动。2001年8月,国务院重新确定了”放开销区、保护产区、省长负责、加强调控”新的粮改思路,玉米市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伴随着玉米流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玉米价格的波动幅度也在增强,玉米的生产和流通风险进一步加剧。据初步估算,涉及退出保护价玉米的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17个省、市、自治区,影响玉米播种面积25%以上,影响产量186亿公斤,占全国玉米产量近20%;晋冀鲁豫等地区的玉米8400多公顷,占全国比例为1/3,产量为400亿公斤,占全国玉米产量近40%,加上其他一些省区,目前退出保护价的玉米总量将达到全国玉米总产的70%。退出保护价的玉米流通总量可达5000万吨左右,如此大的玉米流通量将使生产者和经营者直接面对变化不定的市场风险。适时恢复玉米期货交易,将有助于玉米生产者和经营者有效回避价格风险,有助于国家对玉米市场的宏观调控,保持玉米市场的供求平衡,稳定玉米生产与流通。

2、恢复玉米期货交易有利于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形成全国统一、透明、权威的玉米价格,引导玉米生产质量的提升。

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应该包括集贸市场、批发市场与期货市场,集贸市场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基础性市场,批发市场是农产品集散中心,期货市场是远期价格形成中心,缺少期货市场是无法建立起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的。期货市场之所以能够成为完善的市场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原因在于在期货市场集中了大量的参与者,各种不同的市场信息汇集在这里,经过充分竞争所形成的价格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出市场供求关系和未来的价格趋势,形成的价格具有权威性和前瞻性的特点,弥补了现货价格滞后性的不足,完善了价格形成机制,能够科学引导农业生产、促进粮食品种结构的调整与优化。目前的玉米现货市场迫切需要一种价格信号指导生产,调整种植结构。期货市场是一个接近完全竞争的市场,有利于形成合理的玉米价格。

期货市场交易规范,所签订的都是标准化合约,对农产品的等级有严格的规定,充分体现了优质优价的原则,它的这种约束机制和引导作用,可以不断地推进农产品品质提升。河南农民过去一直延袭种植红小麦,由于郑州期货市场交易的是白小麦,而且价格大大高于红小麦的现货价格,农民根据这个信息及时调整种植品种,白小麦产量由过去的不足小麦总产量的10%,短短4年间就提高到小麦总产量的95%。黑龙江农垦局在参与大连大豆期货市场后,由于期货大豆质量标准比较高,为适应期货市场的要求,农场在品种引进、播种、收获、晾场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全面提高了大豆品质。

目前,我国的玉米产量虽然很高,但生产的基本上是普通玉米。并且,主产区东北生产的玉米水分含量较高,一般都在30%左右,给储存和销售带来许多困难,每年还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降水,增加了玉米成本,质量也有待于改进。拟推出的玉米期货合约采用新国标二等黄玉米作为交割基准品,质量标准要求较高,期货价格会高于国家对农民的收购价格,这将有助于引导农民种植高品质玉米,增加农民收入。可见,恢复玉米期货交易后,期货市场将通过合理的合约设计对玉米现货市场进行引导,逐步改变玉米的种植结构,实现玉米种植结构和品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3、恢复玉米期货交易可以为粮食企业规避风险提供顺畅的渠道,减轻财政负担,为订单农业提供风险出口,推进玉米生产产业化进程。

我国现行的玉米收购保护价格是在1994年和1996年连续二次大幅度提高玉米定购价格基础上形成的,价位较高。近几年来,虽然国内市场玉米供大于求,但是由于国家实行了按保护价敞开收购政策,使玉米收购价格居高不下;而玉米销售价格却在供求关系的作用下,逐步下滑。虽然1998年国家出台了“三项政策、一项改革’,要求实行顺价销售,但供大于求的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使玉米销售价格仍跌势不止。由于玉米购销价格倒挂,积压严重,不仅占压了大量的银行资金,加大企业的利息负担,所需的储存费用和补贴也越来越多。而各省粮食企业又都采取了先顺价销售成本价格最低的新粮的办法,致使库存玉米成本价格越来越高,销售价格近期内又没有回升的趋势,因此,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潜亏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国家和主产省对粮食流通的补贴越来越大。1998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对粮食的各项财政补贴已达598亿元,比1997年增加了26.4%;1999年国家对粮食的各项财政补贴比1998年还要大幅度增加,中央和生产省的财政都不堪重负,难以继续维持。长此下去,不仅农民利益难以得到保护,还要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期货市场具有的保证金和双向操作等机制使玉米生产流通企业回避风险、套期保值的要求成为可能。恢复玉米期货交易可以为粮食企业提供一条分散经营风险的渠道,部分的实现顺价销售,从而完善玉米流通,减轻国家财政负担。现阶段我国玉米生产主要以农民家庭为主,在玉米产区,平均每个农户只能提供1吨左右商品玉米。而美国农业人口人均耕地700多亩,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播种玉米面积2600多亩,收获玉米达1500吨;法国每个农业经营者平均耕地577亩,提供商品粮200吨以上。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粮食生产缺乏规模效应或劳动生产力方面的优势。我国玉米单位生产成本并不高,但由于生产规模小,商品率低,虽然国内市场玉米的价格较高,农民种粮的总收入都很少。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实践中,实行订单农业可以部分的解决玉米生产过于分散的问题。但订单农业这一崭新的农业生产形式也需要一种有效的市场形式为其提供风险出口。在订单农业的实施过程中,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订单农业的组织者,承担着巨大的价格风险,期货市场可以解决其风险“出口”问题。在期货市场上存在着众多的交易者,除套期保值者外,还有大量的投机者,期货市场具有的杠杆效应吸引他们根据预测的价格变动趋势,不断的买卖期货合约,以便从价格的变动中获利,这样,巨大的价格风险在交易者之间就有效的实现了转移与再分配,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套期保值将风险分散转移出去。企业的风险回避了,农民的收益才有保障,订单农业才有可能继续推广。

4、恢复玉米期货交易可以减缓入世对我国玉米市场的冲击,保护我国粮食安全。

2002年开始,我国已正式成为WTO成员国,这这意味着我国农产品市场化、国际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农产品将形成全面开放的格局。以我国目前的农业基础,加入WTO短期内无疑会对国内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冲击。在玉米品种上,一方面在玉米出口上国家不可能再进行高额补贴,另一方面在玉米进口配额持续增加的情况下,生产成本较高的国内玉米市场必将面临国外进口玉米的冲击。可以想象,入世后,我国玉米国际贸易量将大幅增加,玉米流通企业将直接面对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需要期货市场提供价格信息和避险工具,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入世后,现有的玉米流通格局将受到冲击,有所改变。由于扩大了国内粮食市场对外开放程度,南方及沿海一些玉米消费大省(市),可利用近海和口岸优势,进口国外价格较低的玉米,对国内北方玉米产区的依赖度减弱,因此,东北玉米产区将受到很大的冲击,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在国外市场,都面临着美国等玉米生产国强有力的竞争,市场份额会有一定程度的缩小。同时,玉米价格也将受到冲击,难以维持较高的水平。2000年以来,国际市场玉米价格虽然有所回升,但仍低于国内市场玉米价格。加入WTO后,随着国内玉米出口补贴的减少和国外相关国家以低关税按配额向我国进口玉米的冲击,国内市场玉米供给压力加大,竞争将日趋激烈,价格必然要向下滑动,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今后靠行政手段来制定国内主要粮食品种价格的作法越来越难以行通,市场将成为决定粮食价格的主要机制。

恢复玉米期货交易将为国内的粮食生产加工企业提供一条有效的回避的渠道,粮食企业可以利用期货市场提前感受国际市场的价格变化,缓解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过程中产生的震荡。通过期货市场这个中介,国外的因素作用于国内期货价格的形成,期货价格的高传播性又可以使尽可能多的国内企业和个人等市场主体在无须真正参与国际竞争的环境中提前感知国际市场,从而认识市场规律,把握市场规律,为真正参与国际大流通做准备。

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额会成倍增长,贸易不平等现象将更加明显。我国作为一个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客观上需要具有大品种的粮食期货交易,目前大宗农产品品种中只有大豆在国内有期货交易,与我国农业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玉米期货交易的开展对于提高我国在国际粮食市场中的地位,增强我国企业掌握市场主动权,提高国际竞争优势,进而发展成为国际重要的农产品期货交易中心和价格中心有重要意义。

二、恢复玉米期货交易的可行性

1、玉米具有产量大、商品率高、质量标准容易划分和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较多等特点,是一个适合作为期货交易的品种。

(1)玉米在世界粗粮生产中占有主要地位,产量一直居于世界前三位,九十年代后,世界玉米产量的年均增长率为3.13%,远超过大米的1.03%,小麦的-0.06%。1998年,全球玉米产量更是达到创纪录的6亿吨,首次超过大米和小麦,跃居第一位。玉米在世界贸易中居于第2位,年贸易量约在0.7亿吨,占世界贸易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在我国,玉米也是三大粮食品种之一,年产量在1亿吨以上,其中商品率在50%以上,具有开展期货交易的现货规模。

(2)影响玉米生产的可变因素增多。除了传统的气候、土壤等因素外,技术因素也开始对玉米生产发生影响,在多方面因素作用下,玉米生产的不确定性增大,使玉米供给时刻处于变化之中。玉米价格波动十分剧烈,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价差大:根据CBOT价格,近七十年来,玉米期价最高达到439美分/蒲式耳的最高价,最低至101美分/蒲式耳,近十年来,这种趋势更加明显。二是变动频率快:据世界权威人士分析,玉米价格呈现67个月的大周期和33个月的小周期循环运动,在一个循环中,最高与最低价之间差价可达200美分以上(图1)。

(3)与大米、小麦相比,玉米品种单一,其中主流品种在生产、流通中占有绝对优势,质量标准较为统一,只有等级上的差别,不似粳米、籼米、香米以及春小麦、冬小麦、软麦、硬麦之间存在内在质量上的差别。这是玉米适合做期货品种的重要特点。

玉米的品种特性决定了其具有进行期货交易的先天优势,因此,它成为世界上最古老也是最成功的商品期货品种之一,期货交易已经成为目前世界玉米贸易的主要手段。

2、玉米期货交易历史悠久,在国际农产品期货中占有重要地位。

首先,玉米是历史最悠久的一个期货品种,据记载,1851年3月13日,最早的一份玉米现货远期合约签定于芝加哥。1985年,CBOT又成功推出玉米的期权合约交易,因此,将玉米期货称为期货业的“开路先锋”并不为过。其次,玉米期货是世界各期货交易所中普遍运行的品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包括美国的CBOT、中美商品交易所、日本的东京谷物交易所、英国的利物浦交易所等世界知名交易所均进行玉米期货交易。第三,玉米期货是农产品期货中成交量最大的品种。七十年代中期之前,玉米是世界上成交量最大的期货合约,后来因为金融期货的崛起,农产品期货不再占有主导地位,但玉米期货仍然保持了相当活力,CBOT玉米合约年成交量经常进入世界前二十名活跃合约之列,并牢牢占据世界农产品期货榜首地位。以CBOT为例,近年来玉米合约成交较为稳定,月度交易量一直保持在100万张(单边数据,一张合约=127吨)。2001年CBOT玉米总成交量为1673万张合约,占该所农产品期货合约总成交量的34%,空盘量为427034张合约,占总空盘量的37%。

3、我国期货市场已经进入规范发展的轨道,具备推出大宗农产品期货交易的条件。

中国期货市场的实践已历时十年,目前市场监管体制和法律构架已经建立起来,市场管理规范,运行稳健,一些品种期货功能发挥较为充分,市场进入了规范发展新阶段。1999年9月,《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及四个管理办法的出台,使市场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在此基础上,国家“十五”规划明确提出要“稳步发展期货市场”。2001年是我国期货市场结束规范整顿的第一年,市场反应强烈,交易十分活跃,年交易额达30154亿元,成交期货合约为1.2亿手,分别较上一年增长87.61%和120.59%,彻底扭转了连续多年交易规模下滑的局面,实现了恢复性增长。今年1-4月份国内期货市场交易金额为10482.34亿元,成交期货合约4004.55万手,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52.83%和47.05%,继续保持了良好的上升态势。在市场交易规模增长很快的情况下,市场整体的运行质量也在提高,多项衡量市场成熟度的指标,如实物交割量与持仓量、成交量的比率都处于稳定状态。在市场流动性方面,部分品种如大豆、铜等已经位于国际上同类品种的前列。同时,期货市场的功能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从总体上看,我国期货市场已经走出低谷,成为一个运行规范、成熟的市场。整个期货市场的运行状态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已经具备了推出玉米期货交易的条件。

表1:1991-2001年世界主要粮食品种产量 单位:亿吨

资料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

图一:1989-1999年CBOT玉米月度收盘价

表2 1998-2001年世界玉米主产国和地区概况 单位:百万吨

国家或地区 1998

1999  2000  2001 2001年占世界%

美国247.9

242.3 253.2235 39.17

中国

133 126106.2110.4

18.4

欧洲 

66.471.2

63.6 74.9  12.48

巴西 

29.432.5

31.9 41.5  16.92

墨西哥

18.518.5

18

19.2  3.2

世界612.9

601.1 693.5600

 100

资料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

4、玉米期货曾是我国成功运作的品种,具备良好的市场基础。

1993年我国期货市场开始出现时,十五家交易所中有五家交易所进行玉米期货交易,是当时全国覆盖面最广的期货品种之一。大连商品交易所的玉米期货市场管理规范、交易活跃,较好地发挥了套期保值、价格发现两大经济功能,成为我国玉米期货的代表。从1993年大商所成立开始,到1998年证监会重新确定交易品种之前,玉米一直是大商所的正式运行品种,其特点是交易规范,成交活跃。大商所在总结一百多年来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科学设计玉米合约和制定交易规则,并在交易过程中严格按规则处理相关问题,极大地降低了玉米期货交易中的风险。1994、1995年两年是玉米期货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期货价格走势理性,并准确地预测出1995年由于供需矛盾激化所造成的价格上扬。1995年,国内著名期货专家童宛生教授就国内诸多品种与现货的相关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大连玉米为代表的玉米期货以0.95的相关系数位居各品种之首,表明现货价格与大连期货价格存在正相关关系,反映了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波动的一致性(图2)。并且,大连玉米与芝加哥玉米也显示出一定的联动性。

到1995年底,大连玉米累计成交4000多万张合约,最高日成交达到80多万手,单合约最高成交达58万手,实货交割量达70万吨。当时,我国玉米主产区吉林省几乎县县都有一两个粮食企业参与大连玉米期货交易,市场参与者已经能够熟练运用期货工具,为企业经营活动服务。1995年年初,吉林某粮油公司为保护农民利益,按牌价1550元/吨收购农民玉米,但低于现货价,如在现货市场上卖出将出现亏损。另一方面,该公司担心储存时间太长,粮食质量出现问题。5月下旬,大连玉米7月合约期货价格攀升至1900元/吨。该公司经过研究,决定在大商所卖出相当于本次收购数量的7月合约作卖期保值。六月初,价格大幅下滑,他们及时平仓,以期货上的盈利弥补了现货市场出现的亏损。玉米期货交易的成功运行必将为我国恢复玉米期货交易提供了许多经验。

5、大连商品交易所的米期货合约及规则设计工作已全部完成。

从1999年开始大连商品交易所开始着手进行玉米期货合约及规则的重新设计工作。在近三年的时间里,交易所先后深入到玉米主产区、主要销区,走访了大量玉米生产、流通及加工企业,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玉米期货合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玉米期货合约设计报告》,并在吉林、内蒙、四川、广东等地区组织了多次玉米期货合约论证会,玉米期货合约及规则的设计得到了相关现货企业和有关专家的广泛认同。2001年在北京钓鱼台召开了”期货市场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高层座谈会,会上国家计委、国家粮食局、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业部等中央国家机关有关负责同志及北京大学等单位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恢复玉米期货交易的条件已经具备。目前,大连商品交易所已经全面完成了玉米期货合约及交易规则的设计工作,为恢复玉米期货交易做好了充分准备。

标签:;  ;  ;  ;  ;  ;  ;  ;  

恢复玉米期货交易促进玉米产业发展_期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