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城北中学 王瑶容 355000
摘要:我国经历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发展,积累和沉淀了大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瑰宝,为后人提供了学习的素材以及品德教育的工具。在现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了促进教育发展的一个重点,也为教师向学生渗透和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促进初中学生的道德品质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数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主要平台。而“人文性”这样的课程特征也要求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本文就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路径展开了一系列的试论。
关键词: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前言: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指导作用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在初中教育阶段逐渐被凸显出来。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含不同方面的内容,比如,道德文化、历史文化、传统美德及家庭教育文化等等。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与意识逐渐形成的时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渗透进道德与法治课程当中,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从更加深入的角度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优化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重要作用。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内容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渗透进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当中,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养,为人们指明前行的方向。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体现,应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教育资源,将其融入教学内容之中。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既有正文表述中名言警句的引用也有在案例选择方面,安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例如,以七上教材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为例,就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自知之明”等九处引用了名言警句;在案例选择方面,又有《诗经.卫风》中的《木瓜》等。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经验,寻找课程内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结合点,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中得到充分渗透。同时很多教材以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中都包含很多能应用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比如,《论语》、《弟子规》等,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作为课外延伸的部分,向学生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在教学情境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使学生能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理解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这种创设情境教学方法能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能从更加深入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更加深刻的领悟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核心思想,从而更好达成教学三维目标。
中华传统文化的范围很广,并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体现了古代先贤的智慧结晶以及情感表达的载体[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教师一味采用直接讲解的方式向学生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很难使学生真正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针对这样的教学情况,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作为中心,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在教学情境中向学生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理想的达成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七上《活出生命的精彩》中“平凡与伟大”这目时,教师利用微视频《追思与铭记》创设教学情境,这个视频既包含了优秀的古诗词又有习近平总书记为纪念英雄人物而作的诗词,它蕴含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又以更直观、更具有感染的方式呈现。通过教师对这个部分内容的深入挖掘,既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又能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又例如,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在教学九上《延续文化血脉》中可以创设情境,通过探究、分享“《孟子.梁惠王下》、范仲淹《岳阳楼记》”理解他们的忧乐思想,感悟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三、重视教学活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有机结合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课堂当中,教师不仅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还应该积极开展教学活动,并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进教学活动当中,使二者进行有机结合。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实践活动更能加深其对教学内容的记忆程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教学活动之间相互结合,体现出教学内容的升华[2]。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教学内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桥梁,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七上《师生之间》中,讲解到“师生交往”这个部分时,首先,教师可以从理论的角度向学生介绍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发扬尊重老师的传统美德。其次,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历史故事或者诗句作为载体,向学生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如,利用“程门立雪”的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应该对教师表示尊重的感情;利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样的诗句使学生明白教师对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还可以让学生给教师写一封简短的信,表达对教师的感恩之情。将教学活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进行有机结合,更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更好地达成三维教学目标。
结论:综上所述,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她体现出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征。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这门课程当中具有关键性的教育意义。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更应该深刻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内容之中,在教学情境中不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教学活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有机结合的方式向学生讲解、帮助学生感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通过本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路径展开的初步试论,希望能为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朱德蘖.浅析中华传统美德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深度融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7(35):11.
[2]许艳.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渗透与运用——以《道德与法治》为例[J].才智,2017(21):75.
论文作者:王瑶容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中华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优秀论文; 法治论文; 道德论文; 学生论文; 初中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