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筑大学理学院 北京 102616
摘要:网上阅卷系统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而产生的新生事物,它极大地提高了高校数学课程的阅卷效率,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缺陷.其信息安全性就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作者根据自己数年来的亲身经验,分析了数学网上阅卷系统信息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消除这些隐患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信息安全;网上阅卷;高等学校;数学课程考试
自古以来,考试都是量化被考察对象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手段,它甚至还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功能. 利用考试选拔人才,取代“察举”和“征辟”的科举制度甚至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 从我国古代的科举取士到当今的招工升学,考试为所有社会成员创造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对促进社会和谐、缓和社会矛盾,起到了重要作用。直到今天,它仍然是各级学校评定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程度的最常用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作为一个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高校数学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对高校数学考试阅卷工作提出一些看法.
传统的考试方式,都是教师人工阅卷. 这种阅卷方式存在着诸多缺陷:
1.阅卷费时、费力、费空间.
考试结束后,试卷经过集中、装订、密封等处理后,分发到阅卷老师手中;教师一份份地翻阅、批改、合分、核分、登分;系部领导逐班审核后,任课教师整理相关资料,连同试卷上缴;由专职(或兼职)人员集中保存,完成一个漫长的周期.
2. 尺度难以统一,合分容易出错.
为保障阅卷过程中评分公平合理,很多高校都采用分工合作,流水作业的方法,但还是难以避免同一考题经由不同教师批阅. 各个教师由于认知、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必将在给分尺度有所体现. 况且人工合分任务相当繁重,什么小分、题头分、卷头分,种类繁多,容易出错.
3.保存试卷浪费空间
数学类课程门数多、受众广,试卷数目不菲,且要保存多年(作者单位要求到学生毕业后2年),占据空间自然巨大. 不要说在寸土寸金、房价高昂的帝都,就是在二、三线城市,储存成本也相当可观!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阅卷系统已经被众多高校所引用,作者有幸成为这种现代化的高科技阅卷方法的受益者这一,切身体会到它相对于传统人工阅卷方式的诸多优势:
1.考试结束后,可以在第一时间将所有试卷集中起来,利用高速扫描仪将试卷内容存入特定的数据库中. 阅卷老师根据自己的任务和权限进入电脑系统,直接找到自己的工作环境开始阅卷工作.省略了集中、装订、密封、分发等繁琐流程. 只需轻按键盘、慢点鼠标,就可给出分数,再不用磨破手指、细捻纸页. 系部领导也在网上审查,大大缩短了阅卷周期. 教师甚至还可以自己调整时间在家里进行远程阅卷,这种阅卷时间和地点的灵活性,也为阅卷工作提供了更多方便.
2. 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判卷的准确度.
阅卷时间的缩短,可以使得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判卷的公平合理性. 阅卷时,评分标准可以标注在电脑屏幕上,引导教师比较严格地按步骤给分. 网络阅卷系统实现了阅卷方式的重大变革:一是可以采用 “多评制”. 同一试题可以达到二评、三评、甚至更多. 二是可以采用误差控制机制. 同一个题目,可以由系统自动分发给两位老师分别批阅,如果两位老师给分不超过设定误差,可选用其中较高分数,或者取两者的平均值. 否则,将此题返回试题库,再次分发给其他老师重新批阅,直到满足预定要求为止.这样,最大程度的保障了阅卷工作的准确、公平、公正.
3. 不必长期存放纸质试卷.
学生的试卷内容可以输入网络系统长期保存,并可随时调用检查,纸质试卷就失去了保存价值.学校再也不需要从紧张的办公用房中,挤出相当大的空间存放试卷,也不需要花费人力、物力专人进行管理.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多面性,网上阅卷系统也不例外.比如,前期需要一笔费用购买设备和软件系统,对答题纸和答题卡的要求较高. 为保证考生书写规范,填涂正确,需要对他们事先培训等等,这些都是在传统阅卷情形下不曾遇到的新问题. 除此之外,试卷信息的安全性也不容小觑. 考试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关乎检查教学效果重任,必须保证它的顺利进行,容不得半点纰漏. 下面就此方面,提出一些看法,与诸位同行探讨,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影响阅卷工作信息安全的主要因素:
1. 管理不善
许多单位不具有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专门人才,甚至缺乏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员.他们往往安排原来的资料管理员,或指定某一位教师兼职负责阅卷系统的管理工作. 这些人员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往往按照传统考试管理模式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再加上一些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漠,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阅卷系统的安全风险.
2. 阅卷系统自身的缺陷
阅卷系统通过互联网络存储和传输相关信息,其信息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网络阅卷系统是一种新生事物,自身的软硬件方面还不太成熟,自身纠错和抵御外来攻击的功能相对较弱.
3.社会因素
常言道:“人过一百,形形色色”!社会上总有极个别人,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恶意攻击一些政府、单位或者个人电脑、网站,窃取、篡改、删除数据库中的珍贵数据,甚至可以破坏电脑硬件. 有些电脑违法人员甚至没有明确的犯罪动机,仅仅出于一时冲动. 肆虐全球、使得数千万电脑中招的CIH病毒,就是一个少不更事的台湾青年所为!
一旦阅卷系统受到侵扰,就会产生巨大的、也许是难以挽回的损失!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阅卷系统的安全,保障考试工作的顺利完成.
维护阅卷系统安全的对策:
1.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人才建设
目前,很多单位的阅卷系统处于使用初期,各项规章制度尚不完善,难以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起不到应有的警示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极少数人员工作马虎,玩忽职守的行为.必须制定出切实可靠的措施,才能从制度上保障阅卷系统的安全运行. 另外,要加强人才建设,积极引进专业人才,择优选送本单位人员到相关高校或科研院所进行培训. 毕竟,再好的设备也需要人来操纵,再好的制度也要人来执行.
2. 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加强阅卷系统的软、硬件建设.
好的设备不仅能提高阅卷速度,还能有效避免因机械故障导致的电脑死机、损坏等以外因素造成的数据丢失、传输错误等故障. 另外,购置安装最新版本、功能更强的防火墙,也使系统不易受到来自外部的入侵和攻击,提高安全系数.
3. 建立健全保护电子信息安全的相关法规
保护阅卷系统安全运转,不仅仅是高校自身的责任,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考试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最基本手段之一,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该引起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要加大宣传教育工作的力度,使全体公民都具备保护信息安全的意识,自觉维护阅卷系统信息安全.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蓄意窃取、破坏阅卷系统信息安全的不法行为要严厉打击. 多管齐下,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参考文献:
[1]马世晔.网上阅卷系统的回顾与思考 [J]. 中国考试,2004(7):24-26.
[2]杨泽忠. 网上阅卷之理性审视[J]. 中国考试,2017(8):50-55.
[3]肖亮. 网上阅卷系统功效浅析[J]. 信息技术教育,2007(4):66-67.
论文作者:刘长河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4
标签:系统论文; 试卷论文; 考试论文; 信息安全论文; 教师论文; 高校论文; 工作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4期论文;