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胃溃疡是怎么回事?有哪些特点?
胃溃疡是可根治、可治愈的一种疾病,通过有效的治疗能获得良好的预后。且遵医嘱正规治疗,可以彻底治愈胃溃疡疾病。一般情况下,坚持正规治疗6至8周大部分患者是可以治愈的,仅有少数病人会因急性穿孔、上消化道出血、幽门梗阻等并发症而出现死亡。其中胃溃疡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概率在15%至25%,可表现为长期、缓慢出血,也可以表现为严重、快速的出血。长期出现缓慢出血现象时,患者会表现出呼吸困难、贫血、心悸、疲劳、皮肤苍白等临床症状。若出现严重快速的出血症状,则会引起便血和呕血等症状。出现上述这些临床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以免出现生命危险。胃溃疡患者出现穿孔的概率在2%至5%,突然出现剧烈腹痛时就有可能是穿孔引起的,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胃溃疡患者出现幽门梗阻的概率在2%至4%,出现此并发症时,会表现出反复呕吐、腹部胀痛、胃排空延迟、常有饱腹感等症状,应及时给予对症治疗。
胃溃疡的特点比较多,例如胃溃疡属于慢性病程,发病时,上腹部会出现节律性疼痛,疼痛可分为胀痛、隐痛、钝痛、灼烧样痛等,一般情况下,可忍受住这种疼痛,腹痛和饮食有关,一般腹痛出现在餐后1h,持续疼痛2小时左右就会逐渐缓解,下次进食时会再次出现这些症状,呈现节律性发作。且胃溃疡呈现周期性发作,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在冬春、秋冬等季节交替时高发,症状缓解和发作会交替出现。除此之外,过度疲劳、气候变化、精神刺激、饮食不当等不良因素还会加重或诱发腹部疼痛,为此,应加强生活护理,以促进疾病康复。
二、导致胃溃疡疾病的原因有哪些?
正常情况下,胃肠道粘膜对胃肠道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让其不被胃酸损坏掉,且胃粘膜对破损的胃粘膜还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但当一些有害因素破坏掉胃粘膜时,就会减弱其修复能力和抵御能力,严重时还会让其完全丧失这些能力,进而引起胃溃疡疾病。具体引起因素如下:
(1)幽门螺旋杆菌侵袭:当胃部侵入幽门螺旋杆菌且大量繁殖时,会引起炎症,久而久之就会损坏胃粘膜屏障,在其他一些致溃疡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就会引起胃溃疡疾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药物:有些药物进入机体后会损伤胃粘膜,例如非甾体类的抗炎药物阿司匹林。据数据显示,长期服用对胃粘膜有损伤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患者发生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的概率要比未服用患者高出2.7倍和3.2倍。为此,日常药物治疗疾病时,一定要遵医嘱用药,并将自身情况告知医生,以便医生给出最佳治疗方案,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损伤。
(3)胃部分泌胃蛋白酶和胃酸含量过高:胃内会分泌胃蛋白酶、胃酸等物质,以消化胃内食物。若这些物质过量分泌时,会作用在胃粘膜上,进而破坏正常的胃肠道粘膜,最终会引起胃溃疡疾病。
迷走神经张力增大时或者患有胃泌素瘤疾病时,会出现胃蛋白酶、胃酸分泌增多现象。为此,存在上述症状的人群应积极预防胃溃疡。
(4)遗传因素:据大量资料指出,胃溃疡疾病具有一定的聚集性和遗传性。为此,存在胃溃疡家族史的人群要加强胃溃疡的预防。
(5)精神因素和应激因素:长期处于情绪激动、焦虑、抑郁、紧张等负面情绪中的人,容易患上胃溃疡疾病。除此之外,因手术、过度劳累、火灾、过度悲伤等因素处于应激状态中的人群,胃酸分泌量会明显提升,于此同时,交感神经异常兴奋也会促进胃粘膜的收缩,继而降低胃粘膜的自我防御能力,最终会导致应激性胃溃疡疾病。
(6)吸烟:专家对流行病学进行研究后指出,吸烟人群患胃溃疡的概率要比不吸烟人群高2倍。因为吸烟会促进胃部分泌胃蛋白酶和胃酸等物质,同时会抑制中和胃酸的物质分泌,例如胆汁和胰液等,在血管收缩时,会让十二指肠出现黏液分泌量降低、反流等症状,进而减弱胃粘膜防御能力,导致胃溃疡疾病。
(7)饮食:长期处于不规律饮食、暴饮暴食等状态中,会扰乱胃分泌的节律性。若再食用一些粗糙、不易消化的食物,则会破坏胃粘膜的完整性,进而引起胃溃疡疾病。除此之外,长期食用过冷、辛辣的食物也会损伤胃粘膜,且咖啡、酒精等饮品也会促进胃部分泌胃酸,进而损伤胃粘膜,也会增加胃溃疡的风险。
了解完上述这些知识,相信大家对胃溃疡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及时释放心理压力,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情,并养成规律、健康的饮食习惯,戒掉香烟和酒精,能较好的预防胃溃疡疾病。对于患上胃溃疡的人们,可使用质子泵抑制药、根治幽门螺旋杆菌、抑酸药、胃粘膜保护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并积极进行生活作息、饮食习惯的调整,纠正自己的不良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且尽量不服用对胃粘膜有损伤的药物,以促进身体康复。
论文作者:蔡安
论文发表刊物:《生活与健康》2020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胃溃疡论文; 疾病论文; 胃粘膜论文; 胃酸论文; 幽门论文; 胃蛋白酶论文; 因素论文; 《生活与健康》2020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