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驱动时代的特征与图形教育的创新与转型_大数据论文

数据驱动的时代特征与图情教育的创新转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时代特征论文,数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经历了2013年大数据元年之后,人类社会正步入数据驱动型时代,大数据如影随形般地进入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军事、外交的各个领域,大数据的战略思维、大数据的管理范式、大数据的服务形态、大数据的流程再造、大数据的人才培养,如此等等,大数据作为一个面向所有领域的新资源、新范式和新方法,正在改变我们身边的一切,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也不能例外。因此,对于大数据时代的特征及其对图情教育的创新转型的影响,需要我们认真地加以研究并予以积极应对,以把握图情教育未来发展的机遇,为图情教育的创新转型谋篇布局。

      1 人类社会正步入数据驱动型时代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制造、空间地理信息集成、智慧城市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和持续推进,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推动着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发展模式和发展形态的变化,其中的一大特点就是数据驱动成为聚焦点和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地阐述了数据驱动时代的这一新趋势和新特点,他指出:“网络信息是跨国流动的,信息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信息掌握的多寡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1]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军事、外交等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带来了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数据已成为人类社会和国家的基础性战略资源。据预测,到2020年全球数据使用量将达到约44ZB(1ZB=10万亿亿字节),将涵盖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大数据将创造下一代互联网生态、下一代创新体系、下一代制造业形态以及下一代社会治理结构、改变国家间的竞争模式[2]。美国思科公司2013年发布了《迎接万物互联时代》白皮书,认为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技术趋势和梅特卡夫定律等商业经济规律正在开创万物互联时代,驱动万物互联经济,可为全球企业创造巨大价值。万物互联意味着商业价值的创造已经转向连接能力,即转向从各类数据连接中创造智能的能力。这种互联将通过人、流程、数据以及事物的汇聚融合——万物互联而实现。万物互联的时代,为人们提供了更智能的显示,更智慧的操作,更宽广的网络,更高效的连接,更及时的交互,更深度的计算,更有价值的发现,并力图建立更有效的信息安全和更绿色化的发展环境。具有普遍性、直接性和移动性特点的数据因云端服务器而得到推广[3]。基于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海量、动态和多样的大数据正在建构起一个崭新的数据互联的世界新形态,正在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

      2013年以来,数据驱动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创新战略和未来规划的核心思想和重要政策。这些创新战略和规划政策体现出五大特点,一是数据更多的开放分享,二是数据更多的云集联通,三是数据更多的分析挖掘,四是数据更多的实践应用,五是数据更好的安全保障[4]。

      2015年1月以来,中国政府密集地出台了一系列与数据驱动相关的政策文件,涉及大数据、云计算、电子商务、智能制造、互联网+、跨境数据、数据平台整合等,充分反映出中国政府因数据驱动作出的把握机遇的顶层设计和积极实践(见附表)。

      在大数据发展战略和政策引导下,无论是国家还是城市,无论是机构企业还是文化事业单位,都在积极创新并努力探索各个层面和各种类型的大数据实践,都在根据自身的核心需求建立起标准的大数据网库和整合平台,都在推动着数据开放和数据挖掘,这些政策与实践预示着中国正在迈向大数据的中国时代。大数据的库网和平台不是单纯的海量数据杂乱无章的堆砌,而是将数据有序的整合和富有逻辑的关联,以形成云端汇集并整合开放的关联数据、核心指标的分析数据、动态异常的价值数据,从而提升大数据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机构科学管理的能级。大数据的这一时代特征也同样给图情事业和图情教育带来重要的启示,即我们该如何让图情人才的教育和培养适应数据驱动时代的到来,该如何预先布局为未来中国图情事业数据驱动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的支撑,又该如何加强图情学科关于大数据等的预测研究、实践分析并进行相关的理论阐释和理论总结,为图情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引领,这些都是数据驱动时代对图情教育如何创新转型提出的问题,需要我们加以回答。

      2 图情事业正步入数据共享与智慧融合的发展轨道

      数据驱动时代具有数据井喷、数据互联、数据开放、数据共享、数据智能、数据安全等特点,与这一特点相适应,图书馆正在持续受到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洗礼,正在步入数据驱动与智慧融合的发展轨道,数据资源越来越成为图情事业的重要战略资源和核心创新要素,这对图情事业形成了重组再造和转型升级的挑战。

      在以往数十年中发展的数字图书馆,更多的是单个图书馆的数据信息的集成,虽然也有不少的跨域和跨界的图书馆的数据集成,但这些数据大多处于孤岛状态、封闭状态、静止状态以及局域甚至线下状态,即使上线也缺少智能化的动态互联和平台式的跨时空个性服务。数据驱动要求图书馆服务打破数据孤岛和数据割据,要求图书馆的数据不仅网络化和数字化,而且要互联化、智能化,要为读者提供平台服务、互动服务、个性服务、稳定服务,还要提供全时空的移动服务,泛在服务、即时服务、精准服务。在万物互联的背景下,利用大数据能创造出更具个性化的服务产品,并基于这些产品开发出各类新型的配套服务。这样的变化正在图书馆发生,而且趋势越来越明显。

      同时,以往的数字图书馆明显带有“+互联网”的性质,即在保持原有管理理念和服务模式的前提下,在文献资源中注入数字化的元素,在读者服务中加入移动数据的元素,它更多的是以图书馆自身为本,仅把数字化作为传统图书馆的补充、工具和渠道,它带给图书馆的是拼合、叠加和增量,是方法层面和局部变革的进步,生命力有所限制;而数据驱动时代要求“互联网+”,即数据驱动以开放平台的理念将互联网基因渗透融入图情事业的所有管理和服务流程的方方面面,在传统图书馆的肌体中注入网络化、智能化、互联化的新鲜血液,是在融合基础上的“融化”,它将更贴近读者并以用户为本的理念重组各类服务流程和细节,它将更注重整合协同的平台功能,它带给图书馆的是重组、融合、创新和全局的变革,是理念、模式、形态、产品、流程的一系列变化再造,是数字图书馆的升级版,是战略层面和全局变革的进步,表现出巨大的生命力。哪个图书馆掌握了数据的主动权和主导权,哪个图书馆就有了赢得未来的信息基础。数据共享和智慧融合是数据驱动时代图情变革的特征,我们不能停留在以往的数字图书馆的理念来理解数据驱动时代对图情事业的影响,而应与时俱进,将数据驱动的技术要素上升至图情事业未来战略发展的核心要素,以积极面对数据驱动时代的巨大挑战并真正把握其所带来的发展机遇。

      如果说,智慧图书馆给图书馆带来了融合的发展特征的话,那么随着数据驱动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的智慧融合正在形成升级版:即图书馆的融合正在基于数据驱动形成更广、更深、更快的发展新形态,正在从原本的数据的偶然交叉、延时交互的融合进一步上升至数据的无缝衔接、实时交流共享的发展新形态,正在从局限于典藏文献的部分数据融合进一步上升至文献、建筑、设施、馆员、读者的全数据的深度融合的发展新形态,正在从局域网和广域网上升至与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数据相融合的发展新形态,正在从独个馆的内部门户融合进一步上升至基于开放共享的线状、块状、圈状的平台融合乃至网上跨域跨界的无边界的延伸融合的发展新形态。图书馆服务与管理的线上与线下的融合、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的融合、纸本阅读与数字阅读的融合、个人学习阅读与团队共同交流的融合、文献类型和文献载体与各类数字终端间的融合、智能设施与绿色环境的融合等,智能化、互联网化、万物互联化正伴随着图书馆的万象融合给图书馆带来新变革和新变化。

      2015年9月8日,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在百度世界大会上发表演讲,宣告要让每个人都拥有一个专属秘书协助处理日常琐事,他指出:“我们让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贴心、贴身的秘书,并且你用得越多它就越了解你,它可以帮你处理琐事,让你集中精力去做你喜欢并擅长的事情,让你有更多时间享受美好生活。”这被认为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科技企业技术秀[5]。这一创意也为数据驱动时代图书馆如何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读者服务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力。

      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以前较多地是在世界发达国家图情事业和教育的主导发展的影响下学习欧美图书馆的经验和前苏联的发展模式,较为被动地发挥作用。数据驱动时代为中国图书馆事业创新转型、走出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发展之路并实现对欧美图书馆的弯道超越提供了可能,海量数据、海量读者(包括潜在读者)、多样复杂的个性需求以及正在迈入数据经济时代的发展新环境是中国的国情,也是我们创新发展的机遇所在。我们可以利用数据驱动的机遇实现后发优势,在学习西方的同时,进行独立自主的创新,谋划数据强馆的路线图,在公共服务大数据工程、网络和大数据安全保障工程等国家工程中为图情事业的发展赢得先机,争得大数据时代信息科学和技术发展的主动权,进而实现中国图情事业在全球图情事业中由模仿追随到驱动引领的转型。这是当代中国图情人的崇高使命。中国欠发达地区的贵州省在大数据的后发优势中已开启走向成功之路,中国的图情教育也应当有这样的博大的胸怀志向和把握机遇的意识和能力。

      在万物互联环境下,正在形成以书书互联的数据互联,正在形成以读者和馆员为主体的人人互联,正在形成以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科学院图书馆等为主体的馆馆互联,巨量的关联数据和互通渠道,为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带来了“一切皆有可能”的发展机遇,也对图情人才的结构和类型培养产生了直接影响并相应提出了新的要求。

      3 数据驱动时代呼唤图情人才培养的创新转型

      面对数据驱动时代,图情专业的大学教育是否已经做好了构建全新学科建设和知识体系的准备?这是从事图情教育的广大教师、学生、教育管理者以及图情实践工作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图情教育应当从数据驱动的技术自觉向数据驱动的文化自觉和教育自觉转变。要构建立体的大数据教育体系,从时间轴上形成终身体系,让图情教育为成千上万的受教育者形成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学习的能力;从空间轴上形成全员教育体系,通过大数据全方位融入图情教育并形成学科交叉,在图情教育的创新转型中形成大数据人才辈出的新格局;从目标轴上形成数据教育体系,形成数据全方位获取与分析挖掘能力和跨学科培养的教育宗旨。2015年10月8日,筹备近1年的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揭牌成立,同时成立的还有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这是一所引入社会捐赠、得到地方政府重点支持、向全球科技前沿开放的创新型学院,首批学生将于2016年9月入学。新成立的复旦大数据学院涵盖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生命科学、医学、经济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多学科,并且在这些学科融合的基础上,聚焦大数据学科建设、研究应用和复合型人才培养。这对图情大数据人才培养的创新转型是一个有益的启示[6]。

      人才是图情事业发展的基础和根本,是提升数字驱动时代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服务力和效率效能的重要保证。因此,中国当代图情事业的发展需要更加突出人才为本,并将其作为图情事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在这一战略中,需要明确提出图情人才培养创新转型为先的发展思路,即要加快培育数字驱动时代图情事业发展急需的各类大数据人才。

      中国现阶段与世界发达国家在图情事业的比较上还存在很大差距,其突出表现就是图情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滞后。我们在图情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创新转型,可以缩小这样的差距。大数据科学是一门综合学科,但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却局限于较为单一的计算机学科和统计数理学科,已难以满足大数据科学和数据驱动时代的发展要求。图情教育专业的独特优势正可以弥补大数据人才的现有不足。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4年2月27日主持召开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曾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有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网络强国,要把人才资源汇聚起来,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强大队伍。“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要培养造就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网络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水平创新团队[7]。这实际上对我们加强大数据图情人才培养的创新转型提出了培养三类人才的具体要求。

      首先是大数据的领军人物,这是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环境下的图情领军人才的时代要求,也是中国图情事业如何进一步适应各类全球性挑战、并融入全球治理体制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培养造就具有世界水平的数据科学家。这样的数据科学领军人才必须具有全球性眼光和本土化视野相结合的素养,具有外语的交流能力、文化多样化的知识基础、数据分析管理的研究能力等,以适应未来图情机构等的管理需求。

      其次是大数据的工程师,这是图情事业在数据驱动时代必须具备的专业技术人才。在人类对数据信息处理能力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图书馆的文献采访、一线服务、参考咨询、学术研究、数据安全保障中均需要有这样的大数据工程师,以适应万物互联所带来的数据洪流的有序管理,着力于数据的标准整序、数据的价值发现、数据的去伪存真、数据的运维完善、图情机构效率和效能的提升并致力于更优化的读者服务。

      第三是高水平的创新团队,这是数据驱动时代对人才培养的特别要求。多学科交叉和多领域突破成为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以来新一轮科技创新发展的特点,其范围涵盖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诸多新兴领域,而信息技术成为发展的驱动器,正在向各个领域深度渗透。2015年3月初召开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主题为“边缘创新”,正是信息化综合性和交叉性的体现。这种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正在对人类社会发生全领域、全行业、全方位的渗透与影响,形成了对方方面面的叠加,使原本相对独立的学科和领域变得复杂多样,各个学科间出现了相互交叉、彼此融合的现象,诸多图情服务产品的内外协同创新、图情数据服务平台的创建与维护、图情服务体系建设中文化难题的破解、基于海量数据分析的图情创新学术研究等,都已不是单一学科和领域所能包含或予以解决,跨学科、多领域、边缘创新成为数据驱动时代图情工作的新常态,这就需要培养图情事业的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同时创新团队的培养也要立足于人的数据素养的提升,包括独立思考、自我沟通、团队意识、主动协作、乐于分享、相互沟通、想象创造等。

      大数据时代图情人才培养的创新转型除了以上三类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外,还应当在宏观、中观和微观方面有所思考。从宏观而言,应当树立每个受教育者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教育思想,使图情教育适应更新迭代加速的新环境,并搭建开放教育的网络平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使受教育者能够具备自我终身学习的能力并树立网络公民意识:从中观而言,图情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理论研究等方面都需要用大数据思维进行重新审视与变革,如将实验思维、理论思维和计算思维更好地结合,践行大数据产业与教学的融合,淘汰陈旧过时和一成不变的课程与教学内容等;从微观而言,图情教育如何更接大数据的地气,授课中的互动环节、在教师的在职培训、教育中各类新技术的应用、参与大数据的实践以及相应案例的分析等方面有所谋划和落实,依靠全球领先的信息通信技术,进行合理高效的教学设计,向学生提供丰富严谨的内容资源,推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与图情教育的融合发展。

      加快大数据人才培养的部署,引领推进并不断深化大数据的应用,通过数据强馆的建设,提升图书馆的创新力和服务力,推动传统图书馆的转型升级,推动智慧图书馆的升级版的形成,推动中国图情事业由量变发展转向质变提升,这将成为中国建设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图书馆事业现代化的内在需要和必然选择。

      2015年是国际电联成立15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70周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撰文认为,这一年可能成为改造世界的起始年,并指出:电信及信息和通信技术推动着创新,数字革命改变了我们的世界,我们联络起来比以往更容易,信息通信技术可以帮助实现该议程让人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这一目标。新的信息和通信技术有助于振兴经济,保护环境[8]。潘基文的这一分析和预测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数据驱动时代及图情教育的创新转型不无启示。中国的图情教育工作者需要顺数据驱动时代而为,因数据开放共享而谋,应图情事业智慧融合发展而动,让大数据成为中国当代图情教育创新发展的驱动力和助推器。

      

标签:;  ;  ;  ;  ;  

数据驱动时代的特征与图形教育的创新与转型_大数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