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电建施工企业以项目管理为导向的标准化审核模式论文_丘建宇,张晓兰

丘建宇 张晓兰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火电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16)

摘要: 以ISO系列标准要求为基础,建立为项目管理提供导向的标准化审核模式,统一审核方法、审核内容、抽样比例等内容,融入施工企业历年体系审核中存在的管理问题,实现审核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将项目管理要求和审核要求有机结合,指明关键过程检查要求,为项目的管理提供导向。引入评价机制,规定评价标准,为项目体系运行状态的评估提供客观公正的依据,促进项目管理持续健康有序发展,实现企业良好管理绩效。

关键词:项目管理; 审核; 标准化

1、背景

自从ISO系列标准引入中国以来,已在各行业得到广泛运用。管理体系最根本的用途就是通过有效的原则和方法提升企业管理绩效,增进顾客满意。建立并有效实施管理体系,对改善企业管理,促进企业管理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内部审核作为体系测量、监视和改进的工具,为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电建施工企业纷纷趋于多元化经营、集团化运作模式。“服务对象多元化、项目管理简约化、内部环境复杂化”的发展态势正逐步呈现。服务对象多元化的情况下,业主差异化要求与总部通用管理要求互相交织,企业特性化管理将逐步弱化。项目管理简约化是主观上企业内部管理降本、增质、提效需求和客观上业主要求不断提高交互作用的必然结果。内部环境复杂化,主要表现在员工综合能力持续摊薄,项目分包逐步扩大,合法合规性要求愈发严格等。

在此背景下,内部审核也由于审核方法个性化、审核深度不足、审核员素质能力差异等原因,有渐入表面化、形式化的趋势。在施工企业“总部+N个项目部”管理模式的情况下,项目体系管理的难度正逐渐加大,体系审核的效果正逐渐减弱,管理体系要求与实施的“两层皮”现象正逐渐明显,对项目的规范化管理造成前所未有的挑战。

2、传统审核的缺陷

传统的体系审核在当前的背景下,主要存在下列不足:

1)缺乏统一的审核方法。审核个性化色彩比较浓厚,结果和效果主要依靠审核员的责任心、经验和专业能力,容易产生由于审核能力不均衡而导致结果失真。

2)缺乏问题引领。历次发现的管理问题与审核结合程度较差,持续改进原则未在审核中得到充分体现。体系审核与业务检查缺乏关联,容易形成管理问题的“孤岛”。

3)缺乏统一的评判标准。缺乏评估项目管理体系运行优劣程度的标准,不利于施工企业各同类型项目间形成比较和竞争机制,易导致忽视或淡化体系管理要求的情况。

4)缺乏管理导向。审核局限于对程序执行的符合性、有效性验证,还停留在体现以检查为主的层面,没有为管理的系统化提供必要的引领,不利于形成管理和检查的良性互动。

3、以项目管理为导向的标准化审核模式的内涵

以项目管理为导向的标准化审核模式,是基于ISO 9011的审核流程基础,围绕项目管理内容为核心,将审核内容、审核方法、评价准则等标准化的审核模式。它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为项目的日常管理提供导向。通过编制标准化的审核模板,按过程梳理出主要的管理要求、重点关注事项等,为项目日常管理提供导向作用。二是为审核的规范化提供条件。标准化审核模板可为审核员快速、准确地做好审核前准备提供良好基础;为审核员在审核过程中把握审核焦点提供指南;为审核员客观公正评判体系运行状况提供依据。同时,将其扩展应用至业务检查环节,有利于项目管理问题的归集和重复利用,为验证问题、预防问题提供有力支持。

4、主要设计思路

4. 1工作内容分析

显然,以项目管理为导向的标准化审核模式在审核流程上与传统

审核没有原则差异,侧重点应该放在如何实现以项目管理为导向、如何实现标准化审核、如何引入评估准则等方面。设计并应用一套标准化的审核模板是建立本模式的核心所在。据此,可以明确主要的工作内容如下:①程序制度要求、关键过程要求的梳理;②历次审核发现的管理问题汇编、分析、归纳;③设计标准化审核模板,引入审核内容和评估准则。

4.2工作流程确立

为了保证质量和实现预期的目的,应当确定科学的工作流程。对于保证质量而言,前期的收资、整理、统计、归纳和分析,以及管理要求识别的准确程度,是保证质量的前提条件;对于预期效果而言,重点应该关注标化审核模板结构的设计。据此确定如图1所示的工作流程。

图1 工作流程

4. 2标准化审核模板结构设计

要以项目管理为导向,需要考虑以下事宜:①管理内容、主要要求和管理重点;②知识拓展深化的需要及所涉及文件的索引;③识别和分析管理中的关键过程,指明关键过程的关注焦点和关键证据的形成要求。要满足审核需要,一要考虑ISO系列标准关于过程和要素的规范名称及归属;二要明确并固化审核内容、审核关注焦点、抽样对象和比例;三是要写明依据,以便程序制度变化后对标化模板的升版和修订。

要充分汇总、归纳和分析企业历年来内外部审核、管理评审、职能部门检查监督等过程中发现的项目管理存在的偏差或问题,寻找普遍、关键问题及薄弱环节,纳入标准化审核范围,以达到事先提醒或预防的作用。要建立评估准则,解决项目部门内部及项目间体系运行绩效横向比较的问题,最终将体系运行的绩效与公司对项目的考核相联系。据此,可形成标准化模板的结构如表1所示。

表1 标准化模板总体结构及示例

4. 3 标准化审核模板内容的编写

要围绕实现管理/审核要求为核心,全程运用PDCA的工作方法,以关键过程为重点,突出关键证据的地位,与业务活动紧密楔合,有序开展编写工作。要尽可能按照工作的先后次序进行内容编排;要满足ISO系列标准关于审核的相关要求;要将关键过程及其记录等纳入其中;要充分考虑各类管理要求的交集,防止内容上的混乱;要与现场实地观察相结合,实现与现场观察与证据检查之间的互联互通。

在确立评估准则时,要按职能为单位,以管理内容为核心,以关键过程及其记录为重点,以历史问题为参考,分别设置相应的评价分值;再按照施工企业对项目部的管理重点,对管理职能设置不同的权重;要在扣分制的基础上,适当考虑加分项,引导项目部从事关键性的管理活动。

4. 4标准化审核模式

据此,可以形成以管理和审核内容为核心,以标准化审核模板为引领,以PDCA方法为手段的持续改进的标准化审核模式(见图2)。将外部的要求、程序制度规定、历次发现问题作为输入,以标准化审核模板为指引,通过实施、检查、改进的过程,输出程序制度的改进措施及新发现的管理问题。这种模式在满足审核功能的同时,还能满足项目管理和职能检查需要,且能够按照统一的评估准则,完成项目内和项目间的管理绩效评价并与绩效考核适当结合,推动项目营造重视管理的氛围,并为整个企业的管理改进提供客观的数据,实现企业管理螺旋式的提升。

图2 标准化审核模式

5、结束语

以项目管理为导向的标准化审核模式,对于电力建设企业现阶段及长远发展背景下管理改进有相当有效的现实意义。将审核要求与管理要求充分融合,用检查促进管理要求更加及时、准确、有效地实施,再不断用管理实施的成果充实检查要求,通过PDCA方法的科学运用,将对转变管理意识、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针对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确立评估准则与绩效考核相联系的方法,在给出客观公正的管理体系运行绩效的前提下,合理运用经济杠杆,营造企业内部争做管理先进的氛围,促进体系管理的持续深化,提高企业员工以问题为导向、追求实效的管理意识。通过成果循环往复的使用,外化于形,内化于心,促使施工企业员工将程序制度的要求转化为自觉的行动,为现施工企业管理水平持续稳定地提升和效率效益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

丘建宇(1972—),男,高级工程师,从事电建企业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化、施工项目管理的研究和实践。

张晓兰(1970—),女,高级经济师,从事电建企业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化的研究和实践。

论文作者:丘建宇,张晓兰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5年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5

标签:;  ;  ;  ;  ;  ;  ;  ;  

建立电建施工企业以项目管理为导向的标准化审核模式论文_丘建宇,张晓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