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阻性黄疸姑息性减黄手术近期疗效比较

梗阻性黄疸姑息性减黄手术近期疗效比较

一、阻塞性黄疸姑息减黄手术的近期疗效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徐文勇[1](2021)在《胆道125Ⅰ粒子支架与普通金属裸支架治疗胆管癌并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胆道125Ⅰ粒子支架与普通金属裸支架治疗胆管癌并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连续性收治的51例由胆管癌引起的Bismuth-Corlette分型为Ⅰ型和Ⅱ型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按照植入支架类型不同分为粒子支架组(植入125Ⅰ粒子支架)和普通支架组(植入普通金属裸支架),最终粒子支架组纳入25例,普通支架组纳入26例,收集每个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和凝血酶原时间等数据,评价两种不同支架对减黄及肝功能改善的效果,比较两种支架植入后对血细胞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术后返院行CT、MRCP或胆道造影,明确患者支架再梗阻时间,定期随访记录患者术后1月、3月、6月、9月、1年、2年、3年及5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存信息,比较两组患者支架通畅率、患者生存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差异。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以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支架通畅时间,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以明确影响两组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按照入排标准共纳入患者51例,男性35例,女性16例,其中行125Ⅰ粒子支架植入的患者25例,普通金属裸支架植入26例;两组支架植入成功率均为100%;粒子支架术前及术后1周的TBIL分别为359.99±148.99umol/L、151.15±121.02 umol/L,普通支架术前及术后1周的TBIL分别为427.90±173.95 umol/L、119.08±106.36umol/L,两组患者术后1周减黄效果均明显,且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972)。粒子支架组的支架通畅时间为369.20±231.642天、中位通畅时间为310天、总生存期为334.24±193.384天及中位生存期为385.2天,普通支架组的支架通畅时间为194.57±118.089天、中位通畅时间为142.5天、总生存期为251.23±182.509天及中位生存期为274天,可见粒子支架在支架通畅时间(P=0.024)和总生存期(P=0.021)方面均明显长于普通支架。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χ2=0.917,P=0.821)无明显差异,植入粒子支架可提高患者的支架通畅率(χ2=4.581,P=0.032)及生存率(χ2=3.920,P=0.048)。结论:植入125Ⅰ粒子支架较普通支架相比,可延长患者的支架通畅时间和总生存期,且未增加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杨泽煌[2](2021)在《EBS和PTBS治疗Ⅲ型或Ⅳ型不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对比分析》文中认为背景与目的: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A)起病隐匿,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和体征,诊断率低,发现时多已失去手术机会,手术切除率低,预后较差。针对这部分已无手术机会或拒绝外科手术的患者,采用经内镜胆管支架置入术(EBS)或经皮经肝胆管支架置入术(PTBS)可及时解除胆道梗阻,改善肝功能异常,对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有着积极意义。但哪种治疗方式更佳目前知之甚少。本研究的目的是回顾性分析和对比EBS和PTBS两种方式治疗Ⅲ型或Ⅳ型不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对两种治疗方式作出客观评价,为临床医师的治疗决策提供客观参考。方法:对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入院并接受EBS或PTBS治疗的87例Ⅲ型或Ⅳ型不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9例患者接受EBS治疗,38例患者接受PTBS治疗。分别收集和对比两组患者的退黄效果、肝功能改善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支架通畅时间和生存时间等指标。结果:1.两组患者术前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TBIL、ALT、AST、GGT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改善肝功能程度上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EBS组和PTBS组的引流有效率分别为为85.7%和78.9%,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407)。2.两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6%和36.8%,无统计学差异(P=0.413)。其中EBS组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更高(P=0.043),PTBS组术后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更高(P=0.040),均有统计学差异。3.87例患者中共72例胆道引流有效,总体中位支架通畅时间为140天,3个月和6个月通畅率分别为90.2%和13.5%。EBS组的中位支架通畅时间为143天,3个月和6个月通畅率分别为90.5%和12.4%;PTBS组的中位支架通畅时间为131天,3个月和6个月通畅率分别为90.0%和15.7%,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χ2=0.989,P=0.320)。支架数目是支架通畅率的影响因素(χ2=12.855,P<0.001),其中单支架中位通畅时间为133天,双支架的中位通畅时间为160天。4.87例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205天,6个月和12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4.2%和8.3%。EBS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30天,6个月和12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9.9%和11.8%;PTBS组的中位生存时间时间为218天,6个月和12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6.4%和4.4%,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χ2=0.257,P=0.61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支架数目和胆道引流效果与总体生存有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胆道引流效果(HR=13.375,P<0.001)为总体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胆道引流有效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40天,胆道引流无效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20天。结论:1.对于Ⅲ、Ⅳ型不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及时解除胆道梗阻、改善肝功能异常是延长其生存时间的关键。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EBS)和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PTBS)两种治疗方式均可起到这一作用。两者在肝功能的改善程度、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支架通畅时间和生存时间均无明显差异。2.双侧支架相比单侧支架在支架通畅时间方面更有优势,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可优先考虑行双侧支架引流。

李琮[3](2020)在《ERCP与PTCD姑息减黄对于晚期Ⅲ型及Ⅳ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肝门部胆管恶性肿瘤起病隐匿,大部分以黄疸起病,尤其BismuthⅢ型及BismuthⅣ型肝门部胆道肿瘤,发现时多已累及单侧或双侧的二级胆管分支,需要行半肝甚至扩大半肝切除术,往往面临术后残余肝脏体积不足的困境,存在周围淋巴结的转移和累及二级胆管及重要血管者,在诊断之初,就已经失去了根治性手术治疗机会[1,2]。而对于存在手术机会的患者,其根治性手术的难度高,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复发率及治疗费用均较高,导致有些患者放弃根治性手术治疗。以上几类患者常常伴有梗阻性黄疸,若不及时处理,患者并不是因为肿瘤死亡,而是肝功受损导致的平均生存期常常不到3个月[3]。针对这部分无手术机会或者无手术意愿的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外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 PTCD)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c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两种治疗方式均为解决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式,其与传统胆肠吻合内引流手术对比[4],其对麻醉的要求较低,手术的创伤相对较小,因此对比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热点。研究目的:探讨BismuthⅢ型及BismuthⅣ型肝门区胆管恶性肿瘤合并梗阻性黄疸的患者,通过实施PTCD及ERCP两种手术方式,研究对比减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对两种治疗方式做出客观评价,为临床决策提供客观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介入血管外科以及肝胆外科,收治的68例III型及IV型肝门区胆管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的患者(所收患者均经术前评估无根治性手术治疗机会,或者身体条件无法耐受根治性手术治疗,以及拒绝接受根治性手术的患者)。其中33例行ERCP支架置入治疗,35例行PTCD胆道外引流处理,通过收集并对比术前及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肝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费用等客观指标,行回顾性分析。结果:ERCP和PTCD两组患者术后ALT、AST、GGT、TBA、TBIL指标均明显下降,患者黄疸、腹痛、发热及皮肤瘙痒症状较术前显着好转,肝功能指标如总胆红素、转氨酶等与术前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下降情况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与PTCD组术后近期并发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远期术后并发症PTCD组明显高于ERC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与PTCD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ERCP组与PTCD组住院费用对比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针对BismuthⅢ型和BismuthⅣ型胆道恶性梗阻患者,PTCD和ERCP两种治疗方法均可达到解除胆道梗阻,缓解因为梗阻性黄疸造成的肝功能异常,但两者在治疗效果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2.针对BismuthⅢ型和BismuthⅣ型胆道恶性梗阻患者,PTCD和ERCP两种治疗方案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ERCP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较PTCD组更低。3.ERCP治疗费用较PTCD明显增高,两者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综上所述,ERCP和PTCD两种治疗方式均适用于BismuthⅢ型和BismuthⅣ型胆道恶性梗阻患者。因为ERCP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PTCD患者,且患者无需终身带管,对于无手术机会的BismuthⅢ型和BismuthⅣ型胆管癌患者可考虑为首选方案。而PTCD可以作为ERCP的重要补充,针对操作失败、存在ERCP手术禁忌和无法承受ERCP费用的患者,可考虑行PTCD治疗。

孙先龙[4](2020)在《ERCP和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近期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比ERCP及PTCD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肝胆外科、介入科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并行ERCP或PTCD治疗、临床资料完整的病例共137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ERCP组(44例)及PTCD组(9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变化、电解质变化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长等。使用SPSS 18.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共收集137例病例,其中ERCP组44例,男性27例,女性17例,低位胆道梗阻28例,高位胆道梗阻16例,其中肝门部胆管癌12例,胰头癌18例,壶腹周围癌及胆总管下段癌9例,临近器官恶性肿瘤或转移癌5例,平均年龄66.82±8.97岁;PTCD组93例,男性59例,女性34例,低位胆道梗阻49例,高位胆道梗阻44例,其中肝门部胆管癌43例,胰头癌28例,壶腹周围癌及胆总管下段癌13例,临近器官恶性肿瘤或转移癌9例,平均年龄66.63±11.67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术前肝功能水平、电解质、梗阻部位等指标均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肝功能变化:术后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下降程度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电解质变化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手术方式对不同梗阻部位手术前后肝功能改善程度及减黄效果进行比较:高位胆道梗阻患者中PTCD组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下降程度较ERCP组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总胆红素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胆道梗阻患者中,PTCD组与ERCP组手术前后转氨酶及血清总胆红素下降程度比较无显着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ERCP组共出现7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9%(7/44),分别为出血3例、急性胰腺炎2例、胆道感染2例,出血及胆道感染均出现于高位胆道梗阻患者,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中高位胆道梗阻与低位胆道梗阻各1例;PTCD组共出现1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9%(12/93),分别为胆道出血3例、胆道感染7例、支架堵塞2例,胆道出血均出现于低位胆道梗阻患者,高位胆道梗阻患者出现胆道感染2例、支架堵塞1例,低位胆道梗阻患者出现胆道感染5例、支架堵塞1例。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平均住院天数:ERCP组为5.0天,PTCD组为7.0天,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姑息性治疗而言,在低位胆道梗阻中,ERCP与PTCD均能有效退黄和改善肝功能,且疗效同等,在高位胆道梗阻中,两种手术方式具有同等的减黄效果,但在改善肝功能方面,后者优于前者;术后住院时间ERCP较PTCD稍短;二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对于高位胆道梗阻,可优先考虑PTCD治疗。

邢园园[5](2020)在《健脾利胆方联合PTCD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分析健脾利胆方联合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探讨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治疗模式,以期达到更好的疗效。方法:本次临床观察共收集2017.10至2019.12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64例,采取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PTCD+健脾利胆方)与对照组(PTCD),通过观测患者肝功能(AKP、ALT、AST、TBIL、DBIL)、血常规炎性指标(GRA%、WBC)、中医症状体征、全身功能状态的变化来评估中药健脾利胆方联合PTCD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临床疗效。结果:①肝功能恢复情况: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肝功能(AKP、ALT、AST、TBIL、DBIL)均有显着恢复,其中治疗3天后,两组患者组间差异不明显,肝功能各项经检验,P>0.0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7天及14天后,两组组间差异明显,经检验,P<0.05及P<0.01,具有统计学差异,提示观察组患者各项肝功指标恢复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②血常规炎性指标(GRA%、WBC):两组患者在PTCD术后均不同程度出现炎症反应,7天后出现峰值,通过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GRA%、WBC相较于对照组上升幅度较小且恢复更快,但通过治疗两组患者于治疗14天后GRA%、WBC均回落至正常值范围,提示健脾利胆方对于预防和治疗术后感染发热具有明显疗效。③中医证候疗效评价:通过治疗,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均有所下降,最终观察组(PTCD+健脾利胆方)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PTCD)总有效率为50%,具有统计学差异,提示观察组对于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中医证候改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改善腹胀、食欲及倦怠乏力方面疗效更为突出。④功能状态评价:通过治疗,两组患者KPS评分均有所提高,观察组(PTCD+健脾利胆方)KPS评分改善率为96.67%,对照组(PTCD)改善率为62.50%,具有统计学差异,说明健脾利胆方在改善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全身功能状态方面有显着优势。结论:在对于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治疗中,PTCD联合健脾利胆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与单纯PTCD西医治疗方案相比,二者在退黄及促进肝功能的恢复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疗效,但在改善功能状态、全身性症状,尤其是腹胀、食欲减退、倦怠乏力等方面以及并发症的预防、治疗方面前者具有明显优势,充分证明了健脾利胆方对于恶性阻塞性黄疸的辅助治疗意义,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所在,可作为临床治疗思路推广。

陈三韦[6](2020)在《晚期肝门部胆管癌姑息性减黄治疗疗效观察》文中指出背景: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A)所导致的恶性梗阻是肝胆胰外科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癌细胞侵入胆管,导致胆汁引流不良,肝内胆汁淤积导致末梢毛细胆管扩张,胆汁成分回流入血液中,与此同时正常肝细胞产生的胆汁仍继续分泌进入肝窦从而导致患者黄疸的进一步加重,阻塞性黄疸所导致肝细胞坏死进而演变而来的肝功能衰竭也成为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中治疗HCCA的首选方案即是根治性手术切除。手术基本原则为切除病变胆管并建立新的引流通路,但由于肿瘤解剖位置特殊常位于肝门部,同时其生物学特性易侵及肝脏及周围血管淋巴管,故而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仅为10%-20%[1]。对于剖腹探查后无法行根治手术的患者,则多行U型管置入术或姑息性单纯胆肠吻合术,以做到通畅胆汁引流之目的。对于接近约90%无法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患者,其预后结局往往是因为梗阻性黄疸引起的胆道感染等各种并发症导致的死亡,所以恢复胆汁的通畅引流即是此类患者治疗的主要目标。目前随着内镜以及介入技术的进展,非手术的姑息性方式治疗无法行根治性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已被越来越多医疗机构采用。非手术方式虽未切除原发病灶,但解除梗阻通畅胆汁引流可提高晚期患者生存质量,并相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非手术治疗与姑息性手术治疗相比具有住院天数少,术后恢复迅速,减黄效果明显,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drainage,PTCD)以及内镜下胆道内支架置入术(Endoscopic Biliary Stenting,EBS)是目前临床中常采用的姑息性减黄治疗手段。临床实践中PTCD与EBS均有较好的减黄效果,但对于晚期肝门部胆管癌姑息性减黄的实际运用过程中二者却各有优劣尚存争议。本研究通过对我院行PTCD或EBS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在减黄效果、住院时间、住院花费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等相关指标中的差异,以期为今后相同类型患者的治疗提供指导与帮助。目的:回顾性分析PTCD与EBS在姑息性治疗晚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中的疗效及预后,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在减黄效果、住院时间、住院花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生存时间等相关指标中的差异,以期为今后晚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姑息性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帮助。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收治入院且接受PTCD或者EBS治疗的HCCA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收集和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围手术期病死率及远期生存率等其他相关指标从而评价两种姑息性治疗方案的优劣。利用SPSS20.0软件对所收集而来数据进行分析。对于满足正态性检验的两组患者的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经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则采用秩和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比较意义。结果:1.两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比较统计学上未见明显差别。两组患者术后总胆红素以及直接胆红素值在接受姑息性减黄治疗后均较之前明显下降,减黄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者总体及各Bismuth分型之间减黄效果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2.两组治疗后发生并发症人数分别占总治疗人数的19.3%与17.6%,二者总体上无明显差别。但接受EBS减黄治疗后其胰腺炎的发生情况较PTCD减黄治疗常见,二者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EBS组PTCD组在胆道感染、出血、胆瘘、导管移位或梗阻方面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3.术后早期恢复指标方面,术后进食时间二者间无统计学差异。EBS组术后下床时间早于PTCD组,P<0.05,二者间有统计学差异。EBS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PTCD组,P<0.05,二者间有统计学差异。4.EBS组与PTCD组患者的住院花费分别为(28656.99±13973.10)元和(23584.15±14306.97)元,两者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P<0.05,可见PTCD组住院花费较于EBS组低。EBS组总的住院时间为(14.60±8.29)天,PTCD组总的住院时间为(14.24±10.39)天,两者之间比较P=0.107,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5.生存时间比较EBS组的平均治疗后存活时间为10.11个月,中位存活时间为9.45个月。PTCD组平均治疗后存活时间为7.07个月,中位存活时间为5.50个月。存活时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2,P<0.05。结论:对于无法行手术治疗的HCCA患者,选择一种合适的姑息减黄治疗办法,可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对于Ⅰ型和Ⅱ型HCCA患者首选EBS,因为对于此类患者相较于PTCD,EBS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生活质量影响小等优点,同时其胆汁引流策略符合生理构造且EBS更加契合现今外科领域ERAS理念。对于Ⅲ型与Ⅳ型HCCA患者EBS及PTCD均能作为其姑息性减黄的措施。但方案的具体选择则需根据梗阻具体部位、胆管扩张程度、能够达到有效引流的肝脏体积、术者经验与操作水平等因素综合考量。

陈浩[7](2020)在《125I粒子联合胆道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及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疾病进展迅速,就诊时大多数难以行根治性手术。PTBD联合胆道支架置入能够有效缓解胆道梗阻,但肿瘤细胞持续增殖可导致支架内再发梗阻。许多临床研究表明,125Ⅰ粒子联合胆道支架置入能够有效延长支架通畅时间及患者生存时间。我们对125Ⅰ粒子联合支架置入与单纯胆道支架置入进行对比来验证其临床可行性及实效性。方法:对2018年4月~2018年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射介入科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进行筛选并分组,50例患者中26名患者进行了 125Ⅰ粒子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术,为实验组;24名患者行单纯胆道支架置入术,为对照组。统计所有患者术后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的指标并进行数据分析,用以评价减黄效果;术后来院行胆道造影或CT、MRI等影像学检查,了解支架通畅情况及粒子条位置,记录所有患者的生存时间、支架开通时间及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根据统计结果,对两组之间差异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两种治疗方式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近期减黄效果均显着,两组间数据比较显示两种方式在近期减黄效果上无明显差异,但两组患者在远期黄疸复发程度上存在显着差异;125Ⅰ粒子联合胆道支架置入较单纯胆道支架置入其支架开通时间及生存时间均延长。结论:125Ⅰ粒子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及支架通畅时间。但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加以实践行进一步研究。

白言声[8](2019)在《经ERCP、PTCD及超声内镜途径的胆道引流对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研究背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常见病因主要是因为恶性肿瘤,例如胆管肿瘤、胰腺肿瘤、壶腹肿瘤、肿大的淋巴结、肝癌及其转移或浸润压迫胆总管、肝总管或左右肝管,从而导致胆管狭窄而引起胆汁淤积及肝功能的损坏,是临床诊断、治疗较为困难的一组疾病。临床以进行性加重的黄疸为主要症状,进而发生肝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机体免疫力下降导致全身感染、脓毒血症,严重威胁生命,病死率极高。若不采取及时的临床干预,92%的患者在半年内死亡。80%的患者可以通过采取姑息性的胆道引流方式来达到减轻黄疸从而减轻症状,目前常用的姑息性胆道引流手术有ERCP下胆道引流、PTCD以及超声内镜下胆道引流。这些年来,各种不同的姑息性的引流术式的优劣成为研究的热点。目的回顾性的分析研究在我院进行ERCP、PTCD、超声内镜下胆道引流的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资料,客观评价了姑息性引流术的疗效优缺点和临床特点,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参考。方法经过排除和纳入标准收集在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住院,经过各科会诊后判定为无法行手术治疗的恶性胆道阻塞患者共56例,按ERCP引导下胆道引流、PTCD和超声内镜下胆道引流术式分成ERCP组、PTCD组和EUS组,分析三个组的手术前后肝脏功能指标的变化、近期并发症、住院天数。结果(1)对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这三种姑息性胆道引流术均有效,在缓解黄疸症状、改善肝功能指标没有显着的差异,因此这三种姑息性的胆道引流术治疗方案均可在临床上作为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有效措施。(2)超声内镜组的并发症少于ERCP组和PTCD组,三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三组住院天数相比,由于超声内镜组病例数少,术后并发症少,超声内镜组的平均住院天数短于ERCP组和PTCD组住院天数,三组间的差异明显(p<0.05)。(4)ERCP与超声内镜都是经自然腔道,胆汁引流更符合生理解剖结构,相较于PTCD降低了因胆汁长期外流引起的酸碱和电解质失衡,也避免了导管滑落及感染。(5)超声内镜因其具备内镜和超声的优势,其相较于PTCD来说穿刺道更短,不用外置引流管及引流袋,可以在超声实时成像下避开大血管,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相较于ERCP来说,其不依赖于十二指肠乳头的情况,可以胃和十二指肠进行穿刺引流及支架置入。结论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来说,姑息性胆道引流术选用ERCP、PTCD及超声内镜技术均有效,三种术式各有各的优势及不足,相较之下超声内镜优势更大,但是因本研究样本量太小且是回顾性研究,因此想要完全了解超声内镜下胆道引流能否成为一线治疗方案仍然需要大数据前瞻性及中心对照研究。

史国峰[9](2019)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PTCD支架置入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及胆道支架置入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MOJ)患者在术后服用茵栀黄口服液,探讨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自2015年5月起,共收治不同类型肿瘤引起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共80例,其中包括肝癌50例(结肠癌肝转移1例),胰头癌1例,胆管癌26例,胆囊癌3例;将8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经PTCD及胆道支架置入术后,均行常规抗感染、止血、抗炎、护胃、护肝等治疗,同时保证胆道内外引流管通畅,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服用茵栀黄口服液,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术后并发症、皮肤瘙痒等情况。结果:1、经治疗后全部患者肝功能均有好转,但茵栀黄组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下降显着。2、随着胆红素的下降,患者皮肤瘙痒有所好转,但茵栀黄组更为显着。3、患者术后2个月回访胆道再梗阻率茵栀黄组优于对照组。4、加用茵栀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在配合PTCD金属支架置入术后能显着改善肝内胆汁淤积患者的症状体征,包括目黄、皮肤瘙痒、身黄、尿黄、腹胀、舌苔;能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尤其是TBIL、DBIL方面有优势;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并能缩短患者住院周期,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并推广。

姜德帅[10](2019)在《单孔腹腔镜胆囊空肠吻合术在低位恶性胆道梗阻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估单孔腹腔镜胆囊空肠吻合术(SILGJ)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6年9月18例低位恶性胆道梗阻(LMBO)不能行根治术且均接受SILGJ的患者,统计患者术前术后肝功能变化,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生存时间等数据并进行较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67.72min,平均失血量93.61ml,平均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89和11.06天,所有手术过程均顺利进行,术后肝功能恢复较快,减黄效果较好,其中有5名患者术后发生胆管炎,Braun组3名(3/7),Roux-en-Y组2(2/11)名。结论:SILGJ是安全可行的,近期临床效果也比较好,在不能行根治术的低位恶性胆道梗阻患者中,尤其是对于生存期较长的,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姑息性治疗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探讨。

二、阻塞性黄疸姑息减黄手术的近期疗效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阻塞性黄疸姑息减黄手术的近期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胆道125Ⅰ粒子支架与普通金属裸支架治疗胆管癌并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EBS和PTBS治疗Ⅲ型或Ⅳ型不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一般资料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2.1.4 肝门部胆管癌分型标准
        2.1.5 肝门部胆管癌不可切除的诊断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治疗方法
        2.2.2 数据收集方法
        2.2.3 术后疗效定义
        2.2.4 并发症定义
        2.2.5 观察指标
        2.2.6 随访
    2.3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3.2 肝功能指标比较
    3.3 引流有效率比较
    3.4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5 支架通畅时间比较和影响因素分析
    3.6 生存时间比较和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肝门部胆管癌的诊疗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3)ERCP与PTCD姑息减黄对于晚期Ⅲ型及Ⅳ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绪论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1.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 研究方法
        1.2.1 ERCP组
        1.2.2 PTCD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结果
    2.1 ERCP组与PTCD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2.2 手术结果
    2.3 两组患者术后近期、远期并发症对比
    2.4 两组患者手术后费用及住院时间对比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第五章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内镜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4)ERCP和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近期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健脾利胆方联合PTCD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病例脱落标准
    2 患者临床资料
    3 研究方法
        3.1 分组
        3.2 实验方法
        3.3 观察指标
        3.3.1 血液检查指标
        3.3.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3.3.3 生活质量评定标准
        3.3.4 安全性评价标准
        3.4 数据统计
    4 研究结果
        4.1 肝功能水平分析
        4.2 血常规炎性指标水平分析
        4.3 中医症候疗效评价
        4.4 功能状态积分评价
        4.5 并发症及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中医对黄疸的认识
        1.1 黄疸的源流
        1.2 病因病机
        1.3 治疗原则
        1.4 健脾利胆方组方原则及分析
    2 恶性阻塞性黄疸的现代医学研究
    3 疗效观察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恶性阻塞性黄疫的外科诊疗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中医症候积分量化表
    附录2: Karnofsky (KPS)评分标准
    附录3: 健脾利胆方联合PTCD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痕的临床疗效观察知情同意书
    附录4: 信息调查表
致谢
发表论文

(6)晚期肝门部胆管癌姑息性减黄治疗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引言
2.材料(资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6.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
    参考文献

(7)125I粒子联合胆道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诊疗及~(125)Ⅰ粒子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经ERCP、PTCD及超声内镜途径的胆道引流对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基线资料
        1.1.1 病例入选标准以及排除标准
    1.2 手术方法
        1.2.1 内镜设备
        1.2.2 ERCP组
        1.2.3 PTCD组
        1.2.4 超声内镜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EUS组、ERCP组与PTCD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2.2 手术结果
    2.3 三组患者肝功能变化情况
    2.4 三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比较
    2.5 三组的住院天数比较
3、讨论
4、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姑息性减黄术的选择
    1.恶性梗阻性黄疸(malignant biliary obstruction,MBO)
    2.恶性阻黄的治疗
        2.1 外科手术
        2.2 内镜下的治疗
        2.3 ERCP常用的镜下操作技术
        2.4 超声内镜引导下胆道引流术(EUS-BD)
        2.5 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
        2.6 经皮肝穿刺胆囊引流术(PTGD)
        2.7 经皮肝胆道支架置入术(PTBS)
        2.8 射频消融术
    3.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9)茵栀黄口服液联合PTCD支架置入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10)单孔腹腔镜胆囊空肠吻合术在低位恶性胆道梗阻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纳入及排除标准
    2.2 资料
    2.3 方法
        2.3.1 Braun吻合术
        2.3.2 Roux-en-Y吻合术
        2.3.3 观察指标
        2.3.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SLGJ治疗结果
    3.2 Braun组与Roux-en-Y组相关数据比较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阻塞性黄疸姑息减黄手术的近期疗效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胆道125Ⅰ粒子支架与普通金属裸支架治疗胆管癌并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D]. 徐文勇.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2)
  • [2]EBS和PTBS治疗Ⅲ型或Ⅳ型不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对比分析[D]. 杨泽煌.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3]ERCP与PTCD姑息减黄对于晚期Ⅲ型及Ⅳ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研究[D]. 李琮. 河北大学, 2020(02)
  • [4]ERCP和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近期疗效分析[D]. 孙先龙. 遵义医科大学, 2020(12)
  • [5]健脾利胆方联合PTCD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D]. 邢园园.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晚期肝门部胆管癌姑息性减黄治疗疗效观察[D]. 陈三韦.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7]125I粒子联合胆道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及疗效分析[D]. 陈浩.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8]经ERCP、PTCD及超声内镜途径的胆道引流对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疗效分析[D]. 白言声. 河南大学, 2019(01)
  • [9]茵栀黄口服液联合PTCD支架置入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观察[D]. 史国峰.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2)
  • [10]单孔腹腔镜胆囊空肠吻合术在低位恶性胆道梗阻中的应用[D]. 姜德帅.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梗阻性黄疸姑息性减黄手术近期疗效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