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论文_刘清华

浅析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论文_刘清华

广州城工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511400

摘要:本文首先针对抗震设计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含义进行简单阐述。其次,对抗震设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关键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且提出抗震设计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实际应用,为抗震设计的质量和效果提供有效保障。

关键词:建筑质量;抗震性能;抗震结构

地震是破坏性较强的自然灾害,不仅对社会基础设施、建筑工程有着很大的破坏性,还给受众日常工作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地震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我国受众人身财产安全以及国家公共财产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因此,现代化城市发展建设进程中,为了更好地防治地震灾害,实际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工作中,务必要全面加强抗震设计工作,只有从根本上保证了工程结构设计的稳定性和稳固性,才能够在遇到地震灾害时对国家社会财产以及受众人身财产安全进行保护。由此可见,加强现代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工作至关重要。

1 抗震设计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含义

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要对整个工程设计工作进行综合考量,特别是要在实践中意识到地震这类自然灾害一旦发生,会对建筑物造成的严重危害影响。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特别是地震等一些自然灾害的出现,不仅会对建筑物造成严重的损害影响,而且还会威胁到人们的人身安全。在这种情况下,就需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在现代建筑物结构设计过程中,将抗震设计融入其中,在建筑物当中体现出抗震效果。设计人员在针对抗震设计相关工作进行落实的时候,要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并且体现做好一系列的勘查工作在,为抗震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2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关键因素分析

2.1 选择恰当的施工地点

无论是任何一种类型的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或者结构设计过程中,施工地点的合理选择对其能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在针对施工地点进行选择的时候,要对其地质情况、土壤质量等进行综合考量,由于这些因素不同程度都会对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最终效果产生影响,所以要引起设计人员的注意。如果这些因素在实践中没有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实现对这些结构的合理控制,那么何必会导致建筑工程自身的结构设计缺乏合理性,同时也很难保证质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要结合实际,在针对建筑结构抗震水平进行设计的时候,要施工地质的实际程度进行综合考量,将这一标准作为其综合考量的依据。由此可以看出,在针对施工地点进行选择时,要将与其相关的标准作为参考依据,这样有利于从根本上保证抗震设计与实际情况相符和,为抗震效果的实现提供有效保障。

2.2 建筑质量保障

地震灾害虽然属于自然自然灾害,但是地震并不经常生的自然灾害。地震最难以控制的就是其破坏力非常强,这种破坏力很难依靠人力对其进行控制,所以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也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除此之外,在抗震设计措施实施过程中,要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在保证建筑结构设计自身质量的基础上,强化抗震设计的有效性。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建筑质量,而且还能够保证抗震设计的水平。

2.3 科学有效的设计

地震本身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自然灾害,一旦发生,不仅会建筑物造成严重的损害影响,而且还会威胁到人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在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将抗震设计也一并融入其中,体现出对抗震设计的重视。由于地震本身的破坏力比较强,同时地震是不可控制的因素,但是一旦地震发生时,可以对其所造成的一系列损失进行相对应的控制,尽可能将损失降低到最小。通过对近年来地震灾害发生过程中,对建筑物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以及相对应的损失信息可以总结出,地震类型即使是相同的状态,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物而言,其会造成的损失影响也大不相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现有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和整合可以看出,利用科合理的方式,与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结合,实现抗震设计的有效性,尽可能减少由于地震而带来的灾害影响。这样不仅有利于为现代居民的日常生活安全性提供有效保障,而且还能够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提高抗震性能的具体措施

3.1 严格规范建筑物的高度和宽度

首先要严格控制建筑物的高度和宽度,在建筑施工之前,对于建筑设计超高或者高宽比不符合标准的应予严格的把控,对于高度接近限高或者高宽比接近不合标准,为了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应该在其底部增加一层竖向构件,一般情况下采用的竖向构件采用混凝土柱或者混凝土墙等。其次在进行建筑物抗震设计计算时候,采用的计算方法应该使用经过主管部门认定的符合建筑力学模型的方法,对于计算结果,应该满足建筑物的实际要求和基本规定。

3.2 严格规范建筑物的平面规则

首先对于建筑物平面规则性应该进行有效的控制,在日常实际的建设中,经常会出现建筑物平面极其不规则现象,例如建筑物凹口过大或者突出过于明显等,针对这种建筑物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通常采取的补救措施为:

(1)采用弹性或者刚性模型,在凹口附近凸起的部分采用弹性较好的楼板,在其他部位采取刚性较好的楼板。

(2)当建筑物整体结构较为简单时建议整体都采用弹性较好的楼板,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工程计算量也能使工程计算更为准确。

3.3 对建筑物进行合理的布局

在建筑物的防震设计中,应该对建筑物进行合理的布局,采用以位移为基点的结构设计尽量减少地震灾害的灾害能量,增强建筑物的抗震效果。在建筑物建筑施工时尽量选择在坚硬的地方建造地基,尽量避开地震的活跃范围,减少同地震余震产生共振,从而减低地震带来的破坏。

3.4 谨慎选择建筑物抗震结构

谨慎的选择建筑物的抗震结构也是提高建筑物有效抗震性能的重要措施,选择强度和刚度都较高的建筑主体结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建筑物结构变形的概率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同时建筑设计人员也要对建筑结构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对结构中的重点部位和容易出现问题的部位要进行相应的加固措施,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防止安全问题出现。

4 结束语

地震处于突发性的地质灾害,在严重的地震灾害影响下,众多建筑工程会出现坍塌现象,区域交通和通信会陷入瘫痪,人们正常生活及社会经济发展均会遭受巨大冲击。我国属于地震高发区,为了降低地震灾害所带来的损失或影响,保证建筑工程的工程质量和建设速度,最大程度上减小地震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需落实地震灾害的预防工作,在建筑的开发设计阶段就对建筑抗震结构的设计进行重视,从结构入手,对抗震设计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将抗震概念设计与建筑结构设计相结合应用,是提升建筑抗震性能的重要措施,有助于更好地改进现阶段已有的抗震设计,增强建筑物的使用性和安全性,可为建筑用户提供相对安全的空间,进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高茹茹.抗震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水泥,2016(04):71.

[2]贾昭.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的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12):28~30.

[3]郑雪.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念与方法[J].四川建材,2016(02):60~62.

[4]李明.近断层地震动对结构抗震设计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0.

论文作者:刘清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1

标签:;  ;  ;  ;  ;  ;  ;  ;  

浅析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论文_刘清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