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合实际经历,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关注发生在日常生活中与外国人交往时出现的跨文化交际现象,通过分析这些实例,进一步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以期有助于今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实例分析;文化因素
1、引言
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一些潜在的或与生俱来的文化因素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看法和实际行为;在某些情况下,不同文化背景甚至会造成人们交流的隔阂甚至阻断,或是其他意想不到的后果,因此我们应当关注跨文化交际现象。
在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中,一般论述和思辨性文章居多,实证性论文只占很小的比例[1]。本文根据与泰国、日本同学,美国外教等交往过程中的实际经历,从日常行为习俗,饮食习惯等方面出发,运用个案研究方法,分析其中发生的跨文化交际现象,阐述了文化背景与人们感知乃至行为之间的关系;并针对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障碍和误解,简述文化因素在人们跨文化交际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期有助于今后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提高。
2、案例分析
2.1泰国留学生
笔者在本科期间认识了一些来自泰国的留学生,与她们交往的过程中让我对泰国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增强了我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2.1.1重头轻脚的习俗
我认识一名泰国同学不久后,有一次陪她回寝室去取东西,开门后她习惯性地脱掉鞋子,换上放在门边的拖鞋就进屋了,由于是第一次进泰国同学的宿舍,我跟在她后面没有脱鞋就直接踩进了屋子里,泰国同学回头望了望,没有说什么,很快她取到东西我们就离开了。
在中国,我们除了进到干净的居室家中,大多数时候我们没有脱鞋进屋的习惯,但是在泰国,人们回到家、进寺庙、或者学生进入教室时都需要脱鞋。这一方面和泰国炎热的气候有关,更重要的是泰国人信奉佛教,受佛教观念的影响,泰国人认为脚是不洁的,所以不必呵护,而现在脚穿上了鞋子,于是肮脏的鞋子就应该脱下放在外面,表示对屋子主人、老师长辈、以及佛祖的尊重。后来再去泰国同学的寝室时,我每次都会脱下鞋子放在门口,偶尔也会在她们宿舍楼里遇到赤脚走路的泰国同学。
相对于脚的卑贱,泰国人认为头是非常尊贵的,因此头部不能被随意触摸,在表示尊敬的时候一定要低头。我在大三的时候曾参加过接待泰国中小学生夏令营的活动,我作为志愿者同时也算是中文老师助理,在最后一天的结业典礼上,学生们和我们互相拍照留恋,一名个头和我差不多高的初中女生经过我时,屈膝低着头从我面前快速走了过去。在泰国,学生经过老师、晚辈经过长辈时头部一定不能高于长辈,要弯腰低头以表示尊重。
2.1.2 对女性化的态度
在我的泰国留学生朋友中,有一名男生在行为习惯和动作外貌等方面都很女性化,他们本国留学生对这种现象也很宽容。曾经老师告诉过我们一个案例,一名泰国初中生的行为很女性化,志愿者老师就告诉他,你是男孩子,要有男子汉气概,可是第二天这位老师却被家长投诉了。在中国,父母对男孩出现明显的女性化趋势极为反感,并采取强烈措施加以干涉,整个社会对于这种现象也难以包容。中国自古以来男尊女卑的观念较深厚,强调男女有别和男性的地位,在当代社会男性也会被贴上很多标签。而泰国的阴性文化指数较高,社会的性别意识较弱。泰国父母更关注的是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做个好人,对性别角色的区分没有那么关注。
2.1.3 宴请礼俗
我一位泰国朋友的父母第一次去重庆时,她男朋友的父母为了尽地主之谊请他们吃了一顿自助火锅,算是两家人第一次正式见面,男方父母一直热情地请他们随便吃菜。但事后我的朋友告诉我,当时气氛其实有点尴尬,她的父母也没有吃饱。
我朋友说,一开始她建议吃中餐,但中国父母认为火锅更有当地特色。由于泰国是一个强调等级的国家,因此她很尊重长辈的意见,并且她觉得既然是中国父母请吃饭,就应该听主人的,客人如果表示不愿意是很不礼貌的,于是她后来就没有坚持意见。
中国人一般把吃饭聚餐作为亲友见面、商务谈判等重要的形式之一,因为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可以加深彼此的了解,增进情感交流,也可以化解一些尴尬。但是泰国人在吃饭的时候一般却很少交流,因为一边嚼东西一边说话很可能会把食物喷出来,这是很不礼貌的行为,因此他们更习惯吃完饭以后再聊天。所以当时在餐桌上泰国父母并不愿意多说话,而中国父母为了调节气氛却不停地找话题,泰国父母就会停下来不吃东西以回答他们的问题。并且中国的餐桌上还会配上好酒,俗话说“无酒不成席”、“有酒便是宴”。但泰国作为佛教国家,人们通常不会饮酒,更不会喝度数较高的白酒,所以他们也拒绝了中国父母特意带来的好酒。
一般有远方的客人来时,我们会用当地最有特色的食物来款待,中国父母认为火锅是重庆的一张名片,泰国人擅长吃辣,于是理所当然地请吃火锅,同时他们也考虑到饮食差异,于是点了鸳鸯锅,并且自助的形式也可以让每个人自由选择爱吃的菜。但是泰国的辣和重庆的辣却不一样,泰国人虽然爱吃辣,但是他们习惯吃天然食材制成的单纯的辣味。而重庆火锅以麻辣闻名,往牛油或者反复熬制的老油制成的红汤锅底中加入大量花椒和辣椒,对于没有吃过花椒的泰国父母来说,不仅很难接受这种麻的味道,过于油腻的锅底也让他们不习惯。而鸳鸯锅的另一半——清汤锅底对于泰国父母来说又太清淡了,泰国火锅制作时会放一些浓缩的调料和各种香料叶子一起熬制,虽然看起来是清汤,但是味道却很香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重庆当地的清汤锅底味道比较寡淡,因此泰国父母同样也不想往清汤里烫菜。但泰国被称为微笑的国度,尽管泰国父母不爱吃这些,他们在餐桌上也一直表现得十分友善。
当代,中国人在宴请时不管是吃中餐还是火锅,都习惯点很多菜,一方面是为了显得自己热情好客,另一方面我们也习惯是先品尝各种菜,吃饱之后就不会再吃米饭了。而米饭在泰国人的饮食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泰国一些著名的菜肴也和米饭分不开(如鸡油饭、菠萝饭),他们习惯边吃米饭边吃菜,而不能只是吃菜,但是大多数中国人吃火锅时往往不会就着米饭吃。不仅如此,泰国作为佛教国家,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饮食禁忌,比如很多泰国人不吃牛羊肉和内脏。而重庆火锅必点的几个菜品几乎都是内脏一类的东西。尽管中国父母并没有吃,但这是泰国父母第一次来中国,往自助台的肉类食品上一眼看过去,大部分都是这样的食物,而且其他中国人的餐桌上几乎都放有装着血、肠、毛肚的盘子,让他们难以接受。
2.2美国外教
笔者曾在一家沉浸式的青少儿英语培训机构担任助教,在这里认识了一些来自美国或欧洲的教师。
2.2.1 对老龄态度的差异
有一次我陪一位来自美国的外教去药店买药,因为她刚来中国,又不会说一点中文。在买完她需要的药品之后,结账时她看到刷卡机旁边摆放着维生素片,于是也打算买一瓶,这时售货员问这名外教多大年纪,外教说fifty,售货员便拿出另一种专门适合老年人的维生素片推荐给她,然后外教就表示不要了。她指着瓶身上的for old people告诉我:I don’t want it.尽管后来售货员又拿了普通的维生素片,但外教最终也没有买。
在中国的超市或者药店,随处能看到像“中老年人牛奶”、“中老年钙片”等产品,并且电视上也常常能看到“低脂低糖,适合中老年人消化吸收”,“老人防滑鞋”等广告。随着中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商家们针对老年人推出的各种产品也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的老人们也很喜欢购买他们的专属产品,认为这更适合他们的身体状况。但是很多西方国家的老年人就不一定喜欢这样的营销方式了,因为西方的老人更加追求平等和独立自主,他们认为自己和年轻人是一样的,不愿成为被特殊照顾的群体,也不想让别人说自己老,希望永远保持年轻和健康,如果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给予特殊照顾,反而会被认为是不尊重他们。
后来外教回国之后,我看到她在朋友圈里分享的参加半程马拉松和山林徒步的照片。对于他们来说,实际的年龄并不能影响他们“年轻”的生活态度,不管到了多少岁,他们仍然相信自己的能力并希望得到肯定。
2.2.2拥抱礼仪
我有次和朋友逛街时碰到了一名曾经共事过的异性同事,他来自美国。那时我已经离开培训机构一段时间了,这位年轻热情的同事看见我很激动,叫了我的名字之后上来就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由于地处商业区,周围也有很多来来往往的行人,我的异性朋友站在一旁略显尴尬。后来我的朋友开玩笑地对我说,一看你的同事就是跨文化交际没学好,这是中国,应该和你握手才对。
中国人受传统儒家文化影响,性格相对保守,异性朋友或同事之间见面很少拥抱,在公众场合更鲜有亲密的行为。但在西方国家,拥抱礼是通行的礼节,为表示亲近,同性或异性之间都可以拥抱。
2.3日本留学生
2.3.1不浪费的传统
一名日本同学第一次和我吃饭时,她由衷地赞美我把饭菜吃的很干净,并说很多中国同学都不会吃完就倒掉。后来我再和其他的日本同学吃饭时,看到她们每次都把饭菜吃得干干净净,一点儿也不浪费,她们告诉我是觉得饭菜被扔掉了很可惜。虽然我们从小也一直被教育要节约粮食,但是中国人却不像日本人一样会对浪费粮食的行为产生一种负罪感。日本人对粮食的节俭首先与日本的自然环境有关,日本作为一个狭长的岛国,土地资源不丰富,又常常遭受各种自然灾害,因此古代耕田所得的粮食常常不够。近代日本二战战败后,国内的粮食长期依靠供给,因此日本人长期以来就深知食物的来之不易。此外,日本的小孩从小就养成了爱惜和敬畏粮食的习惯,在吃饭前要说いただきます,表达对做饭人和种粮食人的感激之情。虽然现在因为外来文化的影响有的年轻人缺少吃饭时的礼仪,但日本人对食物的敬重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家庭教养和身份地位。
3、结语
跨文化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可避免的会与外国人接触,在与他们交往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应当留心身边的跨文化交际现象,思考其背后的文化本质和思维方式。一方面我们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在互相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取得跨文化交际的成功;另一方面我们作为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对汉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语言和文化,以减少他们交际过程中的语用失误和跨文化交际障碍。
尾注
[1]胡文仲.论跨文化交际的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05):323-327+400
参考文献
[1]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胡文仲著,1999
[2]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贾玉新著,1997
[3]黄士平.情感性拥抱和礼仪性拥抱[J].现代交际,2001(01):4-5.
[4]欧琼.跨文化交际中的感知问题初探[J].琼州学院学报,2011,(3):104-105.
[5]万中英.风土孕育的日本饮食文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6]刘苏慧.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人际交往冲突案例跨文化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8.
作者简介:周诗韵(1996-),女,四川宜宾人,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
论文作者:周诗韵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9
标签:泰国论文; 跨文化论文; 中国论文; 父母论文; 日本论文; 泰国人论文; 汉语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