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峥 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11
摘 要:近年来,随着大学生人数比例的逐年攀升,社会竞争激烈和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尤其是高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发展和进步的突出障碍。所以,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培养目标、科学设置等教学模式改革也就显得特别重要。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模式 改革
高职生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既具有许多大学生共性的心理特征,又有着不同于其他年龄青年群体的一些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作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的任课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研究高职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并解决一些高职生的实际心理问题。而对一个院校而言,健全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个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是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提高大学生的整体心理素养。所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培养目标、科学设置等教学模式的改革也就显得特别重要,如何结合高职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来切实有效传授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内容,提升高职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是当前教育教学过程中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1.高职学生的文化程度相比一般大学生偏低,而且参差不齐,认知事物的总体水平不高。
2.高职生学生目标不是很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不大,学习容易陷人迷惘状态。
3.高职学生社会化倾向更明显,道德意识和品德行为更接近于社会,多表现出自由散漫、叛逆性强。
4.高职学生的情感丰富且脆弱,非常渴望情感,但情感心智不成熟,在情感方面出现心理问题的比率较高。
5.高职学生职业敏感性不高,职业道德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择业心理不够健全,择业观念存在一定误差等。
二、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安排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殊性以及高职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及年级人格发展特点,本研究认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宜设置18个学时,分属于大一、大二两个年级,因为三年级都下到工厂顶岗实习,课程安排最好全部安排到大一、大二,而且按年级分的话可以根据大学生年级发展特点而有针对性讲授教学内容,针对性强,适应性高。大一第一个学期6个学时,后三个学期分别都是4个学时,内容主要分为三大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即“大学生心理适应”模块、“大学生心理意识与行为发展”模块以及“大学生职业与人生”模块,三大模块的课程以主题教学的形式,按学期分别设置为“高职生心理特点与心理健康概述”、“高职生适应心理健康”、“高职生自我意识与人格发展特点”、“高职生学习心理问题及调适”、“高职生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高职生情感心理问题及调适”、“高职生网络心理健康”、“高职生求职择业心理健康”、“高职生挫折心理分析及调适”等九个。
在理论讲述过程中,要穿插相关咨询案例分析、团体心理行为训练、情景模拟、现场问答、心理游戏、心理测评、心理访谈视频及心理趣味图片等,使课堂形式新颖活泼,课堂气氛热烈、感染力强,课程内容丰富生动,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很快掌握了教学计划规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内容。另外,因为教学内容紧扣当代大学生的一些典型心理行为问题,有效解决了学生阶段性的一些内心冲突与迷惘,促进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身心得到和谐统一,教学效果比较显著。
三、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1.在多年教学过程中,本人也发现了该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如:
(1)课时太少,教师给学生的知识量有限,一些耗时的团体训练等内容无法安排;
(2)心理健康课一般都是合班上大课,学生人数多,教学形式受到限制,对学生的个别关注度有限,教学效果受到一定影响;
(3)教材的某些内容有待进一步更新,教材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针对存在的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为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势在必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不同于一般学科的教学,它的教学目标主要不是为了传授心理学的知识,而是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心理辅导活动,让学生能够从活动中懂得认识与了解自我、发展自我的重要性,进而能够主动地去发展和提高自己的心理品质。
2.根据这样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探寻它特有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1)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不能单纯按教科书讲述,要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重点地穿插体现时代性和现实性的内容,使教学内容得到及时充实。应根据不同年级,采取“分层目标”教学活动,使课堂内容与学生该时期的心理发展特点相吻合,进一步增强课程的指导性。
(2)教学应以学生为本。作为心理健康辅导课,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应始终坚持做到:尊重——建立学生的自信心;理解——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鼓励——激发学生的发展动机;引导——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与社会。
(3)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比较薄弱,缺乏系统性、针对性,虽然现在已经出版了不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方面的书籍,但相对来说适应性、实用性不够强。所以要加大课程建设进程,突出体现实用性和针对性。
(4)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与手段要新颖,在讲授理论的同时,要通过案例分析、视频讲解、团体训练、角色扮演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心灵,真正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协调发展。
(5)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目前来讲,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希望通过多种方式来壮大师资队伍,提高教学科研能力,使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得到切实的巩固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黄希庭 高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张东海 全人教育理念下的环境教育及其对课程改革的意义.《国外职业学教育》,2007。
论文作者:宋 峥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5年9月总第8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30
标签: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学生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 高职生论文; 心理论文; 高职论文; 教学内容论文; 《教育学》2015年9月总第8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