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内科常见疾病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与临床应用研究论文_王旖潇,李晓东

浙江省台州医院 浙江临海 317000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感染和小儿内科的相关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6月到我院住院治疗的14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74例,观察组74例,观察组实施医院感染管理控制措施,对照组没有执行医院感染管理控制措施,对两组患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病死率、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医院感染和小儿内科相关护理的措施和效果。结果:对照组74例患儿中有13例发生医院感染,占17.57%,死亡1例,占1.35%,满意度为79.73%。观察组74例患儿中有5例发生医院感染,占6.76%,无死亡病例,患者满意度为93.24%。结论:对小儿内科的医院感染进行有效的控制,可以使医疗的质量得到提高,对患儿的生命安全起到保护作用。

关键词:小儿内科;临床护理路;临床应用

引言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由于医院是抵抗力较低的人群和病原微生物较多的场所,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救治护理的过程中很容易将各种病菌进行传播。所以,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加强是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措施,也是对医院管理质量好坏的评价标准之一。儿科就诊的患儿多是抵抗力较低,容易被感染,由于患儿较为密集、人员流动量较大,很容易出现医源性交叉感染的发生,特别是近年来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的感染,使儿科成为了医院感染率较高的科室[1]。因此,对儿科进行医院感染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对医院感染和小儿内科的相关护理措施进行了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6月在我院小儿内科治疗的患儿74例(对照组)和2015年1-6月在我院小儿内科治疗的患儿74例(观察组)。148例患者中男84例,女64例;年龄6个月-11岁,平均(4.48±1.12)岁;病程1-7d,平均(2.14±1.27)d;上呼吸道感染84例,小儿肺炎42例,小儿腹泻病2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诊断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小儿内科发生医院内感染原因

1.2.1、患儿易感性

患儿的年龄越小,受到感染后的机体平衡失调越严重,尤其是新生儿,由于从子宫到外界后的环境发生了变化,从无菌到有菌,使新生儿无法及时适应新环境,加上多种致病细菌的存在很容易出现新生儿感染的现象[2]。

1.2.2、误诊误治

许多小儿传染性疾病的早期表现为胃肠道或者是上呼吸道感染病症,如常见的小儿传染性疾病肝炎、细菌性痢疾、伤寒、水痘、麻疹等,这类传染性疾病在潜伏期时确诊较为困难,而部分传染性疾病在潜伏期的传染性较高,如医院将患儿误收后,没有对患儿的病症进行细致的观察,当病症明显后再进行转诊治疗时,患儿所携带的传染性病菌已经对室内的被褥、用具、空气等发生污染现象,对周围的患儿会产生严重的威胁。

1.2.3、环境情况

环境污染是小儿内科患儿出现医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多发于婴儿。如产婴室或者是手术室的空气中含有化脓性细菌时,出生的婴儿和分娩的产妇都很容易发生感染[2]。所以要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和新生儿出生后的细菌感染进行严格的预防,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得到有效的控制。

1.3、护理方法

1.3.1、建立分检制度

对于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小儿内科应设立单独的挂号室、检查室,进行分诊治疗。如怀疑患儿患有传染性疾病,应先进性隔离,使用专用的检查室进行确诊,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的现象。医院应建立发热门诊,对伴有发热现象的患儿进行登记,对发热原因不明的患儿进行信息卡的填报[3]。

1.3.2、定期考核,加强管理

医院应对医护人员的医院内感染知识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加强医护人员的无菌操作意识和医院相关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的掌握,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消毒液的配制方法和有效浓度等知识的学习,使医院感染预防意识得到加深。同时,医院应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结构,建立小儿内科感染控制小组,对科室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管理和检测,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对医护人员的工作进行职责明确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实行层层监督的原则,进行随时检查和定期检查,如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相关领导,及时进行反馈和解决。

1.3.3、常规护理

保持病房内阳光充足,每日开窗通风换气以保证室内空气新鲜。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一般温度在18-25℃,湿度保持在50-60%[3]。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灭菌,防止感染的发生。保持床铺的清洁干燥,并注意患儿尤其是婴幼儿的皮肤护理,便后要洗净、擦干臀部并涂油以避免臀红的发生,便盆每日浸泡消毒清洗一次。帮助患儿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夏季每日洗澡一次,冬日每周洗澡一次,对于不允许洗澡的重症患儿应在床上对其进行擦浴。将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疾病类型的患儿安排在不同的病房内并保证患儿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1.3.4、正确对一次性医疗用品进行处理

一次性医疗用品在使用后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后再进行销毁或者是焚烧,可以有效的对病原菌的扩散进行控制,消除一切能够传播的方式。医院应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处理,医疗垃圾使用双层聚乙烯黄色塑料袋进行收集,将具有损伤性废物放置在利器盒中,进行标志,当塑料袋或者是利器盒达到70%时进行有效的封口处理,外包装要标有警示标志[2]。由专车、专人运输到指定的地点进行销毁,并做好交接登记。

1.3.5、心理护理

小儿的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对于有认知能力的小儿,往往在住院期间会出现恐惧、紧张、情绪激动等心理,影响着治疗进程,不利于患儿的康复,因此要对小儿内科疾病患儿进行心理护理,心理护理的整个过程中态度要和蔼可亲。护理人员要多与患儿进行沟通交流,认真地倾听患儿的痛苦与忧虑,耐心地解答患儿提出的各种疑问,对于比较腼腆的患儿可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鼓励其说出心中的感受,及时地了解患儿的心理状态并采取正确的措施处理。根据不同年龄的患儿给予其不同的玩具,消除患儿的陌生感。

1.3.6、饮食护理

对于未断奶的小儿,其母亲要食用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保证奶水充足。对于正在断奶的小儿,在住院期间要停止断奶[3]。对于可以自己进食的小儿,要遵医嘱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可根据患儿的不同年龄及不同疾病,给予不同的食物,要保证所有的饮食安全卫生。

2、结果

两组患儿医院感染情况比较,见表1。观察组患儿在进行医院感染管理后感染发生率、病死率和家属的满意度都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内科疾病是小儿常见的疾病,病情发作快、恢复快且死亡快,影响着患儿的身体健康及其家属的正常生活。在经济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患儿家属对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治疗工作的质量。本文从常规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病情观察和出院指导对小儿内科常见疾病的护理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为开展优质的、全方位的护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桂亭,王占平.以人为本的护理在小儿内科病房单元的实用性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1(22):133-134.

[2]寇艳,王小莉.关于对102例小儿肺炎临床护理的研究与探讨[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10):157-158.

[3]陈健,廖意芬,王晓云.小儿内科常见疾病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与临床应用研究[J].护理管理,2013(7):510-511.

论文作者:王旖潇,李晓东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6

标签:;  ;  ;  ;  ;  ;  ;  ;  

小儿内科常见疾病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与临床应用研究论文_王旖潇,李晓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