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许多教师都能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这是课改中的重要成果。然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许多教师对课堂内的练习设计重视程度不够,练习设计不能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对巩固新知和拓展新知准备不足,显得虎头蛇尾。当下要精心设计好课堂练习,满足不同孩子的学习需求。
关键词:研读教材;整体把握;分层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28(2019)08-057-01
数学课堂教学中听讲、探索阶段只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初步的领会和识记,还未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巩固和灵活应用水平,要达到数学知识学习的后续阶段,则必须借助于教师精心的练习设计与有效的组织教学。数学课堂练习的精心设计与安排,能够引导学生去探索所要达到的目标,获得知识和智慧,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与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探索。
一、设计分层练习,突破教学难点
教材中的难点是学生难于理解、难于掌握的。作为教者,就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抓住问题的关键,选择合适的方法来突破难点。怎样才能使学生突破难点呢?设计分层练习是一种较佳方法。只有通过分层练习,步步诱导学生进入知识的宫殿,才能解开知识之谜。如在教学第11册工程问题应用题时,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式:“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后,我设计了如下三个层次的练习。(1)基本题:一项工程,由甲单独完成,需要8天,由乙单独完成,需要10天。现由甲乙两人合做,需要几天才能完成?(2)提高题:一部书稿,由甲单独抄需要10小时,由乙单独抄,需要8小时,由丙单独抄,需要12小时。现由甲先抄2小时后,剩下的由乙丙两人合抄,还要多少小时才能抄?(3)深化题:一个水池,装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单开进水管,8小时可以将空池注满,单开出水管,10小时可把满池水放完。现先开进水管1小时后,再打开出水管,还需要几小时才能把空池注满?学生通过(1)的练习,巩固知识,形成初步技能。在(2)的练习中,运用公式,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3)的练习让学生综合运用公式,工作问题和工作效率都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进行解题,锻炼学生综合解题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这样,促使学生在不断深化的练习中,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达到了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的目的。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就要让学生注意知识的相互联系,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去思考。而学习最好的动机莫过于学生对学科本身所产生的兴趣和爱好。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灵活设计练习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我在教学《位置》这节课时,设计了这样的练习:“让班里每一个学生用数来表示自己的位置。通过调动座位的位置与平移的结合。”这样学生学习气氛活跃。通过练习,使学生理解,列数不变,行数增加,向左和向右平移。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练习设计生活化,提高学生数学能力
设计练习除了由浅入深、难易适当、逐步提出班点与关键、题型搭配外,还要注意强化习题的趣放性,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例如,在教学过“百分数计算”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应用题:光明小学六(1)班有49名同学,在建党八十周年读书活动中,班委会决定每人购买一本单价为10元的书。书店对买50本及以上者给予八折优惠。利用以上信息,请你们制定六(1)班的购书方案。
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各种解决方案应运而生。
(1)学生个人单独购买,全班共付10×49=490(元)
(2)全班统一购买,共买50本,共付10×49×80%=400(元),多余的一本书送给老师。
(3)与其它班一起购买,共付10×49×80%=392(元)
通过比较,学生一致赞同后两种方案比前一种好。
新课程的生成性、建构性也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课程的开放性,使大量的练习已不再是个人能独立完成的,而需要与他人协同合作。因此我们应该对“独立完成”的观念有所保留和拓展。在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光会纸上谈兵,实践能力较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是新课改的理念,所以课堂上要加强动手合作,实践性的练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后,让学生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和宽,及门窗黑板的长和宽,然后利用所学的知识,测算教室要粉刷的面积。通过学生相互合作实践,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得到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真实体验,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消化。如教学了“千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徒步走、家人用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带等方法再次体验千米的概念。我在教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就让学生将本校按班级男女生人数先调查好,再汇总成复式统计表,最后绘制成本校各年级男女生复式条形统计图。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学生实践的过程有些笨拙,实践的结果不足称道,但这并不重要,因为学生通过亲生体验:如动手测量、查询资料、社会调查等,可以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直接感受,尝试着与人交流和合作,知道了除教材以外还有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以及学会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最后进行交流总结时,其形式也会很多,可以制表,文字表述,口头演说等,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鼓励学生提出异议和独特的见解,敢于创新。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精心设计课前、课中、课后练习,精讲、精练把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感兴趣的领域中去,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四、及时反馈,提高教学效率
在设计练习时,无论是新授课、练习课,还是复习课,都要重视及时反馈,以便调控教学。为此,教师应尽量做到作业当堂完成,当堂批改,当堂订正,当堂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如何安排反馈的环节呢?我认为必须设计好以下练习形式:①准备性练习,这是在新授课之前,安排一定的内容,了解学生掌握与本节课有联系的旧知识的情况,为新授课的调控提供依据。②新授课后的尝试练习,这是为了了解学生理解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情况,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调控教学。③巩固练习,这是第二次集中反馈,经过第一次反馈和补救后,可提高练习要求,使学生巩固新知、深化练习,教师发现问题,当堂解决。
为了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还要从提问中获得信息反馈,并及时地对原来设计的教学过程进行调节。这样就能不断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论文作者:龙显炜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5
标签:学生论文; 这是论文; 知识论文; 教师论文; 难点论文; 课堂论文; 小时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9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