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贸易收支和汇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收支论文,汇率论文,中国论文,贸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从1994年1月1日起,中国人民币对美元和日元的名义和实际汇率是如何变动的?
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对美元的统一比价为8.72人民币对1美元,在94年的前6个月中,汇率基本稳定在8.7人民币对1美元,在94年下半年中,人民币逐渐升值到8.45人民币对1美元。近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价继续升值,从95年4月25日的8.45∶1升到5月11日的8.29∶1。从1994年1月1日到1995年5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比价由8.72变为8.30,人民币对美元大约升值了4.5%。至于人民币对日元的比价,94年1月10日时为7.74人民币对100日元。在95年5月31日时则为9.91人民币对100日元,人民币对日元贬值了28%。
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当然会对中国的贸易有影响,在中国的出口成品中,大约有1/3是用进口的零配件然后出口成品的加工工业的。中国国内的通货膨胀对这些出口加工工业的影响比较小。因为他们的大部分零配件是进口的。我们通常用有效汇率来分析汇率变化对进出口的影响。
进口的有效汇率(EERM)以国内企业在国内市场上生产和销售相当于1美元的进口产品时所用的国内货币(人民币)数量来表示。出口的实际有效汇率(EERX)以国内企业生产并出口在世界市场上价值1美元的商品时所花费的人民币的数量来计量,其中包括诸如出口补贴(税金)等项的价值。据估计,1994年秋季中央直属企业的EERX为8.42人民币,而地方政府所属企业的这一比率为8.52人民币。
分析汇率对贸易的影响最好是用加权实际有效汇率。然而,中国的贸易,特别是进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宏观经济周期和政府的政策。在周期的上升阶段,进口大量增加,贸易赤字开始扩大。紧缩的宏观政策限制进口,使贸易赤字缩小。中国的经常项目在几次经济扩张(过热,改革开放的高潮)阶段都是负的,比如1985-1986年,1988-1989年,还有1993年。在1979年到1994年期间,汇率对中国的贸易平衡有了越来越明显的影响,但和政府的经济政策和对贸易的限制相比是处于第二位的。当然,汇率的作用在将来会更加重要,这一点在1994年已经非常明显。
二、中国现在的汇率在多大程度上是由市场决定的?
市场汇率是在政府设定了一系列参数的条件下,由市场上的需求和供给决定的。一般而言,政府不干预而完全由市场决定的汇率是很少见的。那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汇率在多大程度上是由政府控制的。
自从94年1月1日中国汇率并轨以来,在以下意义上政府对汇率的干涉是很强的。
1、中国货币当局尽最大努力来维持人民币和美元之间汇率的稳定。中央银行的官方储备从94年初的212亿美元增加到年底的516亿美元,增加了304亿美元,平均每天增加1亿美元。基础货币增加了4586亿元,其中的60%是由官方外汇储备的增加而引致的。在过去,外汇储备的短缺是经济发展的瓶颈(例如,外汇储备在84年8月时约为138亿美元,到85年8月降到了38亿美元),现在则是过多的外汇供给使中央银行担心。如果没有中央银行的干预,人民币可能会升值更多。
2、另一方面,中央政府继续通过关税、配额和对一些经常帐目的非贸易项目的控制来控制进口。中国最重要的进口项目是和大型投资工程有关的生产资料,这一项是由政府严格控制的。在紧缩时期(如1994年),对投资规模的控制是很严格的。对外汇的需求包括企业因进口产品而对外汇的需求和家庭对外汇的各种各样的需求:如投资、到国外旅行、留学等,所有这些对外汇的需求都受到现行体系的控制。如果没有这些控制,对美元的需求将增加。
3、在给定了上述的政府限制下,当前的汇率基本上反映了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包括套汇套利的投机活动。据估计,在94年官方外汇储备所增加的304亿美元中,1/3可由经常项目中的贸易盈余来得到解释。此外,一些企业在紧的货币政策期间把它们所拥有的国外资产(一些存在海外)转变为人民币以维持其资产的流动性水平,所增加的外汇储备中的1/3是由这种行为引起的,最后1/3是由于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利差和中央银行为维持美元和人民币稳定的比价而采取的管制行动所引发的。
三、如果对进出口的其它限制(非关税的)改变了,经常项目的外汇供求会变动吗?如果会,向哪个方向?
人民币的买卖价值是多少?关于这一点的争论很激烈。过去16年的改革中,人民币的官方汇率(相对美元)由1978年的1.7贬到了1993年底的5.77,接着在94年初进一步贬到了8.7,一共贬值了5倍多。因为中国是计划经济,78年的汇率是扭曲的,很可能是高估了。目前8.7人民币对1美元的汇率是被低估了吗?许多经济学家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PPP)而赞同这一观点。问题在于,即使在长期,用购买力平价来解释汇率也被各国历史证明是不够的。不过,以PPP作为我们讨论的基准仍然是有益的。
为了分析汇率从目前水平下(1美元=8.31人民币)的变动方向,我们就不同的情况做些假设。
情况1:假定在我们所研究的时期内,中美的通货膨胀率相同;并且在给定政策参数的条件下,汇率是由供给和需求所决定的市场汇率,没有PPP偏差的压力,那么去掉对进出口的其余限制,会使人民币因以下原因而贬值。
1、目前对进口的限制比之于出口,在比率上要高得多,在范围上要大得多。
2、中国进口的大多是奢侈品、高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相对而言,出口的大多数为低附加值产品,中国的出口品在价格和质量方面都面临着高度的竞争。
3、与其主要的贸易伙伴相比,中国的贸易壁垒较高。在关税和非关税方面都是如此,所有这些因素表明了如果去掉其它限制,则人民币将贬值。
情况2:假设中国比美国的通货膨胀率高(中:15%,美:5%),并且在给定政策参数的条件下,当前汇率是由供求决定的市场汇率,没有PPP偏差的压力,那么去掉对进出口的其余限制后将会使人民币有更快的贬值。
所有情况同情形1相同,中国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将导致人民币更快的贬值。
情况3:假设中国比美国的通货膨胀率高(中:15%,美:5%),并且就PPP而言,有偏差的压力(比如1美元的购买力相当于5元人民币),那么去掉对进出口的其余限制后将导致一个不确定的结果。
在这种情形下,高通货膨胀率和去掉对进出口的其余限制将使人民币贬值,而购买力的偏差将使人民币升值,最后的结果要看哪种力量更强。
总之,其它情况不变时,去掉对进出口的其余限制将使人民币贬值,在预测汇率在未来的变化方向时,我们应考虑中国相对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和由于PPP偏差而使人民币升值的强度。
四、对由于相对高的国内通货膨胀率和名义汇率的升值所导致的对中国商品竞争力所产生的影响,最好的对策是什么?
自94年1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正升值了4.8%,同时期,中国的通货膨胀率高,这两者均不利于出口,人民币的升值意味着中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变得更昂贵。高的通货膨胀率意味着出口的成本上升了。
怎样提高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呢?传统的方法是改革出口部门,去掉出口的障碍,使更多的企业有直接出口权。然而,如果我们仔细看一下对出口的控制和关税,就会发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自1993年1月1日起,出口配额由“出口商品管理临时条例”管理,目的在于提高短缺商品的国内供给;限制对中国是主要供给者的一些特定市场的出口,实现出口限制的国际协定,例如对纺织品市场即是如此;避免贸易伙伴采取反倾销行动。因此,中国可能去掉的出口壁垒是很有限的。大多数的出口限制和控制来自贸易伙伴,而不是中国自己。
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们必须作出决定是否使用外国的资本。如果想利用外资,则经常项目有贸易赤字并不一定是坏事。本文推荐以下政策措施。
1、在以后的三至五年中,中国应考虑提高进口中的制成品数量,包括机器设备、化工产品和其他国内短缺的原材料,提高进口制成品的目的是刺激革新,提高经济规模和管理水平。在短期内中国每年有100亿美元的贸易赤字可能是合适的。如果我们假设官方储备相对稳定,则有资本净流入的唯一方式是经常帐目有赤字,然而,贸易赤字应该使出口产品未来的竞争能力提高,而不是消费奢华程度的提高。
2、如果中国的外债连本带息每年需支付200亿美元,再加上100亿美元的贸易赤字,那么未来几年内每年应该有300亿美元的外资流入。考虑到人民币的储蓄量很大,中国在开放经常项目中的非贸易项目时应该谨慎一些。换言之,中国应尽量在未来3-5年内尽量保持非贸易项目上的用汇平衡。
3、逐渐地建立统一的外汇市场。银行间市场和外资企业服务的调剂市场应统一起来,同时也应考虑建立外汇期货市场的可行性,该市场将为贸易商提供规避风险的便利。需要强调的是应该加强对资本流动(特别是短期资本流动)的控制,并使之标准化,程序化。
标签:汇率论文;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论文; 汇率决定理论论文; 汇率变动论文; 汇率改革论文; 通货膨胀率论文; 外汇论文; 经常项目论文; 人民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