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简要分析工程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工程管理从工程思维演进到伦理思维和哲学思维的过程;提出了工程思维模式下现代工程管理理论形成的动力模型,并将工程建设分为工程投资决策和项目实施两大阶段;针对工程项目业主方普遍采用交易方式获得工程产品的实际,将工程实施阶段的管理分为业主方的工程交易管理和承包方的工程项目管理两个方面,从而构建了现代工程管理的三个理论模块:工程投资决策管理理论、工程交易管理理论并进一步分析了每个理论模块的内容及基本理论问题。
关键词:工程管理理论;理论框架;理论内容
一、现代工程投资决策管理理论框架
1.工程投资决策过程与要素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的《工业可行性研究编制手册》中规定工业项目投资决策过程包括:投资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在国内,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编写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中,也有类似的要求。本文将工程投资决策过程归纳为:初拟项目开发目标和评价原则→收集市场或相关约束条件的数据、对相关参数进行预测分析→拟定工程备选方案,对各方案进行评估和风险分析,得到可行方案集→进行项目方案决策。涉及到的要素包括:预测、评估、风险分析和决策等。
2.工程投资决策理论内容从工程投资决策过程要素可知,工程投资决策理论应包括的内容有:
(1)工程预测理论。工程投资决策的第一步是对有关投资环境、资源条件、市场状况等进行调研,然后分析预测工程建设过程和将来运行状态,即利用当前数据对工程的未来进行预测,并将其结果作为分析投资机会、项目产品市场前景、项目财务收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基础。基本理论问题有,如何根据现有数据,科学预测项目评估和决策所需的数据或参数。
(2)工程项目评价理论。在工程项目建议书阶段或初步(预)可行性研究阶段,一般可根据工程使用要求和约束条件,提出若干可行的工程方案,这些工程方案各有特点,经常需对其进行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评价,得到相关评价指标,作为工程项目决策的依据。基本理论问题有,如何构建评价体系和选择评价方法,为客观地评价工程方案提供支持。
(3)工程风险分析理论。工程评价所用数据资料大多借助于预测方法而得,因而具有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对评价或决策结果的影响经常是不可忽略的。因此,完全有必要对其进行风险性分析,以判定所分析项目目标的可实现程度。
(4)工程项目投资估算和融资理论。针对工程可行的初步方案,在还没有初步设计的条件下,有必要对其投资进行估计,以进一步深化项目可行性研究,这就提出了工程投资估算理论;在工程投资估算的基础上,资金如何筹措,以及如何使工程筹资成本最低或工程经济效益最大,这就形成了工程融资理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现代工程交易管理理论框架
在现代社会,工程项目业主方均通过交易获得工程,即业主方在建设市场上选择承包方,然后由承包方组织生产或供应,最后为业主方提供工程产品。
1.工程交易过程与要素
工程业主方组织交易的过程为:业主方组织工程招标、选择工程承包人,并确定合同价→业主方与中标方签订工程合同→承包方组织履行合同,业主方组织对其监管→承包方完成合同任务后,业主方组织工程验收。工程交易的要素包括,交易主体、交易客体、交易机制、交易(发包)管理、交易合同和工程验收。
2.工程交易管理理论内容
(1)工程交易客体优化理论,也称工程发包方式设计理论。工程项目业主方在时空上将项目的子项组合后发包。不同组合方式对应于不同发包方式,如根据设计施工是否分离,可采用DB/EPC发包方式,或采用DBB发包方式,即使采用DBB发包方式,还存在工程施工标段划分的问题。这决定于工程项目属性、建设条件、建设市场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上述问题正是工程交易客体优化理论或发包方式设计理论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2)工程交易治理理论。工程交易过程中,业主方占据主导地位,由其制订交易规则。因此在业主方和承包方之间,人们更多关心的是业主方的工程交易治理问题。业主方工程交易治理理论问题主要包括:业主方管理方式(业主方工程交易治理结构)优化及相应制度的安排。实践表明,业主方选择不同的工程交易治理结构,会有不同的技术经济效果,而工程交易治理结构的选择或设计优化又与工程特点、建设条件和业主方建设管理能力相关。
(3)工程交易机制理论。工程项目业主方如何选择交易对象(承包人),如何确定工程交易合同价,一般认为这即是工程交易机制问题。总体而言,目前基本采用工程招标交易机制选择承包人和确定合同价,但如何确定招标目标、设计招标条件、分配工程交易风险、设计合同类型和建立工程评标机制等,均需充分考虑工程特点、建设市场环境和业主方管理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因此,有必要借助经济管理基础理论,尽可能全面地考虑这些影响因素,建立工程招标条件设计、工程交易风险分配和工程评标机制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4)工程发包合同管理(业主方)。业主方通过工程招标确定承包人、承发包合同,包括合同价后,承包人进入履行工程合同阶段。工程合同是一种经典的“先订货,后生产”类型的合同,合同实施中,承发包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承包人占有信息优势,发包人面临道德风险,即存在委托代理问题。研究表明,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基本手段是组织绩效考核、进行激励。
参考文献:
[1]杨飞雪,王海舰,尹贻林.项目治理结构初探[J].中国软科学,2004(3):80-84.
[2]严玲,尹贻林,范道津.公共项目治理理论概念模型的建立[J].中国软科学,2004(6):130-135.
[3]王华,尹贻林.基于委托—代理的工程项目治理结构及其优化[J].中国软科学,2004(11):93-96.
[4]沙凯逊.建设项目理论框架:立场、观点和方法论[J].建筑经济,2010,336(10):95-97.
论文作者:田宝龙,高振兴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2
标签:工程论文; 理论论文; 业主论文; 承包方论文; 工程项目论文; 投资决策论文; 项目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