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族民间领域的艺术是艺术的发源之处,也是珍贵的艺术发展素材。一直以来,我们的艺术教育都是围绕着西方艺术教育,忽视了对自身民间艺术的发掘和更新。中国艺术教育体系的完善,要在维护文化底蕴的基础上才行。对民间艺术没有足够的重视,我国的艺术教育只能是缺乏活力和责任感的表面的教育。
关键词:民间艺术 文化自觉 艺术教育
民间艺术文化资源象征着中华民族优良文明传统,是人们珍贵的财富。怎样对它们进行保护,是我们民族的光荣任务,是对人类文明发展应尽的义务,也是我们为祖孙后代留下的宝贵遗产。民族文化只要失去了就再也不会恢复,所以对于保护和发展它们将是每个中华儿女的职责。
一、民间艺术,当代艺术教育的前提
在如今,很多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文人志士和政治学家,都推崇一种自成体系的发展观念,它们提倡理性的、有思想的摒弃信仰和行动的根本性陈旧模式的观念。在西方国家,发展思路提倡人们和以往传统的观察思路与行为方式分离。虽然希尔斯的观点过于武断,但是他的思路是值得肯定的,在中国很多人都认为新的就一定是好的。延续传统理念的呼吁,人们逐渐淡忘了。
然而,革除传统越到位,就发展得越好,是这样吗?传统文化都是阻碍当前社会发展的祸根吗?研究发现和事实论证,一个社会的发展是“跨时间”领域的发展,它是有历史根深蒂固的存在的,它需要时间过渡,换言之,历史是整体全面的,不容分离的。实际上,革除一种传统并不是说它就会被替代,它甚至会被更差的东西取代。所以,在对传统文化的保留和革除时,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科学而全面的分析。
哪一种传统的存在都有着它的必要性,这些必要性是它能够留存和推广的条件。在文化范畴,哪一种文化现象都无法自立存在,都是更大规模文化的映射。所以指责和接纳这些文化思想,要了解到它的根源,分析它的根源因素。由于传统的留存,原因不在于本身,而体现在它的文化内涵。要从文化方面去认识民间艺术,民间艺术也会对文化带来新的启示。在中国的传统里,文艺活动是一种最富有文化底蕴的活动。
二、民间艺术,健全中国艺术体制的发源地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上,艺术也就是文化。我们的祖先,以文统艺,文艺共生的思路,有着优于其他民族的智慧。文在我国历史变迁中是涵义最为丰富的字词之一。民间文化和艺术也就有着共生包容性,要是不注意这点,就无法体会到民间艺术的多彩性和独特性,并且民间艺术的另一特性就是它的体制性,这是一直都被大众熟知的产物,是经过特别组织过的产物,极为关键的是,可以实现民间精神的需求、审美艺术需求的特殊文化。
民间艺术一般呈现三种状态:一是物态艺术。对于那些物质遗产,祖先们遗留的物件器皿,展现着民间能工巧匠的工艺技能。二是艺术作品。通过艺术活动和节目传达的文化现象。三是行为艺术。它能够随着历史变迁而变化着,是由生产活动、生活方式、行为艺术、交往形态等展示的艺术。行为艺术,每个人都是传达载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民间艺术不仅要探讨物态艺术,还要分析艺术作品,还要分析行为艺术,以及行为艺术是研究关键点。由于它是前两项的展演,并且比前两者更加生动,它才是富有生机的民间艺术。
三、民间艺术,艺术课程资源必备元素
艺术课程是教育的重点,课程资源是保证课程顺利进行的前提。重视校外的民间艺术的发展,就要对课程资源途径加大开拓力度。在1999年提出的国务院重要决定,规定了美育在当前中国素质教育的核心位置和关键作用。接着艺术教育得到了极大关注,有了良好的发展前景,迎来了繁盛时期。
然而,在快速更新的历史环境下,现存的艺术教育方法、思路、内容和评价策略都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了,通常体现在:
1.课程缺乏完善性和单一性。
2.极度关注学科中心,对美术、音乐掌握技能过于重视,偏离中心。
3.学习课程和社会实际相背离。
4.教育形式简单,学生缺乏积极性。
5.紧紧围绕学校和课本进行教育,知识定性,实践训练不足,缺乏必要的社会性。
6.无法切实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荣誉感以及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的正确树立。
在新世纪以来,全球艺术教育异彩纷呈,有着各自特色,但是目标都是统一的,就是:
(1)课程中开始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而不是仅仅学习课本知识,提高课程重要性。
(2)通过情境设置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不是照本宣科,教育美术史课程,运用情境学习来让学生系统地掌握艺术与社会的联系。
(3)减少高雅艺术和大众艺术的歧视。
(4)保持艺术文化发展多元化模式。
四、民间艺术,艺术教育文化职责的体现
艺术教育和文化的联系,来源于人们思想境界和人们生产实践活动特有的联系。文化是教育的前提,教育是文化的传承,缺少文化的教育是不理智的,缺少教育的文化会因为缺乏独立性而消失,甚至灭绝。如今,我们文化遭遇的情况之一,就是民族文化的消失,涵盖了历史文化遗产的抛弃、摒除,是民族文化绝源的根本,最主要的就是文化资源的轻视,是对民族文化的不自信,是对未来发展的阻碍。我们面临的情况就是教育体制的不健全,教育资源的缺乏,教育目标的遗漏,教育理想的不足。实际上,教育情况和文化情况是问题的互异性,是文化和教育彼此背离产生的问题的必然结果。最主要就是我们对文化认识不足导致的。对于民间艺术的做法,是验证我们文化传承的一个关键尺度。把文化重视当作一个发展阶段的话,在这个世界多元文化的前提下,我们对自身民族艺术的漠视,就是教育对文化责任的抛弃,那么对应的教育优势也将遗弃。
五、总结
我们的民间艺术当前遇到了发展瓶颈,我们的艺术教育也需要得到重视。民间艺术要进行正规化的教育,进入艺术课堂,来到学生们的身边,要成为人们的知识储备,要当作我们教育指标的最高任务。只有做到这些,我们的文化才不至于没落,甚至是灭绝,要让文化之树常年茂盛,艺术教育前景广阔,才能获得全社会的尊重。
参考文献
[1]唐家路 潘鲁生 中国民间美术学导论.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
[2]王继平 民间美术文化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
[3]张鹏 推动民族本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美术研究,2003年。
论文作者:鲍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3月总第2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6
标签:民间艺术论文; 艺术论文; 文化论文; 都是论文; 课程论文; 传统论文; 行为艺术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3月总第2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