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开展路径分析
李慧华
(曹县韩集镇社会事业服务中心,山东 曹县 274403)
[摘要] 社会主义建设分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部分,两部分应该协调发展共同进步,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繁荣。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国的经济环境不断开放,经济条件不断发展,人民大众对精神文明的渴望越来越强烈,立足于大众的群众文化工作也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 基层文化;精神文明;创新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此次报告将文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结合起来,给予了文化建设足够重要的位置。这说明单纯的物质文明发展即经济的发展进步已经不能满足广大人民大众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人们渴望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并驾齐驱,共同发展进步,渴望生活更加多姿多彩。特别是面对基层群众,受众面最广的基层文化建设更受到人们的关注,也是文化工作的重点[1]。面对基层群众的迫切需求,基层文化工作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广大文化工作者应该将目光更专注地投放在基层,立足基层,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而努力。
1 当前基层文化建设的背景
依托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进步,人们早已跨过温饱线,享受到更丰富的物质生活,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已经脱离最基础的物质需求,转而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这种基础上的基层文化建设是最贴近人民大众的,是最应该倾听人民群众内心需求的工作。目前我国文化发展的现状是大中城市文化生活较为丰富,各种演出、社区活动等娱乐活动经常举办,公园、健身等娱乐场所和娱乐设施遍布各设区,人们不必花费很多成本就可以享受到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但是做基层工作应该深入到人民群众中来,不能只停留在大中城市,应该将关注下放到更广大的县区、农村。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较大,如果忽略了广大农村对文化建设的需求,忽略了农民对文化生活的渴望,将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大缺口,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将会对全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我国新时期的文化建设要立足全面,关注更广泛人群的需要,查漏补缺,保证文化建设工作正常、顺利的进行。
2 基层文化工作处于什么现状
2.1 基层文化工作呈现出分布不均匀的现状
在我国的一二线城市,各种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各种演出、音乐剧、话剧等文化变现实性多种多样,能够满足各个年龄段的大众对文化生活的向往。文化工作的服务人员和服务设施也较为齐全,人们可以接收到各种时下流行和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及娱乐设施。但是在一些偏远的基层地区,文化建设工作开展艰难。在经济落后地区,人们的精力大部分放在经济建设上,更多的奔波都为了满足物质需求,而没有多余精力去顾及精神的文化需求,对文化需求的渴望较低,往往表现出对国家推广的文化建设工作的冷淡反应[2]。另一方面经济落后地区一般思想、眼界较为闭塞,有些地区甚至还被浓重的封建思想所覆盖,不接受新时期下的文化活动,故步自封的坚持封建传统,表现出对文化工作的抵触行为。
2.2 文化工作者对基层文化建设的不重视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物质经济发面的建设一直是在飞速发展中,逐渐满足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但同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样重要,并且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缺一不可的。所以我们不止要进行物质文明建设,更要注重精神文明建设,重视基层的文化建设工作。但是在有些地区,基层政府将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发展上,而忽略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忽略基层文化建设对社会整体和谐稳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造成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的不协调现象。这种思想导致基层文化建设工作难以推广和发展。
2.3 专业基层文化工作者的缺少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各行各业需要的人才也是一个庞大数字,每年各大院校为国家培养的文化工作者不断进入社会服务于国家的文化建设中去。但是人才的流动也呈现出不均衡现象,更多的文化工作者争先进入国内大中城市,只有很少部分会留在基层工作,即使留在基层的文化工作者也会因为表现优秀等原因调至大城市发展。导致基层文化工作者严重短缺,随着老一辈基层文化工作者的退休,某些地区的文化工作甚至出现断层现象。
3 新时期基层文化工作路径分析
3.1 结合当地实际文化特征,发展新时期文化建设
结合当地风俗文化一方面指的是文化工作应该是立足群众的,应该是秉持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群众,创造出能被老百姓接受的接地气的文化娱乐生活。另一方面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国,国土面积广袤,民族分布集中,各少数民族和不同地域省份都有自身不同的文化风俗。在做基层文化工作时,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了解当地文化特色,把传统的当地的文化习俗和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发动尽可能多的群众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把各民族地域的不同文化风俗取其精华部分展现在人民大众面前,让文化流动起来,加大宣传力度作为当地发展的一块招牌吸引更多的文化工作者参与进来,既推广了当地的文化建设工作,又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带有新意的又能被广泛接受的文化娱乐生活[3]。
3.2 完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建设
基层文化娱乐活动突出的一方面就是文化活动不具有多样性和创新性。有些偏远地区文化活动还只是保留在对传统文化的复制上,既没有创新也没有将传统更好地发展,甚至还包含很多封建残余,文化的表现既不健康也不具备多样化。这样的文化只能停留在原点,永远不能走出来,不能满足人民对创新的渴望,也不能留住优秀的文化工作者,造成恶性循环。文化的发展必须要在保留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引入社会新出现的文化娱乐项目,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如政府可以在原有歌舞、棋牌、健身等项目的基础上,加大科技投入,引入时下流行的VR影视技术等将科学和娱乐融为一体的新技术,吸引大众特别是年轻人的眼光,既丰富了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又把科技创新和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带动了科技产业的发展。除了创新还可以深入发掘传统项目,让传统在新时代的发展下迸发出一样的新光彩。比如在组织节目中,改编传统节目,让传统更具有现代性特征,不再是老一辈人的热爱,也能够被年轻人所接受和热捧,延长传统文化的历史年龄,让群众在娱乐中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熏陶。
3.3 发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相对于大中城市的文化建设组成,基层的文化建设队伍严重不足,机制不健全。为了基层文化工作正常、稳定的发展,首先应该建立健全的文化机制。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保证基层文化建设结构合理、人员齐备,设施健全,能够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和社会乃至世界接轨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服务。在建设中人才是发展的关键,只有高质量的人才才能将基层文化工作有序的进行下去,才能更好地领悟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精髓,才能立足实践,利用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达到二者的和谐发展进步。
为了验证所提压电能量俘获电路的功能与性能,本文在理论分析与电路仿真的基础上,进行了实验测试,实验平台如图7所示。
4 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不断的发展进步,精神文明建设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立足基层的文化建设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府到基层工作者都要对基层文化工作有足够的重视,为基层文化建设提供更适宜的环境,满足基层民众对文化生活的渴望。
不可否认,我们在发展中也走过一些弯路,也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无论成功的案例还是失败的教训,都是值得我们总结的,都可以在未来的经营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重点建设生态文明,而绿色营销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体现,又是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果的市场检验。所以,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大力发展绿色营销,只有绿色营销落到实处,生态文明建设才会有成效。[1]砀山县1999年被批准为国家生态示范县,2002年底被认定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县达标单位,这为砀山酥梨绿色营销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小惠.激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活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J].戏剧之家 ,2017( 20) :242.
[2]陈华芬.试析如何加强基层群众文化队伍建设促进农村文化繁荣 [J].现代经济信息 ,2018( 4) :451.
[3]石弹琴.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组织与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J].大众文艺,2017( 13) :15.
[中图分类号] D25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6-1995(2019)31-0214-02
标签:基层文化论文; 精神文明论文; 创新论文; 曹县韩集镇社会事业服务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