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_图书馆论文

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_图书馆论文

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化建设论文,整体素质论文,图书馆论文,大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本世纪末中国教育改革中一件具有时代意义的工作。面对这一转轨,高校图书馆如何拓展其文化职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问题。

一、图书馆文化的内涵

图书馆文化是指图书馆在其存在和发展过程中,由广大馆员和读者共同创造、认同,并自觉效仿和奉行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它置身于社会文化大背景中,是一种具有自身特色的亚文化形态。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图书馆精神文化

它是指图书馆工作人员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思想行为风尚。包括馆员的政治态度、精神面貌、思想情操和职业道德等各种群体意识和群体精神。其主要表现形式是“馆风”。图书馆精神文化是图书馆文化的核心,是治馆之“魂”、合力之“源”。图书馆精神文化是社会精神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图书馆员除了具有一般社会群体应该具备的远大理想、高尚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之外,还必须具有图书馆人所特有的精神风貌,即:默默无闻、勇于牺牲自我的红烛精神;读者至上、真诚服务的奉献精神;为人作嫁、高尚职业道德情操的敬业精神;以馆为家、馆兴我荣的集体主义精神;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的自我塑造精神;刻苦钻研、顽强工作的积极进取精神等等。一个图书馆有了这些精神,并使之逐渐影响、渗透到每个馆员和读者的心灵、工作和学习中,就一定能汇成风范,形成良好的图书馆精神文化,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也必定得以顺利开展。

2.图书馆环境文化

它是指通过图书馆建筑、设施、布局、美化、园林艺术、厅堂装饰等各种物化形态所体现出的环境氛围。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是启迪人们聪明才智的神圣殿堂,其馆容馆貌应该有目的、有意识地体现出图书馆特有的内涵和风采。

3.图书馆活动文化

它是指图书馆通过有目的、有规律、有特色地组织开展宣传、教育、学术研究和娱乐等活动所体现出的文化风韵。作为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现代图书馆,唯一的借阅活动方式对读者早已缺乏魅力。图书馆应借助自身的优势,多开展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强,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以形成良好的活动文化氛围和文化韵味。

4.图书馆制度文化

它是指图书馆的馆纪、馆规,包括日常行为规范、部门岗位职责、业务工作细则、奖惩制度、图书借阅保护规则等各项管理制度。合理的规章,严格的纪律,科学的管理,是图书馆管理科学化的目的,是图书馆工作得以稳定而有秩序进行的重要保证。和谐统一,科学合理的图书馆制度文化一经形成,对每个馆员和读者的行为具有练意、习行的规范约束作用,对评定馆员和读者的品质、人格和行为等方面提供了内在尺度,它能使馆员和读者在制度的约束下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使个人的行为符合集体利益和图书馆整体利益。

必须看到,图书馆文化的形成既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又是一个微妙而柔软的心理过程。它应该体现出时代性、多元性、可塑性的鲜明的人性特征。

二、图书馆文化对大学生素质的影响

在大学生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手段、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充分利用现代图书馆的藏书和参与其文化活动。因此,图书馆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有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改革开放使大学生经历了一场全面而深刻的伟大变革,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了强烈的震荡。这既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时期,又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提供了历史契机。图书馆文化是从图书馆这个整体出发,以一定的制度形成一种环境,通过平等互助、情感交融,使大学生读者树立起远大理想、高尚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并以此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境界的提高。

2.有利于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

不可否认,目前的高等教育,尽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作了部分的改革和调整,但作为沿袭已久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变革,相对社会的需求,毕竟是滞后的。因此,图书馆从改革藏书结构入手,可为大学生的科技、文化、思想、道德、体育及艺术修养等全方位的教育提供适宜的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图书馆各类文化活动,能促进学校第二课堂活动的广泛开展,使之成为学校常规教育和教学的一个重要而不可缺少的补充,能为大学生实践志趣、爱好,完善知识结构开辟一个广阔天地。

3.有利于大学生对社会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应试教育曾一度桎梏着学生社会生活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使其变成“高分低能”型的人。有的同学进入大学之后,适应环境、独立生活能力十分薄弱。因此,教育学生应从适应社会环境的迫切需要着眼,尽可能地帮助他们适应从中学到大学环境的转变。图书馆文化的蓬勃兴起,在配合校园文化的同时,更好地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和锻炼能力方面得以很好的兼顾。可以说,大学阶段是学生的准社会化时期,图书馆文化活动促进了大学生由“校园人”向“社会人”转变,使大学生大大缩短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4、有利于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现代心理学向世人征明:心理素质将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发展。那么,一个优秀的人才,就更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成功不可缺少的保证。作为一种独特的群体文化——图书馆文化,正好为大学生的人际心理交往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使大学生有了更多的心理交流和心理适应机会。具有共同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大学生和读者组成的各种沙龙和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有一种亲切感、归属感、安全感,大学生之间、大学生与教师之间、大学生与社会团体成员之间有了更多心理接触和了解的机会,不但了解了别人,也更深刻地认识了自己,增强了自我批判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心理交往能力,为步入社会奠定了重要的心理基础。

三、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图书馆的藏书、管理、服务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发展,面对时代对大学生和高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高校图书馆文化也必须围绕着培养人才,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出发点。为此,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三项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教育原则,在组织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利用良好的馆风、馆貌,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寓教育于各类活动之中;二是坚持自主原则。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创造精神,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使图书馆文化活动,真正成为大学生自觉推进,自主管理的有效实践;三是坚持积极支持与正确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图书馆文化活动建设,对大学生坚持自主原则,并不意味着放手不管,相反,从更高层次上要求,对各类活动既要给予大力支持,又要给予正确引导。对学生们的各类文化活动,要多关心,多参与,特别是在精神上、物质上和专业等方面尽其所能地给予支持和帮助。与此同时,要帮助把好政治关,使之在思想认识、组织管理、专业与技术等方面切实指导和把关。在上述前提下,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加强馆风馆纪建设

优良的馆风馆纪是以勤奋进取的工作作风,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团结协作的友爱精神和克己奉公的集体主义为其特征。良好的馆风馆纪不仅对形成优秀的图书馆文化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能使大学生读者置身于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中,敦促他们勤奋学习,努力进取,严谨治学,团结友爱,遵纪守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形成良好的治学之风。

2.努力营造良好的图书馆文化环境

目前,一些社会非主导文化给图书馆文化环境带来不小的冲击,校园内“厌学风”时有出现,“吃喝风”、“赌博风”等在校内仍有一定的市场。对此,作为“教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图书馆文化工作者,绝不能等闲视之,应加强馆藏资源建设,组织学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尤其是邓小平理论;适时成立书评组织,开展书评活动,正确引导学生阅读;多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文化教育活动。

3.提高图书馆文化活动的层次

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思路之一,就是要努力提高图书馆文化活动的品位和层次,使它接近或略为超过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如定期组织开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学术研究活动,提高馆员和读者的业务素质和学术水平,并以讲座和座谈会等形式向读者宣传、介绍最新学术发展动态和科研成果,活跃图书馆文化的学术气氛;开展大学生辩论赛、百科知识竞赛、书画大赛、“我与图书馆”征文比赛、读书方法交流会等,以充分展示大学生读者的创造性才华,活跃文化生活;积极创造条件,推出高品位的文化节目。

4.培养大学生读者专业和非专业能力

图书馆文化导读活动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它不但要引导学生读好书,而且要教会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和技巧,让他们提高自学能力和驾驶文献资料的能力。学生这些能力提高了,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取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这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  ;  ;  ;  ;  

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