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君 黄凌
(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江苏 昆山 215300)
【摘要】 目的:了解我院泌尿外科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性,并对其临床用药进行指导干预。方法:选取我院泌尿外科病房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7例留置尿管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于清晨6:00采用无菌容器采集患者中段尿并送检,做细菌培养与药敏分析。结果:607例留置尿管的患者39例确诊为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共检出病原菌67株,其中真菌45株(67.2%),革兰阴性杆菌15株(22.3%),革兰阳性球菌7株(10.4%)。主要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其对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敏感,而对氟康唑及伊曲康唑相对耐药。结论:对导致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的防治措施,可以降低感染率,提高治疗质量,减轻患者痛苦。
【关键词】 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 ;病原菌;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R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3-0194-02
留置尿管是目前临床常见的护理操作技术,是解决排尿异常,观察尿量的基本手段,泌尿外科患者尤其是手术患者由于疾病治疗的需要往往需放置导尿管,以便于治疗、护理,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是院内感染常见的类型,目前在院内感染中仅次于呼吸道感染排在第二位,占医院获得性感染的40%[1]。留置尿管是医院尿路感染的直接原因,占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的80%[2]。现将我院泌尿住院患者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探讨分析泌尿外科尿路感染的发生危险因素,现将治疗及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泌尿外科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期间留置导尿患者共607例进行分析。其中男性22例,女性35例,年龄18~83岁,平均62岁。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09年美国感染病学会国际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的《成人导管相关尿路感染的诊断、预防和治疗》[3],CAUTI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发热、寒战、意识改变、无诱因昏睡、急性血尿、盆腔不适等。
1.3 标本采集 于清晨6:00用使用无菌容器采集患者的清洁中段尿,在lh内送检,正常情况下每7天为患者更换一次尿管。
2.结果
2.1 病原菌构成比 607例患者中39例确诊为CAUTI,发生率为6.4%。共检出病原菌67株,其中真菌45株(67.2%),革兰阴性杆菌15株(22.3%),革兰阳性球菌7株(10.4%)
2.2 真菌耐药性 CAUTI中主要致病菌为真菌,共检出45株,占67.2%。各菌株数依次为白色念珠菌13株,近平滑念珠菌10株,热带念珠菌9株,光滑念珠菌7株,白色念珠菌生物变种5株,克柔念珠菌1株。
2.3 CAUTI中革兰阳性球菌及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特性 本次检测中共检出15株革兰阴性杆菌,包括5株肺炎克雷伯杆菌、4株产ESBL菌株,其耐药特点为: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等不敏感,而对阿米卡星及庆大霉素相对敏感。检出7株革兰阳性球菌,包括4株屎肠球菌,其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33.3%[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 危险因素 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意识障碍、女性、糖尿病、高龄、留置导管时间超过2 周,其中导管留置时间长是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感染危险因素,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与导管留置时间呈正相关,留置导尿时间超过10d,感染发生率达到了100%,本调查的患者留置导尿时间均超过10d,女性患者明显高于男性。
3.讨论
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在临床十分常见,是医院获得性感染之一。主要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有研究表明,我国尿路感染发生的概率为医院总感染率的20.8%~31.7%。本文主要对2011年~2012年我院泌尿外科病房CAUTI的发生情况及CAUTI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两年内607例留置尿管的患者中有39例发生CAUTI,概率为6.4%。说明对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4.小结
导致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原因较多,如:
(1)对患者的临床病症评估不准确,对导致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评估不合理;
(2)置管前没有严格检查导尿管和导尿包,出现过期、破损、潮湿等情况;
(3)选择的导尿管大小、材质与患者情况不符合;
(4)在置管时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由于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由多种因素引起,一般难以控制,医生在留置导尿管时尽量以预防感染为主,医院应当经常对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进行培训巩固,包括无菌操作、导尿操作、留置导管的维护、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的培训和教育以及相关操作规程的掌握等。在置管前、置管时、置管后应做到以下几点:
(1)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充分评估,明确患者是否需要置管,同时对置管风险因素进行评估;
(2)仔细检查导尿管和导尿包,如发现破损、过期、潮湿的情况,应立即更换;
(3)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尿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采用封闭式引流装置;
(4)医护人员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认真洗手,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巾,仔细清洁尿道口及会阴部,操作时动作轻柔,置管深度适宜。
(5)妥善固定导尿管和导尿包,避免导尿管打折、弯曲,导尿包应低于膀胱水平。
同时,对于已经出现尿路感染的患者应进行细菌培养,分析感染因素,并采取对症措施,可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 易玲娴,贾晓君,张长春等.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临床特点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14,43(1):121-123.
[2] 杨青兰,曾登芬.国外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防控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2):101-103.
[3] 苏文静.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前馈控制与管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26):229-229.
[4]王巧兰.老年患者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4):46-47.
论文作者:江君,黄凌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6
标签:导管论文; 导尿管论文; 相关性论文; 患者论文; 尿路感染论文; 病原菌论文; 泌尿外科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